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7日(周六),今天是我们跟随“夜雨旅行”出游的集合日,也是深度穿越阿里南线15日游的首日。</p><p class="ql-block">我是自己提前两天到达拉萨适应高原和拉萨市区游玩。</p><p class="ql-block">今天,我第一站来到了“大昭寺”参拜游玩拍摄。</p> <p class="ql-block">前往大昭寺路上,我看到了光明岗琼茶馆,这个茶馆可是拉萨市区一个网红店。<span style="font-size:18px;">光明岗琼茶馆</span>至少有 50 多年的历史,因为它成立于 1965 年,是拉萨市最早的甜茶馆之一。当天上午九点左右,我走进茶馆里面人好多好多,座位都没有一个了,都是本地藏民居多,我只能退出来随拍了两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八廓街内,始建于七世纪吐蕃王朝鼎盛时期,松赞干布为供奉尼泊尔尺尊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而建,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p><p class="ql-block">全名藏语叫“惹萨噶息赤囊祖拉康”,意为“四喜神变佛殿”,因与始于十五世纪的“传昭大法会”有关,后被称为“大昭寺”。</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p><p class="ql-block">大昭寺入口处。游客<span style="font-size:18px;">需要提前预约(60岁以上免预约,刷身份证直接入内)从入口处进入后,还需购买门票。</span>大昭寺门票价格旺季85元,淡季35元。参观时间为8点至下午6点半。</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占地面积25100平方米,寺内供奉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融合藏、汉、印建筑风格。1961年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广场和朝拜的信徒。</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正门。</p><p class="ql-block">大昭寺是藏传佛教信徒心中的圣地,每年都有大量的信徒前来朝拜。</p> <p class="ql-block">殿堂内都是严禁拍摄录像,只能用相机和手机拍摄寺庙建筑外观。</p> <p class="ql-block">飞檐翘角是寺庙建筑屋檐常见的形式,四角翘伸,宛如飞举,弧度因地域有所不同。</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金顶是大昭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藏族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300多年前,五世达赖喇嘛在扩建大昭寺时,在原本木石结构的屋顶上钉上鎏金铜板,进一步形成了如今所见的金顶规模。</p> <p class="ql-block">金顶为铜质镀金桶型长瓦,翘角飞檐,四角飞檐一般为四只张口鳌头,屋脊上装有宝幢、宝瓶、卧鹿、吉祥鸟等。</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金顶的建筑工艺精湛,其金顶的鎏金工艺、木雕、石雕等装饰艺术,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是研究藏族建筑艺术和佛教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藏式基因为主:红墙碉楼、梯形窗框等元素体现典型藏式特征。</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出口处。</p> <p class="ql-block">八廓街,又称八角街,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是拉萨最古老、最具藏式风情的转经道和商业中心。</p> <p class="ql-block">八廓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呈圆形分布,周长约 1000 余米。</p> <p class="ql-block">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陈列馆位于拉萨八廓街北街,原为三层藏式楼房院落,距今300多年。1727年,清政府在此设立首座驻藏大臣衙门,供驻藏大臣办公和居住。</p><p class="ql-block">陈列馆因正在修缮暂停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八廓街是藏族群众心中最重要的转经道之一,每天都有大量的信徒在此转经朝拜。</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位内蒙的大货车司机,我休息时与他闲聊了一会。他在拉萨卸完货,来到了八廓街叩长头。他也与我聊起了他自己曾经的一次高原反应,差一点要了他的命。</p> <p class="ql-block">八廓街一角,正在休息的藏族老人。</p> <p class="ql-block">穿着藏服正在拍照留影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玛吉阿米餐厅1997年创立于西藏拉萨市八廓街东南角,是以尼泊尔、印度、西藏风味为主的餐厅。</p> <p class="ql-block">餐厅以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和玛吉阿米的爱情故事为文化背景,将古老的文学词汇与新时代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相结合,成为藏餐文化的象征和表率,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感受藏族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登上玛吉阿米餐厅,俯瞰拍摄八廓街。</p> <p class="ql-block">传说仓央嘉措在拉萨时,常化身普通青年,夜访八廓街。一次,他在街角遇见一位名叫“玛吉阿米”的美丽姑娘,两人相谈甚欢,心生爱慕。此后,他便常来此地与她相见,写下许多动人的情诗。</p> <p class="ql-block">在玛吉阿米餐厅,我们也有幸遇上结识了来自色达佛学院的益西多吉师傅。</p> <p class="ql-block">拉萨八廓古城公安局和八廓派出所。</p> <p class="ql-block">色拉寺全称"色拉大乘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p><p class="ql-block">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此次来色拉寺主要目的是要观赏色拉寺的辩经。</p><p class="ql-block">色拉寺辩经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僧人学习佛法的重要方式。</p> <p class="ql-block">辩经活动通常在色拉寺的辩经园举行,这里是一个露天的小院,有参天大树遮阴。</p> <p class="ql-block">看辩经除了周末,每天下午3点到5点之间都会有辩经(季节或法会期间可能调整)。</p> <p class="ql-block">辩经最早源于赤松德赞时期大乘和尚和噶玛拉锡拉的公开辩论,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后成为藏传佛教僧人学习佛法的重要传统。</p> <p class="ql-block">辩经内容:辩论话题涉及藏教佛学的各个方面,包括佛教经典、教义、哲学思想、修行方法等,僧人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辩论,深入探讨佛法的真谛。</p> <p class="ql-block">辩经方式:主要分为对辩和立宗辩两种。对辩是辩者二人,一方提问,另一方回答且不许反问,告一段落后再反过来,直至一人无法问出。立宗辩则是立宗人自立一说,待人辩驳,多坐于地上,只可回答不可反问,问难者不断提出问题,有时一人提问,有时数人提问。</p> <p class="ql-block">辩经特色:丰富的肢体语言,站立者会采用各式各样的手势和丰富的肢体动作,如在提问时高举手臂向下挥落,象征用文殊菩萨之剑砍掉无知;或将手掌压下,表示压掉自己心中的贪念;或击掌催促对方尽快回答问题;或拉动佛珠表示借助佛的力量来战胜对方。</p> <p class="ql-block">激烈的辩论氛围:僧人们往往情绪激昂、言辞激烈,通过一问一答、一问几答或几问一答的方式,相互交流所学心得和所悟佛法,现场气氛十分热烈。</p> <p class="ql-block">在辩经园后侧,这里的僧人们辩经情绪不是很激昂,动作幅度也不大。细细观察发现这里的僧人年龄相对比较大了。</p> <p class="ql-block">外国游客也绕有兴趣在现场观看辩经。</p> <p class="ql-block">观看了色拉寺辩经,来到了这处排队人好多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后了解到,这是一个叫“阿巴扎仓”的地方。“阿巴”则是其校名。“扎仓”为藏语之音译,意为“僧学院”,即“西藏佛教僧众学习经典之学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阿巴扎仓是色拉寺三大重要扎仓之一,始建于1559年,为固始汗曾孙拉藏汗的颂经修法院。</p> <p class="ql-block">该扎仓面积为1517平方米(以外墙为准),阿巴扎仓为密宗学院,大殿由48根大柱组成殿中供奉的是9头34臂的胜魔饰畏金刚像。殿堂内是严禁拍摄录像,故无法拍摄提供堂内影像。</p> <p class="ql-block">阿巴扎仓外观。</p> <p class="ql-block">阿巴扎仓指路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