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

宣立慧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读者回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清晨,随手翻开夫人借来的一本《读者》,欣然阅读……</b></p><p class="ql-block"><b> 《读者》35周年纪念版发行,我写了一首小诗--翻开,记忆中,那些点点滴滴,给痛苦,一个流淌的出口;人生,总要仰望点什么,是远离是靠近,让我们,倾心于你的纯净;明天,是何词汇,为幸福,简单惬意的生活,优雅地老去;岁已寒,风有约,时光绕指,莫问花开几许,惟有书香如故……</b></p><p class="ql-block"><b> 读书入静,脚踩大地,头顶蓝天,让翻江倒海的五脏六腑归位。然而,谁能在电子书籍中,像纸质书一样,也夹上一朵小野花呢,沁着芬芳,静心怡神醒脑……</b></p><p class="ql-block"><b> 诗词歌赋的平仄韵律,涉及到生活的林林总总、人生的方方面面,与岁月的斗转星移、红尘的跌宕起伏,息息相关。“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让阳光和亲情、睡眠与自由陪伴左右,才能诗绪万千……</b></p><p class="ql-block"><b>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追逐美好生活的人们,终其一生:无论是出世的智者,还是入世的强者,要么梦见生活,要么实现梦想,除此,何有他法?“读书不为功名,功名自至;行善不求福报,福报自来”。让负重前行的人在《读者》中休憩……</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留痕</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陪伴岳母收视《鼓楼外》有题</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大千世界,总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成了知己,有的人成了过客;有的人能伴一生,有的人只陪一程。人活一世,总有你看不惯的事,也总有看不惯你的人。路过的永远只是风景,留下的才是人生……</b></p><p class="ql-block"><b> 岁月太长,人们担心寂寞,岁月太短,人们怕来不及。生活一面痛而不言,一面又笑而不语,痛而不言是历练,笑而不语是深沉。愿浮生二分看透 、三分释怀 、五分臻爱自己。且行且看、且停且念、且感慨且从容……</b></p><p class="ql-block"><b> 绚丽的时光,总是匆匆而过,想当年谈的是青春记忆,议当下听的是生活回味。岁月催人老,生命留痕在那灵魂的深处。“想说原谅不容易,想说放下更不容易,”美好的过去已成为回忆,再痛的过去也可笑着说起……</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饮食男女</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b> 茶也,“入口时有苦味,咽下去又有馀甘”。有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青茶)、黑茶等六大类,但是,无论是什么颜色的茶叶,冲泡时只有两种姿态--沉浮。</b></p><p class="ql-block"><b> …… …… ……</b></p><p class="ql-block"><b> 人也,“有苦有甜,甘苦与共”。有男女老幼、千姿百态,七情六欲、风花雪月,然而,饮茶时也只有两种状态--拿起放下。人生如茶,沉时淡然,浮时释怀,要拿得起,也应放得下。</b></p><p class="ql-block"><b> …… …… ……</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烟火人家</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b> 人生何其短,晨暮与春秋,今生何所求,安康和自由。岁月逢源,海天相连,彼此牵挂,臻爱缱绻,一餐水饺,感慨万千。同频共振才能惺惺相惜,趣味相投才能情感共鸣。生命里,能够遇见风雨兼程的人,远比看到绚丽多彩的光景更重要。</b></p><p class="ql-block"><b> 生活没有如果,只有因果。时光既无法停留,更不可回头,人们所能做的就是活在当下,珍惜所有。过去的事交给岁月去打理,只管走好脚下的每一步,万事用心尽力,随后顺其自然。扛得住涅槃之痛,才配得上重生之美。</b></p><p class="ql-block"><b> 人生之路,不管难和易都得走,世间之情,无论冷与暖总会有。让人三分,度己一生,命运福报,源于日积月累的修身与慈悲。时间扑面而来,每一段时光里都藏着不可复制的美好,静心接纳,慢慢品味,坦然释怀。</b></p><p class="ql-block"><b> 心灵空明,带来积极的吸引力和向心力。只有好心态,乐观精神才会陪伴左右,打造正能量的磁场。磁场不同的人,对话就如翻山越海,心有灵犀的人,才能共赴天涯海角。向阳而生,逐光而行,只有耐心真诚,才能幸运快乐,常常遇惊喜,岁岁无忧愁。</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悟道</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乃万物,万物即我,凝聚天地之精华。担当从根本上说,就是责任,就要凡事“反求诸己”。</b></p><p class="ql-block"><b> …… …… ……</b></p><p class="ql-block"><b> 坦荡的人不用解释,因为问心无愧,明智的人无须计较,因为看透世事。人生一旦看透了,就会变得如此淡定。 </b></p><p class="ql-block"><b> …… …… ……</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友情的珍贵</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人生就如同一场旅途,我们跟着光阴的脚步前行,一起走过了春的蓬勃、夏的灿烂、秋的丰盈和冬的静谧,一条条交织而成的轨迹,见证了我们的喜怒哀乐和苦辣酸甜,也记载了我们一路上的成就与遗憾。历程让岁月从泛黄的照片上脱落,海的爱至深,知己更久远。</b></p><p class="ql-block"><b> 生活在天地之间,岁月如白驹过隙,匆匆而逝。人生的下半场,最要紧的不再是取悦他人,而是如孔子所曰:“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清晨的一缕阳光、夜晚的一盏灯火以及友人围坐的温馨,都是生活中最亲切的感受,给予我们奋力向前的无穷力量。</b></p><p class="ql-block"><b> 在你欢笑时,一起欣喜若狂,在你落泪时,默默地将纸巾递上,没有阿谀的奉承,只有真挚的鼓励和畅想,可以在对方面前,毫无顾忌地展现自己的柔弱与刚强。“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幸福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内心的丰富;生活中不执着于追逐名利,而是更加珍惜快乐的倾述。</b></p><p class="ql-block"><b> 无论是相隔千里的牵挂,还是并肩同行的默契,友情如同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照亮了生命前进的步伐,即使岁月流转,那份情谊也永远不会褪色,始终温暖如初,真正的友情是在漫漫岁月里无声的陪伴。“心所向,皆可往。”</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冬雪夜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b> 是日一冬,知岁一寒。步入十二月的深冬,与花雪相逢,“梅雪皆是凡间物,此时已成墨客诗。”飘雪落旧檐,新炉烫陈酿,纵情演奏四季的每一篇乐章,年年岁岁一道辙,岁岁年年一首歌,努力探寻生命的内在节奏。</b></p><p class="ql-block"><b> 在这个冰冷的冬日,“花雪随风不厌看,一片飞来一片寒”,每一片雪花都悄然离去,却留下了永不消散的温度,陪伴着我们越过这天寒地冻。感恩雪花飘入我们的生活,给予我们慰籍和力量,滋润着万物生长。</b></p><p class="ql-block"><b> 做一个内心充满阳光的人,傲雪绽放,坚强向上,不急躁,不忧伤,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内心强大的人,永远胜过外表的浮华。含而不露,日月沉香,岁稔年盈,人间吉祥。瑞雪兆丰年,素心待春回。</b></p><p class="ql-block"><b> 执笔素笺,墨染流年,捻一缕雪梅的幽香,握一份薪火的温暖,任天涯路漫漫。在茫茫人海中,能有多么的幸运,才会遇到一个满眼都是你的人,当你遇到困难时,第一个站出来帮助你,在你劳累的时候关怀你,在你委屈的时候安慰你,此生相遇怎能不好好地珍惜。</b></p><p class="ql-block"><b> 一个时代,一生回味;一首乐歌,一片曼妙;一位知己,一份柔情。人们不断地接受着一次次的恋恋不舍,永远镌刻在心底,激荡了多少人的心灵。“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真心换真情,爱到山穷水尽。不羡谁富贵,春归东逝水,与日月相伴,潇洒地走过万水千山。</b></p><p class="ql-block"><b> 在感同身受的生活里活出坦荡,愿此生花晨月夕,欢悦顺意,千祥云集,万事可期。“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以心印心,看淡所有的渐行渐远。人生就要像叶嘉莹先生一样:生若夏花之炫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一冬一季一岁晚,一念一暖一生安。</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山水清音</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岁月曼妙流逝,冬意悄然而至,人们带着一身的霜寒,沉醉于人间烟火的温馨之中。</b></p><p class="ql-block"><b> 1981年12月25日,我们顶着雪花,从温州驱车前往浙江省军区劳动路招待所,参加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举办的为期三个半月的新入行人员培训班。43年后的今天,我们又重逢于温州市龙峰山庄,翻开泛黄的照相簿,往事跃入眼帘,“重拾往日的回味,畅叙同窗的情愫”。</b></p><p class="ql-block"><b> 生命四季,在这好寒好冷的冬日,既有梅花凌寒绽放,也有松柏苍翠依旧,所有的生命都在积蓄和敛藏。“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静静等待春天到来的日子里,与其朝三暮四、东张西望,不如沉淀蓄能,滋养生命那强大的根脉。</b></p><p class="ql-block"><b>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生活的幸福指数,在于每个人自身的感受,只有保持精神上的丰盈,平生才能宁静致远。迈好生活中的每一步,就要用心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生活应当是鲜活的存在,而非麻木不仁地生存。只要你不辜负和敷衍生活,生活也就不会敷衍和辜负你。人间亲情,本是因缘,常常思念,心心相连,一声问候胜千言。</b></p><p class="ql-block"><b> 人生各有花期,听从内心的呼唤,保持生命的自然节奏,永远不被他人所影响和左右。对于不可控的事物,放下心中的执念,顺其自然;对于必须掌控的生命,诗和远方,向阳而行,不留遗憾。与其在意他人的不善与背弃,不如经营好自己的尊严和美丽。时间是最好的老师,那就把作业交给老师来评判。</b></p><p class="ql-block"><b> 风尘仆仆,行至岁晚,携一缕阳光,是多么的温暖;回味昨日的温馨,载满今朝的向往,情切同窗,终生难忘,真诚地说一声--有你真棒。</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空明致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b> 冬日初升,晨光熹微,一切沉睡的憧憬,皆在清辉中苏醒。一花一草一乾坤,一心一意一世尊;一风一雨一把伞,一事一承一人担。“山高自有风景在,心宽才能百事欢。”</b></p><p class="ql-block"><b> …… …… ……</b></p><p class="ql-block"><b> 人生在世,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见招拆招。往事已逝,过往皆为序章,且随风;未来未知,今朝才有希望,且随缘。为何预支烦恼,干嘛超前焦虑。“日落归山海,山海藏深意。”回头望,轻舟已过万重山,向前瞻,而今迈步从头越。</b></p><p class="ql-block"><b> …… …… ……</b></p><p class="ql-block"><b> 一年将尽,方觉岁月无常。时光如飞雪,飘落了无痕。四季轮回,隆冬岁尾,围炉煮茶,静待春归。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祈朝暮成诗,事事顺遂;生活有趣,日日欢逸。 </b></p><p class="ql-block"><b> …… …… ……</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人在旅途</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b> 岁月荏苒,每个人都行色匆匆,风尘仆仆;时而精致,时而放松。有太多的机会,人们未曾把握,又有太多的相逢,人们无奈错过。跃入人海,各有各的风雨,各有各的灿烂。</b></p><p class="ql-block"><b> …… …… ……</b></p><p class="ql-block"><b> 生命有限,要把它分给饮食和睡眠,再分给运动和书籍,还要分给花鸟与山川,从而让生活充满无穷的热爱。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回音,也不是所有的关系都需要维系,真心只留给值得的人和事。</b></p><p class="ql-block"><b> …… …… ……</b></p><p class="ql-block"><b> 冬至寒深,人间依旧,凡我所失,皆非我所应有,凡我所得,皆我所寻求。无论接下来天气会有多么寒冷,生活又会历经什么波澜,只要内心如常,便是美好的时光。</b></p><p class="ql-block"><b> …… …… ……</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奔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b> 人这一生,是一个不断选择又不断放弃的过程,没有最好的年龄,只有更好的心境。人生如戏,莫沉沦,戏如人生,见真诚。无畏艰辛,一路奔跑,迈动着风雨兼程之脚步。 </b></p><p class="ql-block"><b> …… …… ……</b></p><p class="ql-block"><b> 谁都跑不过岁月,也跳不过生活。阅风景,赏文化,看淡得失,不负韶华;听乐歌,品美味,珍惜拥有,感恩生命。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迎接每一个日升月出。</b></p><p class="ql-block"><b> …… …… ……</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生命之所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读叶嘉莹先生《迦陵谈词》有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b> 词,中国一种诗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词的全盛时期,故有“宋词”之说。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其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从长度上分为小令(59字以下)、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它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b></p><p class="ql-block"><b> “联想”在诗歌创作和欣赏中有着普遍的作用。不过,创作者之联想与欣赏者之联想又稍有不同:“创作者所致力的乃将自己抽象之感觉、感情、思想,由联想而化为具体之意象;欣赏者所致力的乃如何将作品中所表现的具体的意象,由联想而化为自己抽象之感觉、感情与思想”。在作者和读者之间,由联想引发联想,在内心的最深处,觅取和享受彼此间的触发。</b></p><p class="ql-block"><b>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第一种境界是引用晏殊《蝶恋花》之句,第二种境界是引用柳永《凤栖梧》之句,第三种境界是引用辛弃疾《青玉案》之句。</b></p><p class="ql-block"><b> 叶嘉莹(号迦陵)先生对这三种境界略加解说:</b></p><p class="ql-block"><b> 第一种境界,是写追求理想时的向往的心情。“昨夜西风凋碧树”,是黄落的草木蓦然显示了自然的变换与天地的广远,是似水的新寒蓦然唤起了人们自我的反省与内心的寂寞。这时,人们会觉得过去所熟悉的、所倚赖的一些事物在逐渐离去,逐渐远逝。“独”者,可视为写此境界中之孤独寂寞之感;“上高楼”者,可视为写对崇高理想之向往;“望尽天涯路”者,则可视为摆脱了一切幼稚的耽溺蒙蔽以后,对更广远的境界的追求、寻觅和期待。</b></p><p class="ql-block"><b> 第二种境界,是写追求理想时的艰苦的经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原词只是写恋爱中的相思之苦,但这种“择一固执殉身无悔”的操守却不是常人都可有的操守。第一难在“择一”,第二难在“固执”,第三难在“殉身无悔”。“衣带渐宽”写出了追寻期待中艰苦之感,而“终不悔”则表现了“殉身无悔”的精神;“为伊”则表现了选择的正确与不可移易,“消得”者乃“值得”之意。唯有“择一”之正确选择的人,才能领会到纵使到衣带渐宽斯人憔悴的地步,也终于不悔的精神和意义。</b></p><p class="ql-block"><b> 第三种境界,所写的就是理想得到实现后的满足的喜乐。“众里寻他千百度”者,紧承第二种境界而言,具见对此理想追寻所经历的种种艰苦;“蓦然回首”者,正写久经艰苦一旦成功时之惊喜;“那人”虽仅寥寥二字,然而绝不作第二人想,可见理想之不可移易,更使人弥感获致之可贵;“却在灯火阑珊处”者,“阑珊”乃冷落寂寞之意。这种境界该是至完整、至美善、至真实的一种境界。</b></p><p class="ql-block"><b> “只要作品在读者心中唤起了一种真切而深刻的感受,就已经赋予这作品以生生不已的生命了,这该也就是一切艺术作品最大的意义和价值之所在。” </b></p><p class="ql-block"><b> “我命运多舛,但从诗词里,我就能得到慰籍和力量,有了诗词,便有了一切。”</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少帅传奇</b></p><p class="ql-block"><b>--读唐德刚撰写的《张学良口述历史》有记</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b>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后来又叫小六子,汉族,国民革命军将领,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b></p><p class="ql-block"><b> “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人称“少帅”的张学良曾如是说。他还常自诩:“不怕死,不贪生,不屈服,不卖国” ,还为自己做了一首诗:“白发催人老,虚名误人深。主恩天地厚,世事如浮云”。</b></p><p class="ql-block"><b> 谈到“少帅”的成败、是非与功过,是绕不开以下三个事件的:一是“易帜事件”,“不做东北皇帝,更不做傀儡”。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与张作相、万福麟联名通电,宣布东三省易帜,接受南京政府的统辖,并出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官。东北挂上青天白日旗,标志着完成了中国的大一统。二是“沈阳事件”,在上一世纪30年代之初,张学良对日本侵略我东北,以“不抵抗主义”来应付“九一八事变”。三是“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留了蒋介石,并囚禁了陈诚、卫立煌等国民党军政大员。随后,他们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抗日主张。经过一系列谈判和协商,最终在1936年12月25日,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b></p><p class="ql-block"><b> 半个多世纪的“幽居岁月”,是这位传奇“少帅”一生中的无奈留白。</b></p><p class="ql-block"><b>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这位“少帅”度过了54年的“软禁”生涯,一直活到了101岁呢?除了“吃喝拉撒睡”等基本的生存条件外,那就是,离不开以下两点:一个“信仰”,一个“女人”。</b></p><p class="ql-block"><b> 一个“信仰”即精神寄托。1939年张学良开始研究《明史》,吸取中华文化精华。1960年后,蒋夫人(宋美龄)劝研究《明史》成痴的张学良信基督教,由于赵一荻(赵四小姐)已被感化成了虔诚的基督徒,张学良便真的放下已经研究有成的《明史》,潜心研究《圣经》了,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也再不过问政治了。即使1990年恢复自由后,他仍沉静在书斋与教堂。信了基督教后,他的整个生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基督徒是不准许有多妻的。</b></p><p class="ql-block"><b> 一个“女人”即生命伴侣。张学良一生娶妻两人,发妻是于凤至,续弦为赵四小姐。于凤至大张学良三岁,系双方父母指定婚配,她为张学良育有一女三子,分别是张闾瑛、张闾珣、张闾玗、张闾琪。1927年,张学良在天津结识赵四小姐,两个人相互倾心,不久后,赵四小姐自行离家,赴奉天(沈阳)陪侍“少帅”。多年后,于凤至与张学良平和分手。1964年7月4日,63岁的张学良与52岁的赵四小姐携手,在台北杭州南路一位美籍牧师的家里,举行了一场迟到35年的婚礼(蒋夫人极力促成)。赵四小姐追随张学良72年,为他生有一子张闾琳。</b></p><p class="ql-block"><b> 我从小就崇拜军人,敬仰英雄,喜欢看打仗的电影和小人书,一放学就钻到营房里去玩。第一次听到“少帅”的故事后,就一直追逐着他的踪迹……</b></p> <p class="ql-block"><b>  1983年7月,我首次到宁波旅游,专程去溪口看了张学良的第一幽禁地--</b></p><p class="ql-block"><b> 西安事变后,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亲送蒋介石抵宁(南京),26日张学良即被软禁,31日张学良被判10年徒刑。当日,蒋介石以“勇于改悔,自行诣京请罪”为由,呈请国民政府予以赦免。1937年1月4日,张学良被南京国民政府按令特赦,但仍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b></p><p class="ql-block"><b> 1937年1月13日,张学良由戴笠“护送”到溪口蒋宋别墅文昌阁暂住,24日转移到雪窦山第一幽禁地(原为1934年6月创建的上海中国旅行社雪窦山招待所),夫人于凤至和秘书赵四小姐获准轮流陪伴。限制走动最大范围“东不出镇海口,西不过曹娥江”,半径60里内。</b></p><p class="ql-block"><b> 导游介绍说:张学良来到第一幽禁地后,听不到枪炮声,他坐立不安,无法安静,侍卫们就在后面的山涧里,噼里啪啦地放鞭炮,以营造战争的氛围。于凤至患病又忍受不了这种幽禁的生活,过了一段时间就悄然离开了,这时,赵四小姐就以秘书的身份前来服侍“少帅”。我还真的到那个山涧去察看了地形。</b></p><p class="ql-block"><b> 1988年9月,我参加中国银行总行在沈阳召开的“全国中行系统第四次金融体制改革座谈会”,专门去参观了张氏帅府--</b></p><p class="ql-block"><b> 张氏帅府,又称“大帅府”或“少帅府”,它是北洋政府末代国家元首、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及其长子张学良将军主政东北时期的官邸和私宅,这里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讲述着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b></p><p class="ql-block"><b> 这里楼宇林立,庭院相连,放眼望去,雕梁画栋的四合院、水榭亭台的帅府花园、恢宏气派的大青楼、欧式风情的边业银行,错落有致,交相辉映。</b></p><p class="ql-block"><b> 导游介绍说:1928年,赵四小姐得知张学良生病的消息,离家北上,前往奉天(沈阳)探望张学良。“少帅”与于凤至因赵四小姐的去留问题,闹得不可开交。最终,于凤至和张学良约法三章,赵四小姐可以留下,但不能有正式的名份,赵四小姐就以秘书的身份留在了张学良身边,且并未住进“少帅府”,而是住在府后一栋小楼。我特意到后边的赵四小姐楼去看了一番。</b></p><p class="ql-block"><b> 张学良将军于2001年10月14日晚间8时30分,在夏威夷檀香山逝世,享年101岁,用“传奇”度过一生。</b></p> <p class="ql-block"><b>  赵国林先生的散文诗集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深沉的力量,那是对生活的热爱和敬畏。文字记录下生活的真实感受和体会,捕捉到那些转瞬即逝的美好瞬间。文章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生活的真实与美丽。“谁都跑不过岁月,也跳不过生活。阅风景,赏文化,看淡得失,不负韶华;听乐歌,品美味,珍惜拥有,感恩生命。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迎接每一个日升月出。”</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