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2025年6月27日,我应邀去郑州参加第十三届全国调解理论与实务研讨会。说起来,从我第一次参加全国调解理论与实务研讨会算起,到今年已经是第十一个年头了。随着每次会议举办地的不同,近年来先后到过上海、安徽宣城、南京、山西沁水、安徽池州等地,在开会之余也领略了举办地的风光景色和风土人情。中州之地我还是上个世纪末参加司法部举行的政法院校教材工作会议时去过,时隔近30年后,我再次踏上中原大地,可谓旧地重游,不知此次中州之行将会给我带来什么样的体验。 </h1> <h1> <b><font color="#ed2308">初始印象---- 郑州东站的震撼</font></b></h1> <h5><span style="color: inherit;"> <b>(到达郑州东站)</b></span></h5><div><span style="color: inherit;"><br></span></div><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 高铁于当日15点抵达郑州东站,一下车就感到它的宏大气势。上世纪70年代,我在铁路工作时就知道当时的郑州站是全国铁路为数不多的特等站,是全国铁路东西南北交汇的枢纽站,为各铁路局输送了不少管理人才。而今,昔日的龙头老大的郑州站恐怕不得不让位于他的小兄弟郑州东站了。</span></h1> <h5> <b>(郑州东站全景)</b></h5><div><br></div><h1> 郑州东站建设于2009年,2012年投入运营,位于郑渝高铁、济郑高铁,京广高铁、徐兰高铁、郑阜高铁、郑太高铁、京港高铁“米”字形高铁网络中枢位置。它的总建筑面积高达41.2万平方米,站房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站场规模为16台32线,设计高峰每小时发送旅客为7400人 。同时,郑州东站也是一座集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地铁、公路客运、城市公交、机场巴士、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交通枢纽 。面对郑州东站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你不得不感叹于中国高铁的建设速度、水平和能力,心想,这么庞大的车站在欧美国家恐怕是难寻踪迹的吧。</h1> <h5> <b>(郑州东站远景)</b></h5> <h5> (<b>宏伟大气的郑州东站吸引游客驻足拍摄)</b></h5> <h1><b> <font color="#ed2308">学术盛宴----十三届研讨会花絮</font></b></h1> <h1> 6月28日,我全程参加了第十三届全国调解理论与实务研讨会(详情见我另一美篇《第十三届全国调解理论与实务研讨会在郑州召开》)。本届研讨会由上海政法学院主办、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承办,来自全国各地政法机关、法律服务机构、高校的领导、专家学者、实务工作者二百余人参加会议。</h1> <h1> 研讨会收到论文113篇,经专家评选,评出一等奖2篇,二等奖、三等奖各20篇。我提交的论文《天津市社会矛盾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有幸被评为三等奖。</h1> <h1> 研讨会上,我被安排在第一分会场第二单元发言。上海政法学院调解学院副教授李蕊对我的发言进行了点评。</h1> <h5> <b> (我在研讨会上发言)</b></h5> <h5> <b>李蕊教授(左起第二人)对我的发言进行点评</b></h5> <h1> 说点旧话,2014年至2022年在天津市医调委工作期间,我自首次参加全国调解理论与实务研讨会起,就以自己撰写论文和组织调解员撰写论文的形式参加历次研讨会,为了使调解员们报送的论文符合每届论坛的主旨要求和学术规范,很多论文都是经我精心修改后报送的,天津医调委报送论文的数量一直名列前茅,我自己撰写的和组织报送的论文几乎每次都能斩获二等奖、三等或优秀奖。也正是因此,司法部调解理论与人才培训基地在2022年举行的第10届全国调解理论与实务研讨会上,授予我和其他5名专家学者突出贡献奖。</h1> <h1></h1> <h5> (<b>从左至右:福建省南平市医调委主任龚选民、山东省济南市第二医调委主任刘丰生、山西省医调委主任韩学军、上海市浦东区医调委主任涂建设、天津市医调委顾问宋迎、辽宁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艾尔肯)</b></h5> <h5> <b>(司法部调解理论研究与人才培训基地颁发的荣誉证书)</b></h5> <h1> 由于该次论坛是在疫情严峻时期线上召开的,我并未到会领奖。其后,我总想把几位获奖者聚齐来个合影,于是,在2023年的第十一届研讨会上,就有了龚选民、艾尔肯、涂建设和我的合影,在本届研讨会上,又有了龚选民、刘丰生、涂建设和我的合影,目前,只差山西省医调委的韩学军主任没有在合影的行列中了。</h1> <h5><b>(龚选民、宋迎、艾尔肯、涂建设在十一届研讨会上)</b></h5> <h5><b>(龚选民、宋迎在十二届研讨会上)</b></h5> <h5><b>(刘丰生、宋迎、龚选民、涂建设在第十三届研讨会上)</b></h5> <h1> 原本以为,我是参加论坛的年龄最长者之一(南平的龚选民主任比我大一岁),没想到与我同在第一分会场发言的甘肃医调委解放副主任已经81岁,足足比我年长10岁,他从甘肃人大法工委退休后,已经在调解战线上奋战了15年,他的精神真是令人敬佩不已。</h1> <h5> <b>(解放副主任在发言时,我离席为他拍照)</b></h5> <h5><b>(在会上与新老朋友相聚,从左至右: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徐吉平副教授、宋迎、上海政法学院调解学院侯怀霞教授、甘肃省医调委解放副主任、刘丰生主任、江西省南昌市人民警察学校陈利老师)</b></h5> <h1> <font color="#ed2308"><b>学院探秘----人民警察的摇篮</b></font></h1> <h1> 会议原定的地点是在郑州天鹅城国际饭店,临近报到时又通知改在了河南警察学院。也正是这一改址,让我领略了河南警察学院的风采。我曾经工作过的天津市司法学校在2021年至2028年曾与原隶属天津市监狱局的司法警官学校合并,成为直属天津市司法局的司法警官学校,这样我们学校教工就进入了人民警察序列,我也因此被司法部授予三级技术警监。说实话,当时穿上那身令无数人艳羡的警服,还真有点浑身不自在。打那以后,出于职责所在,我对各地的司法警察类学校建设持续关注,也曾经走访过山东、江西、广东、宁夏等地的司法警官学校(院)。 </h1><h1> 会议期间,我查阅了一下河南警察学院的历史。 他的前身是1949年2月成立的中共豫西区委保卫干部训练班,历经河南省公安干部学校、河南省人民警察学校、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等时期。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河南警察学院。2012年8月开封警校、洛阳警校并入河南警察学院。河南警察学院是由河南省主管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是河南省唯一的省属公安本科院校。 </h1> <h5> <b>(我在警察学院正门的留影)</b> </h5><h1> </h1><h1> 学院2019年11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21年被确定为河南省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重点立项培育单位,与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法律硕士研究生。<span style="color: inherit;">学院共有三个校区,分别位于郑州、开封和洛阳,占地总面积1390余亩;馆藏图书105万余册;开设13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5656人,教职工790人。截至2025年6月,下设15个教学单位 。</span></h1><h1> </h1><h1> 参会之余,我浏览了河南警察学院的校园。</h1> <h5> (<b>国际会议中心)</b></h5> <h5> <b> (正对西门的教学主楼) </b></h5> <h5><b> (警官摇篮石碑)</b></h5> <h5> <b> (教学楼背面)</b> </h5> <h5> (<b><i>实验实训楼)</i></b></h5> <h5> <b>(综合田径场)</b></h5> <h5> <b>(校园一角)</b></h5> <h5> <b>(校园一角)</b></h5> <h5> <b>(校园全景)</b></h5> <h5> <b>(校园夜景)</b></h5> <h5> <b>(夜色中的国际会议中心)</b></h5> <h5> <b>(校园对面的龙子湖畔夜景)</b></h5> <h5><b> (校园对面的龙子湖畔夜景)</b></h5> <h1> <b> <font color="#ed2308"> 文化探寻----郑州的历史遗迹与文化地标</font></b></h1> <h1> <font color="#167efb"> <b>二七纪念塔一瞥</b></font></h1> <h1> 6月29日一早,我乘地铁来到位于郑州市中心城区的二七纪念塔。看到沿途的地铁站的站名书写得非常好,就随手拍了几张。感觉书写者姜宝平肯定是有些来头的,就到百度上查了一下,果然,姜宝平是河南省书画院专职书法家、河南省书法界协会副主席。</h1> <h1> 出了地铁站,二七纪念塔近在咫尺,参观者还不少,围着塔前的护栏站了好几圈。等候期间,我观看了塔前的简介。<br></h1><h1> ”郑州二七纪念塔修建于1971年7月1日,地处郑州市“二七广场”中央,塔身为双星并联式的混凝土结构。郑州二七纪念塔与二七纪念堂、郑州铁路职工学校旧址、郑州纺织工业基地、原日本驻郑州领事馆旧址五处近现代遗迹组成郑州二七纪念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是郑州地区唯一一座近现代革命旧址类纪念馆 。纪念馆于同年9月29日正式落成,馆藏文物4329件/套,珍贵文物1316件/套。”</h1><h1> 简介还告知,2025年7月1日至31日,郑州二七纪念馆原创推出《京汉铁路工人之觉醒》《郑州铁路工人学校》《郑州二七纪念塔》三部动画片,将在在二七纪念塔三层进行展播。遗憾的是我不能等到那一天了。<br> 作为曾经在上世纪70年代在铁路当过8年扳道员的我,对于京汉铁路大罢工这段历史自然非常熟悉,看到塔内展出的铁路的各种场景也是感到非常亲切,但由于塔内游人甚多,有些拥挤不堪,就没有在塔内多逗留,只是在塔内拍了几张周边街景,就匆匆离去。 </h1> <h5> <b> (在二七纪念塔前留影)</b></h5> <h5> <b>(再来一张近景的)</b></h5> <h5> <b> (二七纪念塔结构图)</b></h5> <h5> <b>(二七纪念塔模型)</b></h5> <h5> <b>(从塔上拍摄的郑州街景)</b></h5> <h5><b>(从塔上拍摄的郑州街景)</b></h5> <h5><b>(从塔上拍摄的郑州街景)</b></h5> <h5> <b>(从塔上拍摄的郑州街景)</b></h5> <h5> <b>(从塔上拍摄的郑州街景)</b></h5> <h5> <b> (从塔上拍摄的郑州街景)</b></h5> <h1><b><font color="#ed2308"> </font><font color="#167efb">郑州城隍庙掠影</font></b></h1> <h1> 接下来,我又乘公交车来到著名的郑州城隍庙。<span style="color: inherit;">郑州城隍庙,原名郑州城隍灵佑侯庙,位于郑州市商城路东段路北。始建于明代初年,自弘治十四年多次修葺,基本保留了历史原貌,是河南省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span></h1> <h1> 2013年3月,郑州城隍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1> <h1> 郑州城隍庙坐北朝南,总平面呈矩形,中轴线上大门、仪门、戏楼、大殿、寝宫等主体建筑自南向北依次排列,借助院落空间和建筑体量的变化,形成逐步展开、渐次抬升的建筑序列,集中体现了北方地区传统院落空间的秩序与韵律之美。</h1><h1> 建筑形式上,中轴线上的五组建筑汇集了中国古代建筑大屋顶常见的主要三种形式,即歇山式、悬山式、硬山式。</h1> <h5> <b> (悬山式屋顶,绿色琉璃瓦的城隍庙正门)</b></h5> <h5> (<b>城隍庙甬道)</b></h5> <h5> <b>(仪门是硬山式屋顶,灰色布瓦)</b></h5> <h5> (<b>双重歇山式屋顶,绿色琉璃瓦的戏楼。戏楼造型独特,下施重昂五踩斗拱,拱板厦面阔五间,采用悬山檐下平插垂莲吊柱,整体建筑小巧玲珑)</b></h5> <h5> (<b>单檐歇山式屋顶,绿色琉璃瓦的大殿)</b></h5> <h5><b> (悬山式屋顶,绿色琉璃瓦的后寝官)</b></h5> <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在庙宇建筑群中以上三种屋顶形式同时出现的情况较少,郑州城隍庙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span></h1> <h1> 郑州城隍庙大殿供奉的是刘邦麾下大将纪信。</h1> <h1> 相传公元前204年,项羽围刘邦于荥阳,危难之中,纪信冒充汉王诈降,使刘邦得以逃走,纪信却被焚烧致死,《资治通鉴》中“羽烧杀信”说的就是这个故事。可以说,如果没有纪信舍身救刘邦,楚汉战争的结局就可能改变,中国历史的走向也会成为未知数。城隍庙的壁画记述的就是“羽烧杀信”的故事。壁画应该是修葺一新的产物,色彩十分鲜艳,字迹也非常清晰,我随手拍了几张。</h1> <h5><b> (壁画局部之一)</b></h5> <h5><b>(壁画局部之二)</b></h5> <h5><b>(壁画局部之三)</b></h5> <h5><b>(壁画局部之四)</b></h5> <h5><b> (城隍庙重修记碑)</b></h5> <h1><b style=""><font color="#ed2308"> </font><font color="#167efb">商都遗址博物院大观</font></b></h1> <h1> 走出城隍庙,我又来到与之相对的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h1><h1>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是专题展示早商文化的遗址博物馆,位于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东大街与城东路交汇处,2022年7月26日正式开放。博物院占地39458平方米,建筑面积75091平方米,展厅面积约5500平方米,展出青铜器、玉器、骨器、 陶器等1000余件文物,并运用沙盘模型、场景复原、声光电技术等辅助手段展示考古成果。 </h1><h1> 博物院以“金玉共振”为主题设计,建筑外观采用抽象几何造型与斜面、斜线元素,隐喻考古地层结构,内部布局借鉴探方形式,强调专业性与开放性。其三层结构(地下两层、地上一层)与城垣紧密结合,形成“广场式”中庭空间,既突出专业性又便于公众参观。在这里,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早商时期,感受到了古代文明的魅力。 </h1> <h5> <b>(造型独特的博物院大门)</b></h5> <h5> <b>(在博物院大门前留影)</b></h5> <h5><b>(博物院序厅内的巨幅环型浮雕和象征年轮岁月的穹顶)</b></h5> <h5><b> (浮雕全景)</b></h5> <h5> (<b>浮雕局部)</b></h5> <h5> (<b>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一层大厅内的商汤王雕像)</b></h5> <h5> <b>(雕像背景青铜浮雕局部)</b></h5> 位于二楼的第一展室以“巍巍亳都 王都典范”为题,介绍了郑州商代都城在世界文明史与中国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通过数字投影、大型立体复原沙盘和视频解读相结合等方式,生动再现了郑州商代都城的整体布局和功能分区分布情况。 <h5> (前言:世界早期文明起源于大河之滨。黄河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郑州国“天地之中”,北临黄河,西依嵩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国城市发展的滥觞之地。<br> 约公元前1600年,场灭夏建立商王朝,定都于毫(bó)——今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商王朝是中国历史 拥有完备制度体系的早期国家政体,国家、城市、青铜器、文字等文明要素在这 付期发展繁荣,在中华文明史和世界文明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br> 现在,让我们徐徐揭开这座沉寂3600多年都城的神秘面纱,一起去重历从早商开始的一个鲜活的商代世界,解码中国早期都城文明的文脉传承!)<br></h5> <h5><b>(介绍郑州都城演变的视频)</b></h5> <h5> (商都的布局规划:郑州商代都城遗址的惊现于世,使我们获悉在现今郑州市的地下竞埋藏着曾经的“王城”—汤灭夏后所建的开国之都“毫(bó)”,商代都城遗址以郑州老城为中心,分布总面积超过25平方公里。有宫殿区、贵族和平民的居住区、手工业作坊和墓葬区,是一处经缜密规划,布局完整、建筑规模宏大、规制有序和社会功能完善的商代前期都城遗址。它奠定了中国古代都城的基本规制,是古代中国王朝部城典制的开创之地。)<br></h5> <h5> <b>(先民居住的草舍)</b></h5> <h5> <b> (商都遗址中出土的各种器皿图)</b></h5> <h5><p></p><p><b> (郑州城市的发展历程:<br></b></p><p><b> 城市孕育阶段:公元前3000年左右,西山、双槐树等一批大型环壕或围城聚落在郑州地区出现。<br></b><b> 城市初始阶段:公元前2000年左右,登封王城岗、新密新砦等区域中心聚落确立,为郑州商代王都兴起奠定了基础。<br></b><b> 王都鼎盛阶段:公元前1600年左右,商汤建立商王朝,都于亳,郑州城市建设与发展达到首个顶峰。<br></b><b> 基层城邑阶段:公元前1000年左右,郑州因管叔受封得名“管邑”(或“管城”)。隋之前,“管邑”一直为基层城邑。<br></b><b> 地方中心阶段:公元596年,郑州改名管州,州治移至管城,成为中央下属地方中心城市。<br></b><b> 城市转型阶段:公元1906年,京汉铁路全线通车,郑州逐渐成为纵贯中国南北、东西的交通枢纽。<br></b><b> 快速发展阶段:公元1954年,河南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郑州从此成为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br></b><b> 全面复兴阶段:公元2016年,国务院正式批复,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城市发展走向全面复兴。)</b></p></h5> <h5> <b>(展厅出口处的雕塑)</b></h5> <b>(展厅出口处的雕塑)</b> <b>(展厅出口处的雕塑)</b> <h5>(<b>介绍郑州考古博物院的视频)</b></h5> <h1> <b> <font color="#ed2308">小小感言----收获与遗憾</font></b></h1> <h1> 6月29日下午,我从郑州东站乘高铁返回津城,结束了乙巳盛夏的中州之行。</h1><h1> 此次行程,来去匆匆,多有遗憾。比如,我心仪已久的河南省博物馆,没有得空参观;河南的特色美味烩面、胡辣汤、羊肉,也没能品尝;对于闻名遐迩的郑东新区,也只是在会议结束的当晚,乘出租车走马观花似的转了一圈。但是,我还是觉得,此次的中州之旅,还是收获满满。</h1><h1> 因为,我感受到郑州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在乙巳盛夏展现出别样的风采。它既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又有现代化的都市风貌;无论是漫步在历史遗迹中,感受岁月的沉淀,还是在现代化的街区中,体验城市的活力,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郑东新区的建设,令我耳目一新,为之一振。郑州东新区作为郑州市重点发展的新区之一,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作为郑州城市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新区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和城市环境等方面都展现出恢弘大气的格局,稳步推进的态势,为郑州的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郑东新区在总体规划、基础建设方面丝毫不逊于天津的滨海新区。相信不久的将来,郑东新区将成为郑州乃至中原地区的重要发展引擎。</h1> <b>(郑州东新区夜景,中间为地标建筑玉米楼)</b> <h1> <b><font color="#167efb">再见啦,郑州!</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