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爱尔兰之旅十二 牛津大学

蘋行-蘋语

<p class="ql-block">牛津是泰晤士河谷地的主要城市,公元912年,牛津已成为英格兰的一个要地。“津”意为渡口,泰晤士河和柴威尔河在此会合,当时河水不深,用牛拉车即可涉水而过,牛津由此得名。两地河流依然,原来的桥和牛车涉水过河的痕迹早已消失,但牛津桥却越来越多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来访者和游客。</p> <p class="ql-block">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简称“牛津”(Oxford),位于英国牛津,是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采用传统学院制。是罗素大学集团成员,被誉为“金三角名校”、“G5超级精英大学”,全球大学校长论坛成员。</p><p class="ql-block">牛津大学是英语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学,也是世界上现存第二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牛津大学的具体建校时间已不可考,但有档案明确记载的最早的授课时间为1096年,亨利二世在1167年禁止英国学生就读巴黎大学,因得到了英国王室的大力支持而快速发展。从1902年起,牛津大学还设立了面向全世界本科生的“罗德奖学金”。2024Q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牛津大学位列第3名。</p><p class="ql-block">校训"Dominus illuminatio me"(主照亮我)源自拉丁语,原意强调知识的神圣起源与宗教指引。</p> <p class="ql-block">牛津大学是世界十大知名的学府之一,是英语世界大学的元老。大学没有围墙和校门,大学下设39所学院和7所私人学堂,各大学院建筑风各自不同,不过都融合了各种建筑特色。‌在39个学院中,万灵学院没有学生,只有学者(包括访问学者)。牛津大学是英国最大的科研中心,每年在顶尖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超过任何其他英国大学,拥有100余家衍生企业,与牛津地区1500多家高科技企业深度合作。其师资力量包括83位皇家学会会员和125位英国科学院院士。</p><p class="ql-block">罗伯特·波义耳(Robert Boyle)创立了化学基础理论,被称为“化学之父”。 ‌</p><p class="ql-block">‌天体物理学‌: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在黑洞理论、宇宙起源等领域作出开创性研究。 ‌</p><p class="ql-block">‌医学‌上:1940年首次将青霉素应用于临床治疗,挽救无数生命;2021年研发的阿斯利康疫苗全球接种超30亿剂。 ‌</p><p class="ql-block">经济学‌:亚当·斯密(Adam Smith)提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古典经济学基础。</p><p class="ql-block">文学‌:托尔金(J.R.R. Tolkien)创作奇幻文学经典《魔戒》。</p><p class="ql-block">牛顿提出光学理论,推动了现代光学研究。 ‌‌</p><p class="ql-block">牛津大学培养了众多世界知名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包括28位英国首相(如撒切尔夫人、卡梅伦、约翰逊、布莱尔)、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黑洞理论)、埃德蒙·哈雷(哈雷彗星命名者),作家王尔德和T.S.艾略特、演员休·格兰特等,还有哲学家‌:约翰·洛克(宪政民主奠基人)、罗吉尔·培根(实验科学先驱)。</p> <p class="ql-block">拜伯里驱车约50公里到达牛津大学。</p> <p class="ql-block">牛津城的city walk,古老的建筑令人目不暇接,深入其中惊喜连连,令人深感它的历史文化之厚重。</p><p class="ql-block">历史的尘埃纷纷飘落在厚重的建筑上,那些古老的智慧千折百转熠熠生辉,滚滚历史洪流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前尘往事随着时代向前被记录于这古老砖石的光阴里 被铭记、被传承。</p> <p class="ql-block">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学院</p><p class="ql-block">萨默维尔学院成立于1897年,是牛津大学最早成立的女子学院。学院位于牛津市中心的伍德史塔克路,20世纪60年代,学院为应对学生规模扩张,增建富莱厅与包汉厅等建筑群,采用预铸水泥骨架结构,蜂巢状外观融合生物学元素,玻璃与水泥板嵌套设计形成“盒中盒”空间布局。建筑兼具宿舍与商业功能,在保障隐私的同时扩展了实用性。多萝西·塞耶斯曾以母校为原型,在侦探小说中虚构“什鲁斯伯里学院”。作为牛津首批女子学院之一,它开创了女性高等教育的先河。(多萝西·利·塞耶斯也成为英国最著名的作家,乃至世界侦探小说王国的魁首。她的所有作品都被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p><p class="ql-block">英国历史上首位女首相、第71任首相撒切尔夫人曾毕业于该校,印度首位女总理英迪拉·甘地也是知名校友。英国化学家霍奇金1928年进入萨默维尔学院学习化学,由于测定维生素B12的结构获得1964年诺贝尔化学奖。</p> <p class="ql-block">牛津殉道者纪念碑,此塔位于位于牛津St Giles'大道路口,三条道路的交汇处。此塔三面七角,浓缩了天主教和新教的殊死搏杀以及皇室的腥风血雨,这座塔纪念的是被烧死在牛津的三位新教徒。</p> <p class="ql-block">位于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Blackwells艺术与海报店的顶层,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座七英尺高的青铜裸体雕像,站在明显处,路过的行人一眼都能看见,这是由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创作,</span>这个系列名为“另一个时间 II”,是葛姆雷基于自己身体制作的模本创作的。这座雕像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葛姆雷对人类存在和宇宙意义的深刻思考。葛姆雷对雕像的巧妙位置感到满意,他说:“路过的人可能会问:‘那个裸体的铁人为什么在那里?’,我希望永远没有满意的答案。”这座雕像不仅是对个体存在的反思,也是对时间和历史的深刻寓言。它静静地矗立在牛津的校园中,等待着每一位过客去发现它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埃克塞特学院旁边是著名的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创办于1263年,是牛津大学最著名、最古老的学院之一,以活跃的政治氛围著称,曾培养出了多位英国首相和其他英国政界的重要人物。</p><p class="ql-block">创办人约翰. 贝利奥尔在杜伦主教协助下,于1263年捐款创建。从1870年乔维特出任校长后,将学院带上了发展的巅峰。贝利奥尔学院,从这扇大门里走出来的有英国前首相哈罗德. 麦克米伦,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英国现任首相鲍里斯. 约翰逊等。</p><p class="ql-block">英国前首相阿斯奎斯曾形容贝利奥尔学院的学生“平静地流露出一种自然的优越感”。</p> <p class="ql-block">牛津大学三一学院就在贝利奥尔学院对面</p><p class="ql-block">三一学院成立于1555年,位于牛津的宽街。校园背靠圣约翰学院,环境幽雅,庭院深深,在这里,共产生了三位英国首相。</p> <p class="ql-block">牛津大学林肯学院,建于1427年,位于牛津城的市中心。牛津最小的学院之一,也是最富有的学院之一。或许因为学院条件太优越太舒适,气氛也轻松,该学院学生安乐于本学院之中,参与大学或院际之间的活动不积极。学术水准比较高,人文专业尤为出色。</p> <p class="ql-block">谢尔顿剧院(Sheldonian Theatre)是牛津大学的核心建筑之一,该剧院由克里斯多佛·雷恩(Christopher Wren)设计,始建于1664年,历时四年建成(1664-1668年),是牛津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剧院采用典型的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具有对称的圆形结构,被称为“雷德克利夫式”(Radcliffean architecture),这种风格融合了古希腊和罗马元素,体现了当时英国对古典建筑的推崇。 ‌‌</p><p class="ql-block">最初作为牛津大学的礼堂和演讲场所,主要用于举行音乐会、学术演讲及毕业典礼。自2015年起,该剧院开始举办戏剧演出,但历史上的主要功能仍是学术活动场所。 ‌‌</p> <p class="ql-block">剧院旁是牛津科学史博物馆,该博物馆设立于1924年,主体建筑始建于1683年(原为阿什莫尔博物馆旧址),后经多次扩建,现存建筑主要为19世纪至20世纪的哥特复兴风格。其穹顶、石雕装饰及玻璃天窗的设计,既体现了哥特建筑的垂直延伸感,又通过自然元素(如植物纹饰)强化了自然史主题的表达。 ‌‌拱门雕刻结合细胞分裂模型等科学元素,展现了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支撑中庭的立柱由特殊岩石样本制成,通过材质对比强化自然主题的表达。建筑风格融合了‌维多利亚哥特复兴风格‌与‌拉斐尔前派艺术‌特色,其建筑本身就是科学探索与艺术美学的典范。 ‌‌</p> <p class="ql-block">作为全球科学史研究领域的先驱机构,该馆承担着科学发展与西方文化藏品研究的双重使命。馆内三层展厅收藏了涵盖天文学仪器、数学工具、医学器械等领域的上万件藏品,时间跨度从古代延续至20世纪初。附属科学史图书馆保存有手稿、照片等珍贵文献资料,形成完整的科学史研究体系。</p> <p class="ql-block">赫特福德桥,俗称叹息桥,是牛津的一座人行桥,跨越新学院巷,连接赫特福德学院南北(新旧)两部分,由托马斯格雷厄姆杰克逊爵士设计,始建于1913年,完成于1914年。其独特的设计使得它成为城市地标。是牛津大学的一个著名景点。</p> <p class="ql-block">克拉伦登楼(Clarendon Building)它建于1711年到1715年,为牛津大学出版社所在地。它位于牛津市中心的宽街,邻近谢尔登剧院和博德利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牛津神学院(Divinity School)是牛津大学最古老的专用建筑之一,始建于1424年至1483年,由理查德·温彻坎(Richard Winchcombe)主持兴建。‌</p><p class="ql-block">神学院主体为五开间的单层长方形建筑,正门位于西端。其设计融合了哥特式风格,但因经费问题工程进展缓慢,1439年后由托马斯·艾尔钦(Thomas Elkyn)简化细节设计。1480年增设石砌拱顶,由威廉·欧查(William Orchard)设计,穹顶呈扇形展开,装饰精美浮雕。‌‌</p><p class="ql-block">16世纪因宗教改革影响一度荒废,后由托马斯·博德利爵士于1598年重修为图书馆,并捐赠大量藏书。17世纪增建布洛斯林(Proscholium),形成“H”形平面布局。‌‌1634年完成谢尔登隅(Seldon End),增设新入口和评议会厅。1669年完成北侧哥特式双曲面走道,可能由克里斯托弗·雷恩(Christopher Wren)设计。‌‌</p><p class="ql-block">核心课程‌:涵盖圣经研究、宗教信仰、梵文、阿拉伯语、哲学、中世纪哲学等,结合历史、语言和社会学等多学科内容。‌‌</p><p class="ql-block">‌神学院长期处于世界顶尖水平,2023年排名中位列英国第一、欧洲第一、全球第二。其研究领域以旧约和新约解释为主,培养方向包括神学家、圣经研究者及宗教事务工作者。</p> <p class="ql-block">神学院以其晚期哥特式建筑风格和精美的扇形拱顶闻名,与毗邻的博德利图书馆老馆共同构成“T”形布局,也是博德利图书馆的一部分,三楼设有汉弗莱公爵图书馆,这是英国最古老的阅览室,也是《哈利·波特》中霍格沃茨中世纪图书馆的取景地。该馆由外交家托马斯·博德利于1602年重建,馆藏包含约3万册晚清古籍及明万历刻本《四书》等珍贵文献。</p> <p class="ql-block">门口的雕像为威廉·赫伯特第三世彭布罗克伯爵的青铜雕像‌。该雕像由著名画家鲁本斯设计,由赫伯特本人捐赠,以纪念他在1617年至1630年担任牛津大学校长期间对学校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是牛津大学下属的中央图书馆,1602年由外交家托马斯·博德利重建,其前身可追溯至14世纪汉弗莱公爵图书馆。该馆为英国第二大图书馆,截至1986年藏有图书500万册、手稿13.4万册、地图98.5万件,设有24个阅览室及拉德克利夫科学图书馆等分馆,涵盖文学、历史、哲学等多学科领域,并承担英国与爱尔兰出版物法定送存职能。该馆历经多次变革:1320年伍斯特主教捐赠手稿形成雏形,1411年开放阅读,宗教改革期间遭毁弃停运。1598年博德利主持重建后,1602年重新开放并获缴送本资格,1939年扩建新馆。</p> <p class="ql-block">它由牛津大学主要的3个图书馆组成,包括老博德利图书馆、拉德克利夫图书馆以及新博德利图书馆。</p><p class="ql-block">文化层面,其建筑曾作为《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取景地,钱钟书留学期间称其为“饱蠹楼”。1687年中国学者沈福宗首次编目中文献,馆内现存明万历刻本《四书》及三万册晚清古籍。</p><p class="ql-block">拉德克里夫图书馆(Radcliffe Camera)以独特的圆形穹顶成为牛津地标,灵感源于雅典风之塔,但内部不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拉德克里夫图书馆(Radcliffe Camera)是英国牛津大学的核心地标建筑,位于牛津市中心拉德克利夫广场,隶属于博德利图书馆体系。这座图书馆由建筑师詹姆斯·吉布斯设计,1749年竣工,其独特的巴洛克风格圆顶灵感源自雅典风之塔,淡青色穹顶与罗马式圆柱构成牛津天际线的标志性景观。图书馆地下藏书空间庞大,书架总长度可达190公里,收藏包含牛津大学出版社所有出版物。该建筑对公众开放参观,名称中的“Camera”源于拉丁语“拱顶”含义。</p><p class="ql-block">建筑外观的淡青色穹顶成为牛津明信片常见元素,最佳观赏视角位于圣母玛利亚大学教堂。</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南面就是圣玛丽大学教堂。大教堂始建于11世纪,是牛津大学的主教堂与牛津市最大教区教堂。该建筑采用后哥特式风格,1637年建成的螺旋立柱门廊为英国建筑史创新,1645年英国内战争期间遗留的弹痕仍清晰可见。历史上曾作为牛津大学各学院的共用场所,承担学术仪式与考试功能,13世纪起延续市民赔偿大学损失的修士节传统仪式。教堂尖塔可俯瞰牛津全景,现每周日上午举办布道活动并邀请社会名人演讲,毗邻格洛切斯特·格林汽车站与博德利图书馆,成为牛津城市地标群的核心组成部分。大教堂建筑宏伟而华丽。由于就在格洛切斯特·格林汽车站旁,它也是很多游客对牛津的第一印象。</p> <p class="ql-block">现存最古老塔楼建于1280年,尖顶被教会历史学家评为"英格兰最美丽尖顶之一"</p> <p class="ql-block">牛津大学基督教会学院,成立于1525年(明朝嘉靖初年),最初名为“Christ Church”,既是牛津大学的学院,又是英国圣公会牛津教区的主教座堂所在地。其教堂是牛津大教堂,兼具宗教和学术功能,由亨利八世国王时期的红衣主教沃尔西主持兴建。从规模上讲,是牛津大学城内所有学院之首,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独立拥有教堂的学院,基督教会学院在过去的二百年里,孕育了16位英国首相,其中包括我们熟知的卡梅伦。</p><p class="ql-block">基督教会学院以其卓越的学术氛围和贵族精神著称,被认为是牛津大学最为贵族化的学院之一。</p> <p class="ql-block">基督教会学院(Christ Church College)‌,牛津最大且最富有的学院之一,以其宏伟的汤姆方庭(Tom Quad)和哥特式建筑闻名。学院内的Great Hall是《哈利波特》魔法学校食堂的取景地,令人震撼的木质长桌和历史肖像画营造出精英学术氛围。每晚9点05分,汤姆塔(Tom Tower)的重达7吨大钟会敲响101次,纪念学院最初的101位学生。‌‌</p> <p class="ql-block">在英国的大学,宗教影响着教学和发展,牛津大学自12世纪起逐步获得教权与王权的特许状,确立了自治地位。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时期,大学逐渐从神学转向世俗化教育,但宗教仍通过道德教育影响着博雅教育体系。尽管牛津大学已世俗化数百年,宗教仍以隐性方式存在。例如,神学系仍开展宗教与哲学研究,部分学院保留宗教传统仪式,而校训的宗教渊源也常被引用以强调学术探索的崇高使命。现存学院如赫特福德学院(Hertford College)等仍保留中世纪宗教建筑风格,部分学院礼拜堂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沿着高街一路纵横交错的街巷,是琳琅满目的商店和餐厅甜品店,就像来到热闹的集市。高街到皇后街就是卡法斯塔所在地,那是中世纪哥特式钟楼,高72英尺(约22米),牛津圣马丁教堂仅存的遗迹,保留了14世纪的建筑风格和石砌工艺。登塔需攀爬99级阶梯,内部设有宗教功能的钟表系统,每15分钟鸣钟一次。塔内还保留了11世纪教堂的遗迹。卡法斯塔位于城镇中央,几世纪以来是牛津重要的宗教中心,英格兰皇室如伊莉莎白一世等都曾亲临此地举行宗教仪式。</p> <p class="ql-block">夕阳中,卡法斯塔(钟楼)在Queen St.的树荫里忽隐忽现。粉色的天空里,古老的钟楼,时尚的精品屋,匆匆而过的金发碧眼的学生们,恍恍惚时光仿佛穿越了千年。没有牛津大学的牛津城还只是个渡口 ,那些因英法战争而从巴黎大学落魄回国的学者们来到这里,这条街上圣马丁教堂刚刚开始建设……</p><p class="ql-block">此刻,卡法斯塔钟楼的钟声再次响起,钟声在牛津城里回荡,“Dominus Illuminatio Mea”‌,这是信仰是传承是激励是未来……牛津的学子们在信仰中坚守,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用智慧照亮世界改变世界……</p> <p class="ql-block">回程路上,天空撒下粉色的柔和,牛津大学的建筑显得温暖而诗意。(今夜宿HOLIDAY INN AYLESBURY)</p> <p class="ql-block">那些古老的建筑在夕阳下一一闪过,它们在诉说,在期待,<span style="font-size:18px;">历史的长卷如鎏金画卷,无论万象更新,奋勇向前的滚滚洪流,耶或那些腥风血雨被黑暗吞噬的至暗时刻,文明和智慧之火也依然在石头的缝隙里滋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世世代代的人们都是文明驿站的守护者,是世界文明的驱动者,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盏明灯,被照耀被温暖,同时,也照耀着这个世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