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言碎语之十

younger

<p class="ql-block">当前的理性餐饮消费才是常态消费的回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餐饮消费市场存在着诸多非理性的现象。公款吃喝滋生奢靡之风,部分餐馆为迎合这类消费抬高菜价,使得餐饮市场价格虚高,背离了正常的市场规律。这种扭曲的消费生态不仅加重了财政负担,也挤压了普通民众的消费空间,让餐饮消费成为许多工薪阶层的沉重负担。随着制止违规吃喝之风的强力推进,餐饮消费市场逐渐回归理性,人们开始重新审视餐饮消费的本质,意识到理性的餐饮消费才是常态,也是推动餐饮行业健康发展、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必然要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非理性餐饮消费现象及其危害</p><p class="ql-block"> (一)公款吃喝与高价餐饮的畸形共生</p><p class="ql-block"> 公款吃喝曾经在一定范围内泛滥成灾,一些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公款作为满足个人口腹之欲的“小金库”。为了显示“排场”和“档次”,他们往往选择高档餐馆,点选价格昂贵的菜品和酒水。这种行为形成了一种不良示范效应,使得高档餐饮市场畸形繁荣。部分餐馆敏锐捕捉到这一“商机”,纷纷抬高菜价,推出所谓的“豪华套餐”“天价菜品”,甚至通过虚假宣传、过度包装等手段,人为制造菜品的稀缺性和高价值感 。据相关报道,某些高档餐厅一道菜品的价格动辄上千元,一桌宴席消费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也并不鲜见。这种高价餐饮与公款吃喝的畸形共生,严重破坏了餐饮市场的正常价格体系,使得市场价格信号失真,资源配置出现扭曲。</p><p class="ql-block"> (二)对普通民众消费的挤压</p><p class="ql-block"> 非理性的高价餐饮市场对普通民众的消费产生了严重的挤压效应。一方面,工薪阶层和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有限,面对动辄上千元的餐饮消费,只能望而却步。他们在选择餐饮消费场所时,往往局限于一些价格低廉的小餐馆,消费体验和选择范围受到极大限制。另一方面,高价餐饮导致整个餐饮行业的物价水平普遍上涨,使得普通民众在日常餐饮消费中的支出增加。即使是在普通餐馆就餐,菜品价格也因为市场整体物价的上涨而有所提高,进一步加重了民众的生活负担。这种消费挤压不仅影响了民众的生活质量,也抑制了餐饮消费市场的整体活力和可持续发展。</p><p class="ql-block"> (三)社会资源的浪费与不良风气的滋生</p><p class="ql-block"> 非理性餐饮消费还导致了严重的社会资源浪费。在公款吃喝和高价餐饮的场景中,菜品往往追求数量而非质量,大量食物被剩余和丢弃。据统计,我国每年在餐饮环节浪费的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为1000亿斤,相当于3000 - 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这种惊人的浪费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消耗,也与我国倡导的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背道而驰。同时,非理性餐饮消费还滋生了奢靡之风、腐败现象,损害了政府形象和社会风气,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公序良俗。</p><p class="ql-block"> 二、制止违规吃喝推动餐饮消费回归理性</p><p class="ql-block"> (一)政策实施的强力约束</p><p class="ql-block"> 为了扭转餐饮消费市场的非理性局面,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制止违规吃喝的政策措施。从中央八项规定的严格落实,到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对违规吃喝行为的严肃查处,形成了强大的政策威慑力。这些政策明确禁止公职人员利用公款进行违规吃喝,加强了对公务接待的规范和管理,严格控制接待标准和范围。同时,通过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餐饮消费行为的监督检查,对违规者进行严肃问责,有效遏制了公款吃喝的歪风邪气。政策的强力实施,切断了高价餐饮与公款吃喝之间的利益链条,使得高档餐饮市场的畸形需求大幅减少,为餐饮消费市场的理性回归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二)市场供需关系的调整</p><p class="ql-block"> 随着制止违规吃喝之风的推进,餐饮市场的供需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高档餐馆失去了公款吃喝这一重要的消费支撑,客源大幅减少,经营面临困境。为了生存和发展,这些餐馆不得不调整经营策略,降低菜品价格,推出更适合普通消费者的菜单,拓展大众消费市场。同时,一些以公款吃喝为主的高档餐馆逐渐转型或关闭,市场供给结构得到优化。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餐饮市场价格的下降和选择范围的扩大,使得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享受多样化的餐饮服务,餐饮消费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市场供需关系的调整,促使餐饮消费市场逐渐向理性、健康的方向发展。</p><p class="ql-block"> (三)消费观念的转变</p><p class="ql-block"> 制止违规吃喝之风不仅对市场行为产生了影响,也推动了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公职人员带头遵守规定,摒弃奢靡的餐饮消费习惯,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普通民众在社会风气的影响下,也开始树立理性消费的观念,更加注重餐饮消费的性价比和实用性。人们不再盲目追求高档、奢华的餐饮体验,而是更加关注菜品的质量、健康和服务水平。在聚餐、宴请等场合,按需点餐、剩菜打包逐渐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勤俭节约的消费风尚重新回归。消费观念的转变,从根本上推动了餐饮消费市场的理性化进程。</p><p class="ql-block"> 三、理性餐饮消费的积极意义</p><p class="ql-block"> (一)促进餐饮行业健康发展</p><p class="ql-block"> 理性的餐饮消费为餐饮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活力。一方面,市场需求的理性化促使餐饮企业更加注重产品创新和服务质量提升。企业需要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开发出更多符合大众口味、价格合理的菜品,加强食材采购管理,确保食品安全和品质。另一方面,理性消费推动餐饮行业向多元化、差异化方向发展。除了传统的堂食模式,外卖、预制菜等新兴业态迅速崛起,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同时,餐饮企业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和文化内涵的挖掘,通过打造特色餐饮品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理性餐饮消费促进了餐饮行业的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了行业的整体运营效率,推动餐饮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p><p class="ql-block"> (二)优化社会资源配置</p><p class="ql-block"> 理性餐饮消费有助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当餐饮消费回归理性,资源不再过度集中于高档餐饮领域,而是更加均衡地分布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餐饮企业中。这使得中小餐饮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促进了就业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时,理性消费减少了食物浪费,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节约下来的食物资源可以用于其他更需要的领域,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此外,理性餐饮消费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如农业、食品加工、物流配送等,形成了更加良性的产业生态链,促进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p><p class="ql-block"> (三)弘扬社会文明风尚</p><p class="ql-block"> 理性餐饮消费是弘扬社会文明风尚的重要体现。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理性消费让这一美德在现代社会得到传承和发扬。当人们摒弃奢靡浪费的消费行为,养成理性、适度的餐饮消费习惯,社会风气将得到明显改善。理性餐饮消费还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消费者更加关注菜品的营养搭配和食材的来源,推动了健康饮食文化的传播。同时,理性消费所倡导的文明用餐礼仪,如使用公筷公勺、保持用餐环境整洁等,有助于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和谐发展。</p><p class="ql-block"> 四、推动理性餐饮消费常态化的路径</p><p class="ql-block"> (一)加强宣传教育引导</p><p class="ql-block"> 要推动理性餐饮消费常态化,加强宣传教育引导至关重要。政府、媒体、社会组织等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宣传活动。政府可以通过发布公益广告、举办主题宣传活动等方式,向公众普及理性消费的理念和重要性,倡导勤俭节约、绿色健康的餐饮消费方式。媒体应加大对理性消费典型案例的宣传报道,曝光浪费行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学校、社区等社会组织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从小培养青少年的理性消费意识,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教育,让理性餐饮消费理念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p><p class="ql-block"> (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p><p class="ql-block"> 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理性餐饮消费提供制度保障。政府应制定和完善餐饮行业的价格监管政策,加强对菜品价格的监督检查,防止企业哄抬物价、价格欺诈等行为,维护市场价格秩序。同时,建立健全反食品浪费法律法规,明确餐饮企业和消费者在防止食品浪费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对浪费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和处罚。此外,还可以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措施,鼓励餐饮企业推出小份菜、半份菜,开展“光盘行动”,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理性餐饮消费的推广工作。通过完善政策法规,规范餐饮市场行为,为理性餐饮消费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p><p class="ql-block"> (三)强化行业自律与监管</p><p class="ql-block"> 餐饮行业应加强自律,自觉践行理性餐饮消费的理念。行业协会可以制定行业规范和自律公约,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合理定价,杜绝浪费行为。同时,加强对会员企业的监督管理,对违反行业规范的企业进行惩戒。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餐饮行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常态化的监管机制,加大对食品安全、价格、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检查频次和力度。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餐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信用评级,对信用良好的企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失信企业进行曝光和惩戒,促进餐饮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推动理性餐饮消费常态化。</p><p class="ql-block"> (四)创新经营模式与服务</p><p class="ql-block"> 餐饮企业应积极创新经营模式和服务,适应理性餐饮消费的市场需求。在经营模式上,除了传统的堂食和外卖,还可以探索发展中央厨房、预制菜、餐饮新零售等新模式,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在服务方面,企业应更加注重个性化、定制化服务,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提供合理的点餐建议,主动提醒消费者适量点餐。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为消费者提供优质、贴心的服务体验。通过创新经营模式和服务,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引导消费者进行理性餐饮消费。</p><p class="ql-block"> 理性的餐饮消费才是常态,它是餐饮市场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制止违规吃喝之风为餐饮消费市场的理性回归创造了有利条件,而推动理性餐饮消费常态化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完善政策法规、强化行业自律与监管、创新经营模式与服务等多种途径,让理性餐饮消费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从而实现餐饮消费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文明风尚的弘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