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明珠看陕州 (上篇:昭化古城.地坑院.仰韶遗址)

昕妈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i>上篇目录 ——</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i>开篇辞:话说陕州</i></b></p> <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20日,成都出发,前往河南三门峡市陕州,一个旅游热度不高、却有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地方,那里有地坑院、仰韶遗址、函谷关、三门峡大坝、天鹅湖湿地······ </p> <p class="ql-block">  陕州是三门峡市的一个区,地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处,位于河南省西部、三门峡市西边,在黄河流经几字湾后向东拐去的黄河南岸。 </p> <p class="ql-block">  古陕州包括今天的三门峡市。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正式设立陕州,此后这一名称沿用至明清时期。1913年,废陕州置陕县。1959年,陕县并入三门峡市。1962年3月,恢复陕县建置,县委县政府设于三门峡市,隶属洛阳专区。1986年4月,撤销洛阳专区,三门峡市升格为省辖市,陕县归三门峡市管辖。2016年1月6日,三门峡市陕州区成立。</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陕州古城位于现在的三门峡市湖滨区。</span>1957年,因三门峡大坝建设而设立三门峡市,修建大坝时原陕州古城未被完全淹没,其历史遗迹和文化记忆得以留存‌,现“陕州风景区”(又名陕州古城风景区),是在陕州古城遗址上建起来的河南省最大的城市园林,总面积15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 陕州城在古代就有“四面环山三面水,半城烟树半城田”之说。周文王之弟召公曾封此邑,教民于甘棠树下,民感其德,建祠纪念,故陕州又称甘棠旧治。</p><p class="ql-block"> 短视频为黄河边的现陕州区,远处的黄河对岸是山西省的平陆县。</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i>第一天,4月20日:成都 — 昭化 — 汉中</i></b></p> <p class="ql-block">  成都到三门峡市陕州区930公里,自驾要11个小时多。家庭团退休人员四人一车前往陕州,时间充裕,无须赶路,打算用两天时间跑完这段路程。第一天跑450公里左右,中途在汉中住一晚。</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i>🔹 昭化古城</i></b></p> <p class="ql-block">  成都到汉中要经过昭化古城,走过路过自然不能错过,算是旅途赠送的景点。昭化距成都270公里,高速路上行车3小时左右,上午10点过到达昭化古城,在古城外停车、逛古城,中午吃自带的熟食、休息。</p> <p class="ql-block">  昭化古城古称葭萌,位于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是国内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三国古城,四面环山,三面临水,三国遗址遗迹众多,素有“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之称。</p> <p class="ql-block">  公元前316年,秦国灭蜀吞巴并苴,在成都建立蜀郡,在苴国区域建立葭萌县,称为“巴蜀第一县”。</p><p class="ql-block"> 东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率部进驻葭萌关,并以此为根据地进攻成都。 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葭萌成为蜀汉政权的龙兴之地,一直被视为“蜀国第二都”。蜀汉第三任丞相费祎的丞相府、姜维的大将军府设在葭萌,诸葛亮北伐六出祁山的大本营也在葭萌。</p><p class="ql-block"> 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宋太祖赵匡胤颁旨“昭示帝德、化育民心”,将葭萌改名昭化,昭化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  游客到城楼上去要收费15元,太贵了。古稀大妈免票上去帮大家看一眼城墙和青山下的古城一隅(见上图)就可以了。</p> <p class="ql-block">  昭化汉城博物馆(图一)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龙门书院为基础综合开发而建成。游客登记身份证免费参观。</p><p class="ql-block"> 图二:馆内展陈了从新石器时期中期始至清代历经七千年的陶车马、陶俑、陶器、画像砖、青铜器、铁兵器、玉石器、高古瓷器等数干件文物。特别是汉代、三国时期的文物珍品,彰显千年蜀汉文明的辉煌历程。</p><p class="ql-block"> 图三:四川北部东汉墓出土的红陶•灰陶文俑共729件,红陶灰陶各占一半。陈列方式以道学“九天”为基,共九个方阵,每阵九乘九行计81件。</p><p class="ql-block"> 图四:制作精美而巨大的汉代画像砖。</p> <p class="ql-block">  费祎墓位于昭化古城东门一公里处的路边,现存土墓一座及墓碑二块供人凭吊。费祎见于诸葛亮《出师表》中“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费祎曾是诸葛亮出师前为阿斗推荐的贤臣之一。</p><p class="ql-block"> 费祎在延熙七年(244年)成功击退魏军,封成乡侯。延熙十一年(248年),费祎驻扎汉中前线,有效遥控成都军政大事。延熙十五年(252年),费祎正式开府,成为众臣之首。次年(253年),费祎在宴会中被魏国降将郭修刺死,英年早逝。</p><p class="ql-block"> 费祎死后其墓历代有培修,墓地四周有围墙、神道、牌坊、碑亭、费公祠、草堂。清代雍正十三年,果亲王送六世达赖喇嘛返回西藏时路过昭化曾谒费祎墓时,题“深谋卓识”匾。</p><p class="ql-block"> 费祎墓存墓碑二块,一题“汉尚书令费公敬侯墓”,一题“蜀汉大将军录尚书事成乡敬侯费祎之墓”。</p> <p class="ql-block">  1935年修筑川陕公路,过往行旅不再依凭古老蜀道,昭化古城日渐萧条。现存的昭化古城是明代重建,古城的基本格局和规模都得以留存,至今还有三座城门。</p> <p class="ql-block">  古城街上随处可见老物件,这是给喜欢怀旧的观光客布置的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  几千年历史的昭化古城和街上的老物件,和店铺里这些石头的“岁数”没法比。不经过动辄成百上千万年的修炼,长不出鬼斧神工的模样,成不了眼前的景观石。</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i>🔹 汉中 · 汉江</i></b></p> <p class="ql-block">  汉中是陕西省下辖地级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东与安康的宁陕县接壤,西与甘肃省陇南市相邻,南与四川省相连,北与宝鸡市毗连。汉中因汉江流经此地而得名,自古就有天汉、天府之国等名称。汉江又名汉水,发源于汉中市宁强县嶓冢山,是长江的一大支流。</p><p class="ql-block"> 1994年,汉中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p> <p class="ql-block">  昭化古城到汉中行车两个小时,下午4点过到达汉中市,现找酒店,转了半个汉中城,车览汉中市容市貌。下午6点钟入住汉江边的景玉和悦酒店(湿地公园店),10楼江景房,双床标间164.5元,可观汉江夜景。</p><p class="ql-block"> 跑了一天路住下来,不想出去找饭馆了,晚上继续吃带的熟食,明天继续前往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  景玉和悦酒店(湿地公园店)的地理位置不错,房间里看汉江夜景极好。下午找这家酒店费了很多时间,市区里景玉和悦酒店的其他连锁店看不到江景。</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i>第二天,4月21日:汉中 — 秦岭 — 陕州</i></b></p> <p class="ql-block">  早上五点过,夜色尚未褪去,灯影中的汉江和汉中城都静悄悄的。天亮后,天气变了,开始下雨,风很大。</p> <p class="ql-block">  非旅游旺季,住宿的客人不多,餐厅里没什么客人吃早饭。早餐也很简单,吃饱就好,一百多元的房费含早,不能指望有多高的早餐标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i>🔹 翻越秦岭</i></b></p> <p class="ql-block">  秦岭是中国中部一条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span style="font-size:18px;">狭义上的秦岭仅限于陕西省南部、渭河与汉江之间的山地。广义上的秦岭,西起昆仑,中经陇南、陕南,东至鄂豫皖-大别山,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span>也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p> <p class="ql-block">  9点半钟从酒店出发,出汉中不久就进入了秦岭山区。从汉中翻秦岭到西安的高速公路是G5京昆高速,路况不错,感觉不到老公路翻山越岭的起伏。一路青山,一路都是盛开的槐花、泡桐花。</p> <p class="ql-block">  汉中到陕州500公里,途中翻秦岭过西安,高速公路行车需要将近6小时。正常情况下,我们将在午后3点钟左右到达陕州。</p><p class="ql-block"> 凡事总有意外。上午10点过,沿京昆高速进入秦岭不久,车出了问题,加不起速了,只能20-30公里低速前进。下坡路还好点,车速能达到40多公里,上坡路只有10-20公里。离最近的服务区18公里,慢慢开拢服务区,指望服务区的修车店能帮助修复车的问题。不料修车店师傅说车的传感器元件坏了,他这里没有配件修不了,只能到西安去修。此时到西安还有200多公里,以20-30公里的低速行进,到西安得什么时候了?可是没有他法,慢慢开总比完全不能开好。于是我车打起双闪,后车一辆辆呼呼呼超越我车而去。</p><p class="ql-block"> 老司机开龟速慢车,楠在车上联系西安的东风汽车4S店,说明车的型号、故障情况,拍了车的照片和视频发给4S店,4S店的师傅判断是传感器问题,需要换元件。时逢这天是周一,我们车限号,白天进不了西安市。4S店的师傅就让我车到六村堡高速收费站出口等他们,他们开车来高速出口处修车。阿弥陀佛,真是救人急难了。</p><p class="ql-block"> 短视频记录:1、我车在京昆高速秦岭路段低速行驶;2、时速29公里,距西安还有116公里;3、<span style="font-size:18px;">老司机手势示意后车,</span>后车一辆辆呼呼而去,我车淡定龟行,只求不趴窝。</p> <p class="ql-block">  秦岭服务区(海拔1600多米)是到西安前的最后一个服务区,也是京昆高速秦岭段海拔最高的服务区,之后就是几十公里的长下坡,我车靠下坡惯性能达到50-60公里车速,这就很不错了。最后100公里路程比较顺利地跑了下来,比预计的时间早,下午3点一刻在高速公路“六村堡”收费站下了高速,4S店的车也脚跟脚到达六村堡收费站。两位师傅带来笔记本电脑检测故障,精准诊断,换了一个纽扣大的传感器元件(图二为换下来的坏元件正反两面)。一共也就几分钟时间,我车人员还没搞清状况,4S店师傅已经修复完毕开车走了。他们相当有把握,根本没让我们试车,也没让马上支付修车费。不知道他们开回4S店还要花费多长时间,真是辛苦他们了。</p> <p class="ql-block">  下午3点半钟,我车从“六村堡”收费站再上高速,往三门峡陕州方向继续进行,车辆故障排除了,行驶恢复正常,微信上支付了4S店210元修车费。西安的东风汽车4S店快速、优质服务,排忧解难,成都人赞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i>🔹 到达陕州</i></b></p> <p class="ql-block">  从六村堡收费站上京昆高速转连霍高速到陕州,236公里行车3个小时,车况正常。下午六七点钟,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我们到了陕州住宿地高阳山景区。一路上多花了4个小时,还好有惊无险,没有搁在秦岭山上下不来,最终顺利到达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  高阳山位于陕州新城区南部,原名温塘南山,地热资源丰富,温泉很有名。高阳山脚下的高阳路-神泉路一带是一个城边村,原住居民都是当地温塘村的。温塘村依托矿温泉资源,重点发展温泉康养产业,2022年底已形成180余家温泉宾馆集群,并带动周边的饮食、服务等行业共同发展。</p> <p class="ql-block">  高阳路上鳞次栉比的经济型温泉宾馆,多是村民自家办的,经朋友推荐入住的“山水温泉宾馆”就属这类经济型家庭宾馆。七层小楼,一楼为大厅,二至五楼为客房(共有二十来间客房),老板一家住六楼,顶楼(七楼)是开放式大厨房,供客人做饭使用。入住康养的客人不少,很多是每年都要来住一段时间泡温泉的回头客。</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次要在这家小宾馆旅居一个星期,住下来就去楼下商店买大桶水、抽纸等各种生活必需品。还去附近的饭店解决当晚的吃饭问题,已经连续在车上吃了两天干粮了。</p> <p class="ql-block">  山水温泉宾馆设施简陋,房间里仅有床和电视机,全部生活用品客人自备。但房费便宜,70元一天,温泉水接进了房间,浴缸里就可以泡温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i>第三天,4月22日:买菜 - 做饭 - 泡温泉</i></b></p> <p class="ql-block">  到陕州的第二天,天气多云,但能见度差,和成都的天空一样灰蒙蒙的,气温11-27度。老司机没有安排外出,说在路上跑了两天了,今天休息一天。</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i>🔹 锅碗瓢盆交响曲</i></b></p> <p class="ql-block">  在陕州要自己做饭,上午去附近的农贸市场购买食材,中午,“伙食团”便正式开伙了。</p><p class="ql-block"> 宾馆顶楼(七楼)是一个宽大的公用厨房,有四套燃气灶具和就餐桌椅,可同时容纳四个家庭使用灶具做饭,宾馆免费借给锅碗瓢盆,燃气水电都不另行收费。</p> <p class="ql-block">  住宾馆的客人不少,基本上都是从国内各地来的家庭亲友团。各个家庭吃饭时间不一样,有吃两顿的,有吃三顿的,有吃得早的,有吃得晚的。这样倒也把煮饭时间错开了,使用厨房不打挤。我们在这里期间,每天在七楼公用厨房做饭吃的团队有上海来的、洛阳来的、许昌来的、四川来的。</p> <p class="ql-block">  中午煮烩面吃,上午在农贸市场买的面皮,扯开就下锅。</p> <p class="ql-block">  家庭团里有擅长煮饭的,有擅长饭后洗碗的。也有煮饭洗碗都轮不上,吃现成的。</p> <p class="ql-block">  宾馆七楼的大厨房就是一处社交圈,煮妇们都是社牛,煮饭炒菜间,相互就交流甚欢了。</p><p class="ql-block"> 各地饮食习惯不同,做饭各有绝活。河南人擅长做面食,几分钟就能从面粉到饼。四川人的回锅肉一下锅,立刻厨房飘香。这不,投桃报李,你请我尝一张河南饼,我请你吃一盘川味回锅肉。</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i>🔹 高阳山温泉</i></b></p> <p class="ql-block">  从七楼厨房窗户望出去,眼前就是陕州区城南的高阳山。高阳山名称源于周武王时期的虢国建都历史,原名温塘南山,后依地域划分得名"高阳"。</p><p class="ql-block"> 高阳山景区包含自然山地与温泉度假区两大板块。温泉度假区是陕州区重点建设的温泉康养综合体,项目带动温塘村发展温泉主题农家乐集群,我们住的宾馆也应该算是其中之一了。</p> <p class="ql-block">  高阳山是座死火山,地热矿泉资源丰富,温泉水质清澈透明,没有异味,温度适宜,对人体健康有多种益处。靠近高阳山的高阳路、神泉路一带,开了多家温泉宾馆、洗浴会馆,家家都打“温泉”招牌。<span style="font-size:18px;">来陕州区旅居的游客都是冲着泡温泉来的。</span></p><p class="ql-block"> 高阳山温泉属偏硅酸锶型,含14种微量元素,水温25-65℃,达到医疗热矿水标准。</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房间里泡温泉的设施就是盥洗间里的普通浴缸,没有温泉汤池,水龙头放出来的水没有一般温泉水多多少少都有的硫磺味。刚开始还质疑这是温泉水吗,不会是热水器烧的热水吧?后来才知道这真是如假包换的温泉水,宾馆向水公司购买地热矿泉水,用水按吨计费。这水放进浴缸里有点泛淡蓝色,水温很烫,不加冷水不敢洗用。冷水由宾馆专门修个水池,将温泉水放入池中晾冷后供客人使用。如果没晾冷水,对不起,煮妇们煮饭淘菜都只有用温泉水,蔬菜都要被烫熟。宾馆要做的不是烧热水,而是晾冷水。没想到陕州高阳山的地热温泉资源这么好,好到我们的吃喝拉撒包括冲厕所都是用温泉水,条件相当奢侈啊,涨见识了。</p> <p class="ql-block">  猜得到下图顺墙根地上铺的这根粗铁管是干什么用的吗?这就是输送温泉水的管道。高阳山温泉度假区用的温泉水,就是靠管道送上山去的。</p><p class="ql-block"> 走近管道就能感到有热度。用手摸摸管壁,还有些烫手。在宾馆房间里亲测过温泉水温,刚放出来的水至少有六七十度,毛巾从水里捞起来,烫得不敢用手去拧水。</p><p class="ql-block"> 放进浴缸里的水要等温度降下来才敢泡浴,而且水不能多,泡的时间不能长,不然会泡得头晕心慌、出汗虚脱、血压升高。若掌控好水温、水量、时间,每天泡一泡却是很舒服的,皮肤爽滑、身体解乏、缓解骨骼疼痛、助眠。此后几天,我们下午出游归来都泡泡温泉,很爽。</p><p class="ql-block"> 住高阳山下的经济型家庭宾馆性价比很高,两人间每天70元的房费,可以随时免费泡温泉,所以各地来阶段性康养的客人很多,宾馆的生意很好。</p><p class="ql-block"> 而且高阳山脚下的温泉宾馆近水楼台得天独厚,倘若离高阳山地热矿泉远了,温泉水的输送成本很高。所以陕州区的温泉酒店基本上都在高阳山一带,占尽地利资源优势。</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i>第四天,4月23日:陕州地坑院</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i>🔹 地坑院景区</i></b></p> <p class="ql-block">  昨天休息了一天,今天天晴,气温16-29度,宜出行,老司机安排我们前往距住地“山水温泉宾馆”6公里的陕州地坑院观光。2025年景区门票70元,60岁以上免门票,家庭团四人中三人免票,还有一人距离免票差两年。</p> <p class="ql-block">  陕州地坑院是一种独特的地下古民居建筑,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已有约4000年历史,是中国北方“地下四合院”的代表。“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入户不见门,闻声不见人”便是它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陕州区现存200余个村落、近万座地坑院,其中陕州地坑院景区集中展示100余座,保存最久的达300多年。</p> <p class="ql-block">  地坑院是中国古代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天井院”或“地窑”,其营造技艺于201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陕州区被命名为“中国地坑窑院文化之乡”,2014年陕州区庙上村因地坑院分布广泛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下图为地坑院景区中展出的老照片,几十个地坑院建在陕州的黄土塬上,也就是我们今天来观光的地坑院景区。</p> <p class="ql-block">  地坑院所在的黄土塬周围是深深的黄土沟壑。随着当代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地坑院的原住民逐渐搬迁到地面居住。一些地坑院被用来饲养禽畜,有些则被废弃‌。然而在陕州地区 ,地坑院按照现代风格重建并开发成旅游项目,使得具有数千年历史的地坑院建筑能以新的形式得以保存‌。</p> <p class="ql-block">  地坑院一般深6-7米,<span style="font-size:18px;">采用向下挖坑、四壁开凿窑洞的建造法,</span>形似四合院。根据八卦方位分为东震宅、西兑宅等,主窑供长辈居住,偏窑为晚辈居住。每个地坑院四面有12窟窑洞,冬暖夏凉,室温常年10-20°C,排水系统通过渗水井自然解决。</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一座原生态地坑院,院中植树,原住民曾经的生活痕迹还在。</p> <p class="ql-block">  景区里有21个地坑院分别冠以不同的民俗主题,展示非遗特色,供游客进入观光:1.陕州历史院;2.营造技艺院;3.民居院;4.婚俗展示院;5.农耕院;6.茶艺院;7.纺织刺绣院;8.全国剪纸院;9.陕州剪纸院;10.非遗展示院;11.虢州石砚院;12.人民公社院;13.老电影放映院;14.书画院;15.澄泥砚院;16.文苑院;17.制砚院;18.曲艺院;19.灯具灯谜院;20.消防主题展览体验馆;21.摄影院。</p><p class="ql-block"> 此外,景区内还有地坑院特色住宿体验,由真实地坑院改造的窑洞客栈,夯土墙结构冬暖夏凉,夜间可体验星空院落的静谧氛围。还有一些没有经过修缮的原生态地坑院,游客不能进入到地坑院里。</p> <p class="ql-block">  陕州地坑院景区2005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晋升国家AAAA级景区,2022年入选河南省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景区包括民俗文化园、百味巷、百艺苑等21座地坑院,集中展示陕州生活风貌与民俗技艺。</p> <p class="ql-block">  在周六、周日和节假日,地坑院里会举办特色婚俗表演,展示豫西地区明清时期的传统婚庆习俗。表演内容包括唢呐迎亲、新郎骑马、新娘坐轿、跨火盆、骑马鞍、亲朋贺喜、新人拜堂成亲等仪式‌。</p><p class="ql-block"> 景区地坑院内还会定期举办变脸、吐火、吞火等其他民俗表演。民俗表演通常都在上午。</p> <p class="ql-block">  每一个地坑院都有不同的主题,展示陕州的各种民俗文化。</p> <p class="ql-block">  地坑院的旁边有门洞,沿着通道斜坡进入门洞到达地坑院里。通道里的石阶梯铺得很平顺,墙上的老照片很有时代感。这些都是景区修缮过的,便于游客观光进出。</p> <p class="ql-block">  地坑院里凡是开着门的窑洞游客都可以进去参观,里面都是有关地坑院主题的内容,有图片、实物,有布置的生活场景,还有陕州民间非遗技艺的演示等。</p> <p class="ql-block">  传统地坑院基本上是一家人居住,坑与坑之间不互通。景区为方便游客观光,在坑与坑之间加修了地下通道,将几十个地坑院连成了一片,不用频繁上下,就能从一个院进入另一个院。因此当你从一个门洞下到地坑院,在迷宫般的地下庭院里穿梭游走,再从地下回到地面上时,已经不知道自己是在哪一处方位了,打地道战一样。</p> <p class="ql-block">  花了70元真金白银门票钱,在地坑院景区里摇啊摇的游客,已经耍不动了,坐着摇着就不动窝。说实话,要把21个绕来绕去的地下迷宫走完不容易,走了哪些也记不得,随处看看而已。</p> <p class="ql-block">  景区里看现炸现卖的“陕塬麻花”,看着看着就想吃了。</p> <p class="ql-block">  陕塬麻花香酥脆,有甜咸两种口味,15元一袋(10根)送一根。好吃😋。</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i>🔹 地坑院农家乐</i></b></p> <p class="ql-block">  中午从地坑院景区出来,想找个地坑院农家乐吃饭,看看景区外的地坑院长什么样子。上网一搜,景区附近有不少地坑院农家乐。选了一家“37号地坑院农家乐”,导航过去几公里路程。</p> <p class="ql-block">  公路两边的杨树长得枝繁叶茂,风吹树叶沙沙作响。放眼望去看不见哪里有村庄和房屋,的确是“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若不是路边不时有农家乐标牌提示,有导航引路,真看不到地坑院农家乐在哪里。</p> <p class="ql-block">  37号地坑院农家乐到了,就在公路旁边一点点,不走拢完全看不见。站在地面上看地下的四合院,和景区地坑院一样,都是四面12孔窑的格局。农家乐的院子地面还用砖铺得规规整整的,方便客人在院子中就座。</p> <p class="ql-block">  进入地坑院门洞的里外墙上,贴了很多当地方言释义,外地客人会很有兴趣地观看了解。</p> <p class="ql-block">  37号地坑院农家乐的门里门外:</p> <p class="ql-block">  从门洞进入到这间身兼数职的窑洞:进出通道、储物间、备餐、点菜、结算、老板办公, 37号地坑院农家乐所有的业务都在这里办理。</p> <p class="ql-block">  厨房占用一间窑洞,另有几间窑洞用作餐厅。</p> <p class="ql-block">  院子里有货架、灶具、鱼池、餐桌椅等等,地方有限,见缝插针,能放什么放什么,不过多讲究。</p> <p class="ql-block">  院子里最有特色的这种几个灶孔连在一起的灶,叫穿山灶,它主要用于西北和豫西地区,尤其是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的地坑院,以高效节能而闻名。</p><p class="ql-block"> 穿山灶呈斜坡状依次向上,开设多个灶孔,灶心相通。根据热气往上走的原理,每个灶孔放置一口锅,随着火力的逐级减弱,依次用于蒸煮、炖、焖和保温等功能。这种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热能,几个锅同时操作非常高效。</p><p class="ql-block"> 穿山灶在陕州地坑院中常用于“十碗席”等地方特色宴席的制作。“十碗席”包含多种菜品,制作过程复杂且讲究火候控制。穿山灶的独特设计使得在大型宴席中能够同时准备多道菜肴,且不浪费一丝热能,体现了地坑院人的生活智慧。</p> <p class="ql-block">  37号地坑院农家乐的“十碗席”菜单,有不同规格的费用和菜品,丰俭由人。</p> <p class="ql-block">  红烧肉是“十碗席”中的一道大菜,已经烧好了一大盆,分装成一碗一碗的,单卖一碗49元。太肥了,不敢享用。</p> <p class="ql-block">  点了一条黄河鲤鱼,一份南瓜粉条,一碗豆腐汤,一盆鸡蛋番茄手擀面条,一共135元。菜的份量都很大,一盆面条几乎没有动,吃不下了,打包带走,不兴浪费。</p> <p class="ql-block">  陕州人的饮食习惯,做菜都要放香料(当地叫大料,即八角、三奈、小茴香、桂皮、胡椒等),而且是每道菜都不离香料。我们点的三菜一面在香料的加持下,全都一个香料味。</p> <p class="ql-block">  给37号地坑院农家乐打个卡:</p> <p class="ql-block">  午饭后1点钟离开37号地坑院农家乐,导航返回陕州住处,一路上感觉陕州乡村的公路车少路好。此后几天,都采取<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午出游下午休息的方式在陕州周边短途游,午饭后返程,回到住处午休,下午泡个温泉澡,妥妥的休闲旅居。</span></p> <p class="ql-block">  中午从地坑院农家乐打包回来的一大盆连汤面成了晚餐的主食,一盘黄瓜配菜,清淡爽口。花一顿的钱,管一天的饭,这也成了陕州旅居的生活模式——饭馆里的饭菜份量太足了,完全吃不了,进馆子必打包。饭店老板笑说你们四川人胃口太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i>第五天,4月24日,仰韶文化遗址</i></b></p> <p class="ql-block">  仰韶村位于湖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乡境内,距县城10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呈缓坡状,北依韶山(此韶山非彼韶山),仰韶村因抬头可见韶山而得名,村名即取仰望韶山之意。仰韶文化遗址位于仰韶村南面的缓坡台地上。</p> <p class="ql-block">  早上8点半从陕州出发,在三门峡收费站上连霍高速。高速路上行驶60公里,在渑池收费站下高速后到达渑池县城,再走几公里山路到达仰韶文化博物馆,全程70公里。</p> <p class="ql-block">  “渑”读作mian或sheng。</p><p class="ql-block"> 1.读作mian(免)时,为渑池,地名,位于河南省西部,隶属三门峡市。渑池县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县境内仰韶文化实物遗存证明,远在5000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古人类活动足迹,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就是由瑞典学者安特生首次发现于渑池仰韶村。</p><p class="ql-block"> 2.读作sheng(绳)时,为渑水,古水名,在山东省临淄市一带,发源于临淄齐故城小城西,古时此处平地出泉,泉流汇聚成池,称申池,邻近城门亦称申门。</p><p class="ql-block"> 渑池县城过街天桥上有醒目的标语:“仰韶文化发现地,中国考古学诞生地”。</p> <p class="ql-block">  经渑池县城新华北路、韶州路,再沿几公里仰韶遗址专线公路到达仰韶村遗址博物馆。正是槐树开花时节,漫山遍野槐花盛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i>🔹 仰韶文化博物馆</i></b></p> <p class="ql-block">  仰韶文化,指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称之为仰韶文化。</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15日,“仰韶文化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研讨会”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会上发起《仰韶文化遗址联合申遗渑池宣言》。</p> <p class="ql-block">  仰韶文化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保护区,<span style="font-size:18px;">2009年1月开建,2011年10月28日竣工,2011</span>年11月7日正式开馆。博物馆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科学研究于一体,为国内首家仰韶文化专题博物馆,占地43亩,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2015年9月24日,仰韶文化博物馆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正门前广场上有仰韶遗址考古四大先驱人物半身雕像,纪念他们1921年首次发现并系统研究仰韶村遗址,标志着中国近现代考古学的诞生。</p><p class="ql-block"> • 安特生:瑞典地质学家、考古学家,1921年和袁复礼等人对仰韶村遗址进行了第一次发掘,<span style="font-size:18px;">最早提出“仰韶文化”命名,开启了中国史前文化研究。</span></p><p class="ql-block"> • 袁复礼:与安特生一起参与了仰韶村遗址的第一次发掘,<span style="font-size:18px;">绘制中国最早考古测绘图。</span></p><p class="ql-block"> • 夏鼐:确立仰韶文化分期体系,推动中国考古学科学化 。</p><p class="ql-block"> • 安志敏:系统研究仰韶彩陶,揭示其工艺与社会意义。</p> <p class="ql-block">  仰韶文化博物馆的正门建筑融合了史前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标志性圆形镂空结构象征仰韶文化的典型陶器造型。圆形镂空穹顶灵感源自仰韶文化彩陶器(如小口尖底瓶)轮廓,通过现代钢结构再现史前美学。</p> <p class="ql-block">  仰韶村遗址的发现与发掘第一次证实了中国有着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仰韶文化成为中国考古史上第一个被正式命名的远古文化体系。发现仰韶文化之前,中国没有考古学,仰韶文化的发现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以1921年渑池仰韶村遗址发掘为开端,几代考古学者孜孜以求,薪火相传,建立起了中国的考古学体系。</p><p class="ql-block"> 从1921到2021,从仰韶遗址到三星堆遗址,中国考古学走过百年,构建起史前考古的时空框架,揭示出中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干年文明史延续无断的文化谱系,极大地延伸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轴线,实证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脉络。</p><p class="ql-block"> 百年考古浮雕墙,这里汇聚着中國考古的先贤导师和重大发现事件,是中国考古百年历程的一个缩影。</p> <p class="ql-block">  很有设计感的圆形穹顶镂空建筑是仰韶文化博物馆的正门,却是作为看了展览出展馆的出口在使用(图一)。博物馆背后的后门倒成了展馆进口(图二),游人要绕一圈到博物馆背后进展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21年,仰韶村遗址第一次考古发掘,中国现代考古学在这里遥生,中国第一支史前文化在这里命名,中国文化起源的第一个假说在这里形成,中国古史重建的第一块基石在这里奠定,中国故事的讲述从这里开始。</span></p> <p class="ql-block">  仰韶文化是我国延续时间最长的考古学文化,距今7000-4700年,长达2000余年,它代表了中国新石器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被称为“仰韶时代”。从百年来对仰韶文化遗址的四次考古发掘可以看到,考古学对文明标志的判定经历了从单一标准到多元探索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仰韶文化大体可分为初、早、中、晚四个时期,其中仰韶中期即庙底洶时期,是仰韶文化的鼎盛期,彩陶十分发达,出土彩陶颇多,其富有特色、线条柔美流畅的彩陶图案在周边诸多文化内大范围传播,达到史前艺术巅峰,被称为“史前中国的艺术浪潮”。</p> <p class="ql-block">  在史前文化分期中,仰韶文化(黄河中游)、良渚文化(长江下游)、红山文化(辽河流域)被视为三大文化板块。仰韶被视为中原农业文明的典型,与良渚的水利文明、红山的祭祀文明形成对比。</p><p class="ql-block"> 仰韶文化(距今7000-5000年)以彩陶闻名,以晋陕豫交界地区为核心,几乎占据整个黄土高原,成为覆盖范围最广、人口规模最大的文化群体,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积蓄了最深厚的人力和物力基础。</p> <p class="ql-block">  小口尖底瓶是仰韶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陶器之一,其生产年代可追溯至距今6500年前,在河南裴李岗遗址、仰韶村遗址等多处考古发现中均有出土。其用途存在汲水器、酿酒器、葬具等多种观点,2021年仰韶村遗址残留物检测首次发现酿酒实证。也有说法<span style="font-size:18px;">小口尖底瓶是一种礼器,尖底插入陶琮的中孔,瓶内盛放酒水,用于祭祀天地。</span>渑池县仰韶文化博物馆内共展示6件不同时期小口尖底瓶,其中仰韶中期班村遗址出土的通高71厘米双唇口器物为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  鹳鱼石斧缸——1978年出土,<span style="font-size:18px;">经碳十四测定有六千年以上历史,仰韶文化彩陶,出土时里面有土和人骨,属于葬具。</span></p><p class="ql-block"> 考古学家对图案进行了研究和解读,认为在新石器时代,鹳鸟和鱼很可能代表两个不同的氏族图腾。鹳鸟可能是死者所属氏族的图腾,而鱼则代表敌对氏族的图腾。竖立的石斧,考古学家认为它不是普通的劳动工具,而是象征着权力和地位的标志器物。</p><p class="ql-block"> “鹳鱼石斧缸”原件收藏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不出国展览的64件国宝之一。仰韶文化博物馆里展出的是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  考古学家严文明先生的“重瓣花朵”理论认为,整个中国的新石器文化就像一个巨大的重瓣花朵,中原位居花心位置,而中原文化的主体就是仰詔文化。正是由于仰詔文化的强力扩张和影响,使得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考古学文化相互交融形成相对的文化共同体,为后来的文明统一打下了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 彩陶之花——华人——中国人,这是仰韶文化展示的中华文明形成之路。仰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系,传输着来自远古的文化精粹,哺育着中华文明之树参天挺立,万古长青。</p> <p class="ql-block">  据2022年国家文物局信息显示,仰韶文化博物馆有藏品760件/套,参观人数10.5万人次。感觉仰韶遗址尽管属于国宝级别,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意义重大,但地处偏远山区,小众冷门,游人稀少,比不了洛阳、开封、龙门石窟这些中原热门景区,有些寂寞。</p> <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24日,经过一年多闭馆升级后,博物馆重新开馆。博物馆升级后新增了以下内容:1、数字化展示技术:馆内引入裸眼3D、全息投影、VR场景再现等数字化设备,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互动体验。2、考古研究成果展示:新增仰韶村聚落形态和中国考古学史研究内容,突出博物馆在仰韶文化研究中的独特地位。3、临时展览与文创空间:设置临时展览区和文创展览区,丰富参观体验。4、场馆布局优化:博物馆与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融合,打破围墙束缚,实现与自然景观的和谐衔接。</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i>🔹 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i></b></p> <p class="ql-block">  仰韶文化博物馆外面,是仰韶村国家遗址考古公园,免费游览。遗址公园里有诸多考古发掘的点位,有优美的自然风光,非常不错。</p> <p class="ql-block">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仰韶村文化遗址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仰韶村遗址成为中外史学界、考古界向往的“文化圣地”。</p> <p class="ql-block">  1921年4月18日,安特生在取得了中国政府同意后,亲自来到渑池县仰韶村调查。在黄士断崖剖面的灰土层中发现大量石器和彩陶片,初步确认这是一处史前遗址。安特生回到北京后,对收集器物又进行了详细研究,感到仰韶村古文化遗址相当重要,有必要进行一次科学考古发掘。安特生向当时的农商部部长张国淦和地质调查所负责人丁文江、翁文颧递了请示报告,得到中国政府的正式批准和河南省政府、渑池县政府的同意和支持后,1921年10月27日至12月1日,瑞典学者安特生主持对仰韶村遗址开展了考古发掘。</p> <p class="ql-block">  1921年第一次考古的几处发掘点:</p> <p class="ql-block">  1951年第二次考古发掘现场:</p> <p class="ql-block">  从发掘点门缝里拍的第二次考古现场:</p> <p class="ql-block">  通过1951年6月的第二次发掘和1980-1981年的第三次发掘,考古学家认为仰韶村文化遗址包含仰韶和龙山时代两个不同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存在着四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层关系,从下而上即从早到晚是:仰韶文化中期、仰韶文化晚期、龙山文化早期(庙底沟二期文化)、龙山文化晚期(三里桥文化)。</p> <p class="ql-block">  仰韶遗址公园内的龙山文化时期环壕:</p> <p class="ql-block">  遗址公园内的彩陶雕塑——彩陶纹饰最富特征的是以圆点、曲线、涡纹、弧线、三角涡纹、方格纹组成的图案。</p> <p class="ql-block">  (图二)今人搭建的这个高台,大概是想象仰韶先民时代的祭祀活动场所吧。</p><p class="ql-block"> (图一)古稀大妈俯身草地,在拍祭祀台前景中的二月兰,被好事者抓拍了。</p> <p class="ql-block">  遗址公园人少景好,环境优美,随处可浮想联翩,穿越七千年时空,与仰韶先民对话。</p> <p class="ql-block">  仰韶遗址公园旁边是一条深深的峡谷,<span style="font-size:18px;">站在遗址公园的台地边上,可以看到下面峡谷里的壮丽景观:险峻、奇特、幽深、神秘、野性、秀美。这是渑池县有名的</span>仰韶大峡谷,以山水胜景而闻名,泉潭众多。不过这是另外一处景区了,只不过与遗址公园为邻,我们顺带观赏了一下。</p> <p class="ql-block">  游览遗址公园出来,走累了,在停车场树荫下休息。小桌椅摆起,吃开小灶自热米饭(小香菇烧肉),旅游午餐的标配。</p> <p class="ql-block">  遵循上午出游下午泡温泉的休闲模式,午后3点返回住地。还因为在路途在遗址公园看了一天的山野槐花,大饱了眼福,回到陕州城区就去农贸市场买了槐花。晚饭三菜一汤:鸡蛋炒槐花、红椒豆干回锅肉、素炒豆芽、平菇汤,大饱了口福。</p> <p class="ql-block">  晚饭后,18点53分,宾馆四楼房间窗户前看陕州日落。太阳落下之处是黄河北岸的山西平陆县山地,那是一个有风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两分钟视频了解仰韶文化遗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 25, 25);">(上篇完,CL制作,2025年7月6日于成都)</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