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爱情

杨默

<p class="ql-block">美篇号:21126070</p><p class="ql-block">图为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我爸爸从小在家乡的私塾读了几年书。先生教得好,学生又喜欢学,几年的书读下来,爸爸在十里八乡也是个小有名气的“文化人”了!爸爸十六岁那年,因为父辈兄弟多,家里人多地少,为了谋生,他只身来到哈尔滨,在一个亲戚的介绍下,在一个小火车站找到了一份工作。这个车站的站长是个名叫高岛的日本人,他见爸爸有点儿文化,工作又勤奋,便提拔爸爸为这个车站的副站长。</p><p class="ql-block"> 男大当婚,爸爸要娶媳妇儿了!女孩是家里人从小就给他定下的。那时我的老娘(山东方言,外婆)把她的几个儿子都送出去参加了八路军,我的大舅和四舅牺牲在了抗日的战场上。因为家里穷,他们兄弟五人只有五舅读了两年书,妈妈作为家里的女孩子,就更没有读书的机会了,甚至连个名字都没有,家里人都叫她“妮儿”。这个时候的妈妈尽管长得很美,但是她已患了耳疾,双耳失聪,再也听不到这个世界的声音了。</p><p class="ql-block"> 在奶奶的支持下,爸爸娶了耳聋的妈妈。爸爸有文化,给妈妈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这个时候的哈尔滨已经解放,成为了全中国第一个解放的大城市,是共和国的长子。爸爸因工作需要调到了哈尔滨铁路局,同时那个车站也被取消,小车站儿也成为一个居民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妈妈是在旧时代礼教熏陶下长大的,是个贤良淑德的女人,嫁给爸爸后,她孝敬公婆,照顾好爸爸的饮食起居和我们陆续出生的兄弟姐妹,是爸爸的贤内助。爸爸娶了贤惠的妻子,没有了后顾之忧,一心扑在工作上,他的职位从科员一路飙升,直至升到副处。</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在干部队伍中,有文化的不太多,爸爸凭着他的私塾文化,是单位的“秀才”,还经常在哈尔滨铁路局党委主办的《前进列车》报上发表一些“豆腐块”文章。爸爸每天下了班,放下公文包,不是读书就是看报。妈妈看到爸爸做这些事,羡慕之余,心里又产生出了想学文化的念头,但又担心自己耳聋,怕学习起来,会给别人增添麻烦。她向爸爸坦露了自己的心事。爸爸知道了妈妈要学文化的愿望,高兴地说:“燕儿,只要你有信心,有恒心,一定会学好,事不宜迟,咱们现在就开始学习吧!”</p> <p class="ql-block">  于是,从那时开始,在家里昏黄的台灯下,便看到妈妈和爸爸的身影。他们头挨着头,一个认真学,一个耐心教。也许是恩爱夫妻之间心有灵犀吧!爸爸没有大声说话,妈妈从爸爸说话的口型中,就知道爸爸在说什么。妈妈趴在八仙桌上,清亮的眸子像两汪清泉随着爸爸的笔尖的起落轻轻晃动。窗外明亮的月光撒在老榆树上 ,晚风吹来,细碎的树影落在妈妈歪歪扭扭的字迹上,像撒了满纸的星星。</p><p class="ql-block"> 妈妈认得一些字了,她喜欢读爸爸带回来的《前进列车》报。爸爸不在家的时候,遇到报纸上不认识的字,便问正在读小学六年级的大姐,大姐只能趴在妈妈的耳朵上大声喊着告诉妈妈。</p><p class="ql-block"> 妈妈在双耳失聪这个缺陷的困境中,在爸爸的关爱下,艰难刻苦地学着文化,灶房里经常堆满了她写过字的草纸。几年下来,妈妈居然学会了两千多个常用汉字!</p><p class="ql-block"> 妈妈在做完家务活之余,津津有味地读着爸爸从单位图书馆借来的长篇小说,读到精彩处还兴奋地给我们读书中的片段。在妈妈的影响下,在我读小学的那些年,读了很多当时比较喜欢的长篇小说,《红旗谱》、《前驱》、《苦斗》、《欧阳海之歌》……</p> <p class="ql-block">  记得在我读初中的某一年,大概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吧,爸爸被下放到黑龙江省宁安县农村插队落户。妈妈毅然决然地带着我的两个妹妹陪伴着爸爸一同前往那个生产队。爸爸就像个农夫,拿上农具和生产队的社员一同出工,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挣工分,两个妹妹在村小学读书。</p><p class="ql-block"> 勤劳的妈妈在院子里养了一些鸡鸭鹅,还乐此不疲,兴致勃勃。美丽的牡丹江流经这个村庄,牡丹江渔业资源丰富,妈妈经常去村里的捕鱼队买来刚打上来的鲜鱼,改善家里的生活,关爱着爸爸的身体健康。妈妈每天都乐呵呵的,高兴地和我们说:“没想到这里的风景这么美!这里的大米这么好吃!我和你们的爸爸要在这里生活一辈子!”</p><p class="ql-block"> 妈妈不知道的是,这里就是美丽的镜泊湖畔啊!我们吃的大米是著名的响水大米!宁安县古称宁古塔,是中国古代犯罪官员的流放之地,也是北国的鱼米之乡。</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几年后,爸爸落实政策,官复原职,回到了原单位,全家人又搬回了城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母亲对父亲事业的支持是默默地承担家庭责任,让丈夫没有后顾之忧,这种支持往往贯穿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论爸爸面临困难还是成功,妈妈都是坚定地站在爸爸的身边。妈妈对爸爸的感情是纯粹而深沉的,他们之间的默契是彼此扶持,无论是风雨中的坚守还是生活中的琐碎,妈妈始终把爸爸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上,为他付出一切!</p><p class="ql-block"> 父母都老了,爸爸依然保持着一口健康的牙齿,吃嘛嘛香!妈妈可就惨了,她过早地掉光了牙齿,每天瘪瘪个嘴,头发也白了大半,是个名副其实的老太婆!妈妈从小就爱吃家乡的核桃,想吃又没法吃,瞅着核桃干着急。爸爸看在眼里,心里有了主意,他把核桃仁炒熟炒香,把铁臼捣得咚咚响,捣得细碎的核桃仁在白瓷碗里堆成小山儿。妈妈瘪着嘴笑,爸爸用银勺舀起一勺核桃粉,像喂初生的雏鸟,喂到妈妈嘴里。</p><p class="ql-block"> 父亲对母亲的关爱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这些无声的行动往往被忽视,但正是这些细节构成了家庭温暖的核心。</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已过了古稀之年,父母早已作古。回首父母走过的路,方才懂得,最动人的爱情不是轰轰烈烈,而是在平凡的日子里相伴,在风雨中携手并肩同行。正如父亲那如山般的担当,母亲似水般的包容和付出,交织成世间最美的风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