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竹 山 之 行 <p class="ql-block"> 1972年初,赣东北的冬天奇寒。我和几个同志被德兴县(现改市)报导组派到龙头山公社陇首大队,采访报导那里的知识青年情况。有天工作之余,我在村里碰到一位老同学。高兴了一阵子之后,他说方志敏被俘之处就在一河之隔的玉山县高竹山,路不远,问我是不是愿意去看看。方志敏在土地革命时期,先后任赣东北省和闽浙赣省省委书记,在我们这一带妇孺皆知,此时老百姓还称他为方主席。听说有这样一个地方,我当然很愿意去。</p><p class="ql-block"> 高竹山归属玉山县怀玉山垦殖扬,那里有一个林场。从陇首到那里虽说不远,但都是山路,也走了那么一阵子。一路上我们说起了方志敏。被俘的情况,他在敌人监狱里所作《清贫》一文有明白清楚的记述,我们从老辈人口述里,却知道一些未载之书史的传说。话说1934年11月,方志敏任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奉命率北上抗日先遣团出发。次年1月,失利被迫返回赣东北根据地休整。归途中又遭强敌包抄,除小部分突围外,大部队被打散。他和警卫员来到高竹山,待机突围。警卫员在下山寻找食物时被围剿的敌人抓住。他们以严刑威胁,以100块大洋加一个女人引诱,使这个软骨头供出了方志敏的藏身之处。于是立即围山搜捕,方志敏终于未能躲过災难,而贪生怕死的叛徒却苟活到解放以后。他隐藏自己的身分生活在附近的山坞里,以为这么多年了,无人再认识他。一天,他挑着箩筐到德兴县的暖水乡购买油盐等生活用品,箩筐上的“魏长发”三个字却暴露了他的身份,被当年的红军战士发现,立即报告了乡政府。叛徒终于被政府逮捕,经审讯后处决,偿还了血债。老区的人民无不拍手称快。</p><p class="ql-block"> 大约过了个把小时,我们来到了高竹山林场。林场在一个平坦的山洼里,四周是茂林修竹。可能是经常有人来凭吊,这里的人很不见外。林场主任相当客气,不但倒茶水招待我俩,还亲自带我们到现场去,似乎这是他的义务。我们来到一个废弃的石煤洞前一一这石煤是种劣质的无烟煤,在周围方圆十多里地方不止一处可见。这个矿洞不深,也就十几二十米,高可进人而不用弯腰,洞里尽是灰黒色坚硬岩石。主任说,这里就是当年方主席躲避风雨的地方。我们脸色凝重,默哀了好一阵子。不久,他又把我们带到二三百米外的一棵乌臼树下,当时粗已不可一人合抱。他说方志敏可能见警卫员久去不回,警觉地转移到树后。但敌人已得到叛徒口供,见洞里无人,判断人不会走远,于是在附近树林篦头发似地展开搜索,终于被两个国军士兵发现而被俘,为后人叹惜。</p><p class="ql-block"> 他还把方志敏被俘当时情况说了一遍,与《清贫》所写大致差不多一一那两个士兵猜到了方志敏的身分,以为抓到了共产党的大官,发大财的机会到了。他们逼方志敏交出金银财宝,甚至拿出手榴弹来恐赫,一脸丑恶的样子。但方志敏面带微笑,平静地告诉他们:我不会像你们国民党的伟人们那样贪图钱财。他们看看实在榨不出什么油水来了,只得抢走了方志敏的表和水笔完事。 我和同学靜静地听着,神情肃穆,充满崇敬。这时林涛阵阵,仿佛是被感动了,伤心地发出呜咽。</p><p class="ql-block"> 归途中,我凭记忆,默念着方志敏在《清贫》中说的一段话:“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来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都用之于革命事业的。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以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一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p><p class="ql-block"> 以后,我听说高竹山方志敏被俘之处,已经建起了一座纪念亭,供后人瞻仰。 2025.7.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