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偶遇

陈建桥

<p class="ql-block">1980年暑假期间,我与同学李功赋、李万平、常汉生及他弟弟结伴踏上庐山之旅。傍晚时分,我们从汉口码头启程,翌日清晨抵达九江,随即转乘汽车上山。我有晕车的毛病,山路蜿蜒间,头晕心悸,只能以深呼吸和吞咽口水的方式一分一秒地坚持着。到了目的地,我瘫坐在座位上,过了许久才缓过神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安顿好住处稍作休整,我们便开始了游览。常氏兄弟与我们分道而行。午后行至三叠泉,忽降滂沱大雨,游人纷纷散去。我们刚到此地,不舍即刻离开,恰见三位姑娘亦在附近避雨。攀谈之下,得知她们也是武汉人,分别唤作彭则翔、杨慧民、李新,住在山上某学校,离我们下榻之处不远。相识之后,我们结伴同游,并约定一同返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山后,离客轮启航尚有数小时,我们便到距离码头不太远的甘棠湖游玩,上浸月岛,观烟水亭。我们分乘两条小船,在湖中划船嬉戏,划至岸边时,功赋、慧民和小新所乘之船却原地打转,难以靠岸。我们船上的万平见状,当即跃入水中,助他们将船推至岸边。慧民回忆,下好汉坡时,山坡下开着艳丽的花朵,我下去采撷一捧上来赠予她们,之后她们便捧着花拍照留影。慧民一边摆pose,一边哼唱着:在我心灵的深处,开着一朵玫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傍晚,我们登上返回武汉的客轮。五等舱的通铺上,每人领一张草席,寻一处空地铺开。夜色尚浅,我们就地围在一起打扑克,输牌者要受罚,须跪在附近一位老农的竹扁担上继续打下一局。时间晚了,大家便躺在席子上歇息…。我夜半醒了一次,见众人皆已酣然入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得知她们三人之间的关系是:杨慧民的二嫂是李新的表姐,三人自幼相识,皆是湖北省幼儿师范学校的教职工子女。慧民的二嫂在汉钢幼儿园做临时工时结识了彭则翔,两人成为莫逆之交。</p> <p class="ql-block">回汉后,邀她们来华工游玩。在宿舍里一起欣赏照片,在操场骑自行车,一同爬喻家山...。当时杨慧民在汉阳商场日用品柜台工作,那是一个物资不太充足的年代,许多商品需凭票或限量购买。有次慧民特意为我们购买了中华牙膏,写信通知我去取。每次回蔡甸家里,我都要在汉阳钟家村长途汽车站转车,路过汉阳商场时,有时会去慧民的柜台与她聊上几句。某个飘雪的日子,慧民带我去了李新工作的幼儿园,还去了李新的表姐家,一起翻阅旧照片...。1982年大学毕业后,我们便渐渐失去了联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妹妹丽萍在汉商集团武汉展览馆商场医务室工作,2000年商场装修期间,她被临时派往汉阳商场医务室。一个周末,我们兄妹都去了父母家,丽萍兴奋地告诉我说:我在汉阳的同事杨子说认识你。哪个杨子?杨慧民。啊…?!原来丽萍与同事闲聊时提到我曾留学日本,起初大家并未在意,直到有一天慧民问起:"你哥哥叫什么名字..."。次日,慧民便将二十年前在庐山拍摄的照片带给丽萍和同事们看,竟有如此奇妙的缘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样是在2000年,我在校园里偶遇李新,得知她在华工东校区幼儿园(即合校前的城建学院)工作,如今我们成同事了!同年12月6日,我们相约在华工重聚。那天,我在校门内侧等候,慧民后来说她早已到校门口,待李新和彭则翔到来后才一同进到学校里面来。功赋因在美国未能到场,我们五人在校园漫步,追忆当年庐山之行的点点滴滴。那次相聚时我们没有手机,也未曾想到要合影留念,真是遗憾!</p> <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转眼到了2024年。5月15日,我在校医院体检时,身旁一位戴口罩的女士突然问我:"你是不是去过庐山...",一听此言,我便知她是李新。自上次相见又过去二十多年了,该找个机会再聚聚了。随后,我们建了个六人的群。彭则翔现旅居印尼,担任一所中学的董事长。她感慨道:转眼已过四十余载,庐山缥缈的云雾里,当年六个青葱学子在三叠泉的偶遇恍如昨日,烟水亭下一把黑伞,连接着湖中打转转的两只小船,无拘无束的笑声激起层层涟漪...。李新回忆:在三叠泉,我们带的干粮被雨水浸泡,三位大学生将装在饭盒里的食物拿出来与我们分享,万平像个大哥哥般照顾我们,上三叠泉时,他用雨伞勾住我们中的一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2日,我、万平、李新、慧民于华工校园再次相聚,只是少了远在美国的功赋和身在印尼的彭则翔。李新笑着对万平说:当年我们都是单身,你们就没有看中哪一个啊…。看到我们的合照,彭则翔点评道:笑容中满是温柔的回忆。功赋留言:见到万平和建桥很高兴!除了头发,你们和三十周年同学会时几乎一模一样,甚至更显精神!而中间的两位我分不清谁是谁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在群里晒出了一张当年游庐山的住宿收据,引来一阵感叹:穿越了!这是历史文物啊。功赋说:三人一间,每床每晚0.8元,加毯子每条每晚0.4元。我们三人只加了两条毯子,是谁没加?谁最耐寒?彭则翔写道:多年没见哥几个,姐妹们也难碰面,相见不易啊。期待大团圆的一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庐山烟雨情如旧,岁月流深缘更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