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零二五年七月三日十三时母亲与世长辞,享年九十二岁,母亲出生在旧社会一个普通家庭,没有上过学目不识丁。母亲心地善良,孝敬公婆,帮助别人,与邻为善,得到邻里们的好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母亲一生养育了五个子女,个个勤劳善良,她没有文化对孩子的教育谈不上有什么方法,在她的认知里懂事、勤劳、能干活就是好孩子。所以在我几岁时就开始割猪草、挖野菜、拾柴火,从小就养成了爱劳动的好习惯。正是得益于这种习惯,在我参加工作后,尽管是野外工作环境恶劣,也没感觉到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母亲一个人不但要带孩子干家务,还要参加生产队劳动,所以很早就落下腰痛的毛病,走路困难,早早就失去了劳动能力。记得我姐十多岁就用板车拉着母亲去外村针灸,也许是生活压力太大,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母亲高兴的时候不多,这样更是影响她身体健康,尽管后来生活条件逐渐好转,她的身体健康状况逐步稳定下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生活条件好转后,孩子们逐渐长大,住房问题摆在面前,一九六四年盖的小两居是不够住了,需要选新的地址盖新房。这是一项大的工程,光拉土垫桩基地就要跨年度,那时候是生产队,只能在农闲时才能找人拉土干活。所以一扯拉就是好几个月,好在那时候都是找人帮忙,到饭点管吃饭就行,这可忙坏了我母亲,一天三顿十来个人的饭菜,累得晚上都睡不着觉。后来买砖拉砖又是好几个月的时间,这项工程需要用生产队的马车去拉,得凑生产队的人、车、马有时间去十几里外的砖窑去拉,有时侯是三、四驾车,也有两驾车的时候,这样哩哩啦啦就是好几个月。还要准备盖房用的大梁、檩条、椽子,我记得花一百块钱在邻村买了一棵大杨树,下半部做大梁、上半部做檩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建房材料都准备齐全后,还得凑农闲时找生产队协商 开工时间,一般开工后只要不是下雨天气 就不再停工了,这时又忙坏我母亲 ,盖房时用的人更多,饭菜的量更大,这样一忙活又是几个月。在多次不间断的劳累中母亲的身体受到严重损失,虽然这些事情过去了几十年,但在我的记忆中却历历在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九八三年母亲农转非来到邯郸,我们家的生活条件逐步好转,但母亲的身体状况并没有好转,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腰痛病越来越严重,并在一九九三年第一次腰椎手术,过了没几年又做了一次介入手术,后来又去北京做了一次腰椎手术。几次手术下来情况并不理想,只是能生活自理,走路不行出门需要坐三轮车,这样的状况维持到八十多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近这几年母亲身体每况愈下站立不稳,做饭困难,我们姐弟就给父母送饭,后来我们姐弟就轮着照顾父母。父亲于二零二三年五月七日凌晨四点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故去,走的很安详。母亲没有别的疾病,心脏、血压、血糖都没有什么问题。近段时间食量逐渐减少,睡的时间越来越来多,后来这几天属于昏睡状态水米不进,于七月三日十三时故去,就这样辛劳了一生的母亲永远的离开了我们。</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