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趣味外国文学】 读契诃夫《套中人》的启迪

陂塘仙子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篇昵称/陂塘仙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篇号/ 73738608</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百度(致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音乐/莫斯科郊外的晚上</p> <p class="ql-block">  经典短篇小说《套中人》(也称《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作家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创作的又一本有关小人物的小说,发表于1898年。</p><p class="ql-block"> 契诃夫在《套中人》中塑造了别里科夫,一所中学的希腊语教师,典型的“套中人”的形象。他总是把自己包裹在各种“套子”里,晴天穿雨鞋、带雨伞,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用棉花堵住耳朵,甚至连他的思想也被一层无形的“套子”束缚着。他害怕一切新事物,反对一切变革,只相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在他的影响下,整个小镇都笼罩在一种压抑、沉闷的氛围中。人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自由行动。仿佛都被他的“套子”所禁锢。这不仅是19世纪沙皇专制统治下知识分子的缩影,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内心深处对未知的恐惧、对改变的抗拒以及对舒适的依赖。</p><p class="ql-block"> 别里科夫的“套子”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更是精神层面的枷锁。他用“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的口头禅,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将思想禁锢在既定的规则之中。这种对稳定与秩序的极端追求,折射出人类面对不确定性时的本能恐惧。</p> <p class="ql-block">  《套中人》的历史意义是它反映沙皇专制统治下的社会压抑。19世纪末的俄国,处于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黑暗统治时期。《套中人》中的主人公别里科夫,极力维护旧秩序,反对任何变革。他的形象是对沙皇专制制度下民众精神状态的生动写照,揭示了这种专制统治如何压抑人性、禁锢思想,使整个社会陷入沉闷、保守的氛围。通过别里科夫这一人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当时俄国社会的压抑与窒息,《套中人》反映当时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沙皇专制统治对人民的迫害。展现知识分子的矛盾与挣扎:在作品中,别里科夫并非孤立的个体,他周围的人虽然对他的行为感到可笑和厌恶,但却又都惧怕他,不敢轻易反抗。这反映出当时俄国知识分子群体的普遍心态。他们在沙皇专制统治的高压下,一方面对旧制度的腐朽有一定认识,内心渴望改变;另一方面,又因恐惧失去既得利益或遭受迫害,而选择妥协、退让,甚至不自觉地维护旧制度。《套中人》深刻地展现了这一时期知识分子的矛盾与挣扎,为研究当时俄国的社会思想状况提供了珍贵的文学资料。</p><p class="ql-block"> 契诃夫在《套中人》中运用了简洁明快、幽默讽刺的写作手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刻画人物形象、揭示社会问题。这种创作风格突破了传统文学的束缚,为短篇小说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犀利的笔触,将社会现实浓缩在一个小小的“套中人”身上,以小见大,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冲击力《套中人》在文学史上的创新意义,对后世作家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p> <p class="ql-block">  在现代社会,虽然我们已经远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跨越百年时空,重读这部作品,我们依然能从中获得关于人性、社会与自我成长的深刻启迪。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社会变革加速的今天,“别里科夫式”的思维依然存在于某些组织与群体中。面对新事物时的抵触、对改革的质疑,本质上都是害怕打破现有秩序的心理作祟。然而,历史的车轮永远向前,唯有敢于突破“套子”的勇气,才能推动个人与社会的进步。在快速发展的时代,有些人因循守旧,拒绝接受新事物、新观念,害怕改变带来的风险,将自己封闭在固有的思维模式中。这种思维方式不仅阻碍个人的成长与进步,也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创新与发展。《套中人》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突破自我,积极拥抱变化,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p><p class="ql-block"> 别里科夫之所以能够在小镇上横行无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周围人对他的惧怕,以及社会舆论对他的支持。这反映出社会舆论和群体压力对个体行为的强大影响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受到来自外界的各种压力,如舆论的评判、群体的规范等。有时候,这些压力可能会迫使我们放弃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追求,去迎合他人或群体的期望。《套中人》警示我们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盲目从众,敢于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同时也要警惕社会舆论的负面影响,营造一个更加包容、理性的社会环境。</p> <p class="ql-block">  《套中人》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在于它提醒我们时刻保持对“套子”的警惕。真正的自由,不在于完全脱离规则与约束,而在于拥有清醒的自我认知与独立的判断能力。当我们敢于直面内心的恐惧,勇于接受生活的不确定性,主动打破思维的定式时,才能挣脱无形的枷锁,拥抱更广阔的人生。正如契诃夫在小说结尾所暗示的:别里科夫的死并未让小镇获得真正的自由,因为只要恐惧与保守的土壤存在,新的“套中人”便会不断出现。这警示我们,对抗“套子”的斗争,是一场永无止境的自我革命。</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充满变化与挑战的时代,重读《套中人》犹如一剂清醒剂。它让我们明白,唯有以开放的心态拥抱未知,以理性的思考审视规则,以勇敢的行动突破局限,才能避免成为新时代的“套中人”,在不断突破与成长中实现真正的自由与进步。</p> <p class="ql-block">您喜欢契诃夫哪篇小说?</p><p class="ql-block">谢谢美友光临支持!欢迎常来做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