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强制报告’

一生何求:吴世道

<p class="ql-block">今天在办公室里,我正准备批改学生的作文,手机弹出了一条新闻推送。标题很短,却刺眼得很:“男子性侵养女多年,被判死刑”。我点开看了看,心里一沉。文章里提到的顾某,收养了年幼的小优,却利用共同生活的便利,对她实施了长期侵害。直到小优上了中学,才在一次和同学的倾诉中被发现。那位同学的班主任没有犹豫,立刻层层上报,最终促成了案件的曝光和侦破。</p> <p class="ql-block">我合上手机,望向窗外。阳光很好,可心里却像压了块石头。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我们肩上的责任。我们不只是教书,更是守护者。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正在成长中的生命,而他们中有些人,正悄悄承受着无法言说的痛苦。</p> <p class="ql-block">新闻里还提到一个词,让我心头一震:“强制报告制度”。原来,早在2020年,最高检等九部委就联合出台了相关政策,要求所有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行业,一旦发现孩子可能遭受侵害,必须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这不是建议,而是义务。医生、教师、社工、甚至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都在这个制度的覆盖范围内。</p> <p class="ql-block">我回想起前两天,学校组织的一次培训。校长站在讲台上,语气坚定:“我们不是旁观者,而是第一道防线。”当时,我看到有些老师低头玩手机,有些则在认真记笔记。我突然意识到,制度再完善,也需要人去执行。而我们,就是那个“人”。</p> <p class="ql-block">我开始思考,如果是我,遇到类似的情况,会不会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会不会因为“怕麻烦”、“怕搞错”而选择沉默?我想到小优,她被侵害多年,却始终没有机会发声。直到她遇到一个愿意听她倾诉的同学,遇到一个不犹豫的班主任,遇到一个敢于担当的政教处主任,案件才得以水落石出。</p> <p class="ql-block">我突然明白,强制报告制度的意义,不只是法律条文,更是一种责任的唤醒。它提醒我们,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保护,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义务成为那个“报告的人”。</p> <p class="ql-block">我重新打开电脑,准备在下周一的班会上,和学生们聊聊“如何保护自己”。也许他们还小,但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并不总是安全的,而他们身边,有老师、有家长、有制度,正在默默守护他们。</p> <p class="ql-block">我合上笔记本,窗外的阳光依旧明媚。我知道,有些改变,正悄悄发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