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寻幽】(3)三星访古

剑武一流

<p class="ql-block">  三星堆博物馆不止是大气磅薄,服务也细致入微。路左是停车场,路右是展馆,封闭的公路下通道两边都架设了电扶梯,方便上下。检票口专设了免费老人的通行口,刷身份证即可通行。真方便!</p><p class="ql-block"> 事先我媳妇还做了攻略,说是“神树”展台人最多,我们应先去二楼瞻仰,以免人多。结果因为走了老人通道,我们几乎是前十名入馆的,“神树”的展台前空无一人。哈哈,爽!</p><p class="ql-block"> 展品难以描述,说点背景呗。</p><p class="ql-block"> 1929年春,广汉农民燕道成、燕青保父子在月亮湾车水挖沟时,发现一坑400余件精美的玉石器,拉开了三星堆考古的序幕。</p><p class="ql-block"> 20世纪50 - 60年代,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等文博单位多次调查并进行小规模试掘。</p><p class="ql-block">​ 80年起,正式命名了三星堆遗址和三星堆文化。1986年,发掘出“一、二号祭祀坑”,出土了青铜大立人、纵目面具等2000多件珍贵文物,震惊世界。</p><p class="ql-block">​ 2011 - 2018年,发现了带“宫殿区”性质的建筑区和新城墙,2020年,三星堆考古发掘重启,新出土青铜器、金器、玉石器等各类文物1.7万多件,进一步丰富了三星堆文化的内涵。</p><p class="ql-block"> 用我自己的理解,三星堆文化应源自长江下游的“良渚文明”,沿江上溯到四川盆地形成“宝墩文化”。由三星堆而后发展到“金沙文化”。我不是专家哈,只是推理。良诸的筑城、稻作、飞鸟图腾与宝墩相似;三星堆的青铜制作、黄金面具与金沙有明显传承。</p><p class="ql-block"> 因为不是专家,所以进去早出来也早。十点半我们已驾车上路了。路程其实不长,二百五十公里,但导航却显示需用时五个多小时,可见蜀道之难,难的不一般。</p><p class="ql-block"> 果然。在跑了二十五元钱的高速之后,开始限速啦。限速四十,逢村寨限速三十公里。然后进入隧道模式,大约有近两个小时穿行在黑暗中。即便偶有光亮,导航也提醒你:“出隧道后100米,进入XX隧道…”</p><p class="ql-block"> 横断山是纵向的,我们却是由东向西行,所以,只能慢慢熬,饿着肚子熬。因为车灯如炬拉了几公里,都是四十公里的龟速。</p><p class="ql-block"> 到了茂县附近,出洞了。开始爬山,导航里除了限速提醒又多了一样:当心落石!天上淅淅沥沥下着小雨,随着海拔增高,气温也逼着你加衣戴帽。这二百五十公里比我在高速上跑一千公里都要累。</p><p class="ql-block"> 好在女儿提前在松潘帮我们预定了民宿,省却不少麻烦。这“小棉袄”真是贴心!</p><p class="ql-block"> 松潘古城其实挺漂亮,挺有边陲城镇的特色。可能是根在四川,比我想象的要“安逸”、“巴适”。因为历史上松潘地区是氐羌之地。汉代才归中原王朝管辖。明朝合并松州、潘州为松潘卫。民国设立松潘县沿袭至今。</p><p class="ql-block"> 松潘城因地处川、甘、青三省交界,历史上长期是军事戍边要地和民族交融的纽带,古城墙、城门等遗迹见证着其过往的战略地位。</p><p class="ql-block"> 晚上找了家“大兵大排挡”,据介绍是城里汉人餐馆的最热门。果然,一盘炒鹿菌68元,但真吃得你赞不绝口,物有所值。小香猪腊排骨火锅,正好配穿着薄羽绒袄的俺们。整呗!两顿合一顿,还不整点好吃的?是吧!</p><p class="ql-block"> 不写了,有点累。再来首打油结束:</p><p class="ql-block"> 三星文化亮古今,再赴松潘路艰辛。</p><p class="ql-block"> 边城高寒水刺骨,火锅入口暖入心。</p><p class="ql-block"> 人生但有豪情在,哪家客栈不安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