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看雨惜流年

小满梧桐🌿

<h1>  成都这两天的雨,来得有点猝不及防,瞬间就是白茫茫的一片,加上从下午到傍晚,丝毫没有歇口气的意思——于是大家都滞留公司,食堂吃完晚饭,回到办公室嘻嘻哈哈说笑两句——等雨停。至于忽然兴起对着窗外雨雾拍照的念头,则是雨下得最大的时候,我在那倚窗看雨,谁说了一句看见我喜笑颜开的样子:“好像小时候的夏天,小孩子没事干,在那看雨的欢乐样子……”<br></h1><h1> 被同事这么细心地一观察一描摹,瞬间牵动起内心最深刻的一个画面,自己好像也变回一个充满童心的孩子。那是大概八九岁时候的一场雨吧,白茫茫急速又倾盆的雨,明明在后来无数个夏日里也寻常和普通,却偏偏只让人在此刻觉得,只有那一场雨,才和眼前的这一切相似。</h1> <h1> 那是在八零年代铁道兵兵改工后的工厂,红砖砌成的家属楼里。其实,家属楼包括这个工厂最初建设的时候,没有人会觉得是长期建筑,都想着这是流动的,哪一天搞不好就又服从命令再迁移了。妈妈曾经如是说。所以,那个三层的红砖楼,是大人打孩子时毫不意外声音能通达四邻的红砖楼,也是每层通过长走廊连接几户人,走廊的一半堆满各家柴火而老鼠必然会在其中藏身的红砖楼。想想那会每次夜晚独自回家的我,心里都是惊惶与害怕的,总是走到二楼就在黑咕隆咚中先使劲跺跺脚,等瞬间同时激起二楼与三楼走廊柴火堆里老鼠一阵逃窜,有那么半分钟响动停止之后,自己才慢慢地赶紧顺着走廊走回家。<br>  大概这样做,是为了提前给老鼠打个招呼。避免黑暗中在走廊上踩到它们——大家相安无事就好。只是,这么让人害怕与厌恶的小动物,这么让人多少头皮发紧的长走廊啊,现在隔着时光远远地回望过去,却也是一条曾习以为常现在却再也没有办法通往家,回到家的路。</h1> (2019年,曾与好友回去看过的红砖楼) <h1> 然后,就是那个夏天,也是白茫茫的雨雾中,趴在家门口走廊上看雨中摇曳的一棵玉米苗——青绿、高挑,在小小的盆里茁壮成长,那是老师布置的作业,观察一棵玉米种子如何发芽,如何长大……如何爱这个世界,或者被承情,或者被辜负。最后这两句是现在的我加上的,那会的老师,是万万说不出这样文艺又哀伤的话来。附带还想起后来学校里的教书法的老师,好像姓刘吧,看到十多岁的我们买的钢笔字帖内容是席慕蓉的诗,不禁冷哼一声:“尽是些无病呻吟的诗!”看,也许现在这句“如何爱这个世界,或者被承情,或者被辜负。”也会被人说成无病呻吟。<br>  好吃好喝,四肢健全,还敢说自己不快乐?但不得不说,人作为高级动物,一旦基本物质条件得到满足,就会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而精神上的满足,实在太宽泛,又太多维度。只有自己知道,现在虽然再没有人给你布置作业了,但一个成年人却未必就比孩童时快乐。</h1> <h1> 白茫茫的雨依然急促。<br> 那会隔着雨帘,能隐约看到对面红砖楼二楼的一个窗口,是好朋友MY的家。我看过的许多小人书,都是上她家去借的。后来等我们都小学毕业时,因为出了知青子女可以有一个回到北京定居的政策,她终于跳脱了这个闭塞落后的地方,回到自己姥爷姥姥身边——几年前,无意中听一位父辈的朋友,我叫叔叔的人提到,MY的姥爷可了不得啊,当过什么什么大官。那神情,简直有点知道恨晚的感觉。看样子,这位退休前也算事业有成的叔叔,如果早一点知道同在一家工厂里曾有这么默默无闻的一个同事,父亲是铁道兵的高级别首长,当年怕是削尖脑袋,也要去结识亲近一番。不过这么说来,我与MY现在依然保持着君子之交淡如水,偶尔微信上互相交流最近看书心得,又买了什么好书,出差时若到北京能有时间见面就吃个饭的节奏,倒多亏了到现在为止,我都没认真去了解过,MY已经去世的姥爷,到底是当过什么大官。我想保持这种心态。<br>  倒是隐约想起妈妈用敬佩的语气提到过,大意是那会的首长真的是严以律己啊,明明MY的妈妈是可以不到我们这样偏僻蔽塞的工厂里来的,但听说MY的姥爷说了,哪里不是革命工作需要,组织安排去哪就去哪,没有什么条件可讲。</h1> <h1> 隔着雨帘,与MY家相邻的另一个二楼窗口,虽然从外观看仿佛相邻,但实际上却是要从红砖楼的另一个单元门口进去。那是我另一个好朋友CB的家。<br>  用现在的流行词来讲,毫不讳言,如果每个男生在十多岁懵懂的青春里都会喜欢过什么白月光,那也许我就是CB心中的那一道月光。虽然不完美,甚至你从来就没接受过他于友谊之外的好意,但知道这个世上,还有那么个人,知晓你的青春过往,包容过你的坏脾气,多少,也能让人在后来成年困苦的路上,有一点温暖的鼓励吧。虽然,从小到大,真的从无它想。所以,会大大方方在那年同学聚会时笑着接过CB送的一大捧香槟色的花:“班长,好多年不见你,必须得给你送一束花。”所以,会在互留电话号码时莫名惊诧与心虚,“这电话尾号,莫不是我的生日?”所以,也会在那年惊闻CB车祸之后,和两个同学多次跑到医院外等候,然后在随后康复期最艰难的那一年,一直和CB的妻子保持联系,耐心地给予她安抚和鼓励——要说,CB的妻子真是一个在重大变故前依然不离不弃的好妻子,这是让人最为佩服也替CB庆幸的一点。</h1> <h1>  当然,随着CB慢慢康复,这些年除了微信上偶尔问候,我是很注意地避嫌,学会淡出对方的生活。毕竟,不能利用对方的好感暧昧不清,还是保持童年与少年时候的友谊就好。这才是真正珍惜两人过往的表现吧。</h1> <h1> 一场雨,让人想起童年的两个好朋友。无人察觉,就在这白茫茫的雨中,我的心潮澎湃。那是浮动了往事,浮动了一些人与人交往里,最单纯的情感。下一刻转过头,身边铱嬉闹拍照的人,那位初来乍到还不太熟悉的小同事,固执地在用美图秀秀里的美颜相机拍照,末了,还一定要我发个朋友圈……其实我喜欢,不要太过于美颜的东西,就像眼角的鱼尾纹,没有一些年头的积累,还不给呢。那可是岁月无情又有情里的馈赠,但这些怎么可能,让一个年轻人一言两语的明白?于是笑笑,就真发了一个朋友圈。虽然还是更喜欢自己视角里,抓拍的同事,笑得畅快,自然。<br><br>  “雨还是童年的雨。我们却不是童年的我们。”这既是童年的好处,也是成年后的好处。真的。</h1><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