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欧罗巴(四)

独步村夫

<p class="ql-block">  对马赛说三道四后,平心而论,内心里更多的还是油然而生的赞赏!我听说这个城市的时候,自己还处在青葱岁月,一股子劲儿地仰望着世界,一万多个为什么?都是因为一个人、一本书-大仲马和他的名著《基督山伯爵》。</p><p class="ql-block"> 首先出现的问题现在看来十分幼稚:大仲马姓什么?是姓“大”,姓“仲”,还是姓“马”?那个年代,我们能够看到的外国书籍也十分有限,能够了解到的世界也十分有限。我还算是幸运的,家里有位长辈在国外工作,我又是这个大家庭中最小的,所以他每次回国,都会带一些让我吃惊又爱不释手的玩具和食品,从感性上知道了地球上有块地方叫“外国”。</p> <p class="ql-block">  大仲马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作家,《基督山伯爵》是他以真实历史故事为背景,与虚构情节相结合,融入冒险、复仇、爱情等元素,创作的一部酣畅淋漓的复仇史诗。现在回想起来,仍感到小说的文字生动且充满画面感,难怪历经百年仍具阅读吸引力。当年读这本书时我只有12-13岁,脑子里留下许多印象和疑问,就像对海明威、奥斯特洛夫斯基等作家一样,我都想有机会去实地看看,了解他们创作的实景和背景。现在这些愿望都一一实现了。</p><p class="ql-block"> 《基督山伯爵》是19世纪法国社会的缩影,大仲马用传奇故事撕开了现实的疮疤,直至社会最底层和最黑暗的部分-伊夫堡监狱。伊夫堡位于距马赛老港3.5英里处的小岛上,因《基督山伯爵》中基督山伯爵被关押于此而闻名。在参观伊夫堡的过程中,我偶遇一位法语导游。他的解说词如同话剧表演一般吸引了我,虽然我听不懂。导游身旁的那口井就是小说中基督山伯爵曾经试图逃脱的一个通道。</p> <p class="ql-block">  我对话剧感兴趣是因为1972年我在野战军基层连队呆了三年后有些腻了,想换个环境,又不愿托关系、走后门,就去报考了原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话剧团。以我当时的条件,初试轻易通过,第二关是朗诵,我朗诵了一段大型史诗剧《东方红》中的朗诵词:“亲爱的同志啊!你可曾记得……”,我感觉几位老师差点禁不住鼓噪掌,接下来是唱歌,歌曲可以自选,我选了一首《我爱祖国的蓝天》,结果钢琴响起,不知是因为紧张,还是自己还沉醉在前面的朗诵中,一开口竟然唱成了《我为祖国献石油》,于是不由分说地就被淘汰了。如果,我是说如果,那一年我被录取,我的战友中就多了一位著名表演艺术家。我一直记得这事,不是后悔,是非常有趣,人生中的趣事。直到现在我依然喜欢诵读,而且作为一名高等教育起步为语言类的文科生,我相信朗读和背诵对学习是有帮助的,有时自己写完一篇文章后,也会不禁读出来,算是一种沉浸式自检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