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5年7月6日黄河一号旅游第九天<br>早餐酒店提供,饭后出发。<br>7点25分运城东上高速。<br>车厢里倾听着文都的天籁之音,是一种精神享受。队友们也展示了自己的音乐天赋,一路欢歌笑语。<br>8点45分,到达今天第一个景点,三门峡大坝,景区很美,大坝很壮观。最让我惊喜的是,今天恰好遇到一年一度的大型泄洪场景。黄河水裹挟着泥沙从大坝喷涌而出,奔腾咆哮奔向前方。场面很震撼,有人再直播这视觉盛宴。游客都很振奋。<br>大坝归来,前往函谷关,11点30分,函谷关停车,看景,吃午饭。13点30分再出发。<br>14点到陕州地坑院,游览了一个多小时,天太热。游了个大概。<br>15点48分入住陕州华源酒店。<br>住宿费:标间90<br><br>黄河一号游第九天<br>文/战杨<br>早上七点离宾馆,<br>跨过黄河到河南。<br>出晋入豫三门峡,<br>黄河大坝第一站。<br>恰逢排沙泄洪水,<br>气势磅礴太震撼。<br>心情激荡离大坝,<br>去往灵宝函谷关。<br>雄关要塞道文化,<br>古老关城现代建。<br>午后开车去陕州,<br>游览古村地坑院。<br>村庄房屋藏地下,<br>奇葩建筑游人赞。<br>看过地坑古民居,<br>再到陕州住酒店。</h3> <h3>酒店早餐最后就餐者</h3> <h3>宝恒酒店前上车</h3> <h3>车上欢歌</h3> <h3> 运城东上高速,平陆下高速</h3> <h3>平陆过黄河大桥前往三门峡</h3> <h3>公路收费站</h3> <h3>三门峡大坝景区售票处</h3> <h3>三门峡水库<br>水利枢纽工程<br>三门峡水库,黄河上的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1957年4月13日,新中国在黄河上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库——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兴建。<br>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治黄工程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黄河下游防洪、防凌的重任,保护着冀、豫、鲁、皖、苏5省25万平方公里范围内1.7亿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该枢纽运营45年来,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br>2024年7月19日,按照黄河水利委员会调度指令,三门峡水利枢纽开闸泄洪,这是三门峡水库2024年汛期首次泄洪,最大出库流量4460立方米每秒。<br>2025年7月3日11时前后,三门峡水库将进行控泄</h3> <h3>一步跨两省</h3> <h3>一年一度的黄河排沙泄洪</h3> <h3>中流砥柱</h3> <h3>黄河安澜</h3> <h3>三门峡大坝花道</h3> <h3>函谷关<br>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造最早的雄关要塞,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函谷关镇王垛村,因地处‘两京古道’且关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兼具军事战略价值与文化意义,是道家文化发祥地和《道德经》诞生地。<br><br>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br>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扼守古代长安与洛阳之间的咽喉要道。历史上共有三座函谷关:<br><br>秦关:现存遗址位于灵宝市北15公里的王垛村,为春秋战国时期所建,是秦国抵御六国的重要屏障。<br>汉关:西汉时东移至洛阳新安县,现已废弃。<br>魏关:三国时期曹操所建,后因三门峡水库建设被淹没。</h3> <h3>摄影师的镜头对准了谁</h3> <h3>张辉为大家拍美照</h3> <h3>陕州地坑院</h3> <h3>陕州地坑院<br>陕州地坑院是在平地上向下挖掘约6至10米深的方形或矩形深坑,然后在四壁凿出窑洞供人居住的一种民居形式。这种建筑属于减法营造的负建筑形态,与地面上的传统建筑形成鲜明对比。<br>陕州地坑院,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样式,地坑院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是中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入户不见门,闻声不见人”便是它的真实写照。<br>2005年,陕州地坑院被河南省文物局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br>2018年,国家AAAA级景区—陕州地坑院授牌成功。<br>2022年9月28日,陕州地坑院入选河南省第一批7个优秀农耕文化遗产</h3> <h3>入住陕州华源宾馆</h3> <h3>视频</h3> <h3>欢歌笑语</h3> <h3>平陆过黄河大桥到河南三门峡</h3> <h3>三门峡美丽花道</h3> <h3>三门峡泄洪排沙</h3> <h3>函谷关</h3> <h3>住酒店听着外面风雨交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