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吃喝拉撒小事端,军营小院不一般。</p><p class="ql-block">五湖四海南北情,并肩共枕情意憨。</p><p class="ql-block">一、八一的饺子和馅饼</p><p class="ql-block">晋冀鲁豫川湘皖鄂,</p><p class="ql-block">稻谷稷菽椒茄豆萝。</p><p class="ql-block">南甜北咸东辣西酸,</p><p class="ql-block">连队三餐馍饭饺面。</p><p class="ql-block">部队伙食就是南北佳肴的打拼比,哪儿的地方口味和民族风味都要照顾,上顿刚吃白菜炖豆腐,下顿就吃川椒炒肉片,夏天茄子豆角西红柿,冬天萝卜丝萝卜片萝卜块,说个通俗的比喻,连队吃什么风味,茅庐里就是什么味,如果连着吃了两天的萝卜,夜里睡觉都是鞭炮炒豆,那少数几个人(少数民族)吃的小灶“葱花摊鸡蛋”,根本就体现不出来,这大概就是集团“效应”。</p><p class="ql-block">连队过节过年也吃顿饺子,饺子是大家都喜欢的食品,不过包饺子就是炊事班力所不及的事情,所以每次都是炊事班做好了陷和好了面,各班去领面陷回去自己包,然后各班再抬到炊事班去煮,炊事班有专人给烧火(山里没有煤气,煤灶都是烧煤回风灶,一般人烧不了),我记得烧火的是同期四川兵查金州,他管烧火也捎带尝各班的饺子,大家煮完了他也饱了,给炊事班省了一份。</p><p class="ql-block">包饺子有很多的乐呵事儿。擀皮--包--码放--煮等,也就是这么几个工序,但五湖四海的人包起饺子来,真是五花八门“丑态”百出,要求是统一标准,可是包不出统一的东西。</p><p class="ql-block">班里一般是北方人擀皮,大家伸手一起包,不会的就慢一点包,边包边互相交流,但大家还经常是:不是皮大了就是皮小了,不是不圆了就是方了,不是立正饺子就是仰天饺子,真是不够当班长着急的,不过大家其乐融融还是很热闹,实在不会包的就赶走去炊事班排炉灶的队,好等包完了好早点煮,全队十个班也要煮一会儿呢。</p><p class="ql-block">我记得一九七九年八一节各班煮饺子时六班出了洋相,他们班用黑板背面铺上纸抬来了“杰出”的作品,上面码着二十多个基本上是饭碗口大的圆馅饼,不过上面也点缀着几个歪七扭八饺子,他们排队等煮,各班在一旁看了都哈哈大笑,有说“这像过八月十五呢”,有说“这符合战备三快要求,包的快、煮的快,吃的快”等讥言笑语。</p> <p class="ql-block">这时刘队长(新上任六九年沧州兵)在一旁指着六班长辜树林的鼻子用那特有的河北口音指责道“你这是玩儿什么哩哽愣呢,你们为什么作馅饼”?辜树林说“队长我们班真的包不来啊”。</p><p class="ql-block">也真是不能冤枉他,辜树林是七六年的四川兵,班里同期兵还有一个李文华,七八年四川隆昌兵五个,这就占了班里一大半人,再加上比较懒的三个老兵,您说他班的饺子咋么包。</p> <p class="ql-block">刘队长说“你别跟我讲客观,你当了三年兵了不会包饺子”!</p><p class="ql-block">辜树林说“三年兵也就是一年包三顿饺子(春节、八一、十一)”,您说三年我学的会吗?</p><p class="ql-block">刘队长一看反正也说不过他,就大声喊来炊事班长“你看着各班煮饺子,每班盛出一碗给六班”,接着又说“馅饼你们炊事班留下晚上烙,不能煮,这一煮不就成一锅馄饨烫了吗”,然后一转身小声甩了一句“你个买卖替的(四川土语)”气哼哼的走了。</p><p class="ql-block">这时炊事班长王新春用眼珠一翻辜树林,用山东口音说“你真是瘪子啧换花生,日哈乐”。辜树林脸一红小嘴轻轻向上一噘,看出来心里肯定是又苦辣酸甜,他们班的兵放下黑板扭头就走一哄而散。</p> <p class="ql-block">二、那年月二队篮球概况</p><p class="ql-block">在我们山里的部队由于受条件约束,群众体育活动基本是以篮球为主,各连队和机关都有场地,排球可以借用篮球场,可是由于不普及会打的很少,足球根本没有。兵乓、羽毛球也是少数人的项目,所以平常我们就是以活动篮球为主,闲暇时间几个人打打“三打三”或各排之间比赛,有时周末各队相互比赛一下,每年保管处里还有一次篮球联赛。</p><p class="ql-block">我们三排九班在一九七九年时,篮球可以说是名列二队前茅,我们就是和二排五班互有一拼不分一二,其余各班都不在我们话下。</p><p class="ql-block">他们五班有两个打篮球的河南兵宿将,一个罗会君身高一米九几,招兵时他与他哥都是按体育特长兵招的,是标准的中锋人才(他哥也是一米九几分在了保管处汽车连),再有一个小胖墩高海森,运球和突破及其霄汉,是不可多得的后卫人才,所以他俩撑起了六班半边天,不过他们班其他实力太弱。</p> <p class="ql-block">我们九班没有宿将,而且四川兵多平均身高低,我和王铁祥(唐山兵)平均身高也就是一米七三左右,黄长青、郭华忠、黄国兴(四川兵)平均身高也就一米六三左右,但我们平均实力强,我和王铁祥能控制篮板,他们三个能投能钻能跑,而且各个在场上都有“花活”,换八班长田兴国的话就是“你们九班都是小地珠溜,乱钻没法防”。</p><p class="ql-block">那时我们二队有个口头禅:脏活累活找九班(因为九班是编制上的污水土木班),打球就怵对九班。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了我们九班的生龙活虎。</p> <p class="ql-block">我记得那时(1977--1978)机务二队篮球队的主要队员有:邸卫国(一班长)、樊大景(四班长)、刘振生(七班长)、田新国(八班长)、种志歆(勤杂班)、兰凤喜(炊事班长)、三班刘明奇、五班罗会君和高海森等,领队是一排技师:刘云忠。</p><p class="ql-block">还记得我们最特殊的待遇,就是军人大会通过动议,用队里节约的伙食费给我们每人配备一件背心,后来司务长刘仲德去宝鸡给买了绿色短袖翻领运动背心,因为那时军人服装配备是没有背心的。</p><p class="ql-block">还记得某个周日我们队和警卫六连在我们队篮球场进行了一场友谊赛,裁判是警卫六连连长赵松俭,赵连长也是基层的篮球名将,身材瘦高身高一米八多,一看就知道是标准的警卫兵出身和篮球行家。他跑动到位哨音犀利手势准确,有时哨响了被吹的人还一脸茫然。四班长樊大井由于动作较大,被吹了几次撞人犯规,最后一次吹了他走步,樊不服就跟赵连长掰持了几句,只见赵连长从嘴中抻出哨,指着樊说“你就是走步了,再不服我开除你的球籍”</p> <p class="ql-block">老战友们天津聚会(郭瑞琪演唱京剧)</p><p class="ql-block">只见樊班长脸一红,眯着眼睛梗着脖子说“我有什么球籍啊,你最多给我开除出山沟”,然后把自己手里的篮球扔出了界外。</p><p class="ql-block">连队长也在旁边看,对着樊大景说“别急吗,赵连长跟你开玩笑呢”。连运炳队长是警卫六连副连长职位调来二队,他和赵松俭连长是正副连长老搭档关系。</p><p class="ql-block">连队篮球运动是休闲时大家比较喜欢的一项运动,比如在课间休息和施工回来后,大家都是仨一群俩一伙的嬉闹一会儿,那时队里就两个篮球,基本就放在炊事班存放,因为他们的住所就挨着球场。</p> <p class="ql-block">三、被处长呵斥的篮球赛</p><p class="ql-block">记得那是八月份一个周六的下午,我们从洞库施工回来天气较热,大家脱了身上的棉服工装衣裤,只穿着裤衩和背心。这时有人提议打会儿篮球再去洗澡,我们就在炊事班取来了篮球,准备分拨打球。</p><p class="ql-block">连队长也在操场外站着,看看大家说“又没有别的人,你们就痛快点儿打,把背心也脱了吧”?大家说“对”!我们都甩掉了背心打了起来,队长说完就回去换棉衣裤了。</p><p class="ql-block">我们一群人篮球打的正酣,只见远处公路上坡拐弯处,开来了机关的每周六和周一进出山沟的大客车,这趟车是山沟里唯一一辆班车,周六下午出山沟到红岭,周一上午从红岭回来到机关,主要是干部们回红岭宿舍过周日,车上基本上是机关干部有男有女,车从保管处机关开出来,每个基层单位门口只要有人在路边等车都停。我们的球场就在公路的下边,从大轿车上俯看我们真是一览无余,只见车开到我们这里缓缓的停下,我们还在纳闷儿我们这里没人等车啊,这时车门打开下来了一个人,大家仔细一看是处长张学文。</p><p class="ql-block">张处长从石阶慢慢的走了下来,这时只有排长金兆元前去跟处长打了一个招呼,因为大家各个都是坦胸裸背,所以按照条令要求这种场合是不能打敬礼的。</p><p class="ql-block">处长说“你们打球啊”?</p><p class="ql-block">排长回答“我们收工了活动一下”。</p><p class="ql-block">处长说“去,把你们队长叫来”。</p><p class="ql-block">这时排长派了一个兵跑步去叫队长了。</p> <p class="ql-block">不一会只见队长穿戴整齐的小跑而来,到了处长跟前打了个敬礼说“处长好,请指示”。</p><p class="ql-block">处长说“没有指示,我就感觉你们打球够潇洒的,所以下来看看”。</p><p class="ql-block">这时队长抬头一看,车里的男男女女都透过车窗向下看,队长早就知道怎么回事了,赶紧冲着排长挥手,排长金兆元对大家说都穿衣服解散,大家赶快穿上场边的衣服回班去了。</p><p class="ql-block">我们走在远处还听到身后处长在训斥道“我们山里是没有老百姓,可军人仪表仪容就是这么养成?知道的是解放军,不知道的以为是一帮土匪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25日北京战友聚会举杯高唱《我是一个兵》</p><p class="ql-block">部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上级首长一般不直接批评基层士兵,因为他们认为,士兵没做好的原因就是直接领导带兵没有做好,你连长排长做得好,底下的士兵绝不会“吊儿郎当”,换张处长的话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p><p class="ql-block">记得一次处里的一次集会上,张处长不点名的批评一位排长说:你训练时让士兵们这么着那么着,结果你却打靶不中靶,单杠上不去,你有什么资格教导士兵。</p><p class="ql-block">处长训斥完后转身走石阶上车走了。</p><p class="ql-block">事后连队长唠叨我们:“你们真是那个,看见处里的班车还不赶快停一停,不知道今天周六有班车,车里有大领导和那么多的女兵,真是没有眼力价儿”。</p><p class="ql-block">这正是:</p><p class="ql-block">当兵紧张也稀散,稀散不能忘底线,军装就是为整齐,偶尔走弦要长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