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26日上午,我们入住的宾馆距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很近,就徒步行去。</p> <p class="ql-block">步行约20分钟就来到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我们在纪念馆大门处久候不见开门,感到不对劲。原来,今天是星期一,纪念馆闭馆日。我们非常遗憾,只好在馆外参览。</p><p class="ql-block">1927年的南昌城,全城人口17万,面积8·28K㎡。城区四周有城墙,共有七座城门。</p><p class="ql-block">当时驻守南昌的敌军有第五方面军警卫团,第三军二十三团、二十四团,第六军五十七团,第九军七十九团、八十团等,共6000来人。!1927年8月1日凌晨二点,起义部队2万来人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指挥下,向放人发起了猛烈的进攻。经过四个小时的激战,歼灭了南昌守敌3000余人,缴获机枪800余挺,步枪4000余支,子弹70多万发。起义军控制了南昌城。</p><p class="ql-block">聂荣臻、周士第在九江马回岭率二十五师的大部分起义,于8月2日赶到南昌。</p><p class="ql-block">南昌起义爆发,使国民党右派集团大为震惊,立即调重兵围剿起义军。</p> <p class="ql-block">南昌八一纪念馆分新旧两个馆,旧馆即是南昌八一起义指挥部原址,是一座纪念1927年南昌八一起义的红色圣地,被称为军旗升起的地方,承载着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p><p class="ql-block">新馆是近几年扩建的大楼,新馆占地面积10155㎡,基本陈列展出文物407件(套),图片图表509幅,纪念馆及所辖5处革命旧址(南昌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旧址,贺龙指挥部旧址,叶挺指挥部旧址,朱德军官教育团旧址和朱德旧居)已成为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p><p class="ql-block">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是游客和市民了解历史、缅怀先烈的重要场所,这里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精神的传承。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精神。让我们一同缅杯先烈,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p> <p class="ql-block">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位于南昌市中山路380号,是为了纪念南昌起义而设立的。纪念馆占地面积5903㎡,为国家一级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是一座纪念1927年南昌起义的红色圣地,承载着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的精神。</p><p class="ql-block">纪念馆始建于1956年,分为新旧两馆,旧馆是南昌八一起义指挥部原址,新馆是近年来扩建的陈列大楼,展现了南昌八一起义的历史脉络和革命历程。</p><p class="ql-block">八一起义纪念馆旧址,原为江西大旅社,建成于1924年,整栋楼是一座回字形中西合璧砖混结构建筑,大楼外观呈银灰色,坐南朝北,主体建筑共四层。江西大旅社为当时南昌城内最高建筑,可凭栏鸟暇南昌全城。</p><p class="ql-block">1927年7月27的晚,以周恩来为书记,李立三、恽代英、彭湃为委员的领导南昌起义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在江西大旅社一楼喜庆礼堂内成立,并召开第一次前委会议。</p> <p class="ql-block">这是纪念币上的浮服图像</p> <p class="ql-block">在南昌市西湖区中山路上,有一处革命圣地,被称为军旗升起的地方,吸引着我们众多的游客慕名而来,这就是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后来改建成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纪念馆基本陈列分为危难中奋起,伟大的决策,打响第一枪,南征下广东,转战上井冈,群英耀中华六个部分。丰富的展陈,再现了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党开始独主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光辉历史;揭示了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军队坚定理想信念,敢为人先,百折不挠,严整纪律,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量。</p><p class="ql-block">1927年10月初,起主力在潮汕失利后,一部分部队进入海陆丰地区,另一部分在朱德和陈毅率领下转战粤赣边区。整顿思想,严肃纪律,巩固起义军余部,保存革命火种。在转战上井冈山前有一处天心圩军人大会,10月下旬,朱德、陈毅等率部来安远县天心圩,此时面临着作战失利,军心涣散,人员离队出走的危险局面,朱德主措召开了一次军人大会,讲明革命形势和任务,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心,恳切地动员大家不要走。天心圩军人大会后,军心向稳,士气提振。经“赣南三整”,使部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不灭的革命火种,最终走上井冈山,实现胜利会师。</p> <p class="ql-block">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老馆)前的“起义将士群雕像”。</p><p class="ql-block">《石破天惊》雕塑,一只强劲有力的大手,从崩裂的石坑中伸出,扣动着直指苍穹的汉阳造步枪板机,高举起义大旗,起义战士提着马灯在前,一群英姿勃发的军人,高举八一军旗,冲破敌人的封锁线,向前英勇进发。</p><p class="ql-block">这座雕像展现了南昌八一起义烈火的场景,表现了革命军人的英勇和坚定。</p><p class="ql-block">群英荣耀中华,走过革命将士战斗过的道路,见证八一起义枪声留下的弹痕,百年建筑写满骁将的光辉故事,让当代守护者与有荣焉,英雄赞歌献给那些为革命光荣牺牲的战士。</p><p class="ql-block">从此,“八一”成为人民军队最鲜明的旗帜,“八一”铁血托起新征程的强军梦!</p> <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一九六一年三月四日公布:江西省革命文物 “八一”起义指挥部旧址一一总指挥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部分国民革命军,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起义由周恩来、贺龙、李立三、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平领导。</p><p class="ql-block">八一南昌起义,又称南昌起义或八一起义,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p><p class="ql-block">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p><p class="ql-block">八一起义,这一事件标表着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行动的正式开始。</p> <p class="ql-block">这是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南昌八一起义浮雕群像。</p><p class="ql-block">(盗图)</p> <p class="ql-block">“一代英豪”雕塑,向每一位到访者诉说着八一起义的光辉历史,宛如南昌的红色名片,为这座英雄城市注入了“天下英雄城”的红色基因。</p><p class="ql-block">八一起义雕塑中五位人物是: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他们是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从左→右):刘伯承、叶挺、周恩来、贺龙、朱德五位核心领导人。</p><p class="ql-block">周恩来:时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起义的主要策划者和组织者;</p><p class="ql-block">贺龙:任起义军总指挥,率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参与起义;</p><p class="ql-block">叶挺:仼前敌总指挥,指挥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作战;</p><p class="ql-block">朱德:负责起义军第九军,后成为红军重要领袖;</p><p class="ql-block">刘伯承:任军事参谋团参谋长,负责作战计划制定。</p> <p class="ql-block">在南昌八一起义馆的左侧,有一排雕塑像,他们是领导起义军的重要将士们:</p> <p class="ql-block">他们是:蔡申熙、李井泉、赵尔陆、杨至成、许光达、粟裕;</p> <p class="ql-block">朱克靖、郭沫若、林伯渠、廖乾五、陈毅、陈赓;</p> <p class="ql-block">萧克、周士第、陶铸、段德昌。</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南昌市东湖区八一大道城市中心广场,原名人民广场。始建于1952年,1997年更名为八一广场,为江西省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广场占地面积78000㎡,后经改造扩建达117000㎡。包含纪念区、追忆区、怀念区、市民休闲区。</p><p class="ql-block">广场最初为明清时期的训练场和驻军营地,1952年正式命名为人民广场,1977年为纪念八一起义50周年扩建并更名为八一广场。</p><p class="ql-block">八一广场是军旗升起的地方,承载着最厚重的红色记忆。</p><p class="ql-block">军旗旗杆的正面基座上有毛主席手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毛泽东”十一个鎏金色大字。</p> <p class="ql-block">军旗旗杆基座背有江泽民题写的“军旗升起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八一广场,这是军旗升起的地方,,承载着最厚重的红色记忆。广场中央53·6m高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巍然耸立,塔顶的步枪和军旗宣告人民军队的诞生。</p><p class="ql-block">八一起义纪念塔,是为了纪念1927年南昌起义而建的标志性建筑,位于南昌市八一广场中央,纪念塔由台基、塔座、塔身和塔顶四部分组成。塔顶为步枪与八一军旗组合,象征着武装斗争和人民军队的诞生。</p><p class="ql-block">纪念塔占地面积11·7公顷,台基为双层正方形,塔座分两层,上部正面嵌有由叶剑英题写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鎏金大字;</p><p class="ql-block">塔顶由14m高的“汉阳造”步枪和枣红色花岗岩8·5m高的八一军旗组成,军旗加白边并采用“四川红”石材,象征着革命精神永续。</p><p class="ql-block">下层有高2·4m、宽9·6m的“八一南昌起义简介”碑文及1927年8月1日字样。两侧翼墙有工农红军旗徽浮雕,东西南三面为花岗岩人物浮雕。</p> <p class="ql-block">南昌八一起义纪念塔上层正面嵌有叶剑英开国元帅题写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鎏金大字;</p><p class="ql-block">下层正面“八一南昌起义简介”碑文。碑文高2·4m,宽9·6m。</p> <p class="ql-block">南昌八一起义纪念塔下层群雕塑像</p> <p class="ql-block">“八一”广场景观</p> <p class="ql-block">庄严肃穆,雄伟壮观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塔。</p> <p class="ql-block">八一广场不仅是政治经济活动的中心,更是红色文化地标、军史浮雕、升旗仪式等元素凸显其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这里,除首都北京外,是全国唯一由三军仪仗队执行升旗仪式的地方,每月的1日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是感受南昌英雄血脉的起点,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每月1日,由三军仪仗队执行的升国旗仪式。(盗图)</p> <p class="ql-block">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南昌市民观看升国旗仪式的场景。</p><p class="ql-block">(盗图)</p> <p class="ql-block">在南昌八一起义广场左侧有一幢大楼叫“美术馆”。这座美术馆非常漂亮,且雄伟大气,有点像北京天安门广场左边的“军事博物馆”的派头。在这里打卡拍照的游人甚多,特别是那些靓女们姿,在这里摆弄娇美的身姿,变换着不同的摆姿,咔咔咔的拍个不停…</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是南昌书城,毛主席手书“新华书店”四个红色大字吸人眼球。以前全国各地都有毛主席手书的“新华书店”。可改开后,这些书店都改朝换代了,很少见毛主席手书的“新华书店”了,都用别的名字取代了毛主席那个时代的新华书店了。这难道是时代的进步了吗?!!</p><p class="ql-block">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塔旁的“新华书店”,我们见了格外亲,不由自主的拍照留念了。</p> <p class="ql-block">南昌美术馆大门前南昌,有一对狮子威风凛凛,狮子背上还座一小人物,不知其意。看其模样,这狮子是从“国外引进”的洋狮子。</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南昌八一广场附近用过午餐后,驾车驰离南昌城区,向南方抚州市前行。</p><p class="ql-block">这次特地去抚州,是因为抚州是江西的古名城,在那里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文昌里和历史名人汤显祖与王安石的故居。</p><p class="ql-block">我们车行80km就来到了抚州临川区云山镇的金山禅寺,这里距抚州仅22Km。</p><p class="ql-block">金山禅寺,位于南昌市进贤县与抚州市临川区交界处的金山岭,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p><p class="ql-block">寺庙始建于唐代,明末战乱被毁后凋零了三百余年,直到1985年,由临济宗第四十五代传人印空法师主持重建,历经十年才完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p><p class="ql-block">抚州市临川区云山镇,南侧紧靠316国道。我们驾车在316国道上围绕着金山禅寺从前门牌楼,走到金山禅寺的后面,绕行了大半圈。</p> <p class="ql-block">金山禅寺在群岚迭翠,起伏绵亘,异峰矗起,气势磅礴,陡峭巍然,雄伟多姿的海拔266m的金山岭上,因山岩体富含金砂,又名金峰。</p><p class="ql-block">我们驾车在316国道上依金山旁而过,仰望金山禅寺,滿目葱茏的群峰烘托出金碧辉煌的金山禅寺建筑群。</p><p class="ql-block">据说,金山禅寺在雨天云雾缭绕,时隐时现。</p><p class="ql-block">但今天是晴空万里,云蒸霞蔚,流光溢彩,犹如天庭仙境。</p><p class="ql-block">我们行驶在316国道上,316国道蜿蜓绕金山岭萦回,山下方圆数十里田野无垠,村落密布;</p><p class="ql-block">道路纵横,京福高速纵贯南北;</p><p class="ql-block">抚河如带,湖泊似镜,人间美景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金山上有一颗百里能见的万佛塔,像一个明珠嵌在金山山巅,让佛光普撒人间。</p><p class="ql-block">金山禅寺,千年历史与自然美景完美的融合;</p><p class="ql-block">金山禅寺,千年古刹之美尽显!</p><p class="ql-block">(盗图)</p> <p class="ql-block">金山禅寺,作为江西十大寺庙之一,大金山禅寺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唐宋年间建寺,这里毎一块砖,每一块瓦,都见证了岁月的流转。</p><p class="ql-block">来到大金山禅寺,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古老的年代。</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们可以领略到大金山禅寺的壮丽景观,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祥和,让心灵得到一次洗礼!</p><p class="ql-block">远色入江湖,烟波古临川。</p><p class="ql-block">(盗图)</p> <p class="ql-block">5月26日下午1点50分,我们驾车已进入到抚州市区内。</p><p class="ql-block">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抚河上的一座大桥,大桥桥墩柱高耸入云,它是一支毛笔的造型,优美独特。</p><p class="ql-block">抚河是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贯穿抚州市中南部,为江西省第二大河流,其干流总长348Km,抚河在抚州市区域内流经271㎞,承担着重要的水利和灌溉功能。</p> <p class="ql-block">抚州,荊公故里,才子之乡。</p><p class="ql-block">荆公的由来:因王安石封号为“荆国公”而得名。</p><p class="ql-block">荆国公祠,是北宋崇宁五(1106)年,抚州郡守田登为纪念政治家王安石,将其故居改建而成的祭祀祠堂,位于抚州市临川区荆公路邓家巷。</p><p class="ql-block">荆国公祠初建面积约2000㎡,建筑风格简朴,呈“四水归堂”式南方民居布局,正祠供奉王安石生前画像及夫人像摹本。</p><p class="ql-block">这里还是一个有戏有梦的地方,因为“东方戏圣”汤显祖的出生地、创作地、安息地都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文昌里,抚州市中心城区东北部,占地面积980亩,是历史文化街区。自古为进出抚州连接城乡的重要通道。</p><p class="ql-block">文昌里,是抚州市临川老城最繁华的商业街区,是抚州的“历史档案”和“老城博物馆”,是目前江西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这里有汤家山和汝东园2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有13条保存较完整的明清历史街巷,有5O多处保存完好的明清历史建筑,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玉隆万寿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汤显祖墓和文昌桥2处,市级保护文物24处。</p> <p class="ql-block">文昌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是明代戏曲家“东方戏圣”汤显祖(1550~1616年)的故里,是汤显祖的出生地,文学创作地和安息地。</p><p class="ql-block">除了戏曲文化,还有非遗文化、宗教文化、商帮文化、码头文化、临川才子文化、忠孝文化、民俗文化的聚集地。</p><p class="ql-block">文昌里整个街区分三个片区:南部片区围绕汤翁故里这一核心要素,打造出个集戏曲创造、戏曲演绎、戏曲体验、戏曲教育、戏曲交流为一体的戏曲小镇;中部片区,依托保存较好的历史街巷,还原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明清老街;北部片区,以临川四梦之一的《牡丹亭》为蓝本,结合水景和周边历史建筑,打造大型实景演山山“寻梦牡丹亭”。</p><p class="ql-block">2018年10月抚州市临川区文昌里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抚州历史名人:</p><p class="ql-block">汤显祖、王安石、管巩、晏殊、晏几道、陆九渊、李觏、谭纶、李绂、朱思本、邓紫阳……李井泉、舒同等24位。</p> <p class="ql-block">汤显祖(1550·9·24一166·7·29)</p><p class="ql-block">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明代戏曲家、文学家,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抚州汤家山,被誉为“中国戏圣”和“东方莎士比亚”。</p><p class="ql-block">汤显祖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p><p class="ql-block">万历十一(1583)年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p><p class="ql-block">明万历十九(1591)年,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今广东海南)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的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1598)年愤而弃官归里。</p><p class="ql-block">家居期间,一方面希望有“起报遇知”之日,一方面却又指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p> <p class="ql-block">汤显祖的做官之道:“一因为”</p><p class="ql-block">“仆又不善为政,因百姓所欲去留,时为陈说天性大义”。“因”是说做官要按照老百姓的意愿办事。就是为人民服务。</p><p class="ql-block">“为”,是说做官安经常向老百姓宣讲“天地大义”。就是做政治思想工作。</p> <p class="ql-block">汤显祖于1591年,上疏一篇《论辅臣科臣疏》,骂首辅、骂重臣、甚至连皇帝也一起骂了…他问神宗皇帝:“如果皇上能使公直者不失富贵,谁还会充当私邪者呢?如果圣上使私邪者不得富贵,则天下谁不做正直之人呢!”</p> <p class="ql-block">汤显祖有多方面的成就而以戏曲创作为最?他创作的《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还魂记》(即《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p><p class="ql-block">这些戏曲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还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世戏剧艺术的珍品。其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到了拓荒开路的作用。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诗作《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邮草》二卷。</p> <p class="ql-block">汤显祖,展现了天才少年的特质,天资聪颖,勤奋好学,5岁就到自家开的小私塾里学习了,12岁就会作诗,13岁跟着徐良博学古文,14岁补了县诸生,21岁中举,这一路走来,可是顺风顺水。</p><p class="ql-block">万历五(1577)年,信心满满的汤显祖参加会试,准备在科场上大显身手,却没想到同场有一位特殊的举子~当朝首辅张居正的儿子,汤显祖却不屈作弊…而被淘汰出局…</p><p class="ql-block">到了万历十一(1583)年,34岁的汤显祖终于赶上了科举这趟车的尾巴,以吊车尾的成绩考中了进士,他磕磕绊绊的仕途也从此开始了,到南京做了一个七品太常寺博士…</p><p class="ql-block">汤显祖是一个尊重文学而不屈服权势的人,他注重创新,而不盲从复古,他汲取古代一切优秀的文学精华,而不为复古所规定的范围所局限,为揭露复古派的真实面貌,约上几个友人,搞了一个批斗大会,把王世贞等一众复古派的诗文拿来批斗,说他们就是纯抄袭…汤显祖有主见决不随波逐流。</p><p class="ql-block">万历十九(1591)年,汤显祖上疏一篇《论辅臣科臣疏》,骂首辅、骂重臣、甚至连皇帝也一起骂了,神宗看了奏疏大怒,一道圣旨就把汤显祖贬到雷州半岛的徐闻县。</p><p class="ql-block">一年后遇赦,汤显祖升迁到浙江遂昌县做知县,在他的治理下,政通人和,桑麻生畜兴旺,在遂昌还写下了《牡丹亭》。</p><p class="ql-block">汤显祖还曾擅自放监狱中的囚犯回家过年,元宵节让他们上街逛灯会,毫不顾忌,这使讨厌他的人抓住了把柄,绩效考核时,他们就出来泼脏水,汤显祖知道却无可奈何。</p><p class="ql-block">万历二十六(1598)年,朝廷将派税使来遂昌,汤显祖知道上面要来找茬,干脆直接交了辞职信。不管批不批准,直接回家。</p> <p class="ql-block">最懂女性的明代戏圣,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p><p class="ql-block">汤显祖的戏剧作昆《还魂记》(《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p><p class="ql-block">《牡丹亭》创作之迷:</p><p class="ql-block">一说汤显祖于万历二十六(1598)年弃官回乡后,在故乡临川的玉茗堂集中创作了《牡丹亭》;</p><p class="ql-block">一说在安徽芜湖雅积楼创作;</p><p class="ql-block">一说汤显祖在浙江遂昌做知县五年时所写成的…</p><p class="ql-block">根据一此可考证的部分史料,《牡丹亭》完成于1598年,前期构思跨越数年。剧中融入了江西大余县(南安府)风物,可能源于汤显祖途经此地的见闻;</p><p class="ql-block">部分史料称汤显祖曾在芜湖雅积楼居住并构思了《牡丹亭》,但仅认为是酝酿阶段,最终成书于苏州或临川;</p><p class="ql-block">汤显祖创作《牡丹亭》的灵感来源于:融合了江西民间传说、明代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及汤显祖个人的经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汤显祖也创作过诗文,但成就最高的还是传奇,作为红了几百年的著名编剧,他是中国古代继关汉卿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他的“临川四梦”,可说是名扬天下,这四部作品都是在场显祖回乡以后创作的。其中汤显祖最得意的、影响最大的当数《牡丹亭》。</p><p class="ql-block">“牡丹一出,几令西厢减价”,连之前的顶流的《西厢记》,一时也被比了下去。</p><p class="ql-block">一个人的言行和思想,总是与自已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坎坷不平,怀才不遇,是汤显祖一生最大的遗憾,但也是他成功必不可少的一环。他的作品直白,又贴近生活,以喜剧来写悲剧,《牡丹亭》堪称中国版《人鬼情未了》,一经写出,就成了网红剧目。其中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句更是无数网文创作者的文章金句。</p> <p class="ql-block">汤显祖的戏文都宣扬着一个观点,就是尊重人天然的情感,在古代“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抑制人性的情况下,汤显祖肯定人天生的欲望,是一种超前的、人文主义的思想。就像杜丽娘的戏词“可知我一生爱好天然”,少女说,我这么爰美是天性使然啊,天真烂漫如玫瑰的少女,因为相思成疾,抑郁而终,在礼教约束下的土壤,娇嫩的玫瑰,最终的结局也只能化为一抔养料,死后变成游魂,在梦里与柳梦梅相爱的杜丽娘,娇嫩的样子宛如从前他沉醉在梦里,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大团圆结局,更像是镜花水月一场,梦醒来,又是怎样的呢?可能还是桃花树下的那抔黄土。</p><p class="ql-block">汤显祖晚年思想比较消极,以“茧翁”自号,这与他辞官后不问世事,潜心修佛有关。</p><p class="ql-block">1616年7月29日,汤显祖在抚州临川逝世,安葬在临川云山乡。</p> <p class="ql-block">抚州市临川区文昌里景观</p> <p class="ql-block">古建筑“王茗流芳”房匾额。</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临川正觉寺</p><p class="ql-block">正觉寺,位于抚州临川城东门外犀牛山,始建于唐朝初期,初名开元寺,至元明曰妙觉寺,在文昌桥东面的寺庙。</p><p class="ql-block">史载由南宗八祖之尊的道一禅师开基弘法,规模宏大。山门前可停船,莲花婷立。寺内有合抱大柏树,门户幽静。寺前有东湖,与文昌桥头的抚河相通,湖水如镜,杨柳轻拂,景色非常美丽迷人。</p> <p class="ql-block">正觉寺融古建艺术与自然美景于一体,以四大天王、释迦牟尼像及千佛楼闻名。寺内楼阁如画,菊香滿园,文人墨客常聚,文化底蕴深厚。</p><p class="ql-block">正觉寺承载千年历史的古寺,</p><p class="ql-block">禅宗圣地,古寺新颜。</p> <p class="ql-block">正觉寺千佛楼,塑存佛像千尊,形态各异,是正觉寺的一大特色。箨龙轩,寺中有一处临江面水的楼阁,名叫箨龙轩,轩内型上绘有一条形态逼真的龙画,是文人墨客游览时喜欢驻足的地方,如汤显祖、王安石等都曾到访过正觉寺,并留下了诗篇。</p><p class="ql-block">民国初期建成的千佛楼,更是金碧辉煌。楼分四层,层层有客厅,底层为方丈室,上三层塑佛像千尊。</p><p class="ql-block">王安石题咏《正觉寺箨龙轩》:</p><p class="ql-block">风玊萧萧数亩楸,</p><p class="ql-block">箨龙名为道人留。</p><p class="ql-block">不须乞米供高士,</p><p class="ql-block">但与开轩作胜游。</p><p class="ql-block">此地七贤谁笑傲,</p><p class="ql-block">何时六逸自赓酬。</p><p class="ql-block">侵寻衰境心无著,</p><p class="ql-block">尚有家风似子猷。</p><p class="ql-block">(箨龙:措竹笋、竹林)</p> <p class="ql-block">正觉寺天王殿,法果圆寂后,经清泉、了尘、圆光、圆明、昌月、观庵等数任住持的不懈努力,寺院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使正觉寺进入鼎盛时期。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堂、祖师殿、地母庵等19座殿堂和300多间住房。占地面积近20000㎡,还有二百多亩寺田。</p><p class="ql-block">曾刻佛经一百多种,每隔五年“开期”(传大戒)一次,外地僧侣纷至沓来,正觉寺成了赣东一大丛林。</p> <p class="ql-block">万魁塔,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八(1610)年,现存塔体为清道光十九(1839)年所建。</p><p class="ql-block">万魁塔塔身高七层,塔高41·58m,腰围31·68m,内部空心,外部呈六边形,棱角分明,层次清晰,形如一根倒立的钢锏。</p><p class="ql-block">站在万魁塔塔下,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岁月的沉淀。这里的每一砖一瓦,都诉说着千年的故事。</p><p class="ql-block">这座古塔不仅是抚州临川的标志性建筑,更是当地人心中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正觉寺内景观</p> <p class="ql-block">一幢漂亮而高大的教堂,看样子有些年头了。这座教堂叫圣约瑟大教堂,粉色外墙梦幻十足,整体庄严肃穆,浪漫氛围是我们拍照打卡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因教堂外铁关公把关,游人勿入,我等只好拍拍外景以平心愿。</p> <p class="ql-block">抚州万寿宫经堂~玉隆阁偏阁遗址。经堂,又移藏经阁,是道士存放经书、诵经和冥思的地方,建于清代,复建于民国,后毁于火灾。</p><p class="ql-block">玉隆阁是三层砖木结构盖瓦建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p><p class="ql-block">玉隆万寿宫整体砖木结构,分前、中、后三进,大殿分左、中、右三部分,建筑空间大,是传承道教文化、商帮文化的重要载体。</p><p class="ql-block">2017年,经国家文化局批准江西省考古研究院进行现场考古挖掘后,以示游客。</p> <p class="ql-block">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与儒家文化同根共源。道教以老庄哲学为指导思想,以老子《道德经》和《易经》为理论基础,以斋醮祈祷、诚心敬神为宗教模式,以各种功法和方术为修炼途径,以劝人为善、和谐社会为设教责任,以重视生命、健康长寿、甚至永生不死为追求目标。道教的宇宙观、社会观和人生观,具有乐观向上的积极意义。</p><p class="ql-block">在两千多年的修炼实践中,道教为中华民族的人体生命学、天体星象学、地理环境学、中医中药学,以及化学、冶金、武术、气功、饮食、养生、文学、艺术等领域,创造了众多的成果。譬如中国四大发明的火药和指南针,以及食用豆腐和中药丹方,就是古代道士在炼丹的试验过程中发现的。</p> <p class="ql-block">道教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民族心理和社会习俗,都曾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它所积淀下来的大量经籍文献和宫观建筑、雕塑石刻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因此。透过宗教外表就其本质而言,道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部分。发掘这份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古为今用,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 <p class="ql-block">道教源于原始社会初民们对大地间神秘现象的自然崇拜,经历殷商时的鬼神崇拜,秦汉时的神仙信仰,逐渐形成了以老子和庄子的学说为思想体系,出现专门去深山大海中寻找修炼仙人仙药的职业道士,史称“方仙道”和“黄老道”,是为道教的前身。</p><p class="ql-block">东汉时期,张道陵在四川创建了第一个教团组织,名为“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标志着中国道教正式诞生。</p><p class="ql-block">两晋时期,“天师道”向中原地区传播,南北朝时,分为北天师道和南天师道;</p><p class="ql-block">唐宋两朝皆扶持道教,道教得到长足发展,演变出众多的道派,大体来说,北天师道逐渐演变为以金代王重阳为首的“全真派”,南天师道则一直由张道陵后裔历代继承,改称为“正一派”,驻足江西龙虎山传道;</p><p class="ql-block">宋元明三朝屡受朝廷册封,主掌全国道教事务权柄,跻身为官方道教,因而江西两道教声势大涨,龙虎山具有传统道教的中心地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抚州因与龙虎山邻近,历代道风尤为鼎盛,道教灵宝派祖师葛玄,上清派祖师魏华存、净明派祖师许真君、内丹南宗祖师白玉蟾,以及正一派历代张大师,都曾在抚州境内频繁活动,同时木上亦涌现了众多的人才和道派,唐代南城县人邓紫阳创立了“北帝派”,北宋初临川县人饶洞天创立了“天心派”,北宋末南丰县人王文卿创立了“神宵派”,影响均遍及海内。</p> <p class="ql-block">一个州府如此道派林立,在全国实属绝无仅有。尤其是邓紫阳的“北帝派”开创了道教徒从个人自身修炼,转向为社会现实服务,更具有道教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然而,至满清一代,统治阶级限制和打压汉人的宗教,道教逐渐其微。</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以来,全面贯彻落实宗教政策,道教才重新复甦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抚州临川商帮文化</p> <p class="ql-block">商帮文化,在中国古代随着商业竟争日益激烈,商人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并增强竞争力,成立了商帮,江右商帮又称江西商帮。</p><p class="ql-block">它兴起于北宋,强盛于明清。</p><p class="ql-block">抚州商帮是随着江右商帮的掘起过程而自然形成的商业群体,有史可查的抚州名商有数百位之多。抚州商帮影响之大,范围之广,实际成了江右商帮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周虎臣笔庄</p><p class="ql-block">周虎臣,临川人,其创办的“周虎臣笔庄”,是一个以制作、销售毛笔为业的全国著名百年老字号。周虎臣笔庄延续了四百多年,其制造的毛笔深受汤显祖、乾隆皇帝等历史名人的喜爱,至今还倍受书画名人的睛睐。</p> <p class="ql-block">当日下午,我们来到王安石纪念馆。</p><p class="ql-block">抚州王安石纪念馆,是为纪念我国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而建,是江西省十大历史名人纪念馆之一。</p><p class="ql-block">王安石纪念馆占地面积20亩,建筑面积1560㎡,是一座仿宋园林式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王安石纪念馆于1986年11月建成并开放。2024年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王安石纪念馆馆内门楼、影壁、水榭、游廊、碑廊、亭台、荷池、曲桥与主楼相得益彰,浑成一体。歇山飞檐,圆柱筒瓦,花格门窗的结构和采用灰黑、全白的色调使整个建筑显得古朴淡雅、严重严瑾。</p><p class="ql-block">馆内辟有“明月轩”“踯躅园”“辛夷园”“荆公亭”“半山堂”等景致。</p> <p class="ql-block">王安石纪念馆内展示的内容</p><p class="ql-block">主展厅“熙丰楼”是一栋仿宋大殿式建筑,分上下两层陈列展示王安石生平事迹。</p><p class="ql-block">“半山堂”是一栋带庭院的仿宋民居,现辟为王安石诗词专题展厅。</p><p class="ql-block">王安石纪念馆,在古朴典雅的园林中闲庭信步,吟赏荆公千年的风采与诗意。</p> <p class="ql-block">王安石(1021·12·19·~1086·5·21),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县人,中国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p><p class="ql-block">庆历二(1042)年,王安石中进士,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p> <p class="ql-block">宋仁宗末年,曾作《上仁宋皇帝言事书》,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但未被采纳。</p><p class="ql-block">宋神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继续阐述变法主张,深得神宗赏识。</p><p class="ql-block">熙宁二(1069)年,升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陆续制定了均输法、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保马法`保甲法、将兵法等。</p><p class="ql-block">次年拜相。大推行改革,并积极促成熙河开边。变法初期,神宗时王安石言听计从。然而在新法实施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导致反对者声势颇大,且变法派内部也出现了分裂。</p> <p class="ql-block">熙宁七(1074)年,王安石被罢相。一年后被神宗再次启用,旋即又困君臣间的变法上的分歧而罢相。出判江宁。累封荆国公。</p> <p class="ql-block">王安石变法,伟大的家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元祐元年(1086),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享年六十六岁。累赠为太傅、舒王、谥号“文”,世称王文公。</p> <p class="ql-block">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p><p class="ql-block">他的散文砖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p><p class="ql-block">其诗文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p><p class="ql-block">其词虽不多但风格高峻。</p><p class="ql-block">有《临川集》等著作存世,</p><p class="ql-block">今人辑有《王安石全集》。</p> <p class="ql-block">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锐意改革的“拗相公”,更是笔力千钧的文坛巨擘。既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豪迈,又有“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细腻,借登高抒怀,展现了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与坚定信念。</p><p class="ql-block">《登飞来峰》</p><p class="ql-block">飞来山上千寻塔,</p><p class="ql-block">闻说鸡鸣见日升。</p><p class="ql-block">不畏浮云遮望眼,</p><p class="ql-block">自缘身在最高层。</p><p class="ql-block">《泊船瓜洲》</p><p class="ql-block">京口瓜洲一水间,</p><p class="ql-block">钟山只隔数重山。</p><p class="ql-block">春风又绿江南岸,</p><p class="ql-block">明月何时照我还?</p><p class="ql-block">《梅花》</p><p class="ql-block">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p><p class="ql-block">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p><p class="ql-block">《江上》</p><p class="ql-block">江北秋阴一半开,</p><p class="ql-block">晚云含雨却低徊。</p><p class="ql-block">青山缭绕疑无路,</p><p class="ql-block">忽见千帆隐映来。</p><p class="ql-block">《孤桐》</p><p class="ql-block">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p><p class="ql-block">岁老根弥壮,阳骑叶更阴。</p><p class="ql-block">《桂枝香·金陵怀古》</p><p class="ql-block">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p><p class="ql-block">天点初肃…至今商女,</p><p class="ql-block">时时犹唱,后庭遗曲。</p><p class="ql-block">《北陂杏花》</p><p class="ql-block">一陂春水绕民身,</p><p class="ql-block">花影妖娆各占春。</p><p class="ql-block">纵被春风吹作雪,</p><p class="ql-block">绝胜南陌碾作尘。</p><p class="ql-block">《明妃曲二首》(其一)</p><p class="ql-block">明妃初出汉宫时,</p><p class="ql-block">泪湿春风鬓脚垂。</p><p class="ql-block">低徊顾影无颜色,</p><p class="ql-block">尚得君王不自持。</p><p class="ql-block">归来却怪丹青手,</p><p class="ql-block">入眼平生几曾有。</p><p class="ql-block">意态由来画不成,</p><p class="ql-block">当时枉杀毛延寿。</p><p class="ql-block">《即事》</p><p class="ql-block">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p><p class="ql-block">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p><p class="ql-block">《元日》</p><p class="ql-block">爆竹声中一岁除,</p><p class="ql-block">春风送暖入屠苏。</p><p class="ql-block">千门万户曈曈日,</p><p class="ql-block">总把新桃换旧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抚州这个低调的小城,藏着无数宝藏景点,有古色古香的寺庙,有充满历史韵味的街区,有明代戏曲家~“中国戏圣”“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和北宋的政治家、改革家王安石的故居,还有浪漫梦幻的粉色教堂…</p><p class="ql-block">抚州,文昌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荆公故里,才子之乡,是一有梦有戏的地方,每一处都让人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我们参观好王安石纪念馆后,即驾车离开了抚州,前往鹰潭市龙虎山景区。</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