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兴华)南京王凯旅游自组团6月甘南行到达次日那毛泽东旧居腊子口

老军医

<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洒在石板路上,我们一行人沿着长墙缓步前行。墙上的浮雕栩栩如生,历史人物仿佛穿越时空与我们对话,诗句的笔迹苍劲有力,让人不禁驻足细读。远处青山如黛,为这庄重的氛围添上一抹静谧。我们边走边低声交流,仿佛怕惊扰了这片沉静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我们带着期待走进这片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毛泽东旧居、民俗博物馆、红军驿站,每一处都像一本厚重的历史书,等待我们细细翻阅。空气中弥漫着木屋的清香,耳边是导游讲述的红军故事,脚步不自觉地放慢,仿佛要将这一切深深铭记。</p> <p class="ql-block">红色记忆</p> <p class="ql-block">在“天险腊子口”横幅前,我们三人站成一排,脸上洋溢着笑容。红裙、绿衣、蓝衫,色彩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背景的红旗随风轻扬,仿佛也在为这场纪念活动喝彩。我们合影留念,用快门定格这一刻,心中满是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山壁前,我们整齐列队,横幅上“纪念腊子口战役胜利90周年”的字样格外醒目。阳光洒在每个人脸上,庄重而肃穆。有人轻轻整理衣角,有人低声交谈,但当快门响起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挺直了腰板,仿佛在向那段英勇的历史致敬。</p> <p class="ql-block">绿意盎然的山林中,团里的小妹妹站在“纪念腊子口战役胜利90周年”的红色纪念牌前,阳光透过树叶洒在金色字体上,熠熠生辉。黄旗在微风中轻轻飘扬,背景的石墙与树木仿佛在默默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我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这片土地承载的历史厚重。</p> <p class="ql-block">团里的姐妹们早已按捺不住,纷纷在“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石碑前合影。大家穿着色彩斑斓的衣裳,笑靥如花,仿佛回到青春年少时光。快门声此起彼伏,一张张笑脸定格在这片充满民族风情的土地上。</p> <p class="ql-block">一座传统风格的建筑前,我们驻足欣赏。浮雕栩栩如生,红灯笼随风轻摆,石狮威严庄重。导游轻声讲述着浮雕上的故事,我们仿佛穿越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耳边似乎响起了战马嘶鸣与号角长鸣。</p> <p class="ql-block">腊子口,这个曾改变红军命运的险关,如今依旧地势险峻。我们站在纪念碑前,仰望着9.16米高的碑身,仿佛看到了当年红军战士奋勇突破的身影。弹痕崖壁与碉堡遗迹静静伫立,诉说着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站在隘口,我望着这长约30米、宽仅8米的天然屏障,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腊子河从脚下奔涌而过,小木桥连着栈道遗迹,仿佛还能听到红军战士踏过木桥的脚步声。这里地势险要,正如古人所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旧居的木门吱呀作响,我们轻步走进这间古朴的房间。木床、灶台、煤油灯,一切都保持着当年的模样。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为这简陋却充满历史感的房间镀上一层金色。我仿佛看到毛主席曾在这里伏案疾书,为红军的未来运筹帷幄。</p> <p class="ql-block">红军警卫室的陈设更为简陋,床铺、煤油灯、石灶台,一切都透着艰苦朴素的气息。导游说,当年警卫战士就在这里守夜,马灯照亮的不仅是房间,更是红军的希望。我们默默看着这些旧物,心中涌起无限敬意。</p> <p class="ql-block">厨房里,陶器与瓷器整齐摆放,粉色花朵在阳光下绽放。这间木屋仿佛还留着当年炊烟的气息,让人不禁想象红军战士围坐吃饭的场景。锅碗瓢盆虽简陋,却承载着一段不朽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的卧室在低矮的阁楼二楼,我们小心翼翼地拾级而上。房间狭小,却整洁有序。床头的煤油灯仿佛还带着余温,让人仿佛看到毛主席在灯下批阅文件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茨日那革命遗址位于迭部县旺藏乡政府驻地东南侧。1935年9月13日—15日红军到达旺藏寺,一军团住进旺藏村,三军团和军委纵队住在旺藏寺,毛泽东主席住在旺藏村一家普通小院的木楼上,并在这里向红四军团下达了“以三天的行程夺取腊子口”的命令。毛主席于15日拂晓离开这里。</p> <p class="ql-block">浮雕上,七位红军战士并排站立,金色的光芒映照着他们坚毅的面庞。他们身后是连绵的山丘与葱郁的树木,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我们站在浮雕前,久久不愿离去。</p> <p class="ql-block">“辣子情缘”的雕塑前,我们听导游讲述那段感人的故事。藏族老人送给毛主席辣椒,毛主席却将辣椒粉分给红军战士。这份情谊,穿越时空,至今仍温暖人心。</p> <p class="ql-block">红军雕塑前,我们纷纷合影留念。他们英勇无畏的形象,仿佛在诉说着那段不屈不挠的奋斗史。新老党员、积极分子站在雕塑前,重温入党誓词,誓言铿锵有力。</p> <p class="ql-block">红色旗帜前,我们站在刻有战士形象的石雕前,五角星在阳光下闪耀。树木环绕,阳光明媚,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那段光辉岁月。我们举起手中的旗帜,心中充满敬意。</p> <p class="ql-block">石雕前,几位游客手持红旗,旗帜上的镰刀锤子图案在阳光下格外醒目。他们站在战士雕像前,仿佛在与历史对话。阳光透过树叶洒在他们身上,庄严肃穆的氛围让人不禁屏住呼吸。</p> <p class="ql-block">石雕前,几位游客手持红旗,镰刀锤子图案在阳光下闪耀。他们站在战士雕像前,仿佛在与历史对话。阳光透过树叶洒在他们身上,庄严肃穆的氛围让人不禁屏住呼吸。</p> <p class="ql-block">红色旗帜前,我们站在刻有战斗场景的石雕前,五角星在阳光下闪耀。树木环绕,阳光明媚,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那段光辉岁月。我们举起手中的旗帜,心中充满敬意。</p> <p class="ql-block">站在桥上,我望着清澈的河水,心中涌起无限感慨。退休了,但红色精神永不褪色。我举起红旗,心中默念:传承红色基因,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p> <p class="ql-block">小伙子家连续四代讲述着红军长征的故事,我们听得入神。他指着屋外的石雕,讲述着当年红军如何在这里与百姓结下深厚情谊。故事虽已听过多次,但每次听来都令人动容。</p> <p class="ql-block">木墙上,《辣子情缘》的故事被书写得生动感人。我们细细阅读,仿佛看到藏族老人与毛主席握手的画面。辣椒虽小,却承载着浓浓的军民情谊。</p> <p class="ql-block">书法作品《卜算子·咏梅》挂在藤蔓缠绕的墙上,绿意盎然,宁静而深远。我们驻足欣赏,仿佛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毛主席的坚韧与豁达。</p> <p class="ql-block">色彩斑斓的步道两旁,传统建筑错落有致,墙上挂满牌匾。我们缓步前行,耳边是导游讲述的红军故事,心中充满敬意。</p> <p class="ql-block">“茨日那毛主席旧居”的纪念碑前,我们肃然起敬。金色五角星在阳光下闪耀,仿佛在诉说着那段不朽的历史。我们在这里合影留念,将这份敬意永远珍藏。</p> <p class="ql-block">红色宣传牌上,“以攻克腊子口的精神 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标语格外醒目。我们站在牌前,感受着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山峦与河流依旧壮美,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正用新的方式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腊子口红军长征路上的加油站,如今已成为红色教育基地。我们在这里稍作停留,感受着红军战士当年如何在这里补充能量,继续前行。红色精神,正如那加油站的灯火,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路。</p> <p class="ql-block">红色腊子口,青山绿水间,我们感受着那段峥嵘岁月。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仿佛在诉说着红军战士的英勇与坚韧。我们在这里留下足迹,也将红色精神带回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