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晨练归来,我走在果香四溢的蒲桃树下(宜州人称铃琴树)。清晨的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那满树圆润如铃铛般挂在枝头的蒲桃果上。站在这果香诱人的树下,抬头仰望着枝头这些直径约 3-5 厘米如翠玉、似黄玉雕琢的果子,我满心期待地幻想着摘下一颗,开启一场舌尖上的美味之旅。</p><p class="ql-block">真是想什么来什么,只见前方几米开外,一位朋友正举着套有网兜的竹竿在采摘。哈哈哈,顿时心花怒放,一溜小跑来到采果的朋友跟前,厚着脸皮说“我想尝一尝”。朋友咧嘴一笑,大方地把果子递给我。当即抓起两只在耳畔摇晃,果核在果球中心撞击着果壁,发出哐当哐当的响铃声,甚是悦耳而充满趣味。怪不得宜州人称蒲桃为铃琴。</p><p class="ql-block">轻咬一口,清甜的汁水瞬间在口腔中迸发开来,那是一种带着特殊玫瑰香味的清甜,仿佛把夏日水果的清新都浓缩在了这小小的果肉里。蒲桃的果肉不算厚实,却有着独特的口感,微微带点韧性,咀嚼间,清新的味道在味蕾上缓缓散开,从舌尖弥漫到整个口腔,好似一阵轻柔的山风拂过,带走了夏日的燥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细细品味,蒲桃的滋味并不浓烈,却有着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美妙。它没有那些浓烈水果的馥郁香气,也没有甜到发腻的糖分冲击,就那样淡淡地、悠悠地像一位温婉的江南女子,用她的含蓄与清雅,诉说着夏日的故事。那独特的果香,混合着果肉的清甜,在味蕾上编织出一幅宁静的画面,让人心生惬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随着咀嚼,蒲桃的果核被分离出来,手指头大小的果核带着些许木质的质朴,与清甜的果肉形成奇妙的对比。这简单的一果,却在品尝的过程中,展现出丰富的层次,从最初汁水的清甜冲击,到果肉咀嚼时的清新留存,再到籽带来的质朴余韵,每一步都像是在舌尖上演一场小小的味觉舞台剧。这蒲桃果入口盈香而隽永,时过境不迁,老半天了其香甜仍在口中萦绕,令人欲罢不能,吃了还想再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品尝蒲桃,尝的不仅仅是它的味道,更是一种对自然馈赠的感知。在这一口清甜里,我仿佛看到了蒲桃树在阳光下努力生长的模样,看到了风雨滋润它的痕迹,也看到了季节轮转赋予它的独特滋味。这小小的蒲桃,是大自然写给夏日的一封清新情书,而我有幸,通过味蕾,读懂了其中的温柔与美好 ,让这一份来自夏日的清新滋味,长久地留在了记忆里,成为这个季节独特的味觉标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6日午时</p><p class="ql-block">写于宜州龙江北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