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时间:1978年。那是一个美丽的秋日。白云浮动,阳光明媚,山粱坡洼的禾稼长势喜人,绿黄相间,浓淡有致。这是丰收吉兆。没过多久,又传来人为的喜讯:全国范围纠正左的错误、落实政策己幅射到农村。组织上找他父亲谈话了!老人家哆嗦着:“咋?我60多岁了,规规矩矩干活,又哪出毛病了?”政府人员答:“你没出毛病,是当年的基层组织出毛病了。现在为你落实政策,恢复公职和居民户囗。办完退休手续,孩子可以接班。”叔叔说:”父亲当时很激动。木讷了,甚至连句谢谢话都没有说,哭开了。〝</p><p class="ql-block"> 农村的苦有了尽头。1979年,我三叔成为米脂氮肥厂的工人。他没有文化有智慧,心灵手巧,又格外珍惜这份工作,所以能用心学习修理技术。两年后就成了厂里设备维修骨干,尤其水暖方面。什么地方出毛病了,不分上班下班、白天晚上,领导第一时间总是喊:“叫利生来!”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p><p class="ql-block"> 10年后,他被自来水公司调去。这里负责县城各单位及市民的供水,接触面宽。水泵有问题修水泵,水管漏水修水管,新开用水户要埋设管道,安装锅炉(全县仅他一人有安装证),上水龙头……。他技术好、听话,整天忙得不可开交,夏天的外衣上总是印着汗水道。单位的事刚忙完,个人的事又找上门。“我就有这点能耐,人家来找,说明事急,是看得起我。少歇一会就把人家的急事解决了。这是行善积德呢!”他是这样认为的。以至不少居户,就连县上的头头脑脑也找他为家中修水管,安装暖气片,换水龙头。一时间成了县上的“小名人,大忙人”,成了私人的义务水暖维修工。“能吃苦的人,走到哪里都有苦吃。”这是他的口头语。有一年春节,院里忽然有人喊:“润时在吗?”,“在”!正在炸油糕的他循声望去,原来是位县领导:“过年了,我来看看,年货办齐了吗?”说着口袋里摸出二百元钱,塞在他儿子手中:“给孩子点压岁钱。”象这样的事还有很多。“我帮人家干活了,人家过意不去还人情呢!”叔叔淡淡地说。有位串门的朋友看着他家一面花花红红的墙,半开玩笑说:“人家承包工程挣大钱,你是承包先进挣奖状。”他微微一笑:“那是领导和大伙抬举”。</p><p class="ql-block"> 人要运气来了好事就会连着发生。我三叔当时运气来了。一边自来水公司领导交底:推荐他当经理。他说:“我没文化,只宜人管我,我管不了人。”谢绝了。一边县财政局要把他挖去搞水暖维修。这里门槛高,他当然想去,但自来水公司不放。最后搭成共识:继续在自来水公司兼职,负责全县44个单位的水管和㶽炉维修。</p><p class="ql-block"> 财政局领导对他信任,把三栋家属楼的水暖及㶽炉安装交由他负责完成,工期很紧。赶工期间,经常半夜回家,有时坐在沙发上就打起鼾来。中间自来水公司也时不时安排活路,他兼顾了。“唉,你叔是个干活的命。那段时间是我这辈子过得最忙最累的日子。”他揉着酸楚的腰对我说。</p><p class="ql-block"> “能干会干干好活的人闲不住,人不找活,活会找人。”,“好名声很值钱。”这是他的经验之谈。退休前几年,不是这个单位找他安装㶽炉,就是那个单位找他安装暖气片……。小打小闹的活没有断过。期间也挣了点小钱,那是他实打实用威信与苦力换来的。</p><p class="ql-block"> 我的三叔饱经沧桑,主动担当、活得通透。他是用爱人的力量编织生活的。</p><p class="ql-block"> 他是好儿子。爱人就是诠释闪光的承诺担当。1981年,他父亲突发脑溢血昏迷了。就他一人在医院里接屎尿、喂流食伺候了一周。大夫说:“没治了,回家等待。”并安顿:“只能平躺着移动,随时有生命危险。”医院离农村的家有二十多里呢。“雇人抬吧。”他一人决断一人跑腿,租来担架,雇了8名抬夫。担架出发后,他走在中间呼唤:“爸爸醒醒,你己睡了一个礼拜,我刚出生的女儿你还没见面呢,我的哥哥姐姐快回来了……”也许是他的呼唤起了作用,当担架抬出十多里,到七里庙(地名),苏醒了!“醒啦,我爸醒啦!”他激动的呼喊着。</p><p class="ql-block"> 他的父亲醒了,但瘫痪了,幸运的是脑子清楚、能说话。谁来长期伺候?哥哥姐姐外地工作,不能久住。“我在本地上班,我来伺候!”他用没有任何付加条件的回答,揽回了沉甸甸的责任和担当。</p><p class="ql-block"> 伺候瘫痪病人是件又脏又累的差事。虽然雇了个人,但真正精心病情、安抚食宿的是他,接屎接屎、洗屎尿垫等脏活是他。下班回来,总是先去父亲的房间伺汤问药。拉在炕上了,他就先把他抱起用擦上香皂的毛巾为他擦洗身子,直到嗅不到臭味。然后安付在炕的另一端早先铺好的褥子上盖好。再把弄脏的被辱撤下清洗。常常是他干着,他看着,有时父子俩相视而笑。就这样一直伺候了五年。五年在时间的长河里很短暂,对于失去自理能力的人是漫长的。叔叔尽心尽力了,也为后来者树立了光辉的搒样!</p><p class="ql-block"> 1986年初他父亲去世了。找阴阳先生推算出殡日子,定在半月之后。以至灵柩在家中停放了18天。每天要守灵,祭祀磕头,做流水(随时来人食用)饭,接待亲戚朋友……。里里外外就他一人拿事,真不知那些日子是怎熬过来的。</p><p class="ql-block"> 他是好丈夫。爱人就是要让被爱的人感到温暖和幸福。他与我三婶结合,没有浪漫,没有山盟海誓,却有把平平常常的日子过成相亲相爱的生活。坏事、难事俩囗共担着,处理方法出奇的一致。他说:“你三婶是大户人家的姑娘,明事理,在我家功劳很大,我得对得起她。”他做饭在行,于是一日三餐都由他下厨。“你三婶不会做饭么,做饭学问深,做饭有乐趣,做饭能锻炼脑子和身体。”他是这样自圆其说的,好象做饭理短似的。</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日子好过了,西安买房了,人也清闲了,他就带她“周游世界”,“国内去了十几个省市区,‘新马太’也串过。到成都、重庆吃过火锅,到天津吃过狗不理包子,到新疆吃过烤羊肉串……。天安门广场留过影,杭州西湖坐过船,香港大湾区溜过弯,无锡的灵山拜过大佛,上海的东方明珠塔上观过景……。”他如数家珍。她腿脚不好,他就买来三轮车拉着游。三月看桃花杏花,四月看樱花牡丹……。</p><p class="ql-block"> 最近发生了件不幸的事儿。他们一起下楼溜达,她被高出地面的大理石片拌倒了,嘴磕在了对边石楞上,门牙全磕掉了,牙岔骨骨折了,伤得利害,住了10多天医院。“那些天我照顾着她,制作和注射流食、盯吊瓶、扶她上厕所……,有时爬到她床边就迷糊着了,护士姑娘说我做的流食他们看得眼馋。”三叔对我和同去探望的堂弟诉说着。这时,手托下巴,还不宜讲话的三婶动情了:“唉,住院那些天可把你三叔累着了,他做完膝盖手术不久……。”我耳背,只顾听。堂弟说:“三婶当时泪汪汪的。”听得出来,她是很心疼他的。近期又是熬乌鸡、鸽子汤,又是煮鴳鶉蛋……,变着花样献爱心。</p><p class="ql-block"> 他是好父亲,对一儿一女的培养关心很到位。他曾说:“我没文化,享不了看书写字的福,不能让我的孩子没文化。”于是不停教导、想着法儿供学。最终女儿中专毕业,儿子大学毕业。</p><p class="ql-block"> 有文凭还得有工作。凭他在社会上的威信,凭他多年结交的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两个孩子很快就了业。他说:“实话实说,我的两个孩子并不是名牌学校毕业的。但他俩的就业还算顺利。我这个人勤快、心软,上班时没挣下多少钱,熬了个好名声。几十年了,看到圈内谁家有个七灾八难的,不等开口,主动去帮。张家买房紧用钱,我的钱不够借,凭我的信誉帮着周转;李家老人过世办事,我就去给人家掌勺做饭……。处人我主动、实诚、舍得。于是和下不少朋友。有工人,有农民,有干部,还有领导呢。我有点什么事儿,人家就主动帮衬。许多事是朋友替我扛着。〝这应该就是他付出的回报吧。</p><p class="ql-block"> 孩子就业后又面临着买房、结婚。女儿和儿子买房,他都垫了钱;两家的房都是他贴着钱盯着装修的。走电路、安灯,甚至刷墙,都是他动手干的。他说:“两个孩子的婚事,我也没太操心,他们比我有眼光,婚后过的都好”。</p><p class="ql-block"> 女儿和儿子先后生了娃,他们老俩口有时分头,有时又一块儿去帮着带。“我们的小孙孙是我俩帮着带到上学的。”说到孙子辈他乐了。哦,我理解了!爰人就是对被爱的人一责到底。</p><p class="ql-block"> 他把亲字攥在手心里。社会上有不少人,包括一些公仆、名人,经常把忠孝仁义挂在嘴边,表示自己道德。尤其在说服别人时,故作姿态,引经据典,滔滔不绝。一旦利益发生冲突,面目全非。那些兄弟相煎,姐妹斗殴,叔侄反目的事例还少吗?我三叔没有读过《论语》什么的,不会说古论今,但会做。他的亲哥哥在天津工作,几十年没有回过老家,他不但没有怨言和疏离,还带上陕北的土特产去看望。哥哥说:“家乡的小吃香。”弟弟说:“我明年再给你送来。“哥哥去世后,他又专程去參加葬礼。从未回过老家的嫂子感动了:“我们对老家人有亏欠“。</p><p class="ql-block"> 在他们堂兄弟18人中,他年龄最小。凡是能够得着的,他都视为亲人。早先在农村劳动,看到他叫二哥的一位堂兄背庄稼吃力,就去接换,尽管他当时才16、7岁;他在米脂县城的地方有间外租很抢手的房。当我的父亲(他叫大哥的堂兄)和母亲准备在城里居住时,他就说:“就住我那间房,弟兄有个照应。”一住10多年,不收租费。他站位高:“亲情比钱重要,亲情是用钱买不来的。”10多年中,他哥俩切实相互关照着,推梨让枣,很投缘。我父亲说:“你三叔三婶都是一等一的好人,你妈好几次犯病,你三婶帮助拾掇过炕上的脏物,是你三叔帮助送到医院的……。〝三叔说:“你爸你妈善良。你九爷(三叔的父亲)卧床那会,你爸主动为他服务。葬礼上,我有时抽不开身,你爸就到灵棚里为敬香者还礼。隆隆(他的儿子)小时候你爸没少抱。”搬离时我父亲说:“兄弟,我不在了,你要给你侄女当娘家人。”我母亲说:“兄弟,我在你院没住够……。”</p><p class="ql-block"> 他对同辈人这样,对我们这一代堂侄儿、堂侄女甚至下辈人也是这样。尽管我们中有好几位岁数比他大,他仍然以长辈的身份关照着,谁家中有自己干不了的活儿,第一时间:“给三叔打电话。”他总是第一时间赶来。知情后会主动来的。那年盛夏,我在西安市的西郊改装房。我二妹妹帮着,雇了人的,他仍然操着心。好几次我没有打电话,他就从十里铺(他家居地)出发背着十几斤重的工具包上门来了。拆换吸顶灯缺个什么零件(我二妹妹当时不在场),也不打招乎就去买了。那块的街道他不熟悉,在大太阳下找了半个多小时才买到,满头大汗进门,咕嘟咕嘟喝了一大杯凉开水。我说,你怎不指挥我去买呢?他说:“你年龄大,干这事我比你在行。”记得那天的盒饭也是他买来的。我说,叔叔,你是既出苦力又贴钱贴饭帮我。他说:“谁让我是你三叔叔呢?”话再说回来,我又为他服务过什么呢?哦,我明白了,爱人是一种不图回报的主动付出。</p><p class="ql-block"> 有位名人说:爱人像一种体力一样的能力,有些人在这方面肌肉萎缩,有些人天生在这方面肌肉发达。我的三叔虽然个矮,但这方面肌肉发达。</p><p class="ql-block"> 爱人不会斤斤记较,他的胸怀是宽广的;爱人快乐着,于是起网名一一喜悦。</p><p class="ql-block"> 贾平凹先生在《我是农民》一书中说:“真正的苦难在乡下,真正的幸福在苦难中。”这话好像是从我三叔的人生中提炼出来的。他用苦难托举的人生诠释的是真善美,他在苦难托举的人生中幸福着。</p><p class="ql-block"> 常彥杰</p><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2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