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书到用时方恨少,特别是当你真正引用到某段时,往往觉得一知半解,是是而非的,无法精准精确,此感经常出现,让人困惑,深感学习的不深刻,年龄的增长让人记忆力大不如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的名段:“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准确使用和背诵记忆实属不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国诸葛亮的《诫子书》,记诵时就容易出错。原文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滔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又如唐刘禹锡的《陋室铭》,也是非常喜爱的精品文章,也是记得不准确。原文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然,古文精品太多,是一个永恒的学习主题。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还是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借鉴,用以启迪思想灵魂,汲取营养和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步一步的走着,一岁有一岁的味道。时代不同思想也是在改变,走自己的路,过好自己的日子,看自己的风景。在渐行渐远的光阴中,带着一颗人间烟火心,将生活嚼得有滋有味,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在平凡的日子里,发现岁月不经意间藏起来的甜蜜!时光煮雨,岁月缝花,在当下的这烟火人间,事事遗憾,也事事值得,带着知足的心去生活,带感恩的心去看世界,且行且忘且随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生如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站在山脚,仰望的是巍峨与高度; 站在山顶,俯瞰的是辽阔与远方。 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 指点的或许是方向,却未必是路径。换个角度,世界便有了不同的色彩; 换种思维,问题便有了新的解法。生活的智慧,往往藏在视角的转变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遇见是因为有债要还,离开是因为债还清了。前世不欠,今生不见,今生相见,定有亏欠。缘起,我在人群中看见了你;缘散,我看见你在人群中。旧人无需知近况,新人不必问过往。如果流年有爱,就心随花开;如果人走情凉,就守心自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6日 酒泉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