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5月9日 周五 阴</p><p class="ql-block"> 天气阴沉,我们担心今天会下雨。早上在民宿自己做早饭吃,昨天在万达超市买了小米,今早做了红枣小米粥,当地的菊花糕,煮鸡蛋。昨天吃饭剩的鸡肉,咸菜和水果。今日活动安排较多。一、参观梅州“东山书院”;二、参观梅州“中国客家博物馆”;三、参观黄遵宪故居;四、游览“千佛塔寺”;五、夜游“客天下小镇”。依此记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片一)</p><p class="ql-block">梅州东山书院的正门,门两侧各栽有一株木棉树</p> <p class="ql-block">(图片二)</p><p class="ql-block">与东山书院一起成长的木棉树</p> <p class="ql-block">(图片三)</p><p class="ql-block">东山书院对面有一座状元桥,期望学子们能如愿金榜题名</p> <p class="ql-block">(图片四)</p><p class="ql-block">书院里早年的上课的教室保持原有模样</p> <p class="ql-block">(图片五)</p><p class="ql-block">书院经数百年风雨,门窗建筑依旧完好</p> <p class="ql-block">(图片六)</p><p class="ql-block">书院二楼的一间教室,木质门窗,木质地板。防火、防雷何其重要</p> <p class="ql-block">一、东山书院</p><p class="ql-block"> 从我们住的民宿打的先到梅州“东山书院”,约有四、五公里路程。<span style="font-size:18px;">书院门口两侧各有一颗古木棉树,长势茁壮茂盛。紧邻不远有一座桥称为“状元桥”,意在激励学子们努力登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东</span>山书院是清朝乾隆年间由梅州一位王姓知府主持建造的,迄今已有260年历史。同为梅州人的黄遵宪曾在此地兴办过东山初级师范学堂。后来的本地乡贤们在这里又创建了著名的东山中学,这所中学现在也是重点中学。东山书院现在已不再接收学生了,只作为文物供参观展览,被梅州市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书院的院落不大,三进院落格局,二层的小楼,教室都不大,木质楼梯和地板及门窗,基本上保留着原有的模样。叶剑英元帅早年曾在东山书院读书,很多房间里悬挂着他写过的诗词和给东山书院师生的书信、题词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七)</p><p class="ql-block">梅州中国客家博物馆主馆建筑外形</p> <p class="ql-block">(图片八)</p><p class="ql-block">在博物馆院内,有一矗客家人物雕像群</p> <p class="ql-block">(图片九)</p><p class="ql-block">在博物馆主馆正面墙上,雕刻的这副巨型大字,是客家特有文字</p> <p class="ql-block">(图片十)</p><p class="ql-block">博物馆展示的客家妇女服饰,我想不是普通妇女穿的,且客家妇女不尚束胸</p> <p class="ql-block">二、 中国客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从东山书院出来,步行几百米就到了梅州“中国客家博物馆”参观,进入馆内时才知道要网上预约,但65岁以上老人现场扫码可以直接进入,有安检程序。博物馆的外观为圆形客家土楼造型,这种典型的客家建筑在福建很多见,在梅州也有几处。博物馆集客家建筑、文化艺术、民俗风情于一处,有“客家大观园”之称。</p><p class="ql-block"> 在进入景区时,有一口水井横卧在路中间,提示客家后人要“吃水思甜”,不忘祖辈之艰辛。从展出的实物和图片可见,客家人遍布全世界各地,影响可观。 </p><p class="ql-block"> 进入主馆一楼大厅,墙上一个大大的"亻厓"字映入眼帘,这个字整整占满一面墙。这个字是单人旁右边一个厓字,读作“爱”音(ai)。这个字在电脑上甚至打不出来。在客家话中是第一人称"我"的代称,是典型的客家方言词汇。据说这是客家人使用频率最高的标志性汉字,为客家文化所独有。客家话作为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保留了大量的中原古音。</p><p class="ql-block"> 一个大围龙屋模型很引人注目,大家围着它认真地观赏,梅州市里很有名的景点花萼楼就是客家典型的民居建筑,是目前广东土围楼中规模最大、设计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民居古建筑,是世界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 可惜我们到梅州时,花萼楼正在闭门整修,故而没能亲眼一见。</p><p class="ql-block"> 客家是一个民系,而非一个民族,客家先民,历尽艰辛,从中原地区展转迁徙到南方,并在当时的“蛮荒之地”扎下了根,繁衍生息,千载不绝。梅州也是客家民系最终形成地和最大聚居地之一,作为国内唯一的纯客家地级市,的确应该有这样的地方展示,而像这么富有特色而又完备地介绍客家历史、人文、风情的博物馆很少,只有这里梅州做到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片十一)</p><p class="ql-block">黄遵宪纪念馆是客家博物馆的分管之一,原是黄氏故居</p> <p class="ql-block">(图片十二)</p><p class="ql-block">黄遵宪纪念馆里房屋建筑有西洋风格,与他们留洋生活背景有关</p> <p class="ql-block">三、黄遵宪故居</p><p class="ql-block">一条小河之隔就是梅州人黄遵宪的故居,这里清静很多,但进门时要刷码预约,好在我们年龄大了,被特许进入。黄遵宪先生在梅州是有名望的人。注重当地文化教育,早年出资修建过东山书院。后面我要讲述到的千佛铁塔,早年毁损严重,黄先生用心寻觅、收集残片,为后来的铁塔补铸复原,可谓功不可没也。</p><p class="ql-block"> 故居也算客家博物馆的一部分。故居分并排的两个院落,都是二层回子结构。一座回子楼二层开放,另一个回子楼二层不开放。故居建设与上午参观过的东山书院的房屋建筑风格都类似徽派建筑,只是故居的房屋比起书院更宽敞高大些而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片十三)</p><p class="ql-block">梅州千佛塔寺规模宏大,站在寺庙山门,千佛塔还要爬很高的台阶和山路</p> <p class="ql-block">(图片十四)</p><p class="ql-block">爬上这一段高台阶,拜过铜鼎,才开始爬东岩山去膜拜千佛塔</p> <p class="ql-block">(图片十五)</p><p class="ql-block">千佛塔九层高,花岗石建成,里面套着千佛铁塔,可谓塔中套塔</p> <p class="ql-block">(图片十六)</p><p class="ql-block">千佛塔的入口,共九层,只能在一层参观,二层以上不可登高</p> <p class="ql-block">(图片十七)</p><p class="ql-block">七层高的千佛铁塔,高4.2米,有千年历史,历经磨难,几经迁徙,如今安放在千佛石塔底层</p> <p class="ql-block">(图片十八)</p><p class="ql-block">千佛塔寺院内聚集数百只鸽子,寺院严禁游客私下投喂鸽子</p> <p class="ql-block">(图片十九)</p><p class="ql-block">在千佛塔寺吃了“斋饭”,都会把自己用过的餐具洗刷干净</p> <p class="ql-block">四、千佛塔寺</p><p class="ql-block"> 参观完中国客家博物馆已是中午时分,我们按计划打的前往千佛塔寺,我们很希望能吃到寺庙里的斋饭,但中午未赶上吃斋饭,寺庙里有习惯“过午不食”,这当然是对寺庙中的僧众而言,但对普通香客和游客,寺里专设一家素食馆待客,吃饭早点或晚点,倒没有什么戒规。有数位志愿者服务,餐费随缘,我们就参照以往吃斋饭的惯例,每人交了五元钱,用微信支付。素食斋饭有罗汉饭,炒面,四种小菜,汤(里面有玉米、香菇、山药、金针菇等)。饭后自己刷各自的碗筷。志愿者要等所有人都吃完,她们才最后吃饭。</p><p class="ql-block"> 千佛塔寺庙雄伟壮观,我们登上素食馆都爬了好高的汉白玉台阶,寺庙里僧人很多,据说寺内共有150名僧人。他们也很现代化了,戴眼镜的僧人不少,因为寺庙大,他们都骑电摩托车来回穿行,风驰电掣一般。院子里有上百只鸽子,正午时分,它们都在午睡,我们从它们身边经过,它们只翻开小眼瞟了我们一下,继续垂头昏睡。广场上四处设有警示牌,严禁游客投食喂鸽子,违者罚款处置。</p><p class="ql-block"> 千佛塔寺是为保护南汉文物千佛铁塔而发展兴建起来的,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佛塔在东岩山最高的山顶。外塔石制套小塔,小塔是铁制的,铁塔分为七层,4米多高,呈四方形,为生铁铸成,距今一千多年历史。铁塔的每面铸有大小佛像250个,四面合计为一千个佛,故此得名千佛塔。据说,山东省的翠屏山有一个“宝峰寺”,寺里也有一座“多佛塔”,它是十三级八面石塔,佛教里,也是最高级别的佛塔(可藏有释迦牟尼佛舍利)。</p><p class="ql-block"> 原千佛塔始建于修慧寺,后因古寺毁殉湮没,清乾隆初年才将铁塔移至梅城东岩山顶,也就是现在的地方。上世纪1991年,为了更好地保护千佛铁塔,由千佛塔寺住持释明慧主持,在寺庙山顶建造了九层石塔,将"南汉千佛铁塔"补铸完善,迁入新石塔底层保护,统称为"千佛宝塔",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题署塔名,新建千佛塔九层高36米,全用花岗岩石砌筑而成,外塔为保护内塔而建,结构坚固,有防震、避雷、防风及现代照明设备。</p><p class="ql-block"> 千佛塔寺规模宏大,除了山顶的千佛塔外,塔下另建有:三圣殿、药师殿、钟楼、鼓楼、法堂、僧舍、上客堂、茶轩、斋馆、大寮形成规模恢宏的殿宇群。</p> <p class="ql-block">(图片二十)</p><p class="ql-block">夜游“客天下小镇”,美丽仙女踏着“不倒翁道具”,前仰后合向四周观众致意,散发礼物</p> <p class="ql-block">(图片二十一)</p><p class="ql-block">坐在小镇广场上,观看夜间的歌舞戏曲演出</p> <p class="ql-block">(图片二十二)</p><p class="ql-block">爬上小镇的后山上,近可以观小镇灯火,远可以俯瞰梅州市夜景</p> <p class="ql-block">(图片二十三)</p><p class="ql-block">游人悠闲地品尝美食,观看表演,背后山上的“盘古开天地”的雕塑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五、客天下小镇</p><p class="ql-block"> 游览完千佛塔寺,打的回我们民宿休息,在梅州这样的城市,公交车不多,打的或骑共享单车是普遍的交通方式。睡午觉一小时。</p><p class="ql-block"> 晚上五点开始游览“客天下”小镇,这在梅州算是小有名气的景点。小镇门票白天90元,65岁以上老人50元。晚上的门票降至仅39.9元。但如在小镇里吃饭,凭饭店就餐凭据可以免小镇门票。或者住在小镇的宾馆里,也可凭房卡免费进入小镇游览。</p><p class="ql-block"> 我们选择在小镇里的“客天下饭店”吃饭,共花费268元。没吃完打包。这家店的客家酿豆腐很好吃,豆腐切成寸把长的方块炸成金黄色,把猪肉鱼肉做成的馅“酿”入其中,放进葱花,香油,再盛在鸡汤瓦煲内焖着,直到香气四溢。我们再梅州的几天,又多次品尝了这款“客家酿豆腐”。盐焗鸡也是客家久负盛名的菜肴,选取当地嫩鸡,宰杀后不切块,去内脏后晾干,然后用抹涂少许食油的草纸将整只鸡严实包好,埋进炒过的热盐堆中,用文火焗半小时左右即可,取出后拆撕成肉片,再配以姜油或香油即可。客家梅菜扣肉更是我们熟知的菜肴,选肥瘦平均的五花肉,配上当地的梅干菜烹饪。</p><p class="ql-block"> 夜里小镇灯火通明,有一位仙女般打扮的美女演员有表演,她站在一个“不倒翁”式的半圆球体上,向前仰后合的向四周转动,并与观众交互,还手递手的赠送礼物给周围的观众,我也收到了礼物。广场上有歌舞演出。</p><p class="ql-block"> 我和老伴开始登山,从山下可以看见山顶上有一个大型石雕,像是盘古开天地的样子。往山上攀爬才发现并不容易,一是山路陡峭,二是夜色昏暗。好在一日三餐饭都吃的好,体力充足,并没疲惫不堪。相比之下,与我们同行的小姨子就弱了点,她没有随我们上山。</p><p class="ql-block"> 登到山顶,居高临下,近处可以总揽客家小镇的百家灯火,远处可以腑瞰梅州城市的夜景,美丽动人。山顶上有多家咖啡厅和西餐厅,入夜就餐的人依旧络绎不绝。下的山后,我们步行不远回到入住的民宿休息。</p><p class="ql-block"> 据报,北京今天大雨,气温骤降。</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