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张爱珠</p><p class="ql-block">美篇号:70742777</p><p class="ql-block">拍摄手机:<span style="font-size:15px;">HUAWEI Pura 70 Pro</span></p> <p class="ql-block"> 6月14号上午在刘导游带领下我们一行17人由布达拉宫的东北门进去参观浏览。布达拉宫矗立在拉萨红山之巅,这座由上千间宫室组成的宏伟建筑群,是藏传佛教信仰的物质化身。</p> <p class="ql-block"> 在东北门的检票口看到了两个大石碑,得知布达拉宫很早就是国家级和世界级文化与自然遗产。</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作为藏传佛教圣地,它融合了藏式建筑精华与汉唐艺术风格,1300余年历史见证了西藏政治、宗教与文化的交融。宫内珍藏无数佛经、壁画与文物,堪称“雪域明珠”。1994年,因其无与伦比的历史价值及与自然山体完美融合的生态智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大昭寺扩展项目中,其文化景观再获认证,成为兼具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人类瑰宝。</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就像一座长在红山上的巨型宫殿,远远望去,它层层叠叠的白墙红窗像一块块积木垒到云端,尤其在蓝天底下特别醒目。第一次亲眼见到时,我忍不住“哇”出声——照片根本拍不出它那种压过来的气势。</p> <p class="ql-block"> 爬台阶时走得慢,毕竟海拔高,走急了容易喘。脚下的大石头台阶被磨得发亮,能看出有无数人来过。</p> <p class="ql-block"> 宫墙是白的,白得刺眼,每年都要用牛奶和石灰重新粉刷一次。我想,这应该是一种极度虔诚的表现。</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不断的爬坡,进入一个相对宽广的广场,这里是我们能够拿手机或照相机拍摄的最后一个场景。</p> <p class="ql-block"> 穿过曲折的坡道,我的脚步开始变得迟疑。布达拉宫的空间逻辑完全违背现代建筑的理性——它不是垂直上升的塔楼,也不是水平铺展的院落,而是一种介乎二者之间的、令人迷失的拓扑结构。狭窄的过道突然通向开阔的平台,低矮的门洞后面藏着高耸的佛殿,你以为在向上攀登,转眼却发现又回到了原来的高度。这种空间错位制造出奇特的眩晕感,仿佛整座宫殿是一个巨大的立体迷宫。</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由白宫与红宫组成的宏伟建筑群,白宫外墙如雪山般纯净,曾是历代达赖喇嘛处理政务的场所;红宫则如火焰般庄严,供奉着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p> <p class="ql-block"> 穿过曲折的巷道,措钦大殿的金顶在阳光下闪耀。这座红宫内最大的殿堂,立柱包裹着精美绒毯,壁画讲述着佛教宇宙观。西大殿内皇帝御赐"涌莲初地"金匾高悬,见证着中央政权与西藏地方的密切联系。法王洞的古朴风貌,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塑像静立千年。而最神圣的帕巴拉康殿内,檀香木天然形成的观音像,被视为布达拉宫的镇宫之宝。</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绝非仅是砖石堆。它承载着藏传佛教"政教合一"的政治智慧,每一块玛尼石镌刻着信仰的密码。五世达赖喇嘛的灵塔耗费黄金十一万两,宝石无数,这种物质与精神的奇妙转化,构建了独特的藏地文明表达方式。当晨光掠过金顶,整座宫殿宛如悬浮在尘世与天国之间的神圣阶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它既是固态的建筑,又是流动的历史佛教坛城。当阳光透过高窗洒落在斑驳的地板上,当诵经声在曲折的廊道间回荡,物质空间与精神信仰融为一体,建筑成为了可居住的曼陀罗,可触摸的佛法图解。</p> <p class="ql-block"> 下山时,见游客围着几个磕长头的朝圣者拍照。那些人全身伏地,站起,前行,再伏地,周而复始,衣衫褴褛,膝盖处磨亮。而缺了一条腿的残疾人也用剩下那条腿不断地艰难地匍匐在地大拜。他们面无表情,继续他们的跪拜,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他们无关。每一次大拜都是心中信仰的体现,每一次大拜都是与自己灵魂的一次对话。</p> <p class="ql-block"> 夜晚在酒店和宾馆顶楼仰望布达拉宫,它依然巍峨耸立,沉默如初。千百年来,它见证了无数信仰与欲望的交织,而我只是其中一个微不足道的过客。</p> <p class="ql-block"> 在旅游者眼中,布达拉宫是世界遗产,是打卡圣地;在朝圣者心中,它是精神图腾,是信仰的具象化。我们之间横亘着的不只是海拔3650米的高度,更是一种难以逾越的理解鸿沟。布达拉宫照出了我们现代人的精神贫困——我们拥有整个世界的影像,却失去了凝视内心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下次若能再来,我希望自己不再是一个旅游者,而是一个学习者,一个愿意被震撼、被改变的灵魂。因为这座宫殿的伟大之处,不在于它建得有多高,而在于它让我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与精神上的迷茫和贫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