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疗随笔(39)——谈谈诗歌文本疗愈价值的四维架构

诗疗黄干

<p class="ql-block">  诗疗随笔(39)</p><p class="ql-block"> —谈诗歌文本疗愈价值的四维架构</p><p class="ql-block"> 作者 黄干</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6月28日下午,参加在西南大学新诗研究所主办重庆诗人金玲子诗集《那就是东方》研讨会,我的发言是《从诗意疗愈四维架构看“爱的诗篇“疗愈个性化价值》。去年10月26日,我也参加过该校新诗所组织的日本华裔诗人华纯诗歌研讨会,发言题目是《从诗意疗愈四维架构看《缘侧》诗集的潜在疗愈价值》。两次发言框架结构大致差不多,其目的都是谈诗歌疗愈的文本衡量标准及其疗愈价值。</p> <p class="ql-block"> 去年研讨会上,我首次提出诗歌文本“诗意疗愈四维架构” 概念 ,要义是: 诗歌疗愈所需文本不是简单的一、二首诗歌 ,而是需要一组诗歌;在一组诗歌中,需要有不同性质和类别的诗歌组合,它们构成一个有机文本系统;这个系统中,至少有四类诗歌组成,即“宣泄情感”(A类)、“思辨认知”(B类)、“抒发美好”(C类)和“激励鼓舞”(D类),这是衡量诗意疗愈价值的四个维度;一组诗歌中各个维度上的文本数量占比应该大致均衡,按照诗疗理论原则要求,应以积极健康色彩为主体。</p> <p class="ql-block"> 我分析过诗人华纯的诗集《缘侧》中的文本结构,其主体诗歌板块中,A类“宣泄情感”与C类“抒发美好”,大致均衡;如果把A类与B类文本合并为一组,把C类与D类文本合并为另一组,两组数据比较,也大致相当和均衡。我个人认为,《缘侧》文本中其诗意疗愈的整体架构比较均衡,应该可供一般读者阅读,以满足普通疗愈之用。</p> <p class="ql-block"> 我分析了金玲子的诗集《那就是东方》的文本结构。我采集样本是,凡文本中包含有”爱”的字眼,就纳入“爱的诗篇”,并以诗意疗愈四维架构的四个维度给予度量。分类解构结果是,在“爱的诗篇”的80余首诗作中,一半以上的诗作均属于A类“宣泄情感”,而其它三类诗作数量相对较少,尤其是D类“激励鼓舞”只有一首,显然“爱的诗篇“文本结构有着明显极化性,这种文本极化或许与作者在生活中的实际境遇有关,从而让诗歌文本带有强烈宣泄情感个性特征,而“宣泄“这一组分(元素)对于一位优秀诗人所处的现实生活场景和个人体验而言,或许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但是对于普通读者而言,这种极化结构的文本功效是否具有与诗人一样重要的意涵或适用,我就不太肯定了。应该注意,“爱的诗篇”只是《那就是东方》的部分内容,对诗集的整体性判断,还有待进一步研究。</p> <p class="ql-block"> 我们比较熟悉的说法是,诗歌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宣泄情绪,也是体现诗歌疗愈功效。我们承认,这样看法应该有相当普遍性(事实上已有作者和学者对我表达过这个观点)。不过这里我们要说,诗歌疗愈功能并非只是一个”宣泄“这么简单就可以概括的,就像我们患病在医院治疗,如果需要外科手术,并非让医生给我们身体”动一刀”,我们就变得健康或万事大吉,显然手术后还需要康复治疗包括口服药物、补充营养和适当康养等等。站在诗疗角度,我们需要的不只是一类诗歌,而是一组诗歌“处方”,而且诗歌“处方“内部具有四个维度的文本和体验价值。诗意疗愈四维架构,就是试图提供一个让我们判断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实用工具,让我们“有法可依“,有器可用,这也是让科学介入文学的尝试。</p><p class="ql-block"> 归纳起来,笔者认为诗歌疗愈功效,取决于一组诗歌“处方”,其文本内部应具备一定合理而均衡的维度结构。把文学命题用科学方法加以阐述,笔者提出的观点是否合适,它在诗歌疗愈场景中的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仍然需要在实践中给予更多验证,体验和完善。加油!</p><p class="ql-block"> (黄干,20250706,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j5twto" target="_blank">诗疗随笔(38)—诗疗的秘密</a></p>

疗愈

文本

诗歌

诗疗

架构

宣泄

诗意

四维

维度

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