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五国游记(五)——“中亚之中”乌兹别克斯坦<上>

晶晶儿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8日至6月5日,我们游览了中亚5国。上一篇拙作记录了游览的第五个国家一-土库曼斯坦。</p><p class="ql-block">5月25日,游览塔吉克斯坦的吉萨尔古城后,我们驶往塔吉克斯坦、<span style="font-size:18px;">乌兹别克斯坦接壤边境,</span>即将开始第四个国家乌兹别克斯坦的游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 ~ ~ ~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乌兹别克斯坦,地处中亚之中心,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双重内陆国之一(另一个为列支敦士登)。国土面积44.89万平方公里,东部为山地,中西部以平原和沙漠为主,克孜勒库姆沙漠占国土面积60%。人口达3754万(截止2025年3月),包含130多个民族,乌兹别克族占83.8%。首都塔什干是中亚最大城市,常住人口311.2万。</p><p class="ql-block">乌兹别克民族形成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9—11世纪</span>,14世纪建立以撒马尔罕为中心的帖木儿帝国,16—18世纪出现布哈拉汗国、希瓦汗国等。1924年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1991年8月31日独立。</p><p class="ql-block">乌国自然资源丰富,黄金(储量6400吨,世界第四)、棉花(占耕地1/3,中亚最大生产国,产量世界第六)、天然气和石油是传统支柱产业(中亚第三大天然气资源国,储量1.8万亿立方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 ~ ~ ~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乌兹别克斯坦的国旗呈横长方形,长宽比例为2:1,自上而下由三条平行宽带组成:浅蓝色、白色(两侧镶红色细边)和浅绿色。浅蓝色条纹左侧绘有一弯白色新月和12颗白色五角星,呈3、4、5三行排列。</p><p class="ql-block">浅蓝色象征突厥民族的传统色彩,同时代表帖木儿帝国的历史遗产,寓意永恒的天空和纯净的水资源。</p><p class="ql-block">白色象征和平与纯洁,表达对思想与行动净化的追求;红色镶边则代表生命力和民族精神的联结3。</p><p class="ql-block">浅绿色象征自然与新生,也是伊斯兰教的传统颜色,反映该国以农业为主的生态特征。</p><p class="ql-block">新月象征国家的独立与新生,12颗星代表一年12个月及黄道十二宫,寓意自强不息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乌兹别克斯坦的国徽为圆形徽章。</p><p class="ql-block">国徽的核心是一只展翅翱翔的呼玛鸟l,源自波斯神话中的神鸟,象征幸福、自由与民族复兴。</p><p class="ql-block">呼玛鸟后方是一轮从高山、河流及鲜花山谷中升起的太阳,代表国家的光明未来和独特的自然景观。两条河流象征锡尔河与阿姆河,滋养着乌兹别克斯坦的“河中之地”文明。</p><p class="ql-block">两侧以国旗绶带捆束的棉桃与麦穗,体现该国作为“白金之国”(棉花)和农业大国的经济支柱。</p><p class="ql-block">顶部镶嵌的八角星内有一弯新月和一颗五角星,既代表伊斯兰信仰(新月),又象征共和体制与国家的尊严。</p><p class="ql-block">底部绶带,以乌兹别克语书写国名“O'zbekiston”,宣示主权与独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过关、入境,还算顺利。累人的是,烈日暴晒下我们拖着箱子周折了三段路,终于与乌国地接导游“达达汗”见到面,坐上大巴去了第一个景点。</p><p class="ql-block">这次中亚五国游,每个国家乘坐的都是大巴,10个人的小团队,舒适度理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上厕所需付费(我们遇见的一般3000<span style="font-size:18px;">苏姆 /人,或5000苏姆 /2人)</span>,导游建议先兑换10美元的乌兹别克斯坦苏姆。我们拥有了12万多<span style="font-size:18px;">苏姆,一下子好有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感谢团友顾老师的图片。</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趁着天还没黑,导游建议把就近的“铁尔梅兹”一些景点先游览,大家一致同意。</p><p class="ql-block"> 铁尔梅兹是乌兹别克斯坦最南端的城市,位于阿姆河右岸,苏尔汉河入口处,邻近阿富汗边境。这里交汇过多种文明(亚历山大大帝、古罗马、伊斯兰教、佛教等),是此区域政治中心及佛教中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为16世纪建造的一座客栈,修缮如新,但已不使用,作为古建筑留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柯克•基茲<span style="font-size:18px;">泥墙要塞</span>”,建于9—10世纪。</p><p class="ql-block">传说,11世纪有40个女人生活在这里,她们的贵族丈夫被杀之后,她们成功抵御了外部侵犯,并为丈夫报了仇。“<span style="font-size:18px;">柯克•基茲”</span>的意思就是“40个女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地的孩子们,穿梭在这千年建筑里玩耍,似乎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p><p class="ql-block">孩子们活泼可爱,尤其是那个蓝衣男孩,俊美的脸庞极具明星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接下来的景点是“法雅孜·特佩寺院”,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境内苏尔汉德州,是乌兹别克斯坦铁尔梅兹地区的佛教遗址。玄奘从咸海南下所抵达的第一站,便是这里。</p><p class="ql-block">这座3世纪的佛教寺院,1968年才被发现。该遗址因自然风化及环境因素而损毁严重,今仅存地基部分。近年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帮助下,正在逐步修复并部分重建。</p><p class="ql-block">导游说,河对面就是阿富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寺院主体为泥砖结构,反映了公元1世纪至4世纪贵霜帝国时期的宗教文化。其建筑群包含多个层级平台,形成了独特的迷宫式布局。</p><p class="ql-block">图为外部已经修建拱形保护层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石窟寺院。</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感谢团友顾老师的拍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遗址管理员是一位高高瘦瘦的男青年,他用钥匙打开石窟寺院的小门。我们屈身钻进洞窟内部。</p><p class="ql-block">可以清楚地看到内壁上嵌有黄金(图一),一些供品(图二),唐卡(图三),苏轼《汲江煎茶》中的诗句“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图四)。还有一些装饰有佛教壁画、石膏雕塑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离开时,遗址管理员让他的妻子、儿子和我们合影。</p><p class="ql-block">在荒芜之地守护着这份寂寞的工作,这位年轻妈妈的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笑容,她深深感动了我。我轻抚着娃娃胖胖的小手,心里祈愿他健康快乐地成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晚餐丰盛,“宝剑”上的烤肉让我们开了眼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晚餐视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6号上午,参观“铁尔梅滋考古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馆藏27000件以上,其中包括铁尔梅兹附近出土的被毁的佛教遗物展品。</p><p class="ql-block">馆内拍摄需付费,导游说这些展品100%是复制品,大家也就放弃了拍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结束参观,来到“祖尔马拉佛塔”,这是乌兹别克斯坦南部铁尔梅兹地区最古老的佛教建筑遗迹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贵霜帝国时期(公元1—3世纪),展现了中亚佛教文化的辉煌与沧桑。</p><p class="ql-block">佛塔原高约13.5—16米,直径14.5米,曾是该地区最大的佛塔遗迹。佛塔采用土坯方砖砌成,每块砖上刻有独特的印记,这些印记是贵霜时期的典型工艺标志。遗憾的是,在修复佛塔时,仅用泥土覆盖砖石结构,导致原有的历史痕迹被掩埋。</p><p class="ql-block">佛塔孤立于一片麦田之中,我们只能远眺她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当我们远眺佛塔之际,一个小女孩出现在我们面前。她就像见到熟识的朋友一样,对着我们一个劲地笑,没有人能不被她天真无邪的甜蜜笑容所吸引。大家欢喜地为她拍照、合影。</p><p class="ql-block">我们离开时,她笑着向我们招手,然后一蹦一跳地回去了。望着她快乐的身影,感慨在这样荒芜的地方,竟然有这么美好的笑容、快乐的心灵。可爱的女孩犹如一朵<span style="font-size:18px;">绽放的</span>沙漠玫瑰。我真后悔没带包下车,没能给这个小天使糖果或小礼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驱车往“卡尔希”的途中,我们游览了“铁门关遗址”。铁门关遗址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沙赫里萨布兹以南约90公里处。它是羯霜那国的坚实屏障。此城同国名,羯霜那城始建于7世纪初,从14世纪中叶的帖木儿时代改称为沙赫里萨布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进入<span style="font-size:18px;">铁门关遗址,需换乘当地车辆。我们的司机是一位银发老爷爷,车技了得,虽不发一言,却面带微笑。</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佛教曾通过铁门关传入中亚。唐贞观二年,高僧玄奘曾经此关由中亚史国进入吐火罗国。铁门关危峰兀立,气势磅礴,正如玄奘途经羯霜那国,对铁门关生动翔实的描述:“铁门者左右带山,山极峭峻,虽有狭径,加之险阻,两傍石壁,其色如铁。既设门扉,又以铁固,多有铁铃,悬诸户扇,因其险固,遂以为名。”(《大唐西域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铁门关遗址真可谓:左临万丈深渊,右拥青山绿水。如今,这里是当地人避暑的好去处。一大家子围坐在“床”上(当地人的餐桌,类似我国北方的炕),共享天伦之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位男主人有5个孩子,一家人在这里度假,烧烤,野餐,其乐无穷。</p><p class="ql-block">男主人十分热情友好,他拉着我先生“闲聊”,自拍合影。他的热情足以融化你的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几个小伙子也很热情友好,能作简单的交流。</p><p class="ql-block">女孩们自然就矜持些,但美丽的笑容让你感觉如此亲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行程关系,<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天午餐较晚才能吃,导游买了馕让大家先充充饥,两人一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刚出炉的馕,好吃极了。我喜欢吃边缘上的,又脆又香,可以说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馕。说实话,至今还向往着呢。</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午到了乌兹别克斯坦的南部城市“卡尔希”,卡什卡达里亚州的首府,位于卡什卡达里亚河畔的绿洲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p><p class="ql-block">游览“卡尔希桥”。卡尔希桥是卡尔希的标志性历史建筑,建于1583年,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和独特的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被视为乌兹别克斯坦丝绸之路历史之缩影的卡尔希桥,建于1583年,桥梁采用典型的波斯设计,拥有10个拱门,全长122米,宽8米,高5米,桥墩造型优雅,展现了16世纪中亚的建筑技艺。该桥体现了波斯与中亚建筑艺术的有机融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米宽的桥面都由红砖石铺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中第一个桥墩砌筑的砖块以人字形排列(其它的都是横条排列),导游特意指给我们看,只有这个桥墩是原先16世纪建造的,其余都是后修造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7号早餐后,我们前往“布哈拉古城”。</p><p class="ql-block">布哈拉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南部的丝绸之路上,已有2500多年历史,<span style="font-size:18px;">融合了波斯、突厥与蒙古的文化印记,是探索中亚文明的窗口。</span>它也是中亚城市中绝大多数古建筑物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市的范例,<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誉为“博物馆城”。</span></p><p class="ql-block">1993年,布哈拉历史中心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首先参观“夏宫”,被誉为"星星和月亮般的宫殿",是布哈拉汗国末代埃米尔的夏季行宫,也是迄今为止留存的唯一一座布哈拉统治者宫殿。这座宫殿融合了东西方建筑艺术,展现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亚与欧洲文化的交融。夏宫以传统木构技术建造,整座建筑未使用一颗钉子,体现了布哈拉工匠的精湛技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庭院开阔,还有喷水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内部装饰华丽,墙面饰有浅浮雕和黄金浮雕线条等,彰显皇室奢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布哈拉汗国末代埃米尔画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馆藏包括中国清代瓷器、日本瓷瓶、乌兹别克刺绣服饰等,反映丝绸之路文化交流。</p><p class="ql-block">此图为中国瓷器展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孔雀庭院内有散养的孔雀,信步闲庭,毫不惧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宫女水池,传说埃米尔从楼上向戏水宫女抛苹果,选中者受宠。导游说,<span style="font-size:18px;">埃米尔喜欢扔“红苹果”(处女)。</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午餐的羊肉汤和烤包子特别好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午餐后去参观“索莫尼陵墓”(或称萨曼皇陵),由<span style="font-size:18px;">萨曼王朝的统治者</span>伊斯梅尔•萨曼尼于905年下令建造。位于布哈拉市萨曼尼公园内,为9—10世纪伊斯梅尔•萨曼尼(伊斯梅尔•索莫尼)及其家族成员的陵墓。</p><p class="ql-block">陵墓呈立方形,顶部为直径约9米的半球形穹顶,四角设小型球顶。墙体采用原色砖通过22种几何堆砌技法构筑,形成独特的菱形纹路,每平方米墙面使用砖块超过3000块,接缝误差不超过1毫米。这种设计在晨光斜射时会产生动态光影效果,<span style="font-size:18px;">展现了古代工匠对材料与数学的深刻理解,</span></p><p class="ql-block">陵墓<span style="font-size:18px;">砖墙厚度达1.8米,自11世纪以来未经重大修复仍保持原貌,</span>是中亚伊斯兰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是丝绸之路历史的重要见证。</p><p class="ql-block">1993年,陵墓作为布哈拉古城核心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陵墓内部的装饰简洁又不失精美,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途径“波罗考兹清真寺”,也被称为“40柱清真寺”,建于1785年,位于布哈拉老城区。</p><p class="ql-block">清真寺以20根雕花木制廊柱构建12米高前廊,柱体采用伊朗风格的钟乳状垂拱形式,桂础形似马蹄。</p><p class="ql-block">因毗邻方形水池得名“水塘上的清真寺”,水中倒影使20根实柱视觉上形成“40柱”效果。</p><p class="ql-block">该清真寺让我想起数年前在伊朗“伊斯法罕”看到的有名建筑——于201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四十柱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去游览“雅克城堡”。城堡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曾是布哈拉统治者的宫殿和居所,被称为“埃米尔宫”(也被称为“冬宫”),是布哈拉非常古老的建筑,从5世纪开始有人居住。现在除了少数残存的皇家住所,城堡内约有80%为废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城堡外层由城墙围合,现<span style="font-size:18px;">仅存部分城墙</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雅克城堡废墟远眺布哈拉古城,一幅悠古画面呈现眼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用足丈量千年土地,用心感悟沧海桑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景模式所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以花钱骑骆驼。在逾千年的土地上骑骆驼,感受时光倒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感谢领队小邢的拍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雅克城堡遗址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离开雅克城堡,我们步行去一个美丽精致的经学院。途中风景如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过纳迪尔•迪万•贝吉经学院前的阿凡提(真名:<span style="font-size:18px;">纳斯尔丁)</span>雕像,相传这里是阿凡提的故乡(阿凡提出生于土耳其一说,具有较高的历史依据)。</p><p class="ql-block">这位先生戴着我们领队买的乌兹别克斯坦民族帽,倒也和阿凡提的幽默感融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琼米纳经学院”,是布哈拉古城的一座独特建筑,成为《孤独星球》封面,以其非传统的设计和文化意义成为中亚旅行中的标志性景点。</p><p class="ql-block">该经学院由当地富商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1807年</span>建造,最初是经学院的一部分,现仅存主楼。<span style="font-size:18px;">其主要特征的4</span>座蓝顶小塔,据传象征富商的4个女儿。4座小塔原先都有白鹭的安逸窝,后因建筑整改而移除鸟巢。但当地人在其中一座塔顶还原了鸟巢模型,并放置了一对栩栩如生的白鹤雕塑,既保留了生态记忆,又增添了艺术象征。</p><p class="ql-block">经学院曾包含花园和纪念碑,如今仅剩两层结构,一层原为礼拜空间,现为纪念品商店;二层曾为图书馆,现展示少量文物。</p><p class="ql-block">这座美丽的经学院,整体融合了印度风格与传统伊斯兰元素,与布哈拉其他经学院形成鲜明对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坐在经学院附近的长椅上歇息时,一只有着琥珀色皮毛的猫咪,径直走来,跃到我身边,随后紧挨着我静静地进入了它的美梦中。</p><p class="ql-block">相比猫咪更喜欢狗狗的我,此刻,我也喜欢上这只可爱的猫咪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欣赏完美丽的琼米纳经学院。我们又步行去游览“布哈拉古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首先游览“博伊卡杨广场建筑群”,是布哈拉古城最著名的标志性景观之一,由三座中世纪伊斯兰建筑组成。</p><p class="ql-block">其一,“卡隆清真寺”(<span style="font-size:18px;">卡隆意为伟大)</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蜂窝状拱顶、</span>砖砌几何图案等装饰,彰显建筑之宏伟壮丽。(遗憾没拍全两只蓝色穹顶)</p><p class="ql-block">卡隆清真寺(又称卡扬清真寺或喀龙清真寺),始建于 1121年的该清真寺,在13世纪成吉思汗西征时被焚毁;又于1514年由布哈拉汗国在原址重建,形成现存主体结构。它<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布哈拉最大的清真寺,</span>可容纳1万人礼拜。苏联时期被改为仓库使用。</p><p class="ql-block">清真寺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1993年</span>作为布哈拉历史中心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二,“卡隆宣礼塔”(又称卡扬宣礼塔),高高耸立在卡隆清真寺旁,与卡隆清真寺同期建造。塔高46.5米,为当时中亚最高建筑,兼具宗教召唤和丝路灯塔的功能。</p><p class="ql-block">传说成吉思汗抬头仰望<span style="font-size:18px;">卡隆宣礼塔时,帽子脱落,</span>惊叹宣礼塔之壮观而将其留存。1920年伏龙芝下令炮轰该塔,造成一些损害,现在还能看到修补的痕迹。</p><p class="ql-block">该塔由烧过的砖块建成,塔的楼身布满了砖制装饰图案。楼身共分成14个装饰带,每个装饰带里都有清晰的不同图案。</p><p class="ql-block">16、17世纪以后,此地一度曾为恐怖的刑场,有不少罪犯和政治犯从高塔顶端被推下以示惩戒,因此此塔亦有“死亡之塔”的名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卡隆宣礼塔</span>与卡隆清真寺同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三,<span style="font-size:18px;">米尔•阿拉伯</span>经学院,与卡隆清真寺相对而立,是布哈拉古城内具有历史与宗教意义的伊斯兰教育建筑,建于1530—1536年,由来自也门的传教士米尔•阿拉伯主持修建。</p><p class="ql-block">作为中亚地区唯一一座在苏联时期仍持续运营的伊斯兰神学院,其学术活动从未中断,吸引了来自中亚各地的学者研习《古兰经》与伊斯兰教义。</p><p class="ql-block">目前仍作为经学院使用,游客仅能在外围参观,内部教学区域不开放。</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米尔•阿拉伯经学院</span>与卡隆清真寺、<span style="font-size:18px;">卡隆宣礼塔</span>同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城里的部分遗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老城区内的</span>“地毯博物馆”,由一座9至10世纪的前伊斯兰时期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寺庙改建而成,建筑本身便是历史遗迹。</p><p class="ql-block">馆内陈列着传统布哈拉地毯及相关手工艺品,展现了丝绸之路的编织技艺与文化交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城里专心致志的绘画师,手艺真不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离开古城,我们去逛“托吉扎拉嘎隆”古商业街区。传统的市场称为“塔吉”,就是建在十字路口中央附近交叉点上的圆顶商场。</p><p class="ql-block">如今保留下了三个塔吉,原为珠宝市场、帽子市场、兑换市场。如今均保持原貌,但市场内商铺不再严格分类。商品五花八门。陶艺品、织毯、刺绣品,衣服、精美的黄金饰品等等。</p><p class="ql-block">感谢团友顾老师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品种繁多、五颜六色的帽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坐在纳迪尔•迪万•贝吉经学院前的长椅上等待欣赏歌舞表演,看到这个女儿在为其母拍照。</p><p class="ql-block">母亲民族风格的服饰,与背景中炫丽精美的建筑墙面交相辉映,组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令人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午6点,我们在纳迪尔•迪万•贝吉经学院内(经学院内部部分区域已转化为旅游市场)欣赏传统歌舞表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很多,有几十只桌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演唱</span>民族歌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乐队的民族乐器品种较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观众中的一个小女孩,可爱的模样抓住了我先生的相机镜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欢腾的民族舞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民族舞蹈表演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场精彩的时装秀,民族服饰绚丽多彩,模特貌美气质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8号早餐后,我们离开布哈拉驱车前往“希瓦”,车程5、6个小时。所以赶到希瓦用午餐时,已是下午。</p><p class="ql-block">餐厅装潢颇有艺术性,环境宜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午餐菜肴丰盛、考究。下图是希瓦著名的一道特色菜,查网得知名称为“酸奶油饺子”。</p><p class="ql-block">用新鲜莳萝汁和面制成的绿色宽面条,口感筋道‌,搭配慢炖的土豆牛肉卤和大量酸奶油,形成酸香浓郁的风味‌。另外加的是蛋皮饺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餐后稍作休息,我们急于赶赴那句古老中亚谚语——“我愿出一袋黄金,但求看一眼希瓦”——中的“希瓦古城”。</p><p class="ql-block">希瓦古城,位于乌兹别克斯坦西南部与土库曼斯坦交界处,始建于公元10世纪花剌子模强盛时期,17世纪成为希瓦汗国首都,长期作为古丝绸之路重镇和穆斯林宗教中心。</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希瓦古城由</span>伊钦-卡拉内城和迪珊-卡拉外城(19世纪扩建的工商业区)组成。内城占地26公顷,现存11座城门和10米高砖砌城墙,其内包含8座清真寺、31座经学院、14座宣礼塔、12座陵墓和6座王宫,代表中亚最完整的伊斯兰建筑群。</p><p class="ql-block">1990年伊钦-卡拉内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亚首个获此殊荣的古迹群。</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城大门一侧的一组骆驼雕像,生动地再现当初丝绸之路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城的城墙高10米,厚度达6米,由砖石砌成,顶部设有瞭望塔和垛口,便于箭手防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希瓦古城视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卡尔塔•米诺尔塔”,高29米,底部直径约14.5米。它是希瓦古城标志性建筑之一,是一个精致华丽的地标,创造了中亚唯一一座完全由瓷砖<span style="font-size:18px;">覆盖</span>的宣礼塔记录。</p><p class="ql-block">该塔由希瓦汗国的穆罕默德•阿明汗于1851年下令建造,旨在成为中亚最高的宣礼塔(约80米)。然而1855年汗王在战斗中身亡,工程随之停止,致使<span style="font-size:18px;">工程仅完成29米的高度</span>。</p><p class="ql-block">仰望尖塔,塔身历经170余年风雨,仍然色彩鲜艳如初,令人惊叹。</p><p class="ql-block">尖塔旁的“穆罕默德•阿明汗经学院”,19世纪建造,现改造为酒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伊斯洛姆•霍贾宣礼塔”,高度达57米,直插云霄,始建于1910年,采用平铺的松绿色和红色瓷砖装饰,具有鲜明的当地特色。融合了传统苏菲派风格与现代设计元素。</p><p class="ql-block">其高度使其成为乌兹别克斯坦最高的古建筑,也是该国重要的地标之一,常出现在明信片和货币设计上。</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宣礼塔旁是“</span>伊斯兰•霍贾经学院”,该经学院由希瓦汗国末代首相伊斯兰•霍贾于1910年主持修建。具有深厚的宗教与历史意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柱廊的木柱造型优美,上细下粗的木柱刻有美丽的花纹,柱础是马蹄形的石材,起到承重和防腐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库希纳堡”(库希纳·阿尔克宫殿),是一座极具历史价值的建筑群,始建于12世纪,最初作为军事堡垒使用,后于17世纪由希瓦可汗扩建为宫殿。<span style="font-size:18px;">现存城墙厚度达6米。</span></p><p class="ql-block">整个宫殿区域庞大,有石宫、后宫、清真寺、‌军火库、造币厂、监狱、马厩、瞭望塔‌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石头宫的游廊与正殿采用精细的伊斯兰雕刻和彩色瓷砖,展现了波斯—中亚艺术交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石头宫内可汗的寝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宫殿外墙也是美轮美奂。横向的土黄色砖块中,镶嵌竖立的具各式图案的绿色砖块,给人以一种质朴无华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朱玛清真寺”,也被称为“主麻清真寺”,最初建于10世纪,现存建筑为18世纪重建。</p><p class="ql-block">其设计灵感源自阿拉伯早期的平顶木构清真寺,以218根(或说212根)雕花木柱支撑屋顶,部分木柱可能来自中世纪的花剌子模首都。</p><p class="ql-block">200多根木桂密集排列,形成独特的光影效果,柱上雕刻融合阿拉伯文与佛教符号。因其卓越的木雕工艺,被称为“穿越千年的木雕艺术之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一排的建筑是可汗4个老婆的房间。</p><p class="ql-block">门口有付费欣赏的歌舞表演,这位女士招呼我们看表演。可惜我们没有时间,只能婉拒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样的咖啡座有多浪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城广场上,表演者与观众互动,一派<span style="font-size:18px;">歌舞升平景象。</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城里的年轻人,结伴游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几对身着民族服饰的情侣,很美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辆旧时的马车,以及古城小道上留下的马车车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晚餐在一家别致又漂亮的餐厅用餐。从餐厅三楼俯瞰古城,更觉宏伟壮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餐厅环境优美,观景用餐,怡然自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味的汤,可口的馅饼,诱人的冰淇淋。我抢拍了喜欢吃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古城灯光璀璨,分外美丽而神秘。</p><p class="ql-block">最后一张图片是我们用晚餐的餐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乌兹别克斯坦的旅程结束了一半,接下去是游览土库曼斯坦(见上一篇拙作),然后再回到乌国,进行另一半的行程。待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此一并感谢所有垂注拙作的新老朋友们,恕我不一一致谢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感谢团友小金提供有关信息,让拙作更趋完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感谢我先生的照片,为拙作增光添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