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做自己的光

明天

美篇号:49523052 <p class="ql-block">雨声裹挟着湿润的风,重重拍打着窗棂,将武汉的天空浸染成浓稠的灰。我蜷缩在飘窗角落,看雨珠顺着玻璃蜿蜒成不规则的溪流,恍惚间竟与掌心交错的纹路重叠——原来,我与帕金森病这场漫长的对峙,已悄然走过十一个春秋。今天是我五十岁生日,淅淅沥沥的雨声,恰似时光沙漏在耳畔低语。</p><p class="ql-block">早醒早已成了生活的底色,每日凌晨三点多,意识便悄然苏醒。我试着强迫自己闭眼,在黑暗里静静躺着,等待睡意回笼,却只能任由思绪在寂静中流淌。而五十岁的今天,我依然每天清晨五点半起床喂猫咪,是它的陪伴,给我带来了无限快乐,即便身体不受控地微微颤抖,动作迟缓而艰难,仍会第一时间起身,耐心照料家中的猫咪。窗外,武汉的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湿润的空气裹着一丝凉意,阻断了往日散步的行程。戴上降噪耳机,我一边哼着歌,一边做点简单的家务,随着歌声或轻或重,在歌声的起伏间,既是对语言能力与吞咽功能的锻炼,更是对生活的热烈回应。</p><p class="ql-block">犹记十一年前确诊的那个下午,同样是这样潮湿的天气。同济医院走廊里,消毒水的气味与窗外的雨腥味交织缠绕,医生的话语如冰锥般刺破胸腔:“帕金森病,不可逆,需要终生服药。”走出医院时,细密的雨丝黏在睫毛上,模糊了视线。我颤抖的双手连伞柄都握不稳,仿佛连呼吸都被潮湿的空气压得沉重凝滞。</p><p class="ql-block">然而,时间是最温柔的治愈者。在患病后的第十一个生日,当摇曳的烛火亮起时,我忽然惊觉,与疾病共处的岁月,早已教会我别样的生存智慧。我学会了与颤抖的双手和解:如今执笔书写,字迹歪歪扭扭如孩童涂鸦,却记录着最真实的心境,炒菜时锅铲在手中晃动,反而炒出了别具韵味的烟火气息。就像阳台上那株被风雨折断枝干的花枝,在断口处顽强地抽出了嫩绿的新芽。</p><p class="ql-block">这些年,我在线上帕友群里结识了许多并肩作战的“帕友”。我们彼此分享“僵硬和冻结步态发作时如何缓解”的实用窍门,交流新药临床试验的最新消息。在彼此佝偻却依然坚挺的背影中,我们汲取着继续前行的力量。</p><p class="ql-block">在这场与疾病漫长而艰辛的持久战中,我早已在岁月的打磨下,蜕变为自己生活的英雄。老公常说,我现在的笑容比患病前更具温度。或许正是因为经历过至暗时刻,才更懂得捕捉生命中细微的光亮。亲人们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甚至是药盒里整齐排列的药片,都成为了支撑我继续走下去的坚定理由。</p><p class="ql-block">五十岁不是人生的句点,而是新的序章。即便身体不受控地颤抖,我也要做自己的光,这束光,会穿过帕友群里深夜的安慰、穿过歪斜字迹里的鼓励,照亮他人前行的路,也会在无数个疲惫的深夜,温柔地照亮自己的心房,用这份温暖,继续书写与命运共舞的诗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