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鲁豫寻古之旅(13):游览范公亭公园

小乔的足迹

<p class="ql-block">青州有个范公亭公园,是很多到过青州的朋友十分推荐的地方,我们到达青州的第二天专程前往,果然不虚此行。</p><p class="ql-block">范公亭公园位于青州市范公亭西路,地处南阳河畔的盆地中,气候冬暖夏凉,园内绿树成荫、溪流蜿蜒,兼具江南园林的精致与北方景观的疏朗。其历史可追溯至北宋皇佑年间(1051年),因范仲淹任青州知州时惠民德政,后人将其主持修建的醴泉亭更名为范公亭,并逐步扩建为纪念性公园。‌‌</p> <p class="ql-block">从导览图看不出公园之大,本打算作为散步游园,几位开观光车的师傅一直向我们推荐乘车游览的方式,我们考虑天气有些闷热,接受了一位师傅的建议,并希望他能带我们看看公园边的那座“万年桥”,他爽快地答应了。并沿着公园湖边小路先带我们去了万年桥。</p> <p class="ql-block">沿南阳河穿过公园的一角,路过一个荷塘就看见不远处的万年桥了。</p> <p class="ql-block">万年桥也称南阳桥,是山东省青州市的标志性古建筑,横跨南阳河,连接古南阳城与东阳城,至今仍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与文化景观。</p><p class="ql-block">据介绍这座桥始建于宋仁宗明道年间(1032—1033年),最初为无柱单拱木桥,因形似彩虹得名“虹桥”,据传是《清明上河图》中汴京虹桥的原型‌。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因洪水木桥损毁,改建为七孔石拱桥,并更名为“万年桥”,寓意永固‌。</p><p class="ql-block">‌后历经康熙、嘉庆年间多次重修,现存主体结构保留了明代石拱特色,桥墩雕刻镇水龙首,护栏饰有石狮、宝瓶等‌,很有观赏性。</p> <p class="ql-block">三贤祠是为纪念曾担任青州知州的北宋名臣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而建,三人以惠民政策闻名:富弼创新赈灾方法安置数十万流民,范仲淹推行赋税改革并建"范公井"惠民,欧阳修实施"宽简不扰"政策提升治理成效。</p><p class="ql-block">范仲淹为政时,青州一带流行一种病,蔓延很快。为此,范仲淹亲自汲水制药,发放民间,很快制止了瘟病的流行,众百姓感激不尽。恰在这时,南阳河畔有泉水涌出,且水质纯净,甘甜可口,百姓以为这是范公的德行感动了苍天,就取名“醴泉”,还为此建造了一座亭子。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范仲淹病逝于赴颍州途中。人们感念范公,就把“醴泉”叫做“范公井”,把亭子叫做“范公亭”了。六角飞檐的范公亭为公园标志性建筑,亭柱刻对联彰显范仲淹“先忧后乐”精神。院内唐楸、宋槐树龄均超千年,86版《西游记》曾在此取景。‌‌</p> <p class="ql-block">宋槐</p> <p class="ql-block">唐楸</p> <p class="ql-block">86版《西游记》曾在此取景。</p> <p class="ql-block">1934年日军侵华之际,冯玉祥游览范公亭公园时,感怀范仲淹的爱国精神与“先忧后乐”情怀,挥毫题写此隶书楹联‌:兵甲富胸中,纵教他虏骑横飞,也怕那范小老子;忧乐关天下,愿今人砥砺振奋,都学这秀才先生。”‌‌</p> <p class="ql-block">后乐亭</p> <p class="ql-block">‌距三贤祠不远处就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纪念馆‌,1988年修建的纪念馆,我们去时恰逢维修后刚刚开放。馆内复原了词人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在青州的生活场景,包括归来堂、金石斋等仿宋建筑。</p> <p class="ql-block">没去范公亭公园时一直有个疑问,李清照与青州是怎样的渊源?现在才明白这是政治避难的客观选择‌。</p><p class="ql-block">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赵明诚之父赵挺之因政治斗争被罢官并病逝,赵明诚夫妇失去京城庇护。青州作为赵明诚母亲的故乡且赵家有房产,于是青州成为他们的避难之所,在此居住长达二十年。</p><p class="ql-block">李清照从38岁到58岁期间(约1107-1127年)在青州定居,占其人生近四分之一时间。这一时期她全身心投入金石研究与诗词创作,完成了《金石录》的早期编纂,并创作了《一剪梅》《醉花阴》等代表作。‌‌‌‌</p><p class="ql-block">现在纪念馆用多种形式展现了李清照的词作和金石研究成果,也记录了她和丈夫在青州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李清照在青州屏居期间(约1107-1121年)创作了大量经典词作,现存明确可考的至少有15首‌,其中多篇以自然意象抒写闲适生活,并暗含高洁志趣。代表作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其中名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记录了与丈夫赵明诚在青州南阳河畔的游赏之乐,展现少女般的欢快心境‌。《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中名句:"此花不与群花比",以寒梅自喻,凸显孤高傲世的品格。专家认为李清照在青州完成了从闺阁才女到成熟词人的蜕变,其作品兼具生活情趣与哲学深度,堪称宋词典范。</p> <p class="ql-block">‌李清照祠与洋溪湖比邻,湖畔的永济桥‌是一座三孔石拱桥,湖面以“阳溪晚钓”列为青州古十景之一,我们虽等不到傍晚的景致,但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幅江南的诗意美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