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苍山一飞鹰<div>图片:苍山一飞鹰</div><div>视频:苍山一飞鹰</div><div>美篇号:1751699</div><div><br></div> <h5>青海湖</h5> <h5>6月17日 青海湖(阴,10-15℃)</h5> 早上七点半集合出发,大家关切地问候,我们都笑曰没事了,导游和领队很淡定,看来他们见多识广,知道不会有大问题。<div><br> 今天走G109国道,向东往西宁方向,穿过海拔3800多米的橡皮山,很快到达青海湖。导游说青海像一只兔子,青海湖就是这只兔子的眼睛,以湖为中心四个方向分别为海东、海西、海南、海北,青海湖地跨海北、海南藏族自治州的海晏、刚察、共和三县。</div><div><br></div> 青海湖古称西海,近代始称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算上淡水湖它也是最大,面积有4600多平方公里。由于水量原因,青海湖在变小,北魏时青海湖周长号称千里,唐朝时为400公里,现在绕湖一周360公里。<div><br> 湖的四周被四座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大通山,东面是日月山,南面是青海南山,西面是橡皮山。美丽的湖水一定有美丽的故事,传说文成公主走到日月山时停留了半年之久,眼看就要进入吐蕃领地,她思念家乡,拿出唐王赐予她的日月宝镜,宝镜里果然出现了长安,让她一时不能自已,泪如泉涌,难以成行。然而公主想起自己神圣的使命,便将日月宝镜扔了出去,没想到宝镜落地时闪出一道金光,化作美丽的青海湖。公主的眼泪变成河,随她西流,成了倒淌河。</div><div><br></div> 我们游览的是青海湖二郎剑景区,这是青海湖的核心景区。妻的状态越来越好,我还是担心,搀着她说:慢慢走,看多少是多少。<div><br> 跟着人流进入景区,青海湖海拔3200米左右,温度却比茶卡低很多,游人们的穿着十分夸张,从薄薄的短袖衫到厚厚的羽绒服,一年四季的衣服都有。</div><div><br></div> <h5>风马四缘</h5>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风马四缘”雕塑,高高耸立,日月之巅一匹骏马腾空而飞,寓佛俗相成之意,即佛光普照、富裕兴隆、人间和睦、众生安乐。“风马”藏语称为“龙达”,是一张纸片,上面印着一匹健壮的奔马,马背上是经书,所以“风马四缘”也称“宝马送经”,风马向着太阳的方向奔驰,寄托着高原人民对美好生活和祖国昌盛的祈愿。<div><br> 穿过青海湖国际诗歌广场,来到湖边。一望无际的湖水呈现于眼前,天地通达,心胸霍然开朗。只是天气阴沉,色彩单调,没有惊艳之感。青海湖和茶卡盐湖一样,天气好才好看,如果再迟些时候来,油菜花盛开,就是青海湖最美的时候。</div><div><br></div> <h5>诗歌广场</h5> <h5>青海湖边</h5> 岸边草地上,大地之子雕塑静静伫立,母亲面带慈祥的微笑托举起自己的孩子,告诉人们要保护环境,大地之母才能更好地哺育我们。<div><br> 青海湖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水气循环通道,是阻止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被称为中国西北部的“气候调节器”和“空气加湿器”,大量水鸟在此繁殖和迁徙。</div><div><br></div> <h5>大地之子</h5> <h5>赤麻鸭</h5> 景区随处可见各种水鸟,赤麻鸭在草丛中眺望湖面,斑头雁带着宝宝悠闲地漫步在草坪上,与游客只隔着一个栅栏,棕头鸥翱翔于空中,有的甚至落在水面争食游客投喂的食物,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这里勾画出一幅温馨的画面。我和妻也兴致勃勃地加入到喂食的人群中。<div><br></div> <h5>斑头雁</h5> <h5>棕头鸥</h5> 二郎剑半岛形似一把长剑,狭长地直插入湖心。<div><br></div><div> 踏上这座天然长堤,湖水便从两侧围拢上来,我们则如同踏水而行。走近湖水,可以更清楚地看见青海湖的清澈和湛蓝,浩浩渺渺伸向天际,像一块巨大的翡翠;可以更深切地感受到青海湖的凝重和神秘,那一汪汪荡漾的碧波,看透了多少岁月的风云和人世悲欢,才能变得如此处变不惊。</div><div><br></div> <h5>二郎剑景区</h5> 岸边侧卧的佛祖、矗立的白塔沉默不语,只有彩色的经幡在风中簌簌摇曳,蓝、白、红、绿、黄,仿佛无数片彩色翅膀在翻飞,一遍遍将祈祷和祝福送出。<div><br> 哦,青海湖。如此潦草的一眼实在无法看透你,只能想象高原之上的你,定是有些不凡,否则如何配得上昆仑山、祁连山这样宏大的背景。听说你挥一挥手就能旋起龙卷风,呵一口气就会幻化出海市蜃楼,但更多的时候你沉静内敛,像一位慈祥的长者,护佑了生灵和万物的平安。是的,你无须展示什么,一个宽厚的微笑就能让人倾倒,让人迷醉,让心融化。</div><div><br></div> 离开青海湖,回到西宁,晚餐在藏王宴。酒店很大,宾客如云,大家由专人带领进入包间,一间可坐6桌。包间藏式风格装饰,富丽堂皇,服务员也是主持人,幽默风趣,唱歌跳舞,气氛十分融洽,大家玩得很投入。<div><br> 最让我高兴的是妻完全康复,竟然喝了一碗青稞酒。饭后,我们跟大伙一道,跳起酒店安排的篝火舞,舞罢方尽兴而归。</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青海湖</span></p> <h5>6月18日 塔尔寺(阴转雨,12-26℃)</h5> 上午先到平安驿景区,位于海东市平安区平安镇,历史上曾是唐蕃古道、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现在其原址上建成以“民俗文化体验”为特色的休闲景区。景区很漂亮,古色古香,有戏楼有大钟,广场上还有很多游客在喂食广场鸽。<div><br> 不过我们来这里不是看景,而是购买玉器。青海盛产昆仑玉,与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的和田玉在同一成矿带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里的玉环用的就是昆仑玉,质地细密、晶莹温润,为世人所知。</div><div><br></div> <h5>平安驿</h5> <h5>昆仑玉</h5> 吃过午餐,前往塔尔寺。<div><br> 塔尔寺位于西宁南面的湟中县鲁沙尔镇,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出生地,也因此成为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地位崇高。跟着景区导游,走进塔尔寺。</div><div><br></div> <h5>去往塔尔寺</h5> 首先看见寺前广场的如来八塔,吸引了很多游客在塔前拍照。塔建于1776年,大小造型相同,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也有人说八座塔对应着人不同属相的八个本命佛。<div><br></div> <h5>如来八塔</h5> <p class="ql-block"> 如来八塔旁边是护法殿,也叫小金瓦殿,建于1632年。寺中回廊陈设野牛、羊、熊、猴等标本,都是护法神的坐骑,处理后有的已摆放200多年,藏医药的神奇可见一斑。殿的左边有一匹白马标本,相传是九世班禅大师却吉尼玛从后藏扎什伦布寺骑到塔尔寺的,也有说是三世达赖喇嘛所骑,三世达赖喇嘛从拉萨过来,朝拜塔尔寺后要去蒙古传经说道,这匹白马怎么也不肯走,于是便留下来,不久马不食而死,后人把它当神马供奉于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金瓦殿内墙上的壁画是“塔尔寺藏艺三绝”之一,内容为护法神保护佛法、护佑众生的场景。壁画之所以成为“三绝”之一,是因为所用颜料独特,都是珍贵的天然矿物宝石,如红珊瑚、绿松石、蜜蜡、天珠、玛瑙、黄金、白银、藏红花等,磨成粉,和着动物的胆汁作画,颜色艳丽,经久不变。这些壁画作于1992年,看上去仍像新的一样。画面立体感很强,护法神的三只眼睛,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像在盯着你,能看到所有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告诫人一定要多做善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命佛,本命佛就是自己的护法神。</p> <h5>小金瓦殿</h5> 导游告诉我们,壁画所用颜料都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保健作用。藏药中红珊瑚活血化瘀,绿松石保肝利胆,蜜蜡安神镇经。天珠则是佛家七宝中的第一宝,戴上可以辟邪,藏人认为千百年来天珠吸收了日月精华,天地灵气,本身能量很大,可以带来财富,还可以消除身上的各种业障,所以每个藏人都会戴一个天珠。<div><br> 李连杰和九眼天珠的故事,在这里广为流传。李连杰曾患有严重的胃病,在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巴麦寺时,上师用藏药将他的胃病调理好了,李连杰捐了2000多万元给寺庙,修建庙堂,上师为了感谢他就把自己的一颗九眼天珠给了李连杰,后来这颗九眼天珠在香港拍卖,价值上亿。李连杰在印尼海啸中因戴着九眼天珠而逃过一劫,天珠开裂为他挡了此灾。2004年3月26日,李连杰在巴麦寺皈依佛门,成为一名虔诚的信教徒。</div><div><br> 寺内主殿佛龛中供奉着“身、语、意、事业、功德”五位护法神塑像,有人点起酥油灯祈福。导游请来大师,为我们的物件开光加持。过程并不复杂,大师诵经祈福,每诵一次将青稞五谷撒在物件上,数遍后始完成。</div><div><br></div> <h5>时轮塔</h5> 经过时轮塔,是祈寿殿。1717年,因祈祷当时住锡在塔尔寺的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而建。建成后,在竣工开光火坛法会上开光洒花处长出不同寻常的旃檀树,花繁枝茂,香气袭人。殿内木雕是塔尔寺木雕艺术珍品,殿内供奉佛祖释迦牟尼及迦叶和阿难两大弟子,还有青狮坐骑的弥勒菩萨、白象坐骑的普贤菩萨,以及十六尊者、四大天王等像。前面三尊小佛像是三世佛,即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左右两边是无量寿佛和白度母塑像。<br><br> 印经院旁是医明经院,塔尔寺四大经院(显宗、密宗、时轮、医明)之一,培养医师。经堂始于1711年,由第十八任塔尔寺大法台创建,主修密宗大日如来、药师佛、不动佛等,次修藏医《四部医典》、《晶珠本草》、《八支二主疏月光论》、《蓝琉璃》等医学名著,对各方面成绩优秀者授于“曼仁巴”(医学博士学位)。<div><br></div> <h5>时轮经院</h5> 所谓五明佛学,首先学习因明(逻辑学),其次声明(语言学),除母语外,还有蒙语、汉语、英语、德语、法语等,再次是内明(哲学和自我修养),在此基础上才学习医方明(藏医学),最后是工巧明(天文技术类)。藏传佛教先修显宗,再修密宗,考试都在大昭寺,通过辨经完成。我没有看过辨经,听导游说辨经时两人相对,肢体动作有力,语声铿锵,高僧大师围坐半圈,看谁说得有道理。最高学位叫格西,相当于博士后。每一位大德活佛都是全才,天文历算科技无所不通,布达拉宫的设计就是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完成的。塔尔寺现有800人,其中活佛就有15位。<div><br> 藏区的寺庙不仅是佛教圣地,还是高等学府。草原上没有医院,没有学校,没有银行,但随处可见寺院。藏民有病了去寺院,孩子送进寺院学习,他们把多余的钱捐给寺院,然后从寺院获得福报。</div><div><br></div> 塔尔寺是青海省和中国西北地区的佛教中心和黄教圣地,占地600亩,依山傍塬,汉藏风格结合的建筑群高低错落,分布于莲花山的一沟两坡之上,气势壮观。位于寺中心的大金瓦殿,绿墙金瓦,灿烂辉煌,是寺院的核心主建筑。据说大金瓦殿屋顶用了160公斤黄金,殿内金塔则用了860公斤黄金,塔上珊瑚、松石、蜜蜡、天珠等宝石无数,价值连城。这里就是宗喀巴大师诞生的地方。<div><br> 宗喀巴(1357-1419),本名罗桑扎巴,早年学经于夏琼寺,16岁去西藏深造,改革西藏佛教,创立格鲁派,成为一代宗师。传说他诞生以后,从剪脐带滴血的地方长出一株白旃檀树,树上十万片叶子,每片上都显现出一尊狮子吼佛像(释迦牟尼身像的一种)。塔尔寺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就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div><div><br></div> <h5>大金瓦殿</h5> 宗喀巴去西藏六年后,其母香萨阿切思儿心切,让人捎去一束白发和一封信,希望宗喀巴回家一晤。宗喀巴接信后,为学习佛教决意不返,他给母亲捎去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一幅,并写信说:“若能在我出生的地点用十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就是宗喀巴出生处的那株白旃檀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与我见面一样”。第二年,即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香萨阿切在信徒们的支持下建塔,取名“莲聚塔”。此后180年中,此塔虽多次改建维修,但一直未形成寺院。<div><br>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禅师仁钦宗哲坚赞于塔侧倡建静房一座修禅,17年后于塔之南侧建造弥勒殿,塔尔寺初具雏形。此后寺院不断扩大,渐成规模,1612年正式建立显宗学院,讲经开法,塔尔寺终成格鲁派正规寺院,最盛时有僧侣3600多人。</div><div><br> 塔尔寺先有塔,而后有寺,故名塔尔寺。最初的莲聚塔是石塔,后包成银塔,现在镀金而为金塔。塔下的白旃檀树不仅没死,还生机勃勃,侧根长出伸于殿外,如今已成参天之势。原以为菩提树是某一种树,其实有宗教缘份的都可称为菩提树,白旃檀就是塔尔寺的菩提树。</div><div><br></div> <h5>白旃檀树</h5> 看过九间殿,我们来到酥油花馆。该馆建于1988年,2013年国家拨款重建,一进二院,主殿为藏式平顶建筑,雕梁画栋,鎏金饰银,造型精致。主要供奉地藏王菩萨,并展出塔尔寺“三绝”之冠酥油花。<div><br> 宗喀巴大师在拉萨祈愿大法会时有梦境示记,即佛前供养花卉饰品,以重视神圣庄严场景。不过冬季没有鲜花,僧侣们别出心裁,用酥油加颜料,凝固后制成各种各样的鲜花供于佛前,称为酥油花。1612年正月神变法会塔尔寺开始供养酥油花,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div><div><br></div> <h5>酥油花馆</h5> 塔尔寺的酥油花色彩艳丽,形态逼真,题材也不断扩大,除鲜花外,佛像人物、花卉鸟木、亭台楼阁皆可制作,不仅成为塔尔寺佛事活动的主要仪轨之一,本身也是精美的艺术品,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div><br> 酥油从牛奶中提取,20斤牛奶可提取1斤酥油。不过酥油的熔点低,15℃时就会融化,僧人制作酥油花时,必须不停地把手泡在冰水里,否则体温就会将酥油融化。所以酥油花的制作颇为不易,隆冬时节制作酥油花的僧人,手会冻得全是裂口。看着令人赞不绝口的酥油花,惊叹之余不由心生敬意。</div><div><br> 因殿堂维修,塔尔寺“三绝”的最后一绝——堆绣,未能看到,留下遗憾。</div><div><br></div> <h5>酥油花</h5> 晚上,组织方在酒店的宴会厅举行答谢晚宴。几天下来,团队里的人渐渐熟悉,大家端起酒杯互相敬酒,酒店安排的两位姑娘身着民族服饰为我们跳舞助兴。<div><br> 大家唱歌跳舞,更多的人拍照、鼓掌 、叫好,现场气氛热烈。出人意料的是现场安排了生日蛋糕,有三个出生于6月份的人成为主角,生日快乐歌响起,把晚宴的氛围推向高潮。最后,晚宴在热烈的拉手舞中结束。</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答谢晚宴</span></p> <h5>6月19日 阿什贡七彩峰丛(雨转晴,13-22℃)</h5> 今天上午下雨,安排参观藏文化馆和藏药馆,实际是购物环节,至午雨停。下午去往贵德国家地质公园的时候,老天露出笑脸,一路的美景让我们的心情跟着晴朗起来。看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div><br> 车子在青山翠谷间穿行,进入青海小江南贵德,这里是青海唯一能长出水果的地方,有的油菜已经开花,金灿灿一片。翻过3000多米的拉脊山,海拔重新降至2200多米。这里是共和盆地东部边缘,黄河水刚刚出了龙羊峡水库,自西向东在公园南边不远处流过,河水清澈碧绿,人言“天下黄河贵德清”。</div><div><br></div> <h5>公园大门</h5> <h5>地质公园博物馆内</h5> 不过最令人诧异的是,翠绿之色突然不见,土石裸露,寸草不生,山体仿佛齐刷刷脱去了外衣,露出肌肉虬结的身体,而且呈现出色彩斑斓的体貌。这里就是贵德阿什贡七彩峰丛景区了。<div><br> 景区位于贵德县尕让乡阿什贡的千佛大峡谷,是贵德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跟着景区导游进入公园,先参观博物馆。阿什贡主要是丹霞地貌,红、黄、灰、白、紫等各色砂岩、砂砾岩、泥岩层及形态各异的石峰、石柱、石墙,构成了绚丽壮观的七彩峰丛地貌,记录了青藏高原边缘带内亿万年地质与气候变迁的过程。</div><div><br></div> <h5>尕让河</h5> 峡谷内,尕让河像一条黄色的带子,向南流入黄河。跨过小桥,坐上景区电瓶车,从千佛峡进入。远处的山,额头、鼻子和圆润的下巴,轮廓清晰,是贵德传说中的东山仰佛。这条峡谷就是千佛峡,也叫万塔山,是山门,也是通往峡谷的必经之地。入口处刻着“百丈崖,千佛峡,万塔山外有洞天;悟道岭,方寸越,咫尺半步隔天涯”。<div><br> 的确,过了千佛峡,忽然进入一条九曲林荫路,宛如另一个世界。山回路转,不一会儿,丹霞地貌又重新映入眼帘。我们到达女娲峡,电瓶车的终点,也是步行游程的起点。</div><div><br></div> <h5>进入峡谷</h5> <h5>千佛峡入口</h5> 下了车,每个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座褐红色的山峰突起,峭壁如削,其下有无数穹窿状物,远远看去犹如人体,千形百态。没人见过女娲抟土造人的场景,应该就是这个样子,连峭壁上的土都像是刚刚被铲下。与其说是自然的产物,我更相信是人类的杰作。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在青峰翠谷间突然出现这片荒土山丘,原来这里是女娲造人的场所。<div><br> 我们和所有的游客们一样,赞叹之余,纷纷寻找角度拍照,留下自己的身影。</div><div><br></div> <h5>女娲峡</h5> 离开女娲峡,步行向北走,依次经过轩辕峡、擎天峡、问天峡、通天峡和后土峡,原来七彩峰丛地貌就是指这七条丹霞峡谷。<div><br> 山峰奇特,各不相同,有的像古城堡,有的像火炬,有的像塔林,有的像烽火台,如果换个角度看可能又会变成别的模样,天工造物,气象万千。</div><div><br></div> <h5>七峡一览</h5> <h5>峡谷全景</h5> <h5>远处是黄河</h5> 从地质学上说,阿什贡的岩层为砾岩、砂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是内陆盆地沉积的红色碎屑岩,由于沉积环境的变化,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色调。每一种岩石的物理性质不同,风化程度就不同,砾岩硬度大难风化,常形成陡崖,砂岩易风化形成凹面,砂岩和砂砾岩互层则呈现凹凸相间的岩面,泥岩成团成块,形成千姿百态的像形石。<div><br><div> 地壳抬升,山坡崩塌,再加上强烈的流水作用、风化侵蚀,形成孤立山峰及陡峭峡谷,山体呈现七色渐变,褐红色砂岩与蓝灰色岩层交错分布,构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七彩峰丛地质奇观。<br></div></div><div><br></div> <h5>七彩峰丛</h5> 不虚此行,贵德的阿什贡丹霞美景为我们的青海之旅画上圆满的句号。<div><br></div>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贵德国家地质公园</span></p> <h3 style="text-align: right">2025年6月</h3> <h1>附图:</h1> <h5>青海湖边</h5> <h5>棕头鸥</h5> <h5>藏王宴</h5> <h5>西宁</h5> <h5>西宁夜景</h5> <h5>平安驿</h5> <h5>塔尔寺游览图</h5> <h5>酥油花馆外</h5> <h5>如来八塔留影</h5> <h5>盐雕小鸭子</h5> <h5>地质公园区位图</h5> <h5>公园内(尕让河)</h5> <h5>七彩峰丛,轩辕后土</h5> <h5>东山仰佛</h5> <h5>女娲峡</h5> <h5>峡谷全景</h5> <h5>女娲湖边</h5> <h5>轩辕峡</h5> <h5>通天峡</h5> <h5>七彩丹霞</h5> <h5>天地人缘博物馆前</h5> <h5>女娲造人</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