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六月的阳光透过教室的玻璃窗洒在课桌上,我翻开笔记本,准备记录今天在河北理工大学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的新收获。讲台上,讲师正讲解着糖尿病的中医诊疗体系,从分类到分期,再到分证,每一个环节都让我感受到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我一边听讲,一边在脑海中回想着自己临床上遇到的病例,试图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培训课程安排得紧凑而充实,每天都能接触到新的知识和理念,让我对中医治疗慢性病有了更系统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午后,我翻看着上午的笔记,脑海中浮现出“态靶辨治”这个关键词。这个理论强调从整体状态出发,结合现代医学的靶点治疗,使中医用药更加精准。我试着用这个思路整理自己在临床上遇到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案例,发现确实能更清晰地把握治疗方向。这种中西医融合的思维方式,让我对未来的临床实践充满了信心。</p> <p class="ql-block">培训期间,我结识了不少来自各地的同行,大家课间围坐在一起,交流各自在基层医疗中的经验。有人分享针灸治疗鼻炎的体会,有人讲述耳穴压豆在调节失眠中的应用,这些实用的中医技术让我受益匪浅。我也不时插话,结合自己在郑庄子镇卫生院的经历,谈谈“新吾穴”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p> <p class="ql-block">傍晚下课后,我独自走在校园的小路上,脑海中仍在回味今天学到的内容。夕阳洒在地面上,微风吹过,带来一丝清凉。我拿出手机,翻看着培训资料中的图表和方剂,想着如何将这些知识更好地应用到日常诊疗中。我知道,这些笔记不仅是一次学习的记录,更是我未来行医路上的重要参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