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7月6日,晴。从哈尔滨到长春市。</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哈尔滨还带着些许凉意,我们收拾好行囊,检查了车况,便踏上前往长春的旅程。一路向南,窗外的风景从城市的高楼逐渐过渡到田野与山峦,仿佛是大自然在为我们铺开一幅画卷。</p>
<p class="ql-block">车子驶入吉林省地界,阳光变得愈发温柔,像是迎接我们的长春市民,不急不缓地洒在车窗上。沿途的村庄、农田、偶尔闪现的湖泊,都让人心情舒畅。我们一边听着音乐,一边聊着天,仿佛不是在赶路,而是在享受一段难得的慢时光。</p>
<p class="ql-block">午后时分,终于抵达长春。这座被誉为“森林之城”的北方都市,果然名不虚传。刚进城,就被道路两旁高大挺拔的梧桐树所吸引,绿意盎然,仿佛在为我们洗去一路风尘。城市的节奏不快不慢,既有现代都市的便利,又保留着一份难得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我们第一站来到了长影旧址博物馆。一进门,就被一面红色背景墙吸引,墙上挂满了老电影的剧照和海报,仿佛一下子把我们拉回了那个黑白胶片的时代。站在墙前,耳边似乎还能听到老放映机“咔哒咔哒”的声音,那些曾经辉煌的电影岁月,仿佛就在眼前重现。</p> <p class="ql-block">馆内有一组军装雕像,整齐地排列着,背景是一面红色幕布,标牌上写着“开拓者”三个字。看着这些雕像,我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些为新中国电影事业奋斗的身影,他们用汗水和智慧,奠定了长春电影制片厂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继续往里走,一面红色墙面上陈列着不同年份的集体合影,从1947年到1960年,每一张照片都记录着一段历史。那些泛黄的照片里,是无数电影人的青春与梦想,是他们用镜头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条走廊,我们来到一个展厅入口,墙上写着“新中国电影的摇篮”,旁边是彩色玻璃窗,阳光洒进来,映照在地面上,斑斓而温暖。我们走进去,仿佛走进了中国电影的起点,每一件展品都讲述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走出博物馆,我们在外面的广场上拍了张合影,背景是“WELCOME”标志和绿色植物,远处的红墙建筑和“长影 岁月里”的路牌,让整个画面充满了怀旧与温情。</p> <p class="ql-block">长春的街头,一辆复古有轨电车静静驶过,像是穿越时光的使者。車身的“1958”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车轮碾过的是历史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我们站在“这有山”的招牌前,拍下了一张张笑脸,仿佛这座城市也加入了我们的旅程,成为这段记忆中温暖的一角。</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动植物园。只见园内,几只鹿在树荫下悠闲地吃草,有的站着打盹,有的低头啃食地上的青草,整个园区安静而自然。我们站在围栏外静静看着,仿佛也跟着它们一起慢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我们还见到了一只小鹿,毛色温润,身上的白色斑点像星星点缀在它身上,让人忍不住想靠近。</p> <p class="ql-block">夜晚,我们又回到市中心,街道上挂着龙形灯笼,灯光温暖,行人穿梭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场梦境。长春的夜晚,不喧嚣,却热闹;不张扬,却温暖。</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站,参观伪满洲国皇宫。站在那座传统建筑的入口前,红底金边的牌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我们缓步走入,仿佛走进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天,从哈尔滨到长春,从清晨到夜幕,是一段旅程,也是一次心灵的放松。长春,这座北方的城市,正以它独有的方式,悄悄地走进我们的记忆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