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p><p class="ql-block">驻马店实验小学金骏街校区五十班 李宗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妈妈给我买的《透过地理看历史》书本和立体地图到货了,我立马就开始研究起了抗日战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开始,我以为中国这么大,日本累死也占领不了中国,可我打开立体地图一看却傻眼了——中国真正能利用的土地没有多少,我便忐忑起来。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对德宣战的同时也开始占领青岛,蚕食中国山东。八国联军后方被德军牵制,纷纷从中国撤军,但日本却没有撤退,京津地区被日本占领。192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件,张学良不放一枪便舍弃了东北地区,日军又占领了张家口、山海关和华北平原,中国北方岌岌可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7年,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中国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但中日实力差距太大,只能以空间换时间,否则日本把沿海工厂一炸,中国就没有工业生产力了,只能以地形拖步伐。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党把首都从南京迁至“山城”重庆,但日本当时完全可以以中原为据点,一路经两淮、江南,克襄阳取荆襄,长江中下游就会沦陷,三个月亡华不是没有可能。因为华北到中原一马平川,日本人的装甲部队通过铁路可以飞速南下,中国无力阻挡。蒋介石想阻止日本人南下,他想让日本人从长江逆流而上,从东往西打,历史上从北到南打过去的例子数不胜数,从东往西打成功的却很少,蒋介石就是想让日本人走最难的路,为中国人争取时间。但日本人不会听蒋介石的,于是就爆发了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是中日开战后,中国军队第一次主动出击,也是中日开战后规模最大、战斗极为惨烈的一场战役,此次会战历时三个月,日军投人八个师团和两个旅团,共计三十余万人,死伤四万余人,中国投入中央军精锐和川军、滇(云南)军、桂(广西)军、粤(广东)军、湘(湖南)军共八十余万人,死伤三十余万人,蒋个石的中央军精锐损失60%。通过对比,我发现:中国兵力是日本的四倍,伤亡人数却是日本的七倍,中日实力悬殊太大!打仗不能只靠口号,最重要的是要有庞大的军队、先进的装备和刻苦的训练。淞沪会战以及此后的各大会战都有一个我没想到的效果:整体胜了,局部败了。因为国民政府的兵力不断增加,日本只能从本土调军,本土不够,只能从华北调军,这样一来,日本南下意图被打乱,三个月亡不了华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7年,阁锡山发动了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的会战——太原会战,太原会战主要分为: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其中平型关战役有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参与,两员猛将,怎能失败?可太原会战前前后后打了两个月,日军十四万人伤亡两万七千人,中军二十八万人伤亡十三万人,虽然惨败,但太原会战成功牵制了华北日军南下,进一步打乱了日军由北到南的作战计划。太原、淞沪两大会战的情况又使我联想到了宋与西夏:当时宋弱夏强,可宋人口多,夏人口少。打个比方:西夏死一千人举国哀嚎,宋死一万人不痛不痒。古代人少,打仗多数是虚张声势,赤壁之战曹军二十万被说成八十万,夷陵之战七万蜀军被说成七十万,古代没有现代发达,一个士兵要配十个后勤兵保障,还要有人种地,西夏人少是硬伤,这也是强大的西夏要与弱小的宋签订条约义和的主要原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淞沪会战后,中国军队退守南京,可随着宁沪杭防线的失守,南京最后也被日本吃掉了。这时日本的兵力都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由北到南的作战计划被完全打乱,日军恼羞成悠,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40天杀戮中国同胞近30万人,南京成为了人间炼狱。在南京大屠杀中,我们要记住一个人,他叫约翰拉贝,被称为“东方的辛德勒”,在南京大屠杀中救下了二十多万中国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过地图可以看到:日本人当年应该也明白部队沿长江而上必要逆流,逆流困难重重,于是就想调华北和江南的兵力汇聚在一处,国民政府也看出了日本人的阴谋,投入六十余万军队到徐州,欲阻断日军的会合。可惜当年国民党军两面受敌且装备落后,日军南北两线增兵不断,徐州没有坚持多久也陷落了,更可怕的是,开封守军也被日军攻破,开封沦陷,中原几乎沦陷。如果中原地区沦陷,上海、南京、华北、东北、中原全部在日本人手里,中国仅有南方的荆襄(荆州、襄阳),不用想,中国一定会灭亡。于是花园口被炸开了,挡住了日军,却给老百姓造成了无以计数的损失,这个件事也成了我国抗战史上最大的污点。花园口决堤后,南北不通,日军只能西进攻打武汉,史上著名的武汉保卫战开始了,规模比淞沪会战更大,中国军队参战一百一十万人,日军三十万人,可惜中国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此战日军损失十六万人,元气大伤,中日开始进入相持状态。日军占领武汉后,迅速的打掉了襄阳、岳阳和宜昌,宜昌可仰攻三峡,三峡上游就是中国国民党军战时的首都重庆,重庆一旦被攻破,中国也就完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日军想打重庆,当时的他们可以选择走山西,入关中,再越秦岭到汉中入剑门关,进入成都平原,重庆离得不远,可山西有阎锡山的人,共产党游击队也在此大量聚集,潼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秦岭山高水深,剑门关天下最险,还要补给等等,根本不可能被攻破。所以日军选择了干掉湖南,洛湘桂铁路灭广西,占柳州,从黔桂铁路打桂林,进入云贵高原,就可以从贵阳入四川,且补给充足。长沙会战是中日之战的转折点,之后,日本伤亡超过中国。武次、南昌陷落后,长沙成了中国大后方的罩子。日本发动十余万兵力进攻长沙,中国用一百二十余万人反击,获得了第一次战役的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虽然长沙沦陷,可湖南日军打了五年,中国歼灭日军高达二十余万人,日军大伤元气,大量强召未成年人入伍,战斗力下降,中国发出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的国人号召,中国国内青年纷纷响应号召,投身革命、报效祖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时,日本海上交通生命线被美国阻碍,海上运输不成,只能开辟东南亚经中国大陆到朝鲜釜山的陆路交通线,但这条交通线还有河南、湖南、广西等地没有打通,于是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会战”,日本人孤注一掷,五十万大军歼灭国军六十万人,但这时的日本国力已经不行了。打重庆的日军在独山被挡住,第二年日本便报降了。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死伤三千五百余万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今山河虽已无恙,吾辈更当自强,努力学习、志存高远、不负时代、不负韶华,誓要挺起中华儿女的脊梁!</p>