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竟的写生

今悦逸墨轩

<p class="ql-block"> 未竟的写生</p><p class="ql-block"> 胡振德教授与我交往近二十载,亦师亦友。他青年时期以访问学者游历欧洲,足迹曾至亚非,入阿联酋皇宫为皇室成员挥毫肖像,被当地媒体誉为“推动中阿文化交流的使者”。业界皆知他是油画名手,而他亦深谙山水国画之窍。</p><p class="ql-block"> 卸任福建师大美院领导之后,他不愿停歇,扛着画箱颜料,如云游僧般消失在远山村落、荒郊田畴之间。几次约访茗聊,均“在外写生”不凑巧。后来一日午后,阳光如金水般流淌,在旗山脚下其别墅溪畔的大凉亭里,我邀上原闽院美术学院林书记和青绿山水画翘楚陈新生,四人围坐于三百余年的长青石板旁,以板当桌,茶具也古朴。氤氲茶香中,他谈兴勃发,论及创作构思...如何将油画的对景写生与水墨之印象写意融汇贯通:他不再细致描摹眼前形体,而是让主观意念与画面本身所需成为主宰,大胆取舍;压缩立体空间,使点与线在平面里获得新的生命,如溪流挣脱岸的束缚,直向心源深处奔涌而去。</p><p class="ql-block"> 他的油画人物肖像功夫委实炉火纯青,非一般画者所能企及。一晚在敝处茶叙时,他掏出手机给我看两幅一男一女的独立人像作品,后得知系一对中年夫妇,气韵生动,神采奕奕。画幅不大,润格五万一张。正说着,手机叮咚一声,上海那位委托人十万元已入账。他笑道:“江浙沪一带的豪杰精英们,盛年时喜留肖像传世,朋友介绍的,友情价呢。”我一时愕然,油彩里沉淀着世俗黄金的份量不寻常啊!</p><p class="ql-block"> 名利场中片刻的喧响,终究未能绊住他跋涉的脚步。胡教授如今七十有余,依然精神矍铄,笔下山水已非单纯风景,乃是他熔铸了油料的厚重与水墨的灵性,从物象里提炼出了精神意象!他践行的是一条“意”的朝圣之路。他心中一直潜藏着一幅未竟的画稿——正摊开在下一片待翻越的山野、待捕捉的晨光里。</p><p class="ql-block"> 人间丹青事,何曾有终篇?所谓“完成”,只是行路者暂歇的驿站。他肩上画箱的重量,俨然生涯中不肯停笔的注脚。那里面装着未尽的朝霞、待描的暮色,以及向更深层延伸的无央长道。</p><p class="ql-block">(7月7日 03:23 黄大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