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明至老君台:时空转瞬间,触摸古老的脉搏

峰燃小语

<p class="ql-block">东明至老君台:在时空的转瞬里触摸古老的脉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峰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七月的齐鲁大地蒸腾着光弘色的热浪,导航屏幕上蜿蜒的路线像一条金色丝带,牵引着我们三人的车轮从东明县启程。车窗外,玉米嫩叶卷起凝固的火焰,远处的塔吊与古老的砖瓦窑并肩而立,现代与传统的对话在中原大地上此起彼伏,这恰如我们此行的隐喻——在追寻古老文明的路上,叩问时代的回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鹿邑的轮廓逐渐清晰,道路两旁的梧桐突然化作了青竹,风过时簌簌作响,仿佛天地间奏响了序曲。老君台在氤氲的暑气中若隐若现,琉璃瓦折射出细碎的光,竟让人恍惚看见千年前紫气东来的盛景。拾级而上时,石阶沁出丝丝凉意,似有一双无形的手抚平了旅途的燥热,蝉鸣在此刻也变得悠远空灵,仿佛整个世界都屏住了呼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站在老君台最高处,砖石缝隙里看似普通的尘土,记录着千年时光。那棵嵌着炮弹的古柏最是震撼——锈迹斑斑的弹体与遒劲的枝干纠缠共生,形成奇异的图腾。想象当年炮火轰鸣,十三发炮弹却在触及建筑的瞬间沉寂,这究竟是偶然的物理奇迹,还是某种超越认知的能量场在守护?我不知道,知道也不说,老子哪句玄之又玄,已经说明了一切。此刻阳光穿过柏枝的缝隙,在炮弹表面洒下细碎光斑,恍若历史与现实在此刻达成和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很普通的几间房子,没有现代寺院的宏大和繁华,抚摸着斑驳的梁柱,道教典籍里的字句突然有了温度。老子"道法自然"的哲思,在台边随风摇曳的艾草里,在檐角叮咚作响的铜铃中,在往来信徒宁静的面容上,化作了可触可感的存在。遥想千年前,老子在此仰观天象、俯察万物,将天地运行的规律凝结成五千言的《道德经》,此刻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流淌着古老智慧的基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现代科技的光影与古老的建筑在此奇妙交融。年轻游客用无人机拍摄全景,镜头里,钢筋混凝土的城市天际线与老君台飞檐翘角同框;穿着汉服的姑娘跪拜方式,让我仿佛回到汉朝,树荫下坐着几个仙风道骨的人,脸上满是虔诚,我不知道,那是对传统文化的惊叹,还是对道德天尊的仰慕。这让我想起老子"周行而不殆"的宇宙观——文明的长河从未停歇,它始终在接纳、包容、生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站在新时代的门槛回望,道教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生态观,"无为而治"的管理智慧,"虚极静笃"的修身之道,正以崭新的姿态融入当代生活。当绿色发展理念与"道法自然"遥相呼应,当基层治理借鉴"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哲学,传统文化不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化作滋养时代的清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暮色渐浓,归程的导航重新亮起。后视镜里,老君台渐渐缩小成地平线上的一点微光,而我的内心却仿佛打开了一片更广阔的天地。文明的传承从不是简单的复刻,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接力,我们既是古老智慧的继承者,更是新时代文明的书写者。或许有一天,当科技与哲学碰撞出新的火花,我们也能创造出让千年后的人们惊叹的精神财富,让文明的火炬永远闪耀在人类前行的道路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明县全季酒店~刘峰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07.0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