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上海体育集邮研究会2023年5月10-16日在上海长宁图书馆举办“为‘双奥’喝彩 为‘亚运’助力-第25届上海集邮节·上海体育集邮分会场活动暨2023体育集邮收藏展”,期间,来了一位“不速之客”:黑龙江黑河的刘洪老师,她是来沪办私事,本会黑河会员顾明忠老师告诉她,我们在长宁图书馆举办一个集邮展览,她11日来展厅,我见她登记是黑龙江黑河的,觉得很难得,就留了联系。<div>而后,又有本会黑河会员顾明忠老师因私来沪,还参加了本会的一次例会,由此,我想,有机会和她们搞个联合邮展。</div><div>经和瑷珲集邮研究会刘洪秘书长商定,我们两会定于2025年6月21-23日在黑河市举办“迎十五运 邮映双城 沪瑷两地联合邮展”,当时商定,我们上海的出40框展品,她们瑷珲出20框展品,我们上海方面准备申请相关的邮资纪念封。</div>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在我们联合邮展开幕前,我们成功的申请到了邮资封(白玉兰邮资图加印)。 本封编号:25-310105-0002-000,落款为:上海体育集邮研究会、瑷珲集邮研究会。 按照瑷珲集邮朋友的要求,我们在上海于21日办理了实寄。 我们上海会员一行16人的部分人在17日先到哈尔滨游览几天,由于到黑河的,无论飞机,还是火车,都得在哈尔滨转,由此,部分人以前没有到过哈尔滨的,就先在哈尔滨游览几天。我们也带了部分封,在21日在黑河市实寄,还销了当地的风景日戳和邮政日戳。 “吃素碰到月大”,我们一行16人预定了20日傍晚去黑河的火车票,突然下午三点,12306通知,当天到黑河的列出停运!为赶21日在黑河邮展开幕,我们马上在当地旅行社,包一部车,连夜赶黑河(签合同4500元,后退回500元)。<div>列车停运,是因为那天大雨,也是如此,包的车傍晚近七点从哈尔滨开出,至半夜路上一阵阵大雨,由此,车开在凌晨2点前的一个服务站停了下来,告知高速公路2点前关闭,5点开放,由此,我们从2点到5点就在车上“睡”了一夜。然后到黑河的酒店已经近早晨七点了。我们在车上过了一夜,这是一段“奇特”的经历。</div> 邮展安排在黑河市瑷珲区党群服务中心举行。这个中心很气派,据说是中心主动邀请这个展览到他们活动中心举行的。据说此中心落成时间也不久。 瑷珲区党群服务中心大厅。 本届邮展被列为: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列入项目库。 在基层搞邮展,现在比较合适用简易的塑料框:经济、灵活、方便。 我们在酒店,刘洪老师安排请我们早餐后,赶展厅布置、邮集上框等工作。 大家一起配合装框。 框,在开幕前全部立好了。 21日上午十点,在黑河市瑷珲区党群服务中心举行了开幕式。 开幕式在大楼三楼举行。 开幕式上,由老师带队的小朋友们。 作为主办单位之一的代表,我应邀在开幕式上致辞。 开幕式上,来了小朋友,气氛果然热烈起来。 还有“追风少年”。 这是“六小教育集团龙江校区”的2022级11班的“假日小分队”。希望,这个邮展,在这些小朋友中,播下集邮的种子。 我们一行也在开幕式后,合个影。<div>贾彩旭(马鞍山)、杨志伟(上海)、胡长清(上海)、蔡志明(上海)、崔琪(上海)、张菊红(上海)、刘东渊(上海)、徐淑仁(临沂)、宋林珍(上海)、吴伟(常熟)、张曰枫(马鞍山)、李祥华(上海)、何建国(上海)。</div> 瑷珲集邮研究会长观看展览上的邮集。 黑河市的相关领导,对本次的邮展纪念封很感兴趣。 和瑷珲集邮研究会杨会长交流。 我们和瑷珲集邮研究会的朋友学习、交流。 杨会长在展厅 黑河市有关领导,观看邮展。 仔细研究研究。 瑷珲集邮研究会的战玉杰老师(开幕式主持人)观看邮展。 家长带着孩子来看“集邮大餐”。 相互探讨。 介绍有关素材的信息。 这,妥妥的“小小集邮家”?希望如此。 第二天,22日,继续在展厅观看,交流。 看不清,蹲下来仔细研究。 虽然自己的《体操》邮集(安徽省邮展镀金奖)带不动,但到现场,还仔细观看、学习人家的邮集,不放过学习机会。 21日上午11点,应邀作了一个专题集邮的讲座:浅谈专题集邮的编组,在此题目讲之前,和瑷珲集邮朋友介绍了一下,申请本届活动邮资封的过程。 讲座会场 我们和瑷珲集邮研究会的会员们也合理影。 23日,我们例会邮展圆满落幕,两会的朋友在广场合影。 活动期间,瑷珲集邮研究会秘书长刘老师给我们精心安排了在黑河市的游览。<div>在展厅不远,我们“见缝插针”,游览了“瑷珲腾冲-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主题公园”。</div> 瑷珲 — 腾冲线,又称 “胡焕庸线”,是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于 1935 年在《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中首次提出的人口密度分界线。该线北起黑龙江省黑河市(原瑷珲县),南至云南省腾冲市,呈东北 — 西南走向,倾斜约 45 度,全长约 4000 公里。线东南侧以平原、丘陵为主,集中了全国约 94% 的人口;线西北侧则以高原、山地为主,人口占比仅约 6%。 当然,邮局是必须去的,而此邮局有黑河市七个风景日戳中的六个! 我们在里面合了个影。 参观了“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div>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是全国唯一全面反映旅俄华侨和留苏(俄)学生历史的专题性纪念馆,在王肃街 72 号,距离江边大约百米。是一栋百余年的二层欧式建筑,占地面积 16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4500 平方米,红色外墙格外醒目。上世纪二十年代,由旅俄华侨投资兴建;2007 年 9 月 22 日,建馆开放。</div><div>《旅俄华侨和旅苏、俄留学生历史陈列》分为六个部分,全面展示了旅俄华侨和留苏(俄)学生的历史,内容纵深百年,涉及党、政、军、民、学、商和隐蔽战线,是一部生动的旅俄华侨史和中俄(苏)友好史教科书。</div> 列宁卫士李富清<div>李富清是曾为列宁担任警卫的中国人,他有着传奇的人生经历。具体如下:早年经历:李富清 1898 年出生于沈阳,1916 年 4 月被沙俄招为华工,约 5 万人被送往一战前线,李富清就在其中。当年秋天,他在战斗中成为德军俘虏,被关押在集中营,直到 1917 年春天才获释。<br>投身革命:获释后的李富清加入了布尔什维克组织的游击队。十月革命后,李富清被编入第一国际军团,调往列宁格勒的斯莫尔尼宫,为列宁和其他苏俄领导人担任警卫,并因表现出色担任警卫小组组长。<br>1924 年 1 月列宁逝世,当时李富清正在莫斯科军事学校深造,他作为军校代表为列宁守灵,是为列宁守灵仅有的五名中国人之一。<br>1956 年,苏联作家诺沃格鲁茨基和杜纳耶夫斯基通过在中国寻找,发现了李富清曾为列宁警卫的经历。1957 年,李富清作为中国劳动人民代表团成员访苏,回国后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接见,并在全国做了多场访苏见闻报告。1972 年,李富清因病去世,终年 74 岁。<br></div><div>如今,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里有李富清和列宁在一起的蜡像,还陈列着列宁为李富清开的证明信。1959 年中苏首次合拍的彩色故事片《风从东方来》中,男主人公王德明的青年时代即以李富清为原型。</div> 又带我们去了瑷珲图书馆,门口挂着国家一级图书馆牌子。<div>始建于 1956 年,2021 年,爱辉区争取全国兴边富民行动中心城镇建设试点项目资金 1400 万元,对其进行改扩建,2023 年 12 月 28 日试开馆,2024 年 8 月 20 日正式开馆。图书馆也在王肃街上。</div><div>图书馆全开放、大开间、无间隔的 “模数式” 布局,设有传统阅览大厅、阳光大厅、数字阅读区、俄文阅览区、未成年人阅读区、党建专区、地方文献专区等,<font color="#ed2308">还设立了<b>瑷图主题邮局</b></font>、瑷图有礼等文创区。</div> 到过一些地方的和上海市的各种图书馆,有些也是很有历史的,比如前段时间在腾冲和顺图书馆,但第一次见有图书馆建主题邮局的,并有相关的邮品出售,这使我们“大喜过望”,每个人都购了她们图书馆的封、片。 瑷珲图书馆邮资片: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黑河市分公司发布23-231102-11-0005-000.<div>我们23日上午投主题邮局门口的邮筒,25日下午就到上海了。</div> 主题邮局边上就是邮筒,我们都购了封、片,实寄回家。<div>为这个图书馆以及开发这图书馆邮资封,邮资片的老师,点个大大的赞!</div> 这,瑷珲图书馆,也真不错呢! 刘老师替我们提前报了个车,到“中俄民族风情园”游览,此园距离黑河市区 9 公里,北依中俄界河黑龙江,东、南、西均为小兴安岭群山环抱。景区总占地面积 35 公顷。<br>该园始建于 2005 年,是以中央电视台《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拍摄地为基础,向东、南、西三个方向拓展,逐步扩建而成。<div>风情园现已建成鄂乡民风、八旗迷宫、影视鎏金、风情小镇、花田喜事、户外拓展、水上乐园和星空营地八大景区;和“一、四、五” 格局:即一个影视拍摄基地;鄂伦春、达斡尔、满、俄罗斯四个民族村;园门景观带、八旗迷宫游乐城、戏水垂钓湖、休闲度假营、特色体育场等五个专项旅游服务功能区。</div><div>我们购了景区电瓶车,只游览了一个鄂伦春区。</div> 鄂伦春民族展区。<div>“鄂伦春” 在鄂伦春语中意为 “山岭上的人” 或 “使用驯鹿的人”,反映了他们与山林、驯鹿密切相关的生活方式。<br>人口分布:鄂伦春族是世居中国东北部地区的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总人口为 9168 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鄂伦春自治旗、布特哈旗(今扎兰屯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黑龙江省的逊克县、塔河县、呼玛县、嘉荫县等地。<br>语言文字:使用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满 — 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没有本民族自己的文字,现在主要使用汉语汉文。</div> 鄂伦春展区门前。<div>居住建筑:过去住 “斜仁柱”,意为 “木杆屋子”,是一种用木杆搭建、覆盖桦树皮或兽皮的简易住所,可随迁随搭,方便他们在游猎生活中迁徙;</div><div>传统服饰:以狍皮服饰为主,狍皮经过加工后,被制作成各种衣物,如皮袍、皮帽、皮靴等,既保暖又适合狩猎生活。这些服饰上通常还会有精美的刺绣、雕刻等装饰,体现了鄂伦春族的艺术特色;</div><div>饮食文化:过去以狩猎所得的兽肉为主食,如狍子、鹿、野猪等,也会食用鱼类和采集的野菜、野果、野菌等。烹饪方式主要有烤、煮、炖等,其中烤肉是常见的吃法。</div> 碰到园区的花车。 黑河市大黑河岛国旗广场<br><div>这里对面就是俄罗斯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海兰泡),对面的旗一直飘,但我们这个旗,不飘起来,有点说不过去啊。</div> 国旗广场位于黑河市大黑河岛上,占地 4000 平方米,2023 年 9 月 2 日开工建设,10 月 1 日落成并举行第一次升旗仪式。国旗广场由国旗和旗杆、旗台、广场等部分组成,旗杆高 56.74 米,升挂国旗长 15 米、宽 10 米,为目前中国升降国旗中尺寸之最,代表了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守护国土的崇高理想和赤子之心。汉白玉旗台品质高洁稳固,诠释了黑河人民心向党中央、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大理石广场体现天圆地方的理念,展示着黑河包容、开放的宽阔胸怀。国旗广场已成为黑河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厚植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也是展示中国边境城市风采的崭新地标。<br> 在广场上和陪同我们体育会的黑河会员顾明忠老师合个影。 继续驱车到黑龙江大桥。 这黑龙江大桥是连接中国黑河和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的重要跨境桥梁,跨越黑龙江。主桥全长 1284 米,其中中方境内长 540 米,俄方境内长 744 米。桥宽 21.5 米,为双向四车道公路桥。<br>黑龙江大桥的建设构想由来已久。多年来,中俄双方进行了<b><font color="#ed2308">多次</font></b>协商和规划。其设计综合考虑了黑龙江的水文地质条件、交通运输需求等因素,确保桥梁的安全性和实用性。<br>2016 年 12 月 24 日正式开工建设,经过多年施工,于 2022 年 6 月 10 日实现主桥合龙,2023 年正式通车。<div>黑河的瑷珲集邮研究会提出我们联合邮展纪念封上用黑龙江大桥图案,而我们上海方面,就选用了上海的东海大桥。<div><br></div></div> 我们在黑龙江大桥公园合影。 “醉翁之意不在酒”,我们来这里,主要还是刘洪老师告诉我们,这里有主题邮局,并有“黑龙江大桥”风景日戳。<div><br></div> 主题邮局有二个信箱:中、俄。 大桥主题邮局。 主题邮局 “我在世界的黑河等你”,厉害吧? 主题邮局的邮资邮简。不得不说,这个图章也真不错,盖在边上也补白,好看一些。 同行的崔老师带了相关的邮票,寄了一个实寄封。 有2022年6月10日黑龙江黑河商函启用的一个彩戳,由于过了日期了,我们还是购买了一个,盖了风景日戳,带回家。 我们下榻的酒店对面就是黑龙江、黑河,这里是个“母亲”广场,傍晚,这里很热闹。 广场上的广场舞,看起来真有点意思? 对面就是夜市。 23-24日,去了黑河市对面的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25日,由瑷珲集邮研究会刘洪老师联系,包了一部车,她和顾明忠老师亲自陪同,游览黑河市的二个点。<div>从黑河市到瑷珲历史陈列馆,约30公里,驱车约40分钟左右。</div> 黑河市瑷珲历史陈列馆,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瑷珲镇萨布素街,设立于1974年,是全国唯一一处以全面反映中俄东部领土演变历史为基本陈列内容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div>黑河市瑷珲历史陈列馆始建于1975年,2000年9月改扩建,2002年6月新馆落成并对外开放。2008年3月28日起向社会免费开放。2010年4月,启动外部维修改造和基本陈列改陈。2011年6月,提升改造工程完工,对外开放。2018年10月启动“精品再提升”项目,现已完成。</div> 基本陈列《瑷珲历史陈列》,采用编年与专题相结合的体例,分五个展示部分。<div>瑷珲历史陈列馆(4张)第一部分“黑龙江——中国北方民族的母亲河”。第二部分”十七世纪的中国黑龙江流域和中俄《尼布楚条约》。</div> 第三部分“十七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中叶的中国黑龙江流域”。第四部分“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中国黑龙江流域和中俄《瑷珲条约》”。第五部分”庚子俄难和重建瑷珲”。 2015年黑龙江省批准爱珲镇政区名称用字恢复为【瑷珲】。 我们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后,在陈列馆的“1858风铃墙”(瑷珲条约1858年)合影。 在出口处的一个不显眼的售品部,我发现了“瑷珲历史陈列馆-明信片珍藏册”一共八枚,这是其中一枚:黑河邮政局发布16-231102-11-0011-006。后同行的得知再去,只剩二册了。<div>想想也是,这是2016年发布的,已经十年了。</div> 出瑷珲历史陈列馆,又驱车到附近不是太远的黑河知青博物馆,该馆始建于2009年。 黑河知青博物馆基本陈列以《中国知青与共和国同命运》为展览主题,分为共赴广阔天地、谱写闪光青春、浴火凤凰、苦涩的记忆、返城之路、改革开放的中坚、两地情七个部分 展现了从 1955 年志愿垦荒队开始,到 1962 年国家有组织的 “四个面向”,再到 1968 年大规模上山下乡,历时 20 余年,1770 余万知青响应祖国号召,放弃城市优越生活,来到农村与边疆的历程。 上海知青,插队于黑龙江逊克(我妹妹也插队于此县),邮电部当年还为他出过邮票。 福建省莆田县城教公社下林村小学教员李庆霖。 在博物馆中的知青群体:姜昆、王刚、叶惠贤、刘晓庆、谭盾、陈竺(卫生部长)、卢展工(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刚(科技部长)、徐绍史(发改委主任)、崔天凯(驻美大使)、张志军(国台办主任)。。。 还有一些名人:王安忆、史铁生、张抗抗、梁晓声、肖复兴、陆天民、王小鹰、叶辛、张承志。。。 我们偶然发现这里有个瑷珲古镇主题邮局,下午一点半开门,我们到时一点刚过,就先去附近转一下。 待开门后,我们投了几枚刚刚在瑷珲历史陈列馆的片,盖到了“瑷珲”日戳。 主题邮局边就是黑龙江,江边站立一座雕像。 边上一座建筑,走近一看,上面有“爱珲 人民公社”(不是“瑷珲”)字样。 原来,这是瑷珲海关历史陈列馆,可惜,没有开门。 这里原来是瑷珲海关旧址。 在我们下榻的酒店对面,一座建筑,由于一直没有合适的时间,一直没有进去参观过。 这是瑷珲历史陈列馆-马占山历史陈列馆。 这里是“抗战第一枪”-通电誓师地。<div><br></div> 马占山,何许人也?<div>马占山(1885年11月30日—1950年11月29日),字秀芳,抗日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出生于吉林省怀德县(今吉林省公主岭市),陆军中将加上将衔,被世人称作“抗日英雄”。 [1-2]马占山出身于绿林,发迹于奉系。任清军哨长,后任黑龙江省骑兵总指挥和黑河警备司令。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马占山在黑龙江省会齐齐哈尔就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率领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他指挥的江桥抗战打响了<font color="#ed2308"><b>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第一枪。</b></font></div> 我们“见缝插针”,在黑河边,参观了瑷珲历史陈列馆-黑河商会陈列馆。 沿黑河边,竖立了一块界碑,我们不失时机的打个卡。 晚上,江门上的大桥,开启了彩灯。 江边的母亲广场,晚上热闹非凡。 对面的夜市,灯火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