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87年就传海南建省消息。那个时候海南百业初始,海南的业界也有大的动作。京城业内早早有人动身,在海南立下了脚跟,回来便鼓动当时的业内新人到海南发展。那时国内业界人也是人手短缺的当口,别说偏居一隅的海南,就是包括北京在内一线城市的顶级机构,也给出了诱人的条件吸收业内新人加盟。</p><p class="ql-block">当年京城有故事说,海南建省好写最美的图画,好做人生最大的梦想。故事中的几个狡猾的人于是众筹一笔旅费,选出2人亲赴海南了解情况。</p><p class="ql-block">半个多月2人回京,细说了海南当时情形,结论是不要去海南,一个重要原因是海南建省有基础,不是一片空白平地起高楼,大量的当地人会在海南今后发展中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海南建省不同于当年白板深圳,汇聚八方来者,而可能是八方来者汇入当地人群,外来者适应久已的当地文化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狡猾的业内新人斟酌再三,无人再议海南。</p><p class="ql-block">现在想起这段故事,无非是对海南人文环境缺少认识,坦率的说直到现在很多人仍然还在误解。比如很多旅游者把参加旅行团特别是低价旅行团的海南体验,作为海南的真实,以为在旅行团中见到的各色人物就是海南当地人。</p><p class="ql-block">其实不仅仅在海南,只要是参加各类旅行团尤其是低价旅行团,到哪里都会有一些不如意的体验。</p><p class="ql-block">真实,在旅行团中不存在。</p><p class="ql-block">事例1:一日陵水街边早市,买了一点新鲜鱼获,走出几步远,忽然那位中年妇女追了上来,用不太流利的海南普通话说付钱不对,多付了20元钱,并且询问能不能用现金返还?还有一次在陵水的街边早市,语言差异又造成多付几十元钱,也是人家主动告知并且主动退还多付出的钱。</p><p class="ql-block">事例2:3月初在海口大英街口的一家餐馆,隔桌与餐馆自己家人用餐,餐后他们自己切开一个西瓜,同时也给我们送上一盘西瓜,说是刚从乡下带来的,过一会又送上一盘切好的芒果。离开这家餐馆时,老板送给6颗大芒果,一顿饭竟然处成了朋友!</p><p class="ql-block">如何认识一个陌生地域人文文化的确是一个问题。 “天涯海角”“鹿回头”把海南定义为天涯海角,古今落魄者走到这里不免生出多少不情愿的悲怆。近些年海南旅游业发展迅速,一些不良自媒体人,为了吸粉生事夸大矛盾,制造了很多负面的舆论。但是实际走下来,人们感受到的并不是那样。</p><p class="ql-block">海南地区民风淳厚,人民朴实,宽容大度。了解一个地方有个小切口,是到当地人喜欢的苍蝇馆子去。离开海口当早,总想着再喝一碗巷子里的海鲜粥,到了以后老板说时间早了,煮粥不到时间不能卖,并且推荐到别家吃海南酸粉。</p><p class="ql-block">其实,外地游客那个知道海鲜粥到底要煮多长时间,你就是盛一碗不到火候的海鲜粥给一次性消费的游客,他那能吃出来说个不是呢?</p><p class="ql-block">事例3:海口骑河楼老街基本都是外地游客, 有10元一杯鲜榨橙汁。在等待的时候看到年轻夫妇把切开一个橙子丢弃,说是这个橙子有点不好,但是等候的人谁也没有发现到底哪里不好。</p><p class="ql-block">这些都是一些小事情,故事中都是一些发生在海南普通人身上。游客不可能短时间接触很多当地人,这些人也不一定就具有什么普遍意义,但是3月海南行不论是住店吃饭坐车还是购物,感觉一切正常,体验到非常正常的人文环境。<b>海南岛游记系列(之四)</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