以爱为犁,以知为种——记爱的陪伴之“植地有声”田园科普活动

小农泥娃娃

<p class="ql-block">  7月5日下午,江海区大手牵小手义工队组织5对亲子义工走进益亩阳光劳动实践基地,为中小学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农作物科普活动。这场名为“爱的陪伴之‘植’地有声”义工行动,不仅让孩子们认识了脚下的土地,更在亲子协作中播撒了知识与爱的种子。</p> <p class="ql-block">  <b>树叶抽签巧分组,弯腰拾秽见真心。</b>活动伊始,炎炎烈日给参与者们带来了第一个考验。义工队创新采用“树叶盲盒”分组法——同种树叶为一组,既增添了趣味性,又暗含自然教育的巧思。大小义工们顶着酷暑,手持垃圾夹穿梭于停车场区域,汗水浸透衣背却无人言弃。六袋沉甸甸的垃圾,见证着他们“汗滴停车场,爱润环保心”的奉献精神。这看似简单的清洁工作,实则是给孩子们上的一堂无声环保课。</p> <p class="ql-block">  <b>荷塘飞花传古韵,田埂识物辨真知。</b>转场途中,一池荷花引发知识涟漪。领队如数家珍般道出莲花的诸多雅称,小朋友们则接力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接天莲叶无穷碧”等诗句,古典文学与自然景观在此刻完美交融。步入田间,知识探索渐入佳境——南瓜藤的粗犷与蒲瓜藤的纤细形成鲜明对比,芋头宽大的叶片在风中摇曳生姿。当领队揭示“番茄”“洋芋”等名称背后的“移民史”时,大人们也露出恍然神情。最令人会心一笑的,是孩子们听到“芝麻开花节节高”时,不约而同踮起脚尖比划高度的天真模样。</p> <p class="ql-block">  <b>雷雨骤至思安危,古今对话启心智。</b>天公不作美,忽现的雷暴让活动转入停车场。领队抛出的“秦始皇吃什么”问题,犹如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激起思维浪花万千。孩童们天马行空的猜想与初中生严谨的历史推论相映成趣,在辩论中大家方才惊觉:如今唾手可得的玉米、土豆等作物,竟承载着波澜壮阔的文明交流史。</p> <p class="ql-block">  <b>云开雨霁再出发,满载而归悟真谛。</b>待天气稳定,亲子义工们重返田间。此时的目光已不同先前——孩子们会蹲下身观察向日葵的花盘结构,大人们则讨论着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奇妙特性。当夕阳为田野镀上金边,每对亲子的心里装着的,是对农耕文明更深的敬畏。</p> <p class="ql-block">  这场“走心”又“走新”的义工活动,恰似一粒复合型种子:既有劳动教育的扎实根系,又萌发着文化传承的嫩芽,更绽放出亲子共成长的芬芳。这或许就是“植”地有声的深意:以爱为犁,耕出知识的沃土;以知为种,孕育未来的希望。在这条播撒文明的田垄上,大手与小手的温度,正共同温暖着乡村振兴的明天。</p> <p class="ql-block">文案:乐之 751</p><p class="ql-block"> 小江 980</p><p class="ql-block">排版:小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