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7黑龙江.虎头要塞.游记(19)

光明

<p class="ql-block">七月的阳光洒在黑龙江的黑土地上,我站在虎头要塞的入口,望着那座高大的拱形牌坊,上面写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虎头要塞”。蓝天白云下,这座牌坊仿佛是一道通往历史的大门,车来车往之间,我仿佛听见了那个年代的枪炮声与呐喊。</p> <p class="ql-block">绕过牌坊,我来到了一块刻有“侵华日军虎头要塞遗址”的石碑前。石碑静静矗立在绿树掩映之间,地灯与石球静静守候,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沉重的历史。我站在碑前,心中泛起一阵沉重,这不仅是一段军事遗迹,更是一段民族记忆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虎头要塞位于黑龙江省虎头镇周边的完达山余脉丘陵中,是二战期间日军在中国东北修建的最大军事基地之一。它被誉为“东方的马其诺防线”,动用了十万人力,耗时六年才建成。如今,这里已成为二战遗迹中最坚固、最完整的军事要塞之一,令人震撼的不仅是它的规模,更是那段历史的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我来到了一座“抗日英雄”纪念碑前。碑前立着八位英雄的雕像,他们姿态各异,却都带着一种坚定的神情。站在他们面前,我仿佛看见了那些在战火中奋勇杀敌的身影。他们的故事或许已被岁月掩埋,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矗立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走进“侵华日军虎头要塞博物馆”,我仿佛穿越了时空。馆内陈列着大量关于虎头要塞的历史资料和实物,每一件展品都讲述着一个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故事。我驻足在一张老照片前,照片中一门41厘米的榴弹炮静静陈列,炮管粗壮,背景中是当年的士兵和装备。这门炮曾是虎头要塞的核心武器之一,它的存在,见证了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第二单元详细讲述了虎头要塞的修筑背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将东北作为战略基地,图谋北进苏联。虎头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日军构筑防线的重要据点。1935年,日军修建了“哈虎”铁路,将哈尔滨与虎头要塞连接起来,这条铁路不仅是军事运输的生命线,也见证了那段动荡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虎头要塞以重炮为核心,其炮群阵地专为打击苏联境内的铁路、桥梁和军事设施而建。我站在一幅地图前,看着那些标注的炮击目标,心中不禁感慨:战争的残酷,往往就藏在这些看似冷静的军事部署之中。</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馆的一角,我看到了一排排列整齐的炮弹。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表面覆盖着灰尘与锈迹,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沉默。这些炮弹曾是战争的利器,如今却成了和平的见证者。我站在它们面前,仿佛听见了历史的低语。</p> <p class="ql-block">墙上的一句宣传标语格外醒目:“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句话让我停下脚步,细细品味。是啊,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和平来之不易,我们更应珍惜当下,感恩先烈。</p> <p class="ql-block">走出博物馆,我来到一处地下洞口。石阶通向幽暗的深处,洞口被绿色植被覆盖,显得古老而神秘。我站在洞口前,仿佛看见了当年士兵们穿梭其中的身影,那是一种无声的坚守。</p> <p class="ql-block">沿着指示牌上的“虎头要塞交通壕”前行,我看到了纵横交错的战壕系统。它们环绕着虎东山,连接着各个阵地,是当年日军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远处,几尊铜制雕像静静矗立,背景墙上写着“虎林抗日英雄”,雕像前的剪报仿佛在讲述着他们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来到了一座无名烈士碑前。碑顶的红色五角星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碑下的黑色牌匾默默诉说着那些无名英雄的牺牲。我站在碑前,心中默念: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更不能忘记那段历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