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七月三日八点钟,清晨的阳光,似从天宫中洒下的金波,暖暖地映照在通往金城的道路上。一辆崭新的大客车上几个年逾古稀,鬓角染霜的老人,正在谈天说地,喜笑颜开!他们已经到了过七奔八的年轮,仍然兴致勃勃前去参加一场谋划日久的同学聚会,这些老年人从中学青涩的岁月启程,蔓延了五十多个春秋,把散落岁月长河的碎片,重新缀成发光的旧梦 ,寻找那个无法忘却的学生时代!</b></h1><h1><b> </b></h1><h1><b> </b></h1> <h1> <b>九点左右,同学们从不同的驻地汇集到一个叫城关区上坪村的山庄里,这个山庄是一个叫陈连国的夫妇和他的孩子们经过数十年的辛勤劳作建成的,女主人魏公香则是这次聚会中的高中同学。山庄有十多亩地大,大约有一千平方左右的房产,其中有一处二百平米的偌大客厅,可容纳五十人左右活动,这便是聚会的中心地。客厅虽然尚未粉刷完工,但已具备待客条件。厅内东北墙根一长排新购置的松软沙发,中间放置着直径约两米左右的大圆桌。南面桌上摆放着准备好的大西瓜、白兰瓜等新鲜水果,西墙边桌上则是待客的水杯、暖壶烟酒等。一切准备的井井有条,足可证明主人的诚心和重视。参加聚会的有老三届的初中同学,更多的是一起毕业的高中同学,在这些同学中年龄最小的也过了七十二岁,这些即熟悉又陌生的同学有的是退休人员,有的是家庭妇女,有的是农耕农民。这里虽在城市但没有城市的喧闹,虽是会客大厅,没有酒店的浮华,这里的土墙、旧瓦,带着泥土的温软。坐在这里能感觉到泥墙校舍的温馨,目光交汇的刹那,藏在岁月褶皱里的名字与故事,一一铺卷开来。时光能蚀刻容颜,却改不了灵魂间的相认,恰似这简陋的客厅,寻根追源,仍能找到最初的纹路 。</b><br> <br></h1> <h1> <b>厨房设在山庄的小院里,所有的饮食菜肴均有发起人陶世秀、苏义秀、陆惠兰、魏应荣、魏公香亲自料理,菜,是同学亲手种的,还沾着晨露的水蒸气,肉食是他们新购的。桌上满满的佳肴都是他们的厨艺,没有酒店菜品的精致雕琢,却带着泥土腥甜的本味。透红的大西瓜、碧绿的白兰瓜,带着日光沐浴过的香气;青菜、土豆、炒肉,糕点、油花里裹着家常的妥帖。酒杯相碰,犹似50年前的上课铃、打闹恰如偷摘梨果的雀跃。 哄笑里有路途的辛酸,家常里有创业艰难。岁月的酒,越久越香,因每一滴都泡着青春故事,苦难成了回甘的佐料,平凡熬成了醉人的甘醇 。<br></b> <br></h1> <h1> <b>酒至半酣,饭过五味,金嗓子魏公林领唱歌曲《一辈子的同学情》,大家的情绪达到了高潮,有轻声细语的唱,有的扯着嗓子唱,跑调跑得没边,可没人在乎。大家边唱边舞,整间屋子瞬间化作现实的舞场。大厅里没有霓虹灯照耀,没有像样的乐队伴奏,只有公林同学的吹管独奏,同学们手拉着手,肩并着肩,虽然磕磕绊绊,随即像被青春撞了腰,但跳出了当年的影子。他们踩碎了时光的碎屑,把50年的思念、牵挂,都揉进这摇晃的舞步里,惹得人或笑或叹 。高兴之余魏周全同学即兴赋诗一首“霜染白发话重逢,酒醇菜香谊万重。一曲清歌吹管里,青春旧梦笑谈中。</b><br> <br></h1> <h1> <b>午后,夕阳斜照,我们挪至山庄的柳树下眺望远处的兰州城区,无不感慨,城市的变迁,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人。人生各个阶段都有特殊的意境,构成了每个人多彩多姿的心路历程,而昔日同学之间的友情就像那陈年的美酒,时间越久越是醇香甘甜!斜阳洒在同学们的脸上,皱纹里塞满了阳光。在魏兴毅同学的安排下大家来了一张合影照,有人蹲、有人站,背后蓝天绿树,把50多年的时光框进一张照片里。岁月会老去,可这些瞬间是时光琥珀,将我们的笑与欢,永远封存在最清亮的底色里 。岁月的步伐有多矫健,我们便有多铿锵。岁月的历练多丰富,我们便有多精彩。五十多年的离别,七十多岁的年龄,我们再相聚,我们一样的童真、一样的淳朴、一样的一往情深。</b></h1> <h1> <b>从辰时到酉时,八小时短如上课铃前的匆匆一瞬,长似穿越一生的漫旅。分别时,相拥说 “下次一定来”,声音抖若秋风中叶。我们深知,这场聚会不为下次,只为把50多年思念,在这一日痛快说、唱、笑。山庄没有酒店的华丽,可这份舒畅,是城市里打磨不出的。岁月残忍不停流逝,让我们于流失中懂得:有些情,隔山隔水,隔不断也老不去 。</b></h1> <br> <h1> <b>分别时大家依依不舍,同学的情在心灵深处,永远鲜活。我们期待下此相见,愿我们的友谊长存!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感谢为这次聚会付出辛劳陶世秀、苏义秀。陆惠兰、魏应荣、魏公香同学,尤其是庄主陈连国一家。感谢魏兴毅同学的好烟美酒。正是因为有了你们不辞辛苦的精心策划,周到细致的用心安排,无怨无悔的无私奉献,才有了今天我们的团聚!在余下的人生岁月里,愿我们相互照应,一路欢声,一踏笑语!坦然接受岁月给予我们的馈赠,挥酒出自己精彩的乐章!</b></h1> <h1><b>附陶世秀为聚会写的祝词:<br><br>永遇乐·同学聚会心欢畅<br> <br>仲夏七三,晴空悬日,云影轻漾。<br>发小同窗,重相聚首,满座皆欢畅。<br>连国厅内,华光璀璨,胜却旧时模样。<br>更殷勤、主人情厚,果鲜馔美佳酿。<br> <br>推杯换盏,珍馐罗列,笑语满堂回荡。<br>乐起公琳,歌扬舞劲,意兴随风放。<br>且观今日,奔八耆旧,犹有少年疏朗。<br>待明朝、再邀故友,共书锦章。</b><br></h1> <h1><b>前排左起:陶启菊(六六届),陆惠兰,陶彩云,魏公香,苏义秀<br>中排左起:魏职花,马兰芳,韩梅玲(兴毅太太),魏应荣,陶世慧,陶世秀 ;<br>后排左起:魏公琳,陶泽江 ,宁文玉,卫传平,魏周全,魏清河 ,魏兴毅。<br>另外没有拍照的还有公香的先生和陶启菊的先生。</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