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寂照庵,坐落于苍山圣应峰深处的幽静之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尼姑庵,也是大理最早对外开放的寺庙之一。它起源于明初,虽曾一度毁于战火,但在民国时期,由唐继尧主持重建,并亲笔题写“寂照庵”三字于庵门之上。此名蕴含“感而遂通,寂静照鉴”的深意,寓意深远。后因年久失修,寂照庵一度破败,直到1982年,妙慧法师主持修复,将其打造成一座独具特色的园林式寺院。整体建筑采用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的格局,融合了大殿、厢房与门楼,展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情与禅意之美。</p> <p class="ql-block">著名歌唱家韩红老师曾在此留下墨宝:“寂照佛光,紫烟生慧”,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寂照庵清净氛围与灵性光辉的由衷赞叹。</p> <p class="ql-block">庵内设有专业花房,精心培育各类植物花卉,形成“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诗意景观。寺院秉持“佛在意心不在香火”的理念,以鲜花供佛,代替传统香火,营造出清新自然、宁静祥和的修行环境。</p> <p class="ql-block">寂照庵还提供清净素斋,倡导“按需取餐,浪费罚跪”的用餐规则,以提醒众人珍惜粮食,感恩当下。</p> <p class="ql-block">这座寺院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清幽的自然环境,声名远播,被誉为“中国最美尼姑庵”与“中国最文艺寺庙”。它不仅是修行者的净土,更是现代人远离尘嚣、寻找心灵安宁的理想之地。</p> <p class="ql-block">6月9日晚上,好友告诉我,7月初将在寂照庵举办一场《非遗香疗公益课》。因朋友的推荐与机缘巧合,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期待在古刹禅林中,感受香疗文化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我们都知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香不仅是风雅之物,更是养生之道、修心之径。一缕幽香,能净化心灵,亦能调和气血,是古人修身养性的重要媒介。</p> <p class="ql-block">中国香文化,如同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一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人常将药物熏烤或熬煮,使药性随香气散发于空气中,以助康复;亦有以香药治疗呼吸道与上消化道疾病之法,皆体现了香疗的独特价值。</p> <p class="ql-block">7月2日是香疗培训班的报道日。为尽早抵达,我提前一晚联系了在寂照庵工作的爱娟,搭乘她的车前往。清晨,我们在她家院中集合,随后驱车至感通寺停车场,再步行上山。</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尽是上坡,约十五分钟的路程,便已走得全身发热、微微出汗。沿途复瓣绣球花开得绚丽多彩,仿佛在为我们引路,也为这段朝圣之路增添了几分诗意。</p> <p class="ql-block">上午九点,我们抵达寂照庵。未见老师身影,经打听,才知老师们尚在山下准备物料。我给肖肖老师发了信息后,便在庵堂中静静等待。</p> <p class="ql-block">坐在窗明几净的庵堂椅子上,透过玻璃望去,游客三三两两结伴而来。院里院外、墙角窗边、案头桌上,处处可见绿植与鲜花,静悄悄地绽放着生命的美丽。</p> <p class="ql-block">高大挺拔的树枝上,鸟儿争相鸣唱;拖着大尾巴的松鼠在林间跳跃;池塘中的锦鲤悠然游弋……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整个寺院绿树成荫,花香四溢,一派恬静淡然的氛围,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让人感受到“宁静致远”的禅意。</p> <p class="ql-block">中午十一点,杨老师、肖肖、思明三位老师抵达五观堂,我与她们见面,完成报到与住宿手续,正式开启这段心灵与香疗的修行之旅。</p> <p class="ql-block">安顿好后,朋友带我前往饭堂,享用了一顿清净素斋。远离平日的山珍海味,这顿简餐却别有一番滋味,我竟吃了满满一大碗,内心充满感恩与满足。</p> <p class="ql-block">下午协助老师们接待学员、整理教室,为开课做准备。晚餐后,与室友恩桢在寺内后花园散步,感受这份难得的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寺中每一处角落都散发着独特的美,令人目不暇接。无论身处何地,皆能感受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span style="font-size:18px;">直到天黑,我们才恋恋不舍地回到房间。</span></p> <p class="ql-block">带着喜悦的心情,我和恩桢认真阅读了本次香疗课程的招募书,心中充满期待,安然入梦。</p> <p class="ql-block">7月3日,为期三天两夜的“中医香疗公益课”正式开课。来自全国各地的45位学员,用完素斋后,沐浴晨光,嗅着花香,品着香茗,步入五观堂,聆听著名香学导师路小峰老师的讲解,共同探索中医香疗的奥秘。</p> <p class="ql-block">上午,路老师为我们讲授了香疗概述、基础理论、汤调阴阳、香理五脏等内容,深入浅出,令人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十点,寂照庵的普和师兄来到课堂,为学员们开示,并深情演唱了一首《风花雪月颂》,字字句句直入人心,令人感动落泪。</p> <p class="ql-block">下午开课前,杨老师组织学员互动,分享学习心得,课堂气氛轻松而温馨。</p> <p class="ql-block">两点半,路老师继续讲解中医基础理论、历史沿革、香疗概述及如何根据人体五韵六气配香,内容详实,引人入胜。</p> <p class="ql-block">三点半,进入实操课程——体验香牌制作。将6克香粉、4克粘粉、9克水巧妙调和,制成一块精致的香牌,既可佩戴,又能疗愈身心。</p> <p class="ql-block">香牌起源于古代宫廷,是贵族驱邪避疫、祈福安康的护身符。它不仅散发着天然香气,更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p> <p class="ql-block">香牌的香气,能引领人们回归宁静与自然,唤醒内心深处的平和与喜悦。</p> <p class="ql-block">在制作手工六经香牌的过程中,每位同学都全神贯注,用心体会每一个细节,力求将香牌做到尽善尽美。</p> <p class="ql-block">7月4日清晨,我与恩桢出门晨练,偶遇苏老师与金莲同学。我们边走边聊,边拍边赏,不知不觉间便来到了大云堂万佛寺。</p> <p class="ql-block">该寺始建于南诏初年,由无极大师创建,原名荡山寺,后改名为大云堂万佛寺。因其悠久的历史、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与信徒前来朝拜与探访。</p> <p class="ql-block">上午八点半,我们返回教室,进行课前准备,并集体朗读《大医精诚》,以表对中医文化的敬仰与传承之心。</p> <p class="ql-block">九点整,路老师继续授课,讲解六经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六经香灸的组方设计、作用机制及八步香疗等内容,并鼓励学员课后积极分享学习心得。</p> <p class="ql-block">下午,路老师继续深入讲解疗愈师的概念、发展、作用与要求,以及六经香饮的制作与应用。杨老师则带领大家进行香疗体验,让学员们亲身感受香疗的神奇功效。</p> <p class="ql-block">四点半,大家仍沉浸在香疗的美妙氛围中,杨老师忽然告诉大家,巫娜老师正在楼上弹奏古琴。这一惊喜令人雀跃不已,纷纷前往聆听。</p> <p class="ql-block">巫娜,生于重庆,9岁开始学习古琴。1991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古琴专业,师从古琴演奏家赵家珍女士。2004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部,师从著名古琴演奏家、教育家李祥霆先生,成为该校古琴演奏专业的第一位研究生。2015年进入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任古琴专业教师。</p> <p class="ql-block">她创办了国内首家古琴在线教育平台——缦学堂,致力于古琴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为古琴艺术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7月5日,天空飘着细雨。尽管山路湿滑陡峭,大多数学员仍从山下冒雨赶来,只为不错过最后一天的课程。</p> <p class="ql-block">上午,肖肖老师讲授舌诊课程,通过观察舌头的颜色、形态与舌苔,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香疗与舌诊相结合,能有效调理舌象所反映的病理症状,达到身心调和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下午四点,课程圆满结束。同学们陆续开始下山。我也背起背包,与老师、与寺庙工作人员一一道别,步行下山。</p> <p class="ql-block">雨中漫步到214国道,乘坐4路公交车回家。途中一乘客上车购票,手机一直刷不了,驾驶员教她关机再刷,依然失败。过了两站她还站在机器旁边,我对她说,我帮你付吧,你赶快找个座位坐好。她开始不让我付,见我已刷卡又忙着道谢。我说:你不要客气,谁都会碰到困难的。如果今天遇到困难的是我,我相信你一样会帮助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