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前几年星期天,灞桥街有集,闲时没事去在灞桥集上逛逛,有便宜合适的东西买些,没有合适的就转转。</p><p class="ql-block"> 一次在旧书摊上,看见一本书封面略发黑,取过一看是《立马中条》。由徐剑铭、张君祥和郭义民三人合著,得知张君祥和郭义民是我们灞桥人,书的内容是写孙蔚如将军在中条山抗战的故事,将军也是灞桥人,这就是灞桥人赞扬灞桥人。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又好奇就买了一本,回到家有时间进行读读。</p><p class="ql-block"> 看时比较认真,对于有意义的章节进行反复看,读到我军以寡抗众取得胜利,高兴得就想一口气读下去,再反复多看几遍,直到把故事情节记下来为止。看到鬼子进村在百姓家搜寻战士时,心里总揑一把汗,战士在百姓的掩护下脱离险境,才松了一口气,又继续读起来。</p><p class="ql-block"> 中条山位于山西南部,隔黄河与陕西相邻。 </p><p class="ql-block"> 1939年在中条山战中,“血战永济"和“六六战役"等,最为惨烈悲壮!大小战役数百次,战况空前激烈,有时为一座小山、一个村镇反复争夺,几经易手。日军攻势强大,人多势众,常使坚守的第四集团军伤亡惨重,面对如此艰苦局面,孙蔚如下命收缩防线,集中部队,灵活出击,并派出部分士兵穿插敌后打运动战,搞突然袭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打的鬼子晕头转向首尾不得相顾,整体无法推进,几年时间,日军频繁改变作战方案,撤换指挥官,越是急于夺取中条山越是不得前行。孙蔚如第四集团军全体将士在没有友军支援,军需物资极端缺乏的艰难情势下拼力死战。始终巍然屹立于中条山,他们用血肉之躯保卫了关中故地,没让鬼子跨过黄河一步,表现出三秦子弟兵的赤胆忠心。</p><p class="ql-block"> 孙将军不光打仗英勇,人品也非常好。在抗战那阶段,他对部队将士讲:“兵附于民"。意思是当兵的得靠老百姓支持,所以将军特别注意军纪,从不让部队扰民,他受到陕西、山西老百姓的爱戴和支持。说到这里,不由得我们为这位前辈竖起了大拇指。</p><p class="ql-block"> 今天在纪念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胜利八十周年之际,回想那段历史,缅怀先辈丰功伟绩,使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加有现实意义。</p><p class="ql-block"><br ></br></p><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窦四明,西安国际港务区新筑街办新农(龙王庙)村人。灞桥区作家协会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