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0618,晴。因长春大雨,便由沈阳直接往哈尔滨,13:20到达昆仑大酒店办理入住,在李先生吃饭后,步行到红博广场,这里被称为哈尔滨城市原点。</p> <p class="ql-block">红博广场周边的主干道,红军街、东、西大直街,有多处历史文化建筑,慢慢去看。</p><p class="ql-block">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高达18米,青铜铸造,1945年,苏联红军指挥部为了纪念在解放东北时与日本法西斯作战中牺牲的苏联红军将士而建。2024年5月1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哈尔滨时,特意向这座纪念碑敬献了鲜花。</p> <p class="ql-block">环岛边上是黑龙江博物馆,始建于1906年,主楼是一座欧洲巴洛克式建筑,为原俄罗斯商场旧址。博物馆多次更名,从东省文物研究会陈列所到大陆科学院哈尔滨分院,再到哈尔滨地志博物馆,每一阶段的更名都伴随着历史的沧桑变迁。</p> <p class="ql-block">直至1954年定名黑龙江省博物馆,郭沫若题字。</p> <p class="ql-block">因准备迁址新馆,游客不多,工作人员直接引导至二楼,参观哈尔滨往事复原展和自然标本展。这扇老窗户很有艺术特色。</p> <p class="ql-block">火车头是黑龙江省工业时代的代表性文物。这个真家伙就摆放在博物馆里。</p> <p class="ql-block">二楼展厅详细介绍黑龙江博物馆的历史变迁。看过展板就能充分理解“没有中东铁路,就没有哈尔滨”的含义了。</p> <p class="ql-block">自然标本展这个展厅的标本与展柜,都是百年前东省文物研究会陈列所遗留,经复原再现当时情况。当时的专业人员在中东铁路沿线大量采集与制作动植物标本,并进行有序分类,到1928年,藏品总数已达62062件。</p><p class="ql-block">这张东北虎皮标本制作于1928年,是一具成年东北虎,体长近3米,采集于1927年12月,距细鳞河站西南50公里处。</p> <p class="ql-block">视频中循环播放哈尔滨著名的百年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历史建筑分布地图以及建筑模型。</p> <p class="ql-block">问工作人员告知,原一楼的大多数文物已搬至新馆,镇馆之宝铜坐龙没有看到。这次的临展有蝴蝶标本展,灵动艳丽。</p> <p class="ql-block">对不同属种的蝴蝶都有详细介绍,每只蝴蝶标本下方注明着采集地点和时间。</p> <p class="ql-block">一个半小时看完博物馆,继续扫街游。</p><p class="ql-block">红军街38号,1920年建成的中东铁路官员住宅,新艺术运动风格,砖木结构双层设计,拥有帐篷式尖顶阁楼、木结构檐口、曲线贴脸窗户及大块石勒脚。</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市少年宫。是哈尔滨犹太人活动旧址,梅耶洛维奇大楼。</p> <p class="ql-block">国际饭店,1935年建,新艺术运动风格。318房间是周总理住过的房间,旅行结束回来再查资料才知道,这个房间是可以免费参观的,可惜了,功课没做足。</p> <p class="ql-block">每一个建筑上的铭牌上有明确标注旧址名称和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继续走到果戈里大街,沿途一路看过来。这个低矮的小建筑不知是做啥用途的。顶上是东正教标志,是如果是祈祷的,是否矮了些?旁边绿树掩映下的应该是它的主体建筑。</p> <p class="ql-block">圣母守护教堂,始建于1902年,典型的拜占庭风格砖石结构教堂,配色与索菲塔大教堂有异曲同工之妙。平面为希腊十字式,通顶高达30米的主穹顶高大宏伟,为整座教堂的视觉焦点,气派又厚重。是哈尔滨的东正教教会所在地。普京大帝是来过这里的。</p> <p class="ql-block">如此好看,正面再来拍一张。</p> <p class="ql-block">正看得尽兴,前面又是一座色彩艳丽的教堂。哈尔滨基督教堂,哥特式砖木结构建筑,尖顶、尖拱、尖窗。</p> <p class="ql-block">看铭牌:哈尔滨基督教堂,原名尼埃拉依教堂,1916年建成。俄罗斯拜占庭风格建筑,内部装饰精美。</p> <p class="ql-block">正门临街,半掩,有三个工作人员。</p> <p class="ql-block">门开了,工作人员很礼貌的问好,我俩没多想便往里走。进来后见到内部庄严肃穆,有四五个人安静的坐在椅子上,没有一丝声响。一向胆大的他小声问我,这里不让拍照吧,咱们进来坐着等什么呢。于是我突然想起了“非诚勿扰”里葛优在教堂忏悔,从正午到日落西山,神父都不得已跑出求救的场景。忍住不敢笑,拿手机偷偷从座位下面找个角度拍了照。工作人员还在门口小声交流,我们生怕一会儿真的出来个神父,还要跟随唱诗祷告啥的。于是心惶惶的找个机会起身溜出来。教堂内部结构没顾上细看。</p> <p class="ql-block">出来沿街一边走,一边后悔,机缘巧合,还不如跟着看一次做礼拜的流程。</p> <p class="ql-block">远远的又看到了马路对面秋林公司这家百年老店。进去后,楼里面全是商铺。到了这里就一定要吃马迭尔冰棍,喝新打的秋林格瓦斯,果然比瓶装的好喝。</p> <p class="ql-block">这条大街沿线,短短100米,三座不同教派的教堂。这是波兰天主教堂,哥特式建筑风格。是黑龙江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堂。这次就有经验了,进去问了工作人员,天主堂的活动仪式是否有固定的时间,可否参观。工作人员答复,明早六点半开始做弥撒,40分钟结束。每周一次。太早了,我明天估计是过不来了。</p> <p class="ql-block">契斯恰科夫茶庄,始建于1910年。折衷主义风格。</p> <p class="ql-block">沿红博广场周边溜达一大圈,18:00回到酒店,看夕阳映衬下的哈尔滨火车站。始建于光绪25年,即1899年10月。这是第四代车站,2017年重修。1909年10月26日,伊藤博文被刺杀于此地。</p><p class="ql-block">初到哈尔滨,citywalk红博广场沿线。今天下午的行程结束。</p> <p class="ql-block">20250619,阴。继续骑行扫街游。</p><p class="ql-block">伊维尔教堂,东正教建筑,1908年建,折衷主义风格。居然有七个洋葱头之多,怎么也拍不全。</p> <p class="ql-block">索菲亚教堂,始建于1906年,拜占庭式建筑,典型俄罗斯洋葱头穹顶设计,主穹顶高48.55米,通高53.35米。红砖墙体,希腊十字平面布局,四翼帐篷顶与主穹顶形成主从式结构,钟楼内有7座乐钟。</p> <p class="ql-block">这么漂亮的建筑,超级多的人过来打卡,上午9:00,选一个好角度要等半天。</p> <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4月10日开始闭馆,没能进入看到内部结构。</p> <p class="ql-block">继续骑行到哈尔滨中央大街。</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长1400米,1898年建立,是全国较早的步行街,街上铺的面包石,俄国工程师设计并监工。起初叫中国大街,1925年更名中央大街,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涵盖西方建筑史上最有影响的四大建筑流派: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折衷主义、新艺术运动建筑。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5栋。汇百年建筑风格,聚世界艺术精华,中央大街因此被称为“亚洲第一街”。</p> <p class="ql-block">一路走来,街上各种建筑风格五颜六色的建筑,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中央商城,虽然是1994年创建,但这里也是必打卡之一。</p> <p class="ql-block">马迭尔宾馆,创建于1906年,新艺术运动风格。当年这里是远东最豪华的宾馆,也是中国第一家涉外宾馆。马迭尔宾馆从建成至今先后六次改名,1987年恢复原名。百年来接待了各界名人:溥仪、宋庆龄、徐悲鸿、郭沫若、沈钧儒等人都在此住过。</p> <p class="ql-block">走到华梅西餐厅,这里排长队买面包。我们也排了20分钟,买了1个沙一克2个小槽子面包,19元,每人一支华梅冰棍10元。心满意足的举着冰棍继续逛。</p> <p class="ql-block">马迭尔冰棍这里的人也是排大队,我们腰里挎着华梅面包,手里举着华梅冰棍,就不再排马迭尔冰棍的队了。</p> <p class="ql-block">松浦洋行,1906年由日本人兴建,1909年开业。仿巴洛克式建筑风格,是中央大街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防洪纪念塔,为纪念哈尔滨人民战胜五七年特大洪水,由前苏联设计师巴吉斯.兹耶列夫和哈工大建筑师李光耀共同设计,1958年10月1日建成。</p><p class="ql-block">纪念塔下阶标高119.72米,标志1932年洪水淹没哈尔滨时的最高水位,上阶标高120.30米,标志1957年全市人民战胜大洪水时的最高水位。</p> <p class="ql-block">来到松花江边,看横架于滚滚江水上的新旧二桥。</p> <p class="ql-block">继续骑行到中东铁路公园。来看中东铁路大桥。这个桥洞上有俄文“桥”的单词,我认得。</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中东铁路大桥(又称松花江滨洲铁路桥或老江桥)是中国第一座超千米的特大铁路桥梁,始建于1900年,1901年通车,是中东铁路西部线的咽喉要道,由波兰工程师克尔别兹设计,采用当时世界先进的桥梁技术,全长1027.21米,宽6.2米,设19孔钢桁梁,轨距为俄制宽轨(1524毫米),是当时中国首座特大铁路桥。</p> <p class="ql-block">2014年停运后改造为步行观光桥,增设玻璃栈道,成为松花江畔网红打卡地,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p> <p class="ql-block">桥上布置展板,介绍大桥的建造。</p> <p class="ql-block">从桥上下来,看到桥墩上有1998年特大洪水洪痕刻印。</p> <p class="ql-block">一圈下来到了中午,原路返回到华梅西餐厅吃午饭。排队的壮观场面一直持续到现在。</p> <p class="ql-block">华梅西餐厅豪华的内部装饰,墙上有简介,餐桌上每位客人的座位上也有一张简介。主食没点,就吃我们早晨在这里排队买的沙一克。还是觉得少了点,又加了一份红菜汤,共154元。华梅冰棍不能少,2支,15元,比刚才升级了。</p> <p class="ql-block">吃饱喝足,13:10打车往哈药六厂看板画展。其实,看建筑是真,看画展是个借口,就是要来看看这个东北“卢浮宫”。</p> <p class="ql-block">这个2004年花13亿打造的建筑,聚集了巴洛克、洛可可、古典主义等多种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参观的人很多。</p> <p class="ql-block">繁复精美的外立面窗花,是用大理石雕刻的。</p> <p class="ql-block">爬楼梯上六楼看展,一口气爬不上来,中途喘气的功夫抬头看到楼梯上的广告:“吃了钙中钙,一口气上五楼不费劲儿。”心里运气,在六层入口处的小店里买了两大支冰激凌,问卖冰激凌的小姑娘,我要是吃了你们的钙中钙就能一气儿爬上来了吧。小姑娘说吃了也爬不上来,太热了,吃冰激凌管用。</p> <p class="ql-block">金碧辉煌的走廊。据说这些装饰都是铂金贴金的。</p> <p class="ql-block">吊灯</p> <p class="ql-block">壁灯</p> <p class="ql-block">展室中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来到一楼大堂,有一个室内喷泉。</p> <p class="ql-block">大堂中心位置是四根立柱,上有巨大的吊灯。</p> <p class="ql-block">吊灯的细节。</p> <p class="ql-block">墙面的大理石雕刻。</p> <p class="ql-block">从主楼出来,看见哈药六厂院内的黄金小屋。</p> <p class="ql-block">转了一整天,看似要有大雨。15:00打车回酒店。今天的游览计划圆满完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