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侯马》趣谈

信天游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初来侯马时,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始终困扰着我,这就是“走侯马”,我们管去城里叫“上街”、或“进城”,而侯马人则说“走侯马”,初听时纳闷,后来也一直纳闷:明明你就身处侯马,怎么还“走侯马”呢?</p><p class="ql-block"> 这种现象其实非常有趣,反映了中国地方语言习惯中的一种特殊逻辑,尤其在中小城市或城镇中较为常见。以山西侯马为例,当地人习惯把“上街”说成“走侯马”,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p><p class="ql-block"> 1. 城市中心与郊区的区分</p><p class="ql-block"> 侯马虽然是一个县级市,但城市内部仍有明确的“中心区”概念。比如,老城区、商业街、市政府周边等可能是传统意义上的“侯马”(即“城里”),而周边乡镇或城郊居民即使住在侯马市范围内,仍可能把去市中心称为“走侯马”。 </p><p class="ql-block"> 类似现象在山西其他地区也有,比如大同某些郊区的人去市中心会说“上大同”,即使他们本身也属于大同市管辖。 </p><p class="ql-block"> 2. 历史行政变迁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侯马在历史上曾是曲沃县的一部分,1958年才设立侯马市。一些老一辈人可能仍保留过去的习惯,把“去侯马城区”说成“走侯马”,以区别于原先的村镇归属感。 类似现象在南方也存在,比如重庆某些区县的人去渝中半岛会说“上重庆”,哪怕他们本身也属于重庆市。</p><p class="ql-block"> 3. 方言习惯的简化表达</p><p class="ql-block"> 在晋语(山西方言)中,“走”不仅代表步行,也有去的意思,“走+地名”可以表示“去某个地方”,比如“走太原”(去太原)、“走亲戚”(去亲戚家)。</p><p class="ql-block"> 4. 商业与生活的“进城”心态</p><p class="ql-block"> 即使住在侯马市区边缘,如果要去最繁华的商圈(比如侯马新田广场、步行街),当地人可能仍会用“上侯马”来强调“去市中心”的行为,类似于大城市人说“去城里”。 </p><p class="ql-block"> 类似现象对比</p><p class="ql-block"> 北京:昌平、密云等远郊区的居民去二环内,可能会说“进城”。 </p><p class="ql-block"> 上海:浦东某些地方的居民去外滩,会说“去上海”(尽管浦东也属于上海)。 </p><p class="ql-block"> 武汉:汉口、武昌、汉阳三镇之间互相去对方区域,可能仍会说“去汉口”“去武昌”。 </p><p class="ql-block">结论</p><p class="ql-block">“走侯马”并不矛盾,而是反映了: </p><p class="ql-block">1. 空间认知:城市内部仍有“中心—边缘”的心理划分。 </p><p class="ql-block">2. 语言惯性:方言习惯让“走+地名”成为固定搭配(如:走曲沃),不受行政边界严格限制。 </p><p class="ql-block">3. 历史记忆:过去的城乡区别在现代行政区划调整后仍保留在语言中。 </p><p class="ql-block">所以,侯马人说“走侯马”,其实和北京郊区人说“进城”是一个道理——他们指的并不是“离开侯马去侯马”,而是“去侯马的中心地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