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进入7月之后,山城的太阳愈发显现出她的威力,似乎要把自身积聚的全部热量投射到这片巴山蜀水之间。然而,骄阳似火的夏日挡住不我们对考察的热情,怀揣着对历史的敬意与温情,蓝老师带领我与梁卓、马瑞璇古代四川盆地蜀道站点进行补充考察。本次考察始于7月6日清晨,终于7月10日夜晚,在为期五天的时间中,我们先后前往重庆市辖境的涪陵区、彭水县、武隆区、丰都县、云阳县、巫山县、万州区、开州区和梁平区,以及四川省境内的阆中市、苍溪县、广元市昭化区、剑阁县、绵阳市和金堂县,对川湘大道、小川北道、明代金牛道南段东线等古道途经站点开展口述采访、地图打点、实景拍照等工作,力求复原古代先民们开辟的道路走向,保存珍贵历史交通文献,从而进一步推动蜀道历史交通地理走向深入。本次考察还是我第二次自驾考察,驰骋于高山深谷与低缓丘陵之间,车窗外迷人的风景、各地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构成了我本次考察难忘的记忆。以下是本次考察期间的所见所闻。</p><p class="ql-block">7月6日上午8点,我们从北碚西南大学出发,第一站为涪陵区望州关。望州关位于涪陵区西南方位,是历史上从南川前往涪陵的古道必经之地,来自南川方向的行旅抵达此地后即可眺望涪州,因此得名望州关。目前望州关一带草木葱茏、鸟语花香,涪陵将此地打造为“太极森林公园”,时值周末上午,有许多民众在此登山健身。下图为太极森林公园内的登山步道。</p> 望州关位于太极森林公园停车场附近的一座垭口处,在柴薪为主要能源的时期,此地山上植被覆盖率较低,因此望州关位置醒目,并且站在望州关可纵览涪州城。今天望州关一带长满各类植被,使得古老的关隘掩映于森林之中。下图为在登山步道拍摄的望州关。 走近望州关,只见其关门形制依然保存完好,下方为通道,上方则是关楼。通道部分是历史建筑,而关楼则是后人原址重修。下图为望州关关门通道。 望州关原先有木门,夜晚可关闭。下图为关门两侧放置门栓的砖孔。 下图为关门内顶部用于放置门柱的砖孔。 穿过关门后,我们进入垭口处的一块小平地,有一条步道通往山下,这条步道是在古道基础上修建,从侧面观察依旧能够发现古道石板。下图为望州关垭口处步道现状。 <p class="ql-block">结束对望州关的考察后,我们向南出发,继续考察历史上连接涪陵与南川两地的古道站点。不一会儿就抵达仙女洞。仙女洞是一处天然形成的洞穴,此地目前是一处佛教寺庙。从公路拐入小路后,首先看到一座悬挂“仙女洞”匾额的仿古过街楼。下图为仙女洞过街楼西面。</p> 下图为仙女洞过街楼东面。 沿仙女洞过街楼所在的巷子向东行驶不远处,便能看到一座规模庞大的寺庙,此地停泊有许多车辆,寺庙正在修缮。下图为仙女洞寺庙现状。 <p class="ql-block">仙女洞下一站为韭菜园,此地是一处山间小盆地,地势平坦,房屋分布于平地周边。农田中依然种植有许多蔬菜。下图为韭菜园一带风貌。</p> 离开韭菜园后,我们又来到蒿枝坝。蒿枝坝是一块面积较大的平坝,此地有较多的房屋建筑,但人口相对稀少。下图为蒿枝坝街景。 <p class="ql-block">蒿枝坝向南为“土地垭”,又称“靖远关”。我们首先来到土地垭东侧,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此地。因为有学校的存在,道路两侧随处可见各类餐饮小吃店铺和宾馆。下图为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西侧道路街景。</p> 我们在当地民众指引下,寻找靖远关的具体位置。下图为在陈阿姨家采访。 陈阿姨家养活有五只中华田园犬,其中有三只为刚出生不久的幼犬,其毛茸茸的外表、憨态可掬的步伐、灵动的眼神,十分的讨人喜爱。下图为陈阿姨家的中华田园犬。 在陈阿姨的带领下,我们前往靖远关,当地民众喊此地为关口,是蒿枝坝翻山前往酒店乡的必经之地。下图为前往靖远关的石阶路。 目前,关口所在地有两座寺庙,关口北侧为土地庙,南侧为关口庙,供奉十八路神仙,是一个典型的“信仰大超市”。下图为关口南侧的关口庙。 下图为关口北侧的土地庙。 在关口石阶路南侧立有一通石碑,上书“关口庙”三个大字。下图为关口庙碑。 下图为关口现状,老路从此地经过。据陈阿姨讲述,关口两侧过去曾经有碉堡,现已被草木遮盖无迹可寻。 站在关口向西眺望,酒店乡以及更西侧群山尽收眼底。下图为站在关口处向西拍摄的风景。 关口以西下山古道依然保留有一小段石板路,但是再往下的古道已经荒废,于是我们将其拍照后离开。下图为关口西侧古道遗迹。 下图为站在关口远拍酒店乡一带。 结束对关口的考察后,我们送陈阿姨下山回家。下图为下山途中回拍关口一带。 <p class="ql-block">与陈阿姨道别后,我们前往酒店乡。历史上的酒店乡是从靖远关向西经过的第一处规模较大的集镇,此地房屋建筑呈南北向的带状分布,其主街道名为“酒店路”。下图为酒店路入口处。</p> 昔日酒店乡十分繁华,如今由于公路不经过此地,使得此地虽然有很多房屋,但是人烟稀少。下图为酒店乡街景。 下图为酒店乡一条石阶路。萧条的街景与昔日的繁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我们沿酒店路一直往北行进,中途发现一座集体化时代的水渠,该水渠是“农业学大寨”的产物。目前此水渠已经废弃,横跨于道路上方,成为时代的映照。下图为酒店乡引水渠。 我们在酒店乡向东远眺,可看到一座连绵的山丘,而先前考察的靖远关就位于此山的垭口处。下图为在酒店乡远拍靖远关。 <p class="ql-block">结束对酒店乡的考察后,我们前往彭水县,补充川湘古道站点。中途经过武隆区,时值午饭时分,我们从武隆城区驶离高速公路,在当地一家饭店吃午饭。下图为武隆高速收费站附近。</p> 下图为当天中午品尝的洋芋片回锅肉与麻婆豆腐。 <p class="ql-block">在武隆吃过午饭后,我们再次驶入高速公路,向彭水进发。抵达彭水县境内后,从保家收费站驶离,不一会而来到白溪口。下图为在白溪口采访老人。</p> <p class="ql-block">白溪口是历史上川湘古道途经站点之一,古人从此地渡过郁江。在当地老人指引下,我们前往白溪口渡口。下图为白溪口街景。</p> <p class="ql-block">在郁江大桥未修之前,白溪口渡口一度十分繁华,周边民众通过此渡口前往郁江南岸的保家。目前渡口已经废弃,渡口旁边树立的告示碑字迹已经逐渐斑驳。下图为白溪口渡口告示碑。</p> 由于长期废弃,白溪口渡口石阶路也逐渐长满杂草。下图为前往老渡口的石阶路。 下图为在白溪口老渡口与当地民众交流昔日的繁华景象。 下图为站在白溪口老渡口眺望郁江南岸的保家。 下图为站在白溪口老渡口拍摄的郁江河道风光。 结束对白溪口渡口的考察后,我们离开老渡口,向北出发前往二峰关。下图为白溪口老渡口附近一处传统木结构房屋,此房屋目前已经无人居住,随时可能会坍塌。 <p class="ql-block">根据白溪口老人提供的信息,我们前往二峰关途中首先经过香树湾。香树湾是一处小型居民点,此地有几户人家。下图为香树湾街景。</p> <p class="ql-block">香树湾下一站为川间坝,是一座面积较大的山间平坝。下图为川间坝风光。</p> 川间坝一带的房屋沿公路呈带状分布。下图为川间坝街景。 川间坝还有面积广阔的农田,种植者各类农作物,当地民众基本上可以实现粮食蔬菜自给。下图为川间坝农田风光。 <p class="ql-block">离开川间坝后,我们紧接着就进入一条峡谷之中,不一会儿经过一座人工修建的堤坝,此地名叫水岩子,溪流漫过堤坝形成一座小型瀑布。在炎炎夏日,此地成为当地民众避暑戏水的乐园。下图为水岩子。</p> <p class="ql-block">离开水岩子后,我们来到老白溪场。老白溪场目前是叫凤鸣,河流穿村而过,虽然有很多房屋,但是民众却寥寥无几。下图为老白溪场街景。</p> 因为青壮年大多选择外出打工,老白溪场许多商店都关门歇业。下图为老白溪场一家停业的超市。 下图为老白溪场社区门诊。根据门牌得知,此地目前属长滩社区管辖。 结束对老白溪场的考察后,我们沿着盘山公路上山,前往二峰关。下图为前往二峰关途中采访当地民众有关二峰关的方位信息。 <p class="ql-block">询问当地老乡之后,我们继续沿着盘山公路行驶,不一会儿一座垭口出现在我们前方,此即二峰关。二峰关是平安与汉葭两镇的分界线,昔日曾经设关,今有一条乡村公路从垭口处穿过。下图为二峰关现状。</p> 下图为二峰关垭口处树立的平安与汉葭的界碑(平安镇一侧)。 下图为二峰关垭口处树立的平安与汉葭的界碑(汉葭镇一侧)。 站在二峰关向东望去,山下的老白溪场尽收眼底。下图为在二峰关拍摄的老白溪场。 下图为二峰关自西向东航拍。 <p class="ql-block">结束对二峰关的考察后,我们向西出发,前往平安镇。沿盘山公路下山途中,我们经过半山腰处的新场,下图为新场街景。</p> <p class="ql-block">新场之后为铺沟,目前铺沟只有少数几座房子,历史上从平安镇前往白溪场的古道从这里经过。下图为铺沟一带。</p> <p class="ql-block">沿盘山公路下山后,我们进入到赵家坝,今天的平安镇坐落于此。平安镇历史上曾建有一座平安寺,位于赵家坝北端,此地因地势平坦适合农业种植,生活着较多的人口,逐渐形成一处规模较大的乡镇,平安镇也因平安寺得名。目前,赵家坝一带民居建筑分布较为密集,且211国道东西两侧最为集中。下图为平安镇211国道街景。</p> <p class="ql-block">在平安镇211国道旁边一户商店,我们询问从平安镇翻越二峰关前往白溪场的古道,之后又询问了平安镇向西前往木棕铺的古道。下图为口述访谈场景。</p> <p class="ql-block">在当地老乡的带领下,我们实地寻访从赵家坝前往二峰关的古道。下图为前往古道遗迹途中。</p> <p class="ql-block">在赵家坝东侧山坡密林之中仍保留有一小段古道遗迹。这段古道曾经是川湘大道的组成部分,赵家坝一带的民众向东翻越二峰关前往白溪、保家的必经之地。如今这段古道逐渐被杂草掩盖,有些路段完全荒废无迹可寻。下图为赵家坝东侧山坡一段较为完好的古道。</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蓝老师与老乡在古道上交流。</p> <p class="ql-block">结束对古道的考察后,我们与老乡道别,离开赵家坝,前往木棕铺。下图为赵家坝国道东侧一座传统木结构建筑。</p> <p class="ql-block">从赵家坝前往木棕铺有两条路线可选,一条是直接向西翻山走小路,耗时较长,另一条则是向南到高谷镇后沿公路前往。为节省时间,我们选择距离长但耗时短的后者。在从赵家坝前往高谷镇途中,我们经过大岩口。大岩口是一处神奇的悬崖景观,此地山峰耸立、峭壁悬岩,乃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下图为大岩口中蜂养殖场。</p> 下图为大岩口岩壁景观。 <p class="ql-block">离开大岩口后,我们沿盘山公路下山,抵达高谷镇附近后向北回望大岩口一带,其悬崖地貌更加直观地呈现在我们视野之中。下图为远拍大岩口。</p> <p class="ql-block">高谷镇坐落于乌江北岸,是一处规模较大的乡镇,此地人烟稠密、建筑密集,包茂高速与319国道途经此地,交通条件十分便利。下图为高谷镇街景,远处的大型高架桥为包茂高速公路。</p> 高谷镇至今保留有老街,当地还建有一座老街广场。因时间关系,我们并未进入参观。下图为高谷镇老街广场。 高谷镇坐拥乌江航运优势,此地在乌江北岸建有高谷码头。下图为高谷码头入口处。 下图为高谷码头现状。 下图为高谷镇街景。 我们从高谷乌江大桥渡江,随后沿319国道前往木棕铺。下图为高谷乌江大桥。 下图为在高谷乌江大桥上方远拍高谷码头。 <p class="ql-block">沿319国道向西行进途中,国道北侧即为美丽的乌江画廊。由于下游水电站的修建,今天的乌江水面十分平静,像一块巨大的绿色宝石镶嵌于巍峨群山之间。下图为乌江风光。</p> <p class="ql-block">我们抵达龙溪河口之后,沿龙溪乌江大桥向北出发,前往木棕铺。龙溪是乌江北岸支流之一,原先河道狭窄,如今由于下游水电站蓄水,使得河流水位抬升,龙溪河口水面较以往变得宽阔。下图为龙溪河口现状。</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龙溪乌江大桥。</p> <p class="ql-block">沿龙溪乌江大桥来到乌江北岸后,我们不一会儿就经过青杠村。青杠村属于武隆区沧沟乡管辖,当地为开发旅游资源,在此地打造特色的古道文化景点。下图为青杠村公路旁一块写有“古道遗风”的景观石。</p> 目前青杠村公路沿线民居建筑都经过统一规划与改造,尤其是外立面被同一色彩的涂料粉刷。下图为青杠村街景。 为凸显青杠村在历史上交通地位,并向今人展示当地曾经的辉煌,武隆区将《古乌江——武隆盐道略图》绘制于青杠村公路旁边一面岩壁上,下图为盐道略图。 在青杠村还修建有一条仿古街区,然而此地门可罗雀,既没有商家入驻,亦没有游客参观。下图为青杠村仿古街区现状。 <p class="ql-block">我们在青杠村并未停留,直奔木棕铺。抵达木棕铺后,我们邀请一位当地老乡担任向导,带领我们寻找最早的木棕铺。下图为木棕铺老码头庙嘴附近。</p> 木棕铺地处木棕河与延沧河交汇处,地理位置较为特殊。2022年11月川湘大道考察期间,我们曾途经此地北部的沧沟乡。下图为站在木棕铺庙嘴拍摄的延沧河风光。 下图为庙嘴老渡口现状。 下图为在庙嘴老渡口考察场景。 下图为航拍延沧河与木棕河两河交汇处。 <p class="ql-block">结束对木棕铺一带的考察后,当天的考察接近尾声,我们在暮色中驾车前往仙女山。当晚住宿仙女山一家酒店,并品尝当地特色美食——仙女山肥肠鱼。下图为仙女山肥肠鱼。</p> <p class="ql-block">7月7日早晨,我们从仙女山出发,前往丰都南天湖,考察此地的南天门。这是我第二次来南天湖,2022年11月川湘大道考察期间,我们曾来到过此地,当时由于疫情封控,我们未能见到南天门真容。南天门是历史上从丰都前往武隆的必经之地,其地理位置较为特殊,在局部地理环境中,其地处阶梯边缘,南天湖一带海拔较高但地势略为平缓,而南天门以南区域地势陡然下降,因此将南天门称作“阶梯边缘”再合适不过。南天湖是丰都近年来重点打造的一处避暑胜地,原先南天湖是一座小型的自然湖泊,后经人工蓄水,水域面积扩大,成为一处景色怡人的旅游胜地。下图为南天湖风光。</p> 南天湖周边分布有许多旅游设施,涵盖科普教育、自然观光、打卡拍照和地方文化体验等诸多主题。下图为南天湖畔的丰都小吃馆。 下图为南天湖畔一处拍照打卡地。 下图为南天湖畔的“天堂谷湿地”。 我们乘坐旅游观光车抵达南天门。南天门并不在南天湖景区的核心区,其距离南天湖较远,若徒步前往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从观光车的票价亦能看出南天门地理位置之偏僻,若从停车场乘坐观光车前往南天湖周边仅需5元车票,而前往南天门则需花费10元车票。抵达南天门观光车停车点后,我们首先看到一座金碧辉煌的建筑——通明殿。下图为通明殿简介。 通明殿位于南天门东侧,下图为通明殿,其背后即为南天门。 下图为通明殿现状。 <p class="ql-block">绕过通明殿后,即为南天门。过去南天门是一处垭口,古道从此经过,如今南天湖景区将此地打造为一处观光景点,在古道的基础上修建了石阶路,并在两侧加装护栏。下图为南天门现状。</p> 下图为南天门简介。 沿石阶路来到南天门后,站在此地向东望去,给人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下图为南天门垭口。 下图为南天门垭口现状。 目前南天门东侧修建有护栏禁止行人翻越,站在护栏向下望去,可以发现古道遗迹依然清晰可见。下图为南天门垭口东侧古道现状。 下图为南天门垭口东侧的群山,古代翻越南天门垭口的道路就分布于这片群山之中,其地势落差巨大,可想而知古代先民们为翻越南天门垭口付出了何等的艰辛! 在南天门北侧,修建有一座玻璃栈道,目前是游客打卡拍照地,景区将此地命名为“凌霄台”。下图为蓝老师与我在凌霄台。 下图为无人机航拍的南天门垭口与凌霄台。 下图为从西侧航拍的南天门垭口。 下图为无人机航拍的南天门北侧凌霄台。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