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文宗路,弘扬遗山风 纪念元好问诞辰835周年系列活动之二 寻迹好问(12)元好问在南阳当过县令?

明天

<p class="ql-block">今天是2025年6 月20日 又是一个阴天,天气比较起那几天凉爽了许多。我们是昨天下午到达南阳市的,车程大约就是54 公里。</p> <p class="ql-block">说起南阳这是我们第三次来啦。第一次来南阳是疫情期间去海南路过这里,住了两天我们主要是游览了卧龙岗景区,最核心是景点叫《武侯祠》。</p> <p class="ql-block">南阳武侯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纪念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祠宇,相传为其躬耕地和刘备“三顾茅庐”故事发生地。</p> <p class="ql-block">武侯祠初建于魏晋时期,盛于唐宋,元大德二年(1298年)由南阳监郡马哈马主持修葺,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风格。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不管是在演义小说中,还是在历史的记载中,诸葛亮都是计智超绝,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谋士文臣形象。木牛流马的发明不说存在不存在,这也是一个文臣干的事,而且其在蜀汉也是担任丞相一职,怎么看都是一个文臣,为什么却被大家叫做武侯呢?</p> <p class="ql-block">据当地导游介绍;诸葛亮本是一个文职官员为什么叫武侯祠呢?“武乡侯”是后主刘禅给诸葛亮封赏的爵位。按照当时的封赏制度,封赏爵位是要有封地的。而诸葛亮的封地就是武乡这个地方,这是后主刘禅封给诸葛亮的封地。也就是说诸葛亮是武乡最大的官员,他可以享受此地的税收为己用。既然封地是武乡,因此诸葛亮常常被称为“武乡侯诸葛亮”,而诸葛亮的墓葬也被人们称为“武侯”墓。称武侯也就实至名归了。</p> <p class="ql-block">第二回来南阳是从海南回老家再一次路过南阳的,据微信渲染这里有一个国际月季博览园,总投资1、2亿,国家三A级景区,面积之大1000亩,有1200多个品种,这里曾经召开过世界月季大会。其实这里的老百姓具有种植月季的传统,是目前我国种植销售月季最大的基地。我们从镇平出发到南阳市区绝大部分的土地都是种植月季的农场,合作社,专业公司。建议大家要想种植月季花可以到南阳考察。</p> <p class="ql-block">我们今天寻迹好问的主要内容就是寻找奎章阁元好问的遗迹。</p><p class="ql-block">这是因为爱人从寻迹好问一开始在做路线规划的时候,据资料记载元好问正大八年(1231年),31岁调任南阳县令 ,他在任上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成绩斐然。所以河南志书称他“知南阳县,善政尤著”。《南阳县志》记载:“南阳大县,兵民十余万,(元好问)帅府令镇抚,甚存威惠”。可惜的是现如今并没有记载元好问留下什么遗迹。</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我们要寻找奎章阁(梅花寨)是因为我们在镇平咨询贾元武老师的时候他告诉我们说,南阳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留下的历史名人实在是太多啦,相比之下元好问在南阳不算什么大人物,所以寻找他的遗迹你们是比较困难的,不过我给你们指一个奎章阁(梅花寨)的地方你们碰碰运气吧。</p> <p class="ql-block">据他说:他过去看过老年儿的一些资料介绍,元好问当南阳县令的时候经常登上奎章阁(文曲星楼)与文人相聚,另外有人说他的夫人去世在南阳就葬于奎章阁(也叫琉璃阁)温凉河的对岸。可是这些地方我都没有去过,你们可以试试。</p> <p class="ql-block">那我们今天就按照贾元武老师提供的线索寻迹吧。</p><p class="ql-block">我们首先寻找梅城公园,用导航非常容易顺利地找到啦!可是南阳梅城公园因坐落在梅花寨取名梅花公园,占地面积是7.8公顷,梅城公园在仲景路、滨河路、中州路、菜市街广苑街相围合的区域,由于被温凉河分割,该公园分为“梅城遗韵区”和“曲艺健身区”两部分,是一个以展现历史文化、体育文化为主题,集生态、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全面开放性的公园。</p> <p class="ql-block">在偌大的四面开放的综合性公园要想找到奎章阁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只有大量打听当地人。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还是找到我们要找的地方啦!</p> <p class="ql-block">不过难题也就随之而来,我们要找的是元好问的遗迹,比如碑刻,图板,造像,纪念堂馆等。</p> <p class="ql-block">没有办法我们只好围着奎章阁寻找,不断地询问。非常遗憾的是当地人不知道有个元好问,更不用说元好问的文化遗迹啦.</p> <p class="ql-block">万般无奈我们只好扩大搜寻范围,下河岸寻找,今天正好赶上昨天大雨桥洞集雨污垢甚多,环卫工人正在清淤。但我们也不放过每一块石刻上的元好问。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元好问碑刻。</p> <p class="ql-block">我们再次返上岸来搜寻。</p> <p class="ql-block">唐代白居易,杜甫,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的唐宋八大家曾经都来过这里,都留下了不修的诗篇</p> <p class="ql-block">唯独我们就是找不到元好问的一点遗迹,心里总是有点不舍。怎么办再扩大范围,继续寻找。</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古城墙继续寻迹。</p> <p class="ql-block">结果城墙上上百快图板也没有一丝一毫有关元好问的信息。</p> <p class="ql-block">原来南阳有五圣,个个都比元好问厉害。分别是谋圣姜子牙、商圣范蠡、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这些杰出人物都是南阳人,为推动中华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中华文化中最璀璨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不断扩大搜寻范围的同时也不断注视着河的对岸元好问妻子的坟茔,也是一无所获。</p> <p class="ql-block">没办法,我在这里只好把文献资料上所说的元好问在南阳做县令的事迹讲给大家听一听作为我们南阳寻迹好问的收获吧!</p> <p class="ql-block">元好问是结束了在内乡三年丁母忧(为母守孝)后调任南阳做县令的,他在南阳为老百姓做了哪些事呢?</p><p class="ql-block">勤政爱民,体恤百姓</p><p class="ql-block">减免赋税:南阳当时因战乱和自然灾害,民生困苦。元好问到任后,积极减免苛捐杂税,减轻百姓负担。他在《宿菊潭》等诗中提到对民间疾苦的关切。</p><p class="ql-block">赈济灾荒:面对南阳的饥荒,他组织赈灾,开仓放粮,并鼓励富户参与救济,稳定社会秩序。</p><p class="ql-block">任南阳县令时遇旱灾,他极力上书朝廷,为百姓争取到免税三年的政策,缓解民生压力。面对战乱后流民问题,他分配荒田给难民垦种,并亲自带领修筑堤坝抗旱排涝,使"桑条沾润麦沟青"的农耕景象重现。</p> <p class="ql-block">兴修水利,发展农业</p><p class="ql-block">南阳地处中原,农业为经济支柱。元好问重视水利工程,主持修缮灌溉设施,改善农田水利条件,促进当地农业生产。</p><p class="ql-block">他常脱官服下田劳作,在《偶记内乡》诗中写道"老眼不随花柳转,一犁春事最关情",将春耕视为首要政务。</p> <p class="ql-block">重视文教,振兴学风</p><p class="ql-block">作为文人出身的官员,元好问在南阳倡导教育,修缮学宫,鼓励士子读书。他与当地文人交往密切,常以诗文唱和,提振文化风气。</p><p class="ql-block">其诗文《南阳书事》等作品反映了他在南阳的生活和思考。</p> <p class="ql-block">公正断案,整顿吏治</p><p class="ql-block">他秉持清廉公正的为官原则,审理案件明察秋毫,打击豪强欺压百姓的行为,整顿吏治,赢得百姓赞誉。</p> <p class="ql-block">记录历史,保存文献</p><p class="ql-block">元好问在南阳期间,注重收集地方史料和民间见闻,这些资料后来成为他编纂《中州集》《壬辰杂编》等著作的重要来源,为研究金元之际的历史提供了珍贵文献。</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们今天寻迹好问活动的过程,虽一无所获,但还是热情有加。很可能是我们南阳寻找的地方和寻找的方法有误。不能代表南阳对元好问文化的重视程度。</p><p class="ql-block">下一站我们要去的地方是方城县的“好问石”。挖掘那里元好问足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