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游学(一一六二)秦工I藤编与造纸

石头

<p class="ql-block">  编织技艺,作为人类一项古老的手工艺,生动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理念。人们将植物的枝条、叶、茎、皮等进行加工处理后,纯手工编织出形态各异、功能多样的生活器具与精美艺术品。按原料进行划分主要有藤编、竹编、草编、棕编、柳编、麻编等六大类别。陕西地域广阔,陕南、陕北、关中不同地域的原材料,赋予了当地编织技艺鲜明独特的风格,充分展现出三秦大地民间文化的丰富多彩,这些编织品不仅是实用物件,更是民间艺术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  汉中藤编,2021年列入国家级第五批非遗项目名录,流传地区为汉中市南郑区。汉中素有"藤编之乡″的美誉。此地所产藤条质地坚韧,能夠承受较大拉力;色泽光润,给人以柔和美观之感;手感平滑,触摸起来舒适自然;弹性极佳,在编织过程中可随意弯曲造型,是不可多得的优质编织材料。汉中藤编艺人将藤条经过水煮、剥皮、漂白等多道工序处理后,精心编织成座骑、八仙桌、屏风、书架等各类生活器具与装饰品。藤编器具上的纹饰丰富多彩,有木瓜心、米字格、菊花、孔雀开屏等,造型别致,工艺精巧,且结实耐用。</p> <p class="ql-block">  魚鳞纹编织</p> <p class="ql-block">  胡椒眼编织</p> <p class="ql-block">  菱形编织</p> <p class="ql-block">  二条以上挑盖编织</p> <p class="ql-block">  蝴蝶花</p> <p class="ql-block">  牛眼睛编织</p> <p class="ql-block">  米子格编织</p> <p class="ql-block">  小木瓜心</p> <p class="ql-block">  藤编工艺极为复杂,需依次经过打藤、拣藤、洗藤、晒藤、拗藤、拉藤、削藤、漂白、染色、编织、上油漆等十几道精细工序。编织时,通常以藤枝、藤芯或竹为骨架,用藤皮或幼嫩藤芯进行编织,充分发挥藤条柔软不易折断的特性,使得编织出的器具造型优美且坚固耐用。在色彩运用上,多采用原藤浅黄色,或加工为白色、象牙色,色调柔和典雅,尽显自然之美;也有配以咖啡色、棕色等深色系,增添古朴韵味。藤家具一般以粗大藤条为骨架经钉架、编织、上色等工序,最终成为兼具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的佳作。</p> <p class="ql-block">  [藤编作品] 汉中藤编(国家级) 汉中市南郑区 良顺藤编</p> <p class="ql-block">  龙骨水车营造技艺,2016年列入省级第五批非遗项目名录,流传地区为汉中市南郑区。</p><p class="ql-block"> 水车由东汉毕岚初创,后经马钧改良,又经过千年农业生产实践检验,成为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它以龙骨串板、转轴为骨,借人力转动提水,满足平川丘陵灌溉需要,尽显古人″因势利导″的生存智慧。从备料到成器经过数十道工序,200余另部件,严丝合缝,匠心独运,见证了先民用双手与智慧滋养土地的创造精神。</p> <p class="ql-block">  制浆成纸。陕西造纸技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每一种造纸技艺都独具魅力,特色鲜明,它们皆是三秦大地上传承千年的璀璨文化瑰宝。秦岭北张村的楮皮纸制作,完整保留了原生态的传统技法,宛如一部活着的工艺演化史书,为研究造纸工艺的发展变迁提供了珍贵的"活化石"样本;起良村传承的"蔡候纸"古法,选用楮树皮为原料,历经多道繁杂工序精心制作,尽显古朴典雅之风;汉中洋县的造纸技艺可追溯至汉代,以竹木、构树皮为主要材料,造出的纸张坚韧耐用,满足了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镇巴宣纸则选取沙田稻草与青檀皮,经复杂工艺制成,纸质优良。这些造纸技艺共同构成了陕西丰富多彩的造纸文化。</p> <p class="ql-block">  楮皮纸制作技艺,2008年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遗项目名录,流传于西安市长安区。楮皮纸制作技艺是传统手工纸生产领域的重要技艺。西安市长安区北张村,直至今日仍完好保留着这一原始的民间手工艺。北张村地处秦岭脚下,山区丰富的楮树资源为造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当地百姓自古以来便以造楮皮纸为生。在改革开放前,村里家家户户都设有造纸作坊,一片繁荣忙碌景象,楮皮纸制作技艺在这里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  北张村传统楮皮纸生产工艺,具有极高的工艺价值。整个制作流程,全程不借助任何现代机械,也不使用化学药物,却能夠实现手工分张,这在国内手工纸制造业中极为罕见,堪称传统手工艺的奇迹。楮皮纸的造纸工艺包含采集原料、剥皮、蒸皮、碾压、浸泡、漂洗、踏碓、切翻、捣浆、抄纸、除水、晒纸、揭纸等14道精细工序。这里产出的纸,韧性极佳,且耐保存,深受文人墨客喜爱,常用其书写作画。历经数百年岁月洗礼,纸张依然色泽鲜亮,完好如初,见证了传统造纸技艺的卓越品质。</p> <p class="ql-block">  蔡伦造纸传说,2011年列入国家级第三批非遗项目名录,流传地区:汉中市。</p><p class="ql-block"> 在陕西,流传着龙亭蔡伦造纸的动人传说。东汉永元年(公元89~105年)间,尚方令蔡伦从洛阳出发前往长安,又经子午道抵达龙亭故县(今陕西省洋县龙亭镇)。在此期间,他踏遍山川,四处寻觅造纸的新原料,不断探索造纸的新方法。终于,在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成功研制出以树皮、废麻头、烂鱼网及破布为原料的植物纤维纸。龙亭这片土地,也因此成为中国造纸实验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承载着造纸术起源与发展的重要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  [切刀/晒纸刷] 楮皮纸制作技艺(国家级) 西安市长安区 马松胜</p> <p class="ql-block">  [蔡候纸] 起良村造纸制作技艺(省级) 西安市周至县 刘晓东</p> <p class="ql-block">  [熊猫纸] 起良村造纸制作技艺(省级) 西安市周至县 刘晓东</p> <p class="ql-block">  [艾草纸] 起良村造纸制作技艺(省级) 西安市周至县 刘晓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