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健仗义骆宾王

周贵义

<p class="ql-block">  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之一,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等一道打破了宫廷诗风的局限,将诗歌题材拓展到市井、边塞等更广阔的生活场景,为唐诗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p><p class="ql-block"> 骆宾王是一位神童。他七岁时,有一次家中来了客人,客人指着池塘里游泳的大白鹅让他作诗,骆宾王稍加思索,便奶声奶气地吟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震惊众人,从此博得“神童”之名。</p> <p class="ql-block">  骆宾王才高气傲,很有文人的风骨。他曾成为道王李元庆的幕僚,道王欣赏他的才华,想让他写一份自我表扬的文章作为提拔举荐的依据,但骆宾王认为“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没有意义,拒绝奉命,不久后潇洒离职,为此赋闲在家10多年。</p> <p class="ql-block">  骆宾王不媚权贵,敢于抗争。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骆宾王迁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怒武则天,遭到诬陷,被冠以贪赃罪名入狱。他在狱中作《在狱咏蝉》,以“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自喻蒙冤困境,以“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表明不与浊世同流合污的气节,将个人遭际升华为对理想人格的坚守。调露元年(679年),唐高宗改年号并大赦天下,骆宾王获释。此后,武则天临朝称制,骆宾王以长安主簿的身份被贬为临海丞,他对此官职弃之如敝履,不久便弃官而去</p> <p class="ql-block">  骆宾王热血仗义,敢为理想献身。他对武周代唐的政治现实极度不满,毅然加入徐敬业起义,以一篇《讨武曌檄》痛斥武则天,言辞激烈,锋芒毕露。“虺蜴为心,豺狼成性”等句,直指武则天政权的合法性,即便面对灭族风险,仍以“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的檄文气势,将文人的笔墨化为政治抗争的武器。武则天读《讨武曌檄》时感叹“宰相安得失此人”,正因其狂气中蕴含的政治才华与抗争魄力,令对手亦为之震动。</p> <p class="ql-block">  骆宾王性格狂放不羁、刚直耿介、情感深沉。他的诗清新自然、简洁明快、雄浑刚健。他的骈文大气磅礴、慷慨激昂、沉郁悲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