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呦呦鹿呜,食野之苹”。这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关于麋鹿的记载。而《墨子.公输》中“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的描述,则说明早在春秋时期,长江中游的湖北云梦泽就是麋鹿繁盛之乡。</p><p class="ql-block">麋鹿,作为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其面似马非马,角似鹿非鹿,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故又称“四不像”。这种独特的外貌,使其在古代常被视为祥瑞之兽、“玄鹿”和神兽,据传当年姜子牙的坐骑即为麋鹿。但由于多种原因,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麋鹿却在中国消失,只有少量种群流落海外。</p><p class="ql-block">可喜的是,1985年,根据中英《麋鹿重引进中国协议》,22头麋鹿回归中国。由于长江“九曲回肠”的石首段在天鹅洲裁弯取直,形成了大片洲滩纵横、林草丰茂的湿地,特别适合麋鹿生活,1991年国家环保局和湖北省政府决定在石首天鹅洲设立保护区,并分两批从北京引进麋鹿64头。至此,消失已久的麋鹿重回故地……</p> <p class="ql-block">30多年过去了。如今,石首麋鹿家族已从64头繁衍至3800余头,并从当初的1个种群发展为4个自然野生种群,成为全球最具规模与活力的野生麋鹿种群,再现了“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的喜人景象。为此,该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全球濒危物种保护的成功范例”,并获得“中国野生资源保护金奖”,石首市也因此被授予“中国麋鹿之乡”。 </p><p class="ql-block">日前,我终于走进了向往许久的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当接近麋鹿活动区域,但见上千头野生麋鹿在宽阔的江边滩涂上,或悠然进食、欢快鸣叫,或卧地养神、水中奔跑,或母子情深、亲昵友好,或悠闲徜徉、嬉戏打闹,而成群的白鹭、野鸭等数种鸟类和其它多样性生物则与它们相伴……一幅典型的天蓝水碧、草木丰盛、麋鹿成群、万鸟翔集的生态和谐画卷……</p> <p class="ql-block"> 本组图片摄于石首麋鹿保护区乡山滩和柴码山。拍摄过程中得到该保护区管理处负责人的大力支持,在此特向他们表示真诚的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