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惊魂的夜路

弓长张

<p class="ql-block">  几乎每个孩子在年少时对自己所崇拜的人是永生难忘的,父亲或启蒙老师往往是孩子成长经历中第一位崇拜的人。从小在父亲的臂弯里呵护下成长,父亲如天,神通无所不能,自己不能为力的事情对父亲来说几乎都是微不足道、易如反掌,加之其军人的风骨与着装,故从小对父亲的崇拜有加。</p> <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有着农村人固有特质:勤劳质朴,正直诚信,乐于助人、着装整洁…也是一名老党员,其良好的生活习惯与作风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如果偶尔听到儿子的身上有其父亲的影子,也算是我最大的欣慰。</p> <p class="ql-block">  说到走夜路,大家并不奇怪与陌生,在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为了生活我们是日未出而起,日落而归,起早贪黑。如果在以前80、90年代的农村更就不值一提了,在人口膨胀期间,父辈们为了家中最起码的温饱问题起早贪黑劳作,十年如一日。而如今走夜路已不像之前真正意义上的原始步行,倒不说“赶”更为恰当,随着工业与科技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经济收入不断的提高,生活质量得到了前未有过的改善,像电瓶车、摩托车、汽车代步比比皆是。</p> <p class="ql-block">  父亲曾经向我提起他在90年代初期一次走夜路的真实经历,虽然过去若干年了,却那晚发生的事仍然让他记忆犹新,心有余悸,听罢也另我心惊胆战,至今难以忘记。其实父亲的胆量,邻里孺幼皆知,他的字典里没有什么“牛鬼蛇神、妖魔鬼怪”,不存在一个怕字。但他从不与别人打赌,也许他觉得没有那个必要吧。这与他曾在部队五年时间里日夜煅练分不开,以及在认知上与众不同,相信自己做人做事行得正,人正不怕影子斜。</p> <p class="ql-block">  这天凌晨四点刚过父亲便早早起床洗漱准备步行去乘车进城办事,村子离集镇十里有余,初夏乡村凌晨的凉意时而令人不由得打上几个小寒颤,集镇里进城的班车在早上六点天蒙蒙亮时分将要启程,午后一点得返程,父亲为了节省留宿开支得当天得回村,别无选择。如果在赶往集镇途中,碰到同行之人,不管相互熟与不熟,只要能结伴同行就好,不过这是要靠运气的,毕竟进城办事人少,交通又不便利,而且需花费开销,这次父亲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故只能一路独行。</p> <p class="ql-block">  出村后父亲沿着坑坑洼洼、崎岖的土公路前行,路在时起起伏的大山中盘延,路面若隐若现,路外是深不见底的电站水库,悬崖上翠绿的树倒影在水面,在阴沉的夜色里像块凝固墨绿色的豆腐,水波不兴,静得令人心慌,唯见自己呼吸和脚步的交织声。趁着微弱的光影沿着前方泥灰色的土路缓缓前行,不知不觉已离村有五里之远了,过完平坦的一小程后将进入一大山湾,此处因其形而得其名,叫“弯向平”,故名而思义,进村方向进来时转过此处大弯路就渐渐平坦入村了,“弯向平”正是村头村尾,村里村外传说中最“阴险”之地,各种未得到证实的传言风生水起,皆有各异,听得毛骨悚然。山湾地段阴气逼人,就算白天路过能感受到山涧深外一股阴冷之气扑面而来,足让你屏住呼吸,加紧脚步。山高日落早,大树掩盖,倍感阴森,不得不说此是其因,先天的自然与地理环境,加上路坎上方新旧坟墓密集,白天清晰可见新坟上尚未退色的花圈边沿飘带随风摇摆,时而传来“沙…沙…沙”之响,心生怯意,如是月下独行,若隐若现,此景此声,足令人魂飞魄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父亲一路小哼《十五的月亮》,这是他最喜欢的歌曲,没有其二,因曾是他在部队与家人及母亲时最真实的写照,感触颇深,哼哼曲走夜路可解解闷,壮壮胆。再转过前方的小山头,接下来是一小段较平缓的小坡,走完小坡就是湾的最深处,一处大急弯。</p> <p class="ql-block">  路面开始变得昏暗许多,山涧里阴冷湿气迎面扑来,顿时凉意陪增,父亲潜意识的放缓了脚步,当右脚迈出那刻,感觉到脚尖踢到了什么,发出“哐哐…哐…哐…哐…”,顺着坡势滚到前方一米之外,音落物静,似乎瞬间一切已静止,空气如同凝固般,父亲愣了一下,这是什么声音…什么东西?如此熟悉仿佛又很陌生,这声音不是曾经部队常用的军用水壶吗?熟悉不过了,只是多年没用而已,一时半会还没想起来。不过那时这种军绿色铝制水壶很常见,也很时尚,很多村民部队复员后都会把它带回来留用,不管上山下田捎上一壶井水,能解不时之需。父亲猫着腰探着头借着微弱的光影目视正前方地面,水壶般大小的一团小黑影躺在地上,舒缓了一口气,全身神经松稍有松弛,双手拍拍左右两裤兜,从右兜掏出了火柴,在夜色里左右手凭着感觉熟练的划亮了火柴棍,渐渐地移动着双脚,将右手上的火光缓缓的靠近身前地面,瞪眼一看,抽了口冷气,低吟了声“啊…”不由自主的缩回了身子,火柴棍因惊讶后的手抖了一下落在地面,火光渐失,微弱的光影缓缓退去,四周似乎变得更加阴森和诡异,瞬间黑发冲顶,头皮发麻,虚汗顿出,失光后眼前变得伸手不见五指,几乎失去了方向感,原来地面上躺着尽是一幅骷髅头,面目狰狞,完全出乎他意料之外,四周荒芜人烟,静得只能听到自己胸膛发出的“呯…呯…呯”心跳。</p> <p class="ql-block">  迟疑片刻后稍有镇定,父亲迈着沉重的双脚,加快了步伐朝集镇方向赶去,在夜色中渐渐远去。</p><p class="ql-block"> 自上次凌晨走夜路踢“鬼”被吓后,未来几天里父亲因受到惊吓,精神有点萎靡,但也不及谈虎色变。从次走夜路绝对不会忘揣上一把手电筒。</p> <p class="ql-block">  通往集镇的这段路比喻又阴又险并不为过,那里也是我们曾经上初中来回必经之道,非常的熟悉,其实在事发点的路坎上有一座古坟在解放后开挖修路时初挖了一部分,剩下部分暴露在外,腐朽木板着眼可见,甚至时而可见人骨散落公路边沿水沟,就算是白天,也让人恐惧三分。想想绝对是白天路人恶作剧者将暴露的头骨掏出来后滚到路上所致,让夜行者遇见,不吓得魂飞魄散才怪。</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认知与常识的提升,农村交通条件的升级,曾经茶余饭后对“妖魔鬼怪”的话题也随历史的车轮渐行渐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