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辽之行 旅顺口 20250706

鼓捣当年

<p class="ql-block">来旅顺一来是填补180的空白,更重要的是了解中国近代史。都说一部旅顺口的历史,就是半部中国近代史。原先听说颐和园的历史就是半部近代史。不知谁更贴切。</p><p class="ql-block">旅顺口是位于大连市南部下辖区,地处于黄渤海分界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p><p class="ql-block">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马云、叶旺两将军率军队从山东蓬莱乘船跨海在此登陆收复辽东,因海上旅途一帆风顺,遂将狮子口改名旅顺口,沿用至今。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1月,旅顺市政府成立;1960年1月,撤销旅顺市建制,建立旅大市旅顺口区;1981年,大连划市旅顺划区。</p> <p class="ql-block">旅顺口(今大连市旅顺口区)自1840年以来经历了复杂的历史变迁,是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与主权更迭的缩影。</p><p class="ql-block">1. 晚清时期(1840–1894)</p><p class="ql-block">- 战略地位凸显:作为辽东半岛最南端的天然良港,旅顺口在鸦片战争后逐渐被清政府视为海防要地。</p><p class="ql-block">- 北洋水师基地建设:1880年代,李鸿章主持修建旅顺军港和炮台,建立船坞、弹药库等设施,使其成为北洋舰队重要基地,号称“东亚第一要塞”。</p><p class="ql-block">2. 甲午战争与日本首次占领(1894–1895)</p><p class="ql-block">- 1894年旅顺战役:日军攻占旅顺,制造震惊世界的“旅顺大屠杀”,约2万平民遇害。</p><p class="ql-block">- 《马关条约》割让:清政府被迫将辽东半岛(含旅顺)割让日本,后在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下赎回(1895)。3千万两白银。</p><p class="ql-block">3. 沙俄租借与日俄战争(1898–1905)</p><p class="ql-block">- 沙俄强租旅大:1898年,俄国以“保护中国”为名,迫使清政府签订《旅大租地条约》,强租旅顺口25年,将其更名为“亚瑟港”(Port Arthur),并修建中东铁路支线。</p><p class="ql-block">- 日俄战争(1904–1905):日俄为争夺东北亚霸权在旅顺激战。1905年日军攻陷旅顺,战后通过《朴茨茅斯条约》获得俄国在旅大的权益。</p><p class="ql-block">4. 日本殖民统治(1905–1945)</p><p class="ql-block">- 关东州时期:日本设立“关东都督府”,将旅顺、大连及金州纳入“关东州”,进行长达40年殖民统治。</p><p class="ql-block">- 军事与经济控制:旅顺成为日本海军基地,并修建“关东军司令部”(1919年)。同时推行日语教育、资源掠夺,强化殖民体系。</p><p class="ql-block">5. 苏联接管与新中国收回(1945–1955)</p><p class="ql-block">- 1945年苏军进驻:日本投降后,苏联根据《雅尔塔协定》接管旅顺口,与大连组成“旅大地区”,作为海军基地。</p><p class="ql-block">- 1955年主权回归:经中苏谈判,苏联于1955年5月31日将旅顺口基地完全移交中国,结束了近代以来被列强占据的历史。</p> 白玉山风景区 <p class="ql-block">白玉山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城区中央,海拔165米。原名“西官山”,清光绪六年(1880年),李鸿章陪同光绪皇帝的父亲醇亲王视察旅顺口时说,既有黄金,当有白玉。从此西官山更名“白玉山”(也有传说是因早年山石洁白似玉而得名)。登上白玉山顶,旅顺口军港及市区风光尽收眼底,是观赏旅顺城市全貌和旅顺军港的最佳地点。</p> <p class="ql-block">据说七点之前上山可以免除40元的门票钱。</p> <p class="ql-block">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p> <p class="ql-block">清代这里曾是军事设施重地。光绪九年,清政府在山之东北麓建筑了十六间房的军械总库。其中舰炮火药库五间,弹药库九间。库门楼书“武库”两字,为李鸿章亲笔手书(后被日本当局运到日本国内博物馆)。清末,清廷还修建了白玉山炮台,甲午战争中都被摧毁,军械总库的武器弹药及军用物资也被掠劫一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沙俄占领旅顺后,称此山为鹌鹑山。在白玉山北侧修筑了炮台,安装了两门152毫米榴弹炮,一门120毫米炮,并继续使用原清军的军械总库。1900年,沙俄在白玉山南麓修建了一座豪华的欧式别墅(即旅顺海军第一招待所)。最初是沙俄远东总督阿列克塞耶夫大将的侄子启里尔亲王居住,后来又成为沙俄关东军副司令乌罗柯夫的私人官邸,这些以镇压中国人民为职业的沙俄将军和王公贵妇彻夜在此狂宴歌舞,声色犬马,过着骄奢淫逸的荒唐日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04年2月8日晚,日本偷袭旅顺口。直到翌年元旦,才以伤亡六万人的代价取代了沙俄的地位。日俄战争的硝烟未散,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东乡平八郎和侵略旅大地区的元凶,日本第三军军长乃木希典就提议在白玉山麓顶峰为阵亡的炮灰修建表忠塔,以此来欺骗日本人民,美化侵略战争。为了建塔,日本当局在国内募集了25万日元,骗招“工匠加民工竟达两三千人”。1907年6月20日,建塔工程在旅顺白玉山正式展开。建塔石料大部分来自侵华元凶乃木希典家乡,日本山口县德山冲黑发岛产花岗岩。塔基下面用以铺地和砌筑道路两侧石墙的石料均来自于自沉在旅顺港的日军闭塞船上所装花岗岩。其钢材、木料、水泥等均自日本运来。由于施工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安全设施,前后约有三十余人不慎从建塔支架上失慎堕地而丧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表忠塔”于1909年11月12日完工,11月28日举行了落成典礼,历时2年零5个月之久。“表忠塔”整个塔身呈蜡烛状。据说寓意祭奠战死者的长明灯永不熄灭。塔高66.8米,匾额上的“表忠塔”三个字是日本皇胄伏见宫贞爱亲王所题,其意是表彰在日俄旅顺要塞争夺战中为效忠天皇而殁日军官兵。塔身以钢筋混凝土构成,附设窗口21个,塔的顶端北面有铜制铭文,由日本军阀东乡平八郎和乃木联合撰写。铭文以中文书定,文中记载了日俄战争旅顺要塞争夺战的简要过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修建表忠塔之前的1905年11月,日本当局还在白玉山主峰上修建了一座东洋建筑风格的“白玉神社纳骨祠”,把日军在旅顺围攻战中战死的22723人的骨灰全部存放于纳骨祠的三间地下室内。并在白玉山南麓上山路第一转弯处修建了“第三回闭塞队纪念碑”和衣冠冢,把参加闭塞沉船行动的“朝颜丸”螺旋推进器置于碑前,四周架起炮弹壳与铁索围成的链墙,为日俄战争中堵塞旅顺港而丧命的日军招魂扬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此以后,香丽的白玉山就被日本帝国主义强行变成春秋两季为炮庆举行招魂仪式的祭坛,用以欺骗阵亡日军的家属和宣扬“天皇神威”。通常都是日本皇室和内阁重臣亲自从日本国内跨海乘船到旅顺白玉山参加主祭,也有卖国求荣的汉奸为献媚其主南趋炎附势,如臭名昭著的“风流女谍”川岛芳子生身父清肃亲王善耆,就曾在1912年7月末明治天皇“驾崩”后为表忠塔供奉香资200圆。为炫耀武力,日军还在表忠塔周围举行阅兵式。而且,日本当局还经常在日本各种节日里在表忠塔周围搭起凉棚大摆酒宴,大肆挥霍劫掠而来的中国人民脂膏。同时,还请来民间艺人在表忠塔周围表演踩高跷等游乐节目,以此来粉饰“大东亚共荣”和“王道乐土”的“太平”。</p> <p class="ql-block">位于白玉山南道半山腰拐弯处,是1881年清朝从德国购进的加农炮,口径为210毫米。在日俄战争中,沙俄军队为加固旅顺口要塞的防御,从老虎尾西鸡冠山炮台,把此炮搬运到老铁山顶上。1908年2月日军将此炮安置在白玉山。几经易手,未有实战。血债血还!</p> 中苏友谊纪念塔 <p class="ql-block">中苏友谊纪念塔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列宁街旅顺博物馆北门前广场,是为纪念苏联红军驻旅顺口部队和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而建的。</p><p class="ql-block">中苏友谊纪念塔用汉白玉、大理石和花岗石建造,高22.2米。塔基呈四方形,长宽各20米。两层花岗岩塔基四面皆可拾级而上。周围有雪花石栏杆环绕,栏头分别雕有盛开的牡丹和翱翔的和平鸽。</p><p class="ql-block">1961年,中苏友谊纪念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955年2月23日,中苏友谊纪念塔于苏联红军建军三十七周年纪念日举行奠基典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慰问驻旅顺口地区苏军代表团团长彭德怀和副团长宋庆龄、贺龙、郭沫若、聂荣臻以及苏联驻中国大使尤金等参加了奠基典礼。</p><p class="ql-block">1956年10月11日,中苏友谊纪念塔竣工。</p><p class="ql-block">1957年2月14日,即《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7周年纪念日举行了落成典礼。</p> <p class="ql-block">中苏友谊塔是为纪念中苏友好关系而建,1955年奠基,1957年落成,现位于中国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与建造缘由</p><p class="ql-block">中苏友谊塔的建造背景与1950年代中苏关系密切相关。1954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提议在旅顺建立纪念物,中方同意修建体现中苏友好的建筑,但反对涉及日俄战争的纪念碑。最终,双方决定建造中苏友谊塔,以纪念苏联撤军(1955年完成)及《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7周年。‌‌</p> <p class="ql-block">建筑设计与象征意义</p><p class="ql-block">‌结构‌:塔高22.2米,由花岗岩塔基、雪花石塔身和莲花塔顶组成,基座四面浮雕展现北京天安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鞍钢高炉及旅顺风光。‌‌</p><p class="ql-block">‌细节‌:</p><p class="ql-block">塔身下部雕刻1.2米高的中苏友谊群像。</p><p class="ql-block">顶端镶嵌中苏友谊徽与和平鸽,象征两国友谊。‌‌</p><p class="ql-block">‌周边环境‌:种植四季常青的龙柏,寓意友谊长存。‌‌</p> <p class="ql-block">180国保碑。</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北侧是原关东军司令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意义重大,设计深邃,制作十分精美,简直叹为观止,是十分珍贵的艺术品。国内极其罕见,原来以为出自苏联人民艺术家之手,经查是中央美院卢鸿基团队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中苏友谊塔。</p> <p class="ql-block">克里姆林宫+天安门,和平鸽,祥云,鲜花。</p> <p class="ql-block">帮助我们修的铁路、炼钢厂、煤矿、化工厂。</p> <p class="ql-block">高压电网,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p> <p class="ql-block">图案是旅顺的苏军胜利纪念塔。旅顺港顺利移交。</p> <p class="ql-block">支援我们的友谊农场。主持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陈云同志说过,五十年代苏联同志帮助我们是真心的!</p> <p class="ql-block">156个援助项目,奠定新中国人第一代领导人梦寐以求的工业化基础。苏联人民居功至伟!</p> 旅顺博物馆 <p class="ql-block">区分为老馆,新馆。竟然没有旅顺近代史的说明和陈列,令人惊奇和失望。</p> <p class="ql-block">建筑本身可圈可点,内容平淡无奇。</p> 黄渤海分界线景区 <p class="ql-block">“老铁山头入海深,黄海渤海自此分。西去急流如云涌,南来薄雾应风生”。此即为地处老铁山的黄海和渤海自然分界的壮观景象。 老铁山角,位于辽东半岛的尖端,延伸黄海和渤海之中,形成黄海和渤海的自然分界,在海水的颜色上可谓“泾渭分明”。东部黄海部分水是清澈深蓝色,而西部渤海水却略显浑浊,略呈微黄色。这是因为所处海底地沟所形成的自然现象。</p> <p class="ql-block">炮台据说是航标灯的功用。</p> <p class="ql-block">古炮简介</p><p class="ql-block">黄渤海分界线景区的古炮,最初并非用于军事战斗,而是作为领航的重要工具。在古代,航海技术相对落后,海上航行充满了未知和危险。为了确保船只能够安全航行,人们需要在海岸线上设置一些明显的标志或导航设施来指引方向。古炮独特的造型和醒目的位置使其成为了理想的领航标志。此外,古炮也见证了黄渤海分界线地区的历史变迁。在明清时期,这一地区是海上交通和贸易的重要枢纽,也是海防的重要防线。古炮的设立不仅体现了当时人们对海上安全的重视,也反映了当时航海技术和海防建设的发展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炮逐渐失去了其领航的功能,但其历史和文化价值却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如今,它已成为黄渤海分界线景区内的重要景观之一,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和欣赏,它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也是古代航海技术和海防建设的重要见证,更是今天人们了解历史、感受文化的重要窗口。</p> 东鸡冠山景区 <p class="ql-block">东鸡冠山景区,东鸡冠山日俄战争遗址包括东鸡冠山北堡垒、日俄战争陈列馆、望台炮台和二龙山堡垒四个景点。东鸡冠山北堡垒是沙俄1898年3月侵占旅顺后修建的东部防线中一座重要的功守兼备的堡垒,是日俄战争中双方争夺的重要战场之一。望台炮台是日俄争夺旅顺的最后战场。因遗留山上的两门俄军残炮而被当地人称名为“两杆炮”。二龙山堡垒是清政府建于甲午战争前所建,先后经历了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战火。</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战场。一试身手。打仗可不是闹着玩儿的。</p> <p class="ql-block">战役惨烈程度与战术博弈</p><p class="ql-block">‌爆破奇袭‌: 1904年日军突袭旅顺俄军舰队后,双方在东鸡冠山展开长达119天拉锯战,仅北堡垒争夺战就导致日军伤亡超900人。‌‌</p><p class="ql-block">‌炮弹回收战术‌: 俄军利用日军未爆炸的280毫米炮弹,改装后反攻摧毁日军两门重炮,凸显当时军工技术缺陷与战场荒诞性。‌‌</p><p class="ql-block">‌极端防御‌: 堡垒墙体采用混凝土与鹅卵石浇筑厚度达0.9米,配置暗堡、电话室、弹药库等完整功能区域,可承受重炮持续轰击。‌‌</p> <p class="ql-block">北堡垒。</p> <p class="ql-block">炮弹痕迹,火力密集。</p> <p class="ql-block">竟然留出浪漫剪影。</p> <p class="ql-block">爆破口。</p> <p class="ql-block">日本人终于攻占堡垒,日军为了炫耀自己的战功于1916年修建东鸡冠山北堡垒纪念碑,碑文由日军大将鲛岛重雄题写。</p> <p class="ql-block">炮兵阵地。</p> <p class="ql-block">堡垒中的士兵宿舍。</p> <p class="ql-block">俄军指挥所,被一网打尽。</p> <p class="ql-block">头一次见到如此惨烈的战场遗迹。可以说是大开眼界。乌克兰战场在重演着。</p> <p class="ql-block">旅顺日俄战争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见到旅顺割让给日本的地图。</p> <p class="ql-block">移交旅顺口。</p> 潜艇博物馆 <p class="ql-block">033型潜艇简介</p><p class="ql-block">各位游客您好!欢迎您到旅顺潜艇博物馆,参观"旅顺口"号潜艇。该艇是我国自</p><p class="ql-block">行研制,由武汉造船厂建造的第一代国产"033"型常规潜艇。该艇于1982年下水,编入海军旅顺潜艇部队序列,在旅顺口服役20多年。多次执行战备巡逻、重大演习和远航侦察等战备任务。一代代潜艇官兵为保卫海防、捍卫主权立下了赫赫战功。该艇于2006年光荣退役,被命名为"旅顺口"号,作为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基地,供大家参观游览。</p><p class="ql-block">33型潜艇最大长度76.6米,艇宽6.7米,最大高度15.35米,水上排水量1319.36吨,水下排水量1706.48吨,最大下潜深度300米,水上航速15.2节,水下最大航速13节,最大续航力14000海里,最大自给力60昼夜,全艇共设有七个舱室,艇员编制60-70人。</p><p class="ql-block">当您参观完潜艇,看到我们的潜艇官兵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他们冒着50多度的高温和多种有害气体,常年在缺氧、缺水和与世隔绝的狭窄的舱室里,为了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奉献了青春、汗水乃至生命,当感知了这一切的朋友们,请不要忘记他们!</p> <p class="ql-block">青岛海军博物馆里的核潜艇一直耿耿于怀,稍有补偿。鱼雷。</p> <p class="ql-block">这样体格的同志不适合下潜艇。航空母舰比较合适。</p> <p class="ql-block">傅继泽(1918年~1991年8月30日),河北博野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津南地区发展抗日武装斗争。参加了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期间,曾任北平军调处执行部第18小组中共代表。率部参加了济南、淮海和渡江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海军潜艇部部长、海军副参谋长、海军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街。1991年8月30日在北京逝世。</p> <p class="ql-block">厨房。</p> <p class="ql-block">潜艇里的闷热和窄小,非常人能忍受。哪里有岁月静好?必有人替你负重前行。</p> <p class="ql-block">湿了3/5。</p> <p class="ql-block">终于如愿进潜艇参观了。今天的中国海军今非昔比,正等待机会证明一下自己。</p> <p class="ql-block">酒店门口的旅顺解放塔。解放与和平。大连人都是体育运动的爱好者和参与者。</p> <p class="ql-block">东北菜就是好吃。</p> 苏军胜利塔 <p class="ql-block">胜利塔,位于旅顺口区斯大林路,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胜利塔,苏军撤离旅顺之前,为纪念苏军战胜日本帝国主义10周年而建。1955年3月下旬开工,同年9月3日落成,塔高45米,塔为花岗岩磨光而成,基座为五角形,五面各有二层台阶,在第二层台阶上立有五根六角柱,十根八角柱构成塔的基柱,基柱与塔身底部构成塔廊,中心为五角形的塔身。塔身内部180级台阶,可以攀登到两屋平台上,塔尖铜制镀金,高5米,最尖端有一颗红五角星,周围有镀金的穗饰。塔身下部,镌刻塔铭。塔的四周是修剪整齐的松柏和花坛。</p><p class="ql-block">中国抗战胜利,苏军居功至伟!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p> <p class="ql-block">旅顺口的旅行果然非常顺利!今后的路程也不会让我们失望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